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4336发布日期:2019-09-29 15:01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盖,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



背景技术:

由于热饮产品包装有透气方面的要求,热饮杯盖在设计中会留有透气孔,因此在外送过程中,由于摇晃较为剧烈,以及发生侧翻现象时,饮品极易直接从透气孔中撒漏,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热杯盖在外送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饮料撒漏的现象。

热饮杯盖一般会具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饮口,饮口的盖子通常为翻盖(例如中国CN202477238U设置有带翻盖的饮口)或具有撕裂线的撕裂盖。翻盖同样会存在外送过程中撒漏的问题,而且使用过程中,翘起的翻盖会与嘴接触,影响使用体验,甚至可能会划伤使用者;撕裂盖在与杯盖脱离后,使用者还要找地方将其扔掉,增加了许多烦恼,而且采用撕裂盖的饮口一旦打开,便无法再合上,非常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由可拆卸的下盖和上盖组成,

所述的下盖用于扣合在热饮杯上,顶部设有饮口和储水槽,储水槽内设有下盖透气孔以及回流孔,当倾斜热饮杯饮用时,储水槽位于饮口之上,

所述的上盖由用于遮闭储水槽的上盖本体以及与上盖本体可翻折连接的翻折部组成,所述的上盖本体设有上盖透气孔,翻折部设有与饮口相匹配的饮口塞。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1、当堂食时,直接将下盖盖于热饮杯上,功能与目前市场上的热饮杯盖相同。

2、当外带外送时,先将下盖盖于热饮杯上,再将上盖盖合于下盖之上,通过饮口塞将饮口封闭,在摇晃以及侧翻时,液体从下盖透气孔和/或回流孔流入储水槽而不会直接洒出。液体储存超过回流孔的高度或者使用者倾斜热饮杯饮用时,储存于储水槽中的液体会从回流孔流回杯内。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透气孔、下盖透气孔及回流孔错位设置。错位设置使得在热饮杯摇晃以及侧翻时液体会留在下盖的储水槽中而不会直接洒出。

优选地,所述的下盖透气孔及回流孔高于储水槽的底面,且下盖透气孔设置于储水槽内远离饮口的一端,回流孔设置于储水槽内靠近饮口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的储水槽内设有用于将储水槽分隔成两部分的凸筋部,所述的下盖透气孔和回流孔位于凸筋部的两端。通过设置凸筋部,不仅可以方便设置下盖透气孔及回流孔,而且可以起到增加强度、提升美观等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凸筋部呈S型,中间高,两端低。

优选地,所述的下盖透气孔、回流孔和饮口的水平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的下盖还设有与饮口相匹配的唇槽,所述的唇槽设置于储水槽和饮口之间。唇槽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饮用。

优选地,所述的下盖设有多个卡扣,上盖本体的边缘通过卡扣与下盖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卸和组装方便。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本体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用于与储水槽相匹配的凸筋,用于在上盖和下盖连接时密封储水槽。

优选地,所述的饮口塞的背面设有扣槽,上盖本体上表面设有与该扣槽相匹配的凸起,用于在翻折部翻起时与扣槽扣合连接。使用者饮用时,可以将翻折部翻折并反扣于上盖,避免与嘴接触的尴尬,而且可以随时通过翻折再次封盖饮口。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本体上表面设有堆叠凹槽,方便上盖的堆叠放置。

优选地,堆叠凹槽设有两个,且均为圆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可拆卸的上盖和下盖,可以满足多场景使用要求,灵活性高,成本低。堂食时只需使用下盖即可,成本与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热杯盖相似,外带时扣上上盖即可,与市面上的防漏杯盖不可分开使用相比,减少了使用成本。上杯盖的翻折部可以反扣于上盖本体,适用于边走边喝的场景,喝完后可以随时通过翻折再次封盖饮口,防止晃动过程中洒出,再需要喝时将翻折部翻起并反扣于上盖本体即可。

(2)防漏效果好。使用了透气孔错位以及回流孔的设计,使得防撒漏效果明显好于市面上的现热饮杯盖。

(3)外形美观:外观类似笑脸状,与目前市面上的热饮杯盖相比,外形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折部翻起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折部反扣于上盖本体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饮口封闭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下盖,11为饮口,12为储水槽,121为下盖透气孔,122为回流孔, 123为凸筋部,13为唇槽,14为卡扣,21为上盖本体,211为上盖透气孔,212 为凸起,213为堆叠凹槽,22为翻折部,221为饮口塞,222为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撒漏热饮杯盖,如图1~6所示,由可拆卸的下盖1和上盖组成,其中:

下盖1用于扣合在热饮杯上,顶部设有饮口11和储水槽12,储水槽12内设有下盖透气孔121以及回流孔122,当倾斜热饮杯饮用时,储水槽12位于饮口11 之上;上盖由用于遮闭储水槽12的上盖本体21以及与上盖本体21可翻折连接的翻折部22组成,上盖本体21设有上盖透气孔211,翻折部22设有与饮口11相匹配的饮口塞221。

本实施例中的上盖和下盖优选通过吸塑工艺成型。

采用可拆卸的上盖和下盖,可以满足多场景使用要求,灵活性高,成本低。堂食时只需使用下盖即可,成本与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热杯盖相似,外带时扣上上盖即可,与市面上的防漏杯盖不可分开使用相比,减少了使用成本。

当外带外送时,先将下盖盖于热饮杯上,再将上盖盖合于下盖之上,通过饮口塞将饮口封闭,在摇晃以及侧翻时,液体从下盖透气孔和/或回流孔流入储水槽而不会直接洒出。液体储存超过回流孔的高度或者使用者倾斜热饮杯饮用时,储存于储水槽中的液体会从回流孔流回杯内。

本实施例优选饮口塞221的背面设有扣槽222,上盖本体21上表面设有与该扣槽222相匹配的凸起212,用于在翻折部22翻起时与扣槽222扣合连接。使用者饮用时,可以将翻折部22翻折并反扣于上盖,避免与嘴接触的尴尬,而且可以随时通过翻折再次封盖饮口。如图2和3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优选下盖1设有多个卡扣14,上盖本体21的边缘通过卡扣14与下盖1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卸和组装方便。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上盖本体21的下表面设有一圈用于与储水槽12相匹配的凸筋214,用于在上盖和下盖1连接时密封储水槽12,能更好地起到密封储水槽12的作用,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优选上盖透气孔211、下盖透气孔121及回流孔122错位设置(参见图3和图6)。错位设置使得在热饮杯摇晃以及侧翻时液体会留在下盖的储水槽中而不会直接洒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优选下盖透气孔121及回流孔122高于储水槽12的底面,且下盖透气孔121设置于储水槽12内远离饮口11的一端,回流孔122设置于储水槽12内靠近饮口11的一端。本实施例更进一步优选储水槽12 内设有用于将储水槽12分隔成两部分的凸筋部123,下盖透气孔121和回流孔122 位于凸筋部123的两端。通过设置凸筋部123,不仅可以方便设置下盖透气孔121 及回流孔122,而且可以起到增加强度、提升美观等效果。本实施例中选择凸筋部 123呈S型,中间高,两端低。下盖透气孔121、回流孔122和饮口11的水平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下盖1还设有与饮口11相匹配的唇槽13,唇槽13设置于储水槽12和饮口11之间。上盖本体21上表面还设有堆叠凹槽213,方便上盖的堆叠放置。本实施例中堆叠凹槽213设有两个,且均为圆形凹槽。如图3和图4所示。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