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2172发布日期:2019-07-27 11:2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筷子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整理装置,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卫生与便捷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筷子是中国人的传统的餐饮工具,因此也是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对于筷子需求量较多的家庭,当清洗完筷子以后必须手工操作将筷子整理成头尾一致,这样既不卫生,又麻烦多事。

目前市场上的筷子整理装置,有很大一部分都用到传送带,使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操作不是很方便,一般都是用于大型工厂、餐饮机构及食堂,还没有被引入家庭中使用。也有一些筷子整理板这样小型的整理装置,比较方便,但是其所能整理的筷子数量有限,并且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卫生的自动整理筷子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整理装置,包括长方体形的支架、设置在支架内且自上向下倾斜设置的滑槽以及沿筷子运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三角劈尖,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均由电机带动齿轮组来驱动旋转,所述滑槽的宽度与筷子的长度大小一致;所述第一旋转轴上设有至少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第一带齿圆片,所述第一带齿圆片位于滑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带齿圆片的两齿之间的间隙正好容纳一根筷子,所述第一带齿圆片与滑槽底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一根筷子的直径但小于两根筷子的直径;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有若干大小、形状一致的第二带齿圆片,所述第二带齿圆片的两齿之间的间隙正好容纳一根筷子,所述第二带齿圆片位于滑槽的最底端,用于将筷子传送至三角劈尖;所述三角劈尖的坡顶沿筷子的运动方向延伸并位于滑槽的对称面上,所述三角劈尖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筷子收纳盒;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筷子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筷子的运动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筷子置入滑槽内,此时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静止,筷子被限制在第一旋转轴斜上方的滑槽内;然后开动电机,第一旋转轴与筷子滑下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筷子从第一带齿圆片下方沿滑槽向下滑动,从而将集中的筷子可以被分散开来并铺平整,一根一根地进入第二带齿圆片,第二带齿圆片将筷子传送到三角劈尖上,筷子的位置中心落于三角劈尖的坡顶,由于筷子一头粗一头细,不是中心对称,导致其几何中心与质心不重合,可以利用它的这种物理性质进行调头,筷子便自动向较重的一边翻转,完成调头,然后经坡面滑进至两侧的筷子收纳盒,完成筷子整理工作。

由于尼龙齿轮兼有耐疲劳、耐磨损、耐腐蚀、抗冲击、运行噪声低、自润滑等众多的优势,优选的,所述齿轮组的各个齿轮均采用尼龙齿轮。

经申请人多次实验发现,当用于传送筷子的第二带齿圆片的转速为40-60r/min 左右时,大量的筷子可以均匀地分布于第二带齿圆片的齿槽中,被传送到三角劈尖上实现掉头,不会因为过快而产生堆叠干扰现象,也不会因为过慢而效率低下。而位于其上方的用于拨动筷子的第一带齿圆片转动方向与用于传送筷子的带齿圆片的转动方向相反,目的是为了使筷子能平铺进入第二带齿圆片,若其转速太快,将会产生强烈的震动,筷子之间就会产生干扰,因此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带齿圆片的转速为20-30转/分钟,所述第二带齿圆片的转速为第一带齿圆片的转速的两倍。

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筷子,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滑槽由呈L形的两片挡板组成,所述支架上设有带螺纹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两片挡板上分别设有与支撑轴的两端螺纹匹配的螺母,两片挡板通过螺母与支撑轴的配合安装在支架上。这样通过对称旋转螺母就会带动两块挡板向两边或者中间移动,实现滑槽宽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三角劈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支架1,第一带齿圆片2,第一旋转轴2-1,滑槽3,齿轮组4,三角劈尖5,螺母6,电机7,第二带齿圆片8,第二旋转轴8-1,支撑轴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筷子整理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长方体形的支架1、设置在支架1内且自上向下倾斜设置的滑槽3以及沿筷子运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支架1上的第一旋转轴2-1、第二旋转轴8-1和三角劈尖5,所述第一旋转轴2-1和第二旋转轴8-1均由电机7带动齿轮组4来驱动旋转,所述滑槽3的宽度与筷子的长度大小一致。所述齿轮组的各个齿轮均采用尼龙齿轮。

