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1031发布日期:2019-10-08 19: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身(10);

瓶盖(20),盖设在所述瓶身(10)上;

进气结构(30),设置在所述瓶盖(20)内,所述下料装置具有供外部气体进入所述瓶盖(20)内的进气部(40),所述进气部(40)与所述进气结构(30)相连通;所述进气结构(30)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其中,在所述瓶身(10)内气体与外部气体存在压力差时,所述进气结构(3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部(40)进入所述瓶盖(20)内,并经由所述进气结构(30)进入至所述瓶身(10)内,以平衡所述下料装置在下料时形成的低压空间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30)具有供气体穿过的进气槽(31),所述瓶盖(20)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进气部(40)连通的进气腔,所述进气结构(30)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腔内,以使所述外部气体依次经由所述进气部(40)及多个所述进气腔进入至所述进气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0)朝向所述瓶身(10)的开口端与所述瓶身(10)朝向所述瓶盖(20)的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形成所述进气部(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腔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所述瓶盖(20)包括:

外盖体(23);

配合组件(24),设置在所述外盖体(23)内且与所述外盖体(23)连接,所述瓶身(10)的瓶嘴(11)通过所述配合组件(24)与所述外盖体(23)连接,所述配合组件(24)具有与所述瓶嘴(11)的瓶口相连通的第一通孔(241),所述进气结构(30)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241)处;

过渡连接板(25),设置在所述外盖体(23)内,所述配合组件(24)通过所述过渡连接板(25)与所述外盖体(23)的连接;

其中,部分所述外盖体(23)、所述过渡连接板(25)、部分所述配合组件(24)与所述瓶身(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21),部分所述外盖体(23)、所述过渡连接板(25)及部分所述配合组件(24)形成所述第二腔体(22),所述过渡连接板(25)具有第二通孔(251),所述第一腔体(21)和所述第二腔体(2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251)进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24)包括:

板体(242),具有所述第一通孔(241);

第一筒体(243),与所述板体(242)连接以形成容纳所述瓶嘴(11)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筒体(243)的内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瓶嘴(11)的外表面具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连接,以使所述瓶身(10)与所述瓶盖(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42)具有安装凹部(242a),所述安装凹部(242a)设置在第一通孔(241)处,所述进气结构(30)包括:

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伸入所述安装凹部(242a)内,以使所述进气结构(30)与所述板体(242)连接;

弹性部(33),与所述连接部(32)连接且伸入所述第一通孔(241)内,所述弹性部(33)具有所述进气槽(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23)包括:

第二筒体(231),与所述过渡连接板(25)连接;

盖板(232),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第二筒体(231)上,所述盖板(232)朝向所述配合组件(24)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232a),所述凸起(232a)与所述弹性部(33)抵接,以使所述弹性部(33)朝向远离所述凸起(232a)的方向拱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24)还包括:

第一凸筋(244),设置在所述板体(24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243)的表面,所述第一凸筋(244)与所述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第二凸筋(245),设置在所述板体(242)远离所述第一筒体(243)的表面,所述第二凸筋(245)位于所述第一凸筋(244)与所述第一通孔(241)之间,所述第二凸筋(245)与所述盖板(232)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凸筋(244)和所述第二凸筋(245)呈环形或弧形,所述第一凸筋(244)和所述第二凸筋(245)与所述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部(242a)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围绕所述第一通孔(241)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通孔(241)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245)朝向所述第一通孔(241)的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远离所述第一通孔(241)的槽壁形成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对所述连接部(32)限位止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