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898发布日期:2019-08-07 0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包括盒盖、盒体和盒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盖和盒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盒体包括六个体板且相邻的体板之间设有第一折痕线,所述盒体通过多条第一折痕线折叠形成六棱柱形状且位于盒体两端的体板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盒盖包括盖板结构,所述盖板结构设于所述盒体内的一个体板顶部且盖板结构与该体板之间设有第二折痕线,所述盖板结构包括六边形盖板且盖板的多条边上均连接有第一襟片,所述第一襟片与盖板之间设有第三折痕线,所述盖板结构与体板之间通过第二折痕线折叠、第一襟片与盖板之间通过第三折痕线折叠且体板顶部与第一襟片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盒盖与盒体之间的封合;

所述盒底包括六边形底板,所述底板的每条边上均连接有侧板且该侧板与底板之间设有第四折痕线,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连接有第二襟片且第二襟片与侧板之间设有第五折痕线,所述底板与侧板之间通过第四折痕线折叠、侧板与第二襟片之间通过第五折痕线折叠且第二襟片与盒体的体板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盒底与盒体之间的封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体板从盒体的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分为第一体板、第二体板、第三体板、第四体板、第五体板和第六体板,位于盒体一侧的第一体板边部设有第一插舌,位于盒体另一侧的第六体板边部设有用于与第一插舌相插接的第一开缝,所述盒体通过多条第一折痕线折叠且第一体板边部的第一插舌插入到第六体板边部的第一开缝内从而形成六棱柱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二体板、第三体板和第五体板的顶部均折叠连接有第二插舌,所述盖板结构内的盖板通过第二折痕线与第六体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盖板的三条边上均连接有第一襟片,所述第一襟片与盖板之间的第三折痕线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插舌相插接的第二开缝,所述第二体板、第三体板和第五体板顶部的第二插舌分别与第三折痕线上的第二开缝对应插接从而实现盒盖与盒体之间的封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还包括两个提手结构,两个所述提手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体板和第四体板的顶部,所述提手结构包括折叠板和提手板,所述折叠板与第一体板和第四体板之间均设有第六折痕线,所述折叠板和提手板之间设有第七折痕线,所述盖板中部设有两个用于与两个提手结构上的提手板相插接的第四开缝,两个所述提手结构的折叠板分别与第一体板和第四体板通过第六折痕线垂直折叠、折叠板和提手板通过第七折痕线垂直折叠且提手板从盖板的底部向上插入并穿过第四开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一边设有第三插舌且另一边设有第三开缝,所述底板与侧板之间通过第四折痕线垂直折叠且相邻侧板之间通过第三插舌插入到第三开缝内从而实现相邻侧板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六个体板上均设有与盒底上的第二襟片相插接的第五开缝,所述侧板与第二襟片之间通过第五折痕线垂直折叠且第二襟片从体板外部向内插入并穿过第五开缝从而实现盒底与盒体之间的封合,所述多功能包装盒的第五折痕线的高度与所述第五开缝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第二襟片垂直折叠并组合成缓冲结构,每个所述第二襟片的端部均为圆弧形从而使六个所述第二襟片组合成的缓冲结构的内孔为圆形,该缓冲结构的内孔用于放入并固定北京绢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体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的矩形镂空,连接所述盖板结构的体板的中部设有开窗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的多功能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盒体和盒底均采用耐折纸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