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3059发布日期:2019-09-21 02:0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以纱线组形式在熔纺工艺过程的末尾产生的纱线被平行卷绕成筒子。为此,采用具有多个卷绕位的卷绕机,所述卷绕位沿以突出方式保持就位在机架上的卷绕锭子配置。卷绕锭子用于接纳筒子以同时卷绕所述筒子。纱线落置以所谓的交叉卷绕形式进行,从而纱线在移动到筒子表面上之前在卷绕位中均通过横动单元被个别往复运动。送入卷绕位且分离纱线组通过多个所谓的悬顶(overhead)导纱器进行,它们在卷绕位中分别设于横动单元的上游。纱线组在此通常经由导纱盘被供给悬顶导纱器。

为了能够在过程开始时将纱线组的纱线穿入卷绕机的卷绕位,原则上在现有技术中知道了卷绕机的两种变型。在例如WO2008/138827A2所披露的第一变型中,无需附加的辅助装置来穿引纱线。在所述卷绕机情况下,卷绕机的纱线引导件或导纱盘本身被用来执行接头并分布纱线的相对运动。

在卷绕机第二变型的情况下,使用辅助装置来引导纱线和将纱线穿引入悬顶导纱器。本发明所源于的这种卷绕机例如由WO98/28217或者EP2497732A2公开了。在已知的卷绕机情况下,该辅助装置具有活动的穿入导纱器,其所具有的多个导槽并排配置。该穿入导纱器被用于接收在加工过程开始时借助抽吸枪被引导的纱线并且通过沿导轨的运动将所述纱线单一化并将所述纱线转送至悬顶导纱器。

在由WO98/28217A1公开的卷绕机情况下,辅助装置利用具有多个导槽的穿入导纱器,该导槽以阶梯形状配置。纱线于是可在穿入导纱器上在不同的高度被引导。纱线在此以直线方式被引导经过多个布置在不同高度的悬顶导纱器,于是可实现纱线的移送和单一化。但在这种卷绕机的情况下有以下缺点,悬顶导纱器具有不同的高度且因而在卷绕位中导致变化的横动条件。

与此相比,在由EP2497732A2公开的卷绕机情况下利用如下穿入导纱器,在同一高度设有多个用于接纳纱线组的导槽。为了纱线被单一化且被转送至悬顶导纱器,穿入导纱器在导轨中被引导,导轨具有送入轨和返回轨并且如此倾斜,即该穿入导纱器也在轴向上相对于悬顶导纱器移动。但是,这种倾斜导轨具有卡死且歪斜导向件的趋势,因此很容易出现功能故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通用卷绕机,其具有用于在加工过程启动后穿引纱线的辅助装置,从而纱线能够通过简单穿入导纱器的连串简单动作被分布至悬顶导纱器。

根据本发明,如此实现该目的,在悬顶导纱器上方的送入轨和在悬顶导纱器下方的返回轨形成穿入导纱器的竖向对齐的引导平面,并且在穿入导纱器的引导平面与悬顶导纱器齐平线之间形成了在1°到15°范围内的角度。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限定。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殊优点,辅助装置的穿入导纱器为了接纳纱线组且将纱线组分布至悬顶导纱器而能够借助在两个方向上的线性运动被引导。于是可以进行快速且可再现的穿引作业。在悬顶导纱器之间的随意间距可因为穿入导纱器的引导平面与悬顶导纱器的对齐线相关地角度布置被中止,以执行在穿入导纱器上被引导的纱线组的选择性分布。为了限制纱线偏转,在1°到15°范围内的角度已被证明是成功的。

为了尤其在转送纱线至悬顶导纱器时提高定位精度,如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极其有利的,该穿入导纱器的导槽以平行于引导平面的方式被对齐。纱线于是能以固定的相互间隔在穿入导纱器上被引导。

在此证明如下改进方案是尤其成功的,该穿入导纱器由导辊形成,该导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并且该导辊的轴线以垂直于引导平面的方式对齐。纱线组内的相对多的纱线于是也可以被引导经过相对大的导轨距离。此外,传统的抽吸枪可以被用来在穿入作业和在穿入导纱器上引导的过程中可靠接纳纱线组而没有产生相对高的纱线张力。