所述第一旋转轴2-1上设有至少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第一带齿圆片2,所述第一带齿圆片2位于滑槽3的上方,所述第一带齿圆片2的两齿之间的间隙正好容纳一根筷子,所述第一带齿圆片2与滑槽3底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一根筷子的直径但小于两根筷子的直径。

所述第二旋转轴8-1上设有若干大小、形状一致的第二带齿圆片8,所述第二带齿圆片8的两齿之间的间隙也正好容纳一根筷子,所述第二带齿圆片8位于滑槽3的最底端,用于将筷子传送至三角劈尖5。所述三角劈尖5的坡顶沿筷子的运动方向延伸并位于滑槽3的对称面上,所述三角劈尖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筷子收纳盒(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旋转轴2-1的旋转方向与筷子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旋转轴8-1的旋转方向与筷子的运动方向相同。

由于筷子的长度一般为 24mm,同时考虑到容纳筷子的体积以及传送筷子的运动过程,本实施例中支架的宽度为300mm,长500mm,高450mm。

经过我们多次实验可以发现当用于传送筷子的带齿圆片的转速为 40-60r/min 左右时,大量的筷子可以均匀地分布于带齿圆片的齿槽中,被传送到三角劈尖上实现掉头,不会因为过快而产生堆叠干扰现象,也不会因为过慢而效率低下。而位于其上方的用于拨动筷子的第一带齿圆片转动方向与用于第二带齿圆片的转动方向相反,目的是为了使筷子能平铺进入第二带齿圆片,若第一带齿圆片的转速太快,将会产生强烈的震动,筷子之间就会产生干扰。因此,本实施例将用于传送筷子的第二带齿圆片的转速为 50r/min,用于拨动筷子的第一带齿圆片转速为 25r/min。

本实施例中用于传送筷子的第二带齿圆片要将筷子勾起,使筷子嵌于其齿槽中,当筷子被传至另一边的三角劈尖处时,可顺利滑落到三角劈尖处,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带齿圆片的齿转至一边水平位置时能勾起筷子,且齿顶到齿底的距离恰好为一根筷子的直径,约为 6mm 左右,以确保正好能勾起一根筷子。当筷子被传送到另一边时,其能顺着齿的另一侧滑下,这就需要齿的另一侧最好具有一定的斜度,优选为22.5度。

用于拨动筷子的第一带齿圆片为了将筷子铺平,并且要确保其不能将筷子勾起,齿的任何一侧都不能在圆片的直径延长线上,并且要有一定的斜度。

如图4所示,三角劈尖5是为了给筷子掉头,三角劈尖5的顶部与三角劈尖5的对称面重合,同时三角劈尖5的对称面尽可能与滑槽3的对称面重合,误差不宜大于筷子质心与筷子长度方向上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本实施例中三角劈尖5的高度为 100mm,宽度为 100mm,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为100°,三角劈尖5顶部最好具有一定的斜度,从而使筷子落上三角劈尖时不会滞留,而能够迅速滑下,保证与后续筷子不产生干扰。

在使用时,先将筷子置入滑槽3内,此时第一旋转轴2-1和第二旋转轴8-1静止,筷子被限制在第一旋转轴2-1斜上方的滑槽内。然后开动电机,第一旋转轴与筷子滑下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筷子从第一带齿圆片下方沿滑槽向下滑动,从而将集中的筷子可以被分散开来并铺平整,一根一根地进入第二带齿圆片,第二带齿圆片将筷子传送到三角劈尖上,筷子的位置中心落于三角劈尖的坡顶,由于筷子一头粗一头细,不是中心对称,导致其几何中心与质心不重合,可以利用它的这种物理性质进行调头,筷子便自动向较重的一边翻转,完成调头,然后经坡面滑进至两侧的筷子收纳盒,完成筷子整理工作。

由于市场上的筷子长度长短不一,本实施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如图1-3所示,所述滑槽3由呈L形的两片挡板组成,其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支架1上设有带螺纹的支撑轴9,所述支撑轴9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两片挡板上分别设有与支撑轴的两端螺纹匹配的螺母6,两片挡板通过螺母6与支撑轴9的配合安装在支架1上。这样通过对称旋转螺母就会带动两块挡板向两边或者中间移动,实现滑槽宽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