一种炭黑粉末粒子的马蹄状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3965发布日期:2019-07-27 11:43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黑粉末粒子的马蹄状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炭黑粉末粒子的马蹄状下料装置,属于炭黑生产中辅助炭黑粒子下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粉状炭黑通过湿法造粒形成粒子,含有大量水分的炭黑粒子经过造粒机下料口进入干燥机。但是粒子在下料通道中经常出现堵塞,反气,严重影响着生产效率。急需一种合理的结构可以保证粉末炭黑离子的输送和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辅助炭黑粉末粒子稳定下料,不堵塞的的马蹄状下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炭黑粉末粒子的马蹄状下料装置,包括接收管道、第一传输管道、第二传输管道、输出管道和弧形过渡板,所述接收管道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口,接收管道的上端位于造粒机的出口下方,接收管道的下端与第一传输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道竖直设置,下端与第二传输管道的上端连接,第二传输管道与第一传输管道的夹角为150°-170°,输出管道的上端与第二传输管道的上端连接,输出管道与第二传输管道的夹角为150°-170°,输出管道的下端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端面为水平端面;

所述接收管道、第一传输管道、第二传输管道和输出管道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弧形过渡板为中间厚、向上向下逐渐变薄的结构,弧形过渡板的中部贴合在第二传输管道的内壁上,上端贴合在第一传输管道的内壁上,下端贴合在输出管道的内壁上,使第一传输管道、第二传输管道和输出管道之间形成弧线过渡。

所述第二传输管道与第一传输管道的夹角为160°。

所述输出管道与第二传输管道的夹角为16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受管道、第一传输管道、第二传输管道、输出管道和弧形过渡板的结合,实现了炭黑粉末粒子的传送和运输,传送效率高、稳定性好,极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输出管道出料口的下端面为水平端面,可以保证输出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平面传动,不会造成炭黑粉末粒子的飞扬和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为接收管道,2为第一传输管道,3为第二传输管道,4为输出管道,5为弧形过渡板,6为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炭黑粉末粒子的马蹄状下料装置,包括接收管道1、第一传输管道2、第二传输管道3、输出管道4和弧形过渡板5,所述接收管道1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口,接收管道1的上端位于造粒机的出口下方,接收管道1的下端与第一传输管道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管道2竖直设置,下端与第二传输管道3的上端连接,第二传输管道3与第一传输管道2的夹角为150°-170°,输出管道4的上端与第二传输管道3的上端连接,输出管道4与第二传输管道3的夹角为150°-170°,输出管道4的下端为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的下端面为水平端面;

所述接收管道1、第一传输管道2、第二传输管道3和输出管道4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弧形过渡板5为中间厚、向上向下逐渐变薄的结构,弧形过渡板5的中部贴合在第二传输管道3的内壁上,上端贴合在第一传输管道2的内壁上,下端贴合在输出管道4的内壁上,使第一传输管道2、第二传输管道3和输出管道4之间形成弧线过渡。

所述第二传输管道3与第一传输管道2的夹角为160°。

所述输出管道4与第二传输管道3的夹角为160°。

炭黑粉末粒子从造粒机中出来后,由接收管道1接收到本下料装置中,经第一传输管道2、第二传输管道3的传输后,进入输出管道4,再从输出管道4的出料口6运出,进入干燥机中,其中弧形过渡板5实现了传输过程中的弧线过渡,使得传输更加顺利。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