为了获得穿入导纱器的一连串连续动作,还规定所述送入轨和返回轨为了降低穿入导纱器而在穿入端通过一横轨相互联接。

在此已被证明尤其成功的是,该导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是固有闭合的并且用于穿引纱线的穿入导纱器可在该导轨的回路中被引导。于是,当分布纱线时可以获得高度再现性。对于每次加工过程启动,穿入导纱器可被连续地或分步地引导至该导轨内的各不同位置以便叼住并分布纱线。

为了穿入导纱器在导轨内的移动路线能够以关于机架是理想固定的关系进行,还规定了该导轨由引导轨道和在引导轨道内被引导的引导滑动件形成,其中,该穿入导纱器保持在引导滑动件上。这种用于实现穿入导纱器的导轨的机械装置还具有以下特殊优点,驱动装置的联接可以简单实现。驱动装置于是优选可以由线性驱动机构形成,其被联接至引导滑动件且在引导轨道内移动后者。

事实表明,在导纱盘周面上的纱线的纱线间隙以及悬顶导纱器之间间距影响了在导轨与悬顶导纱器对齐线之间的角度的大小。就此而言,针对穿引程序被优化的角度可以由导纱盘周面上的纱线的纱线间隙之和与悬顶导纱器间距之和的关系来决定。

为了获得在导纱盘和悬顶导纱器之间的纱线一致偏转,规定了如下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在此,该导纱盘和悬顶导纱器如此相互安置,在导纱盘周面上的第一纱线或最后纱线能够以平行于悬顶导纱器的对齐线的方式被引导。

为此,悬顶导纱器有利地由可转动安装的多个偏转辊形成,偏转辊为了在周面上引导纱线分别具有一个敞开的纱线移动轨。一方面,于是促成将纱线穿入悬顶导纱器,另一方面,在接合作业中的纱线摩擦被减至最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其中:

图1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实施例,

图2示意性示出集成在根据图1的卷绕机中的辅助装置的平面图,

图3示意性示出图2的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4.1、图4.2和图4.3示意性示出处于不同工况下的图2的辅助装置的平面图,

图5.1、图5.2和图5.3示意性示出处于不同工况下的图2的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的侧视图示意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卷绕机共有四个卷绕位1.1-1.4,它们并排布置在机架中。卷绕位1.1-1.4沿以突出方式保持就位的卷绕锭子6.1安置。纱线组2的一根纱线分别被供给每个卷绕位1.1-1.4且被卷绕成筒子8。卷绕位1.1-1.4的数量和纱线组2的纱线2.1-2.4数量在此是示例性的。原则上,这种卷绕机可以具有多达16个并排的卷绕位。

这些卷绕位1.1-1.4的结构被设计成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其中一个卷绕位1.1来描述基础结构。

卷绕位1.1具有横动单元4,供应纱线2.1借此在横动行程中往复运动。横动单元4例如可以通过回复纱线横动机构形成,在这里,在横动行程中使横动导纱器往复运动,或者通过具有多个转子头的转子横动机构形成,转子头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被驱动且以往复形式拉动纱线。在横动平面内形成所谓的横动三角的尖端的悬顶导纱器3.1安置在横动单元4的上游。悬顶导纱器3.1于是形成至卷绕位1.1的入口。

用于在卷绕位1.1上卷绕纱线2.1的卷绕筒管9卡装在被驱动的卷绕锭子6.1的周面上。卷绕锭子6.1在此延伸经过所有相邻的卷绕位1.2、1.3和1.4,从而供应纱线2.1-2.4在每个卷绕位1.1-1.4上被同时卷绕。

接触压辊5设置用于在卷绕位1.1中将纱线2.1落置在筒子8的表面上。接触压辊5同样延伸经过卷绕位1.1-1.4的整个长度。纱线2.1在部分缠绕在接触压辊5周面之后落在筒子8的表面上。

机架10用于接纳并固定横动装置4、接触压辊5和卷绕锭子6.1。卷绕锭子6.1以突出方式安装在卷绕转台7中,卷绕转台以可在机架10内转动的方式保持就位。卷绕转台7以相对于卷绕锭子6.1错位180°的方式保持第二卷绕锭子6.2,以便能够在卷绕位1.1-1.4上执行纱线连续卷绕。卷绕转台7和卷绕锭子6.1、6.2分别配属有驱动机构(在此未示出)。

卷绕位1.1-1.4的悬顶导纱器3.1-3.4分别由偏转辊13.1-13.4形成,偏转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并且以可转动安装在辊座27上的方式保持就位。偏转辊13.1-13.4在其周面上分别具有一个敞开的纱线移动轨26,其中一根纱线2.1-2.4分别在纱线移动轨中通过部分缠绕被引导。

在纱线走向中,悬顶导纱器3.1-3.4配属于导纱盘11。导纱盘11保持在导纱盘座12上且被连接至驱动机构(在此未示出)。导纱盘座12以位于卷绕位置1.1-1.4侧旁的方式保持在卷绕锭子6.1的突出端上。导纱盘座12在此也支承在机架10上。

用于将纱线穿入悬顶导纱器的辅助站14设置在卷绕位1.1-1.4的导纱盘11和横动单元4之间。辅助装置14具有活动的穿入导纱器16,其能够在导轨17中被引导。导轨17沿着卷绕位1.1-1.4延伸。为了进一步解释辅助装置14,以下参照图2和图3。图2示意性示出示例性装置14的平面图,图3示意性示出卷绕机的辅助装置14的侧视图。

只要没有明确提到其中任何一幅图,则以下说明适用两幅图。

在此实施例中的穿入导纱器16由导辊25形成,导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导辊25在其周面具有多个环绕的导槽16.1-16.4。导槽16.1-16.4的数量在此等于纱线组2的纱线2.1-2.4数量。导辊25在限定出竖向对齐的引导平面22的导轨17中被引导。

为了解释导轨17,参照图3。导轨17由多个部分形成。第一引导部位于悬顶导纱器3.1-3.4上方。该引导部在此被认定为送入轨17.1。导轨17的设于悬顶导纱器3.1-3.4下方的另一部分被认定为返回轨17.2。送入轨17.1和返回轨17.2在穿入端23通过一横轨17.3相互联接。送入轨17.1和返回轨17.2在对置一端通过另一横轨17.4相互联接,从而形成闭合的导轨17。

送入轨17.1和返回轨17.2设置在穿入导纱器16的引导平面22中。为此,导轨17配置在引导轨道装置18中,其中,引导滑动件24支承穿入导纱器16。引导滑动件24被连接至线性驱动机构20。引导轨道装置18、引导滑动件14和线性驱动机构20于是形成驱动装置19,其在所设导轨17中的穿入导纱器16。在此要明确提到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19的配置是示例性的。原则上,在所设导轨17上移动穿入导纱器的其它装置也是可行的。

如可以从图2的视图得到地,带有导槽16.1-16.4的导辊25以正交于引导平面22的方式对齐。导槽16.1-16.4以平行于引导平面22的方式延伸并且最好具有等于在导纱盘11周面上的纱线2.1-2.4的纱线间隙的纱线间隙。引导轨道装置18如此设置在偏转辊13.1-13.4的辊座27旁,即,穿入导纱器16能够在悬顶导纱器3.1-3.4上方的送入轨17.1中和在悬顶导纱器3.1-3.4下方的返回轨17.2中被引导。

悬顶导纱器3.1-3.4或偏转辊13.1-13.4分别设置在一个平面中,其中角度α形成在悬顶导纱器3.1-3.4的对齐线21与引导平面22之间。就此而言,引导轨道装置18通过以角度α倾斜的倾斜位置配属于辊座27。角度α主要由在导纱盘11周面上的纱线间隙之和与悬顶导纱器3.1-3.4之间间距之和决定。角度α通常在1°至最多15°的范围内。避免较大倾斜角度,因为纱线偏转超出允许范围。

图1中的本发明卷绕机如图所示处于工况。就此而言,在图1至图3的视图中的辅助装置14位于休息阶段。在纱线2.1-2.4被连续卷绕成筒子8的卷绕机正常工作中,穿入导纱器16在返回轨17.2的末端保持就位于休息低位。

为了解释辅助装置14发挥作用以将纱线穿入悬顶导纱器3.1-3.4,以下参照图4.1至图4.3以及图5.1至图5.3。处于不同工况下的辅助装置14的平面视图在图4.1至图4.3中被示出,处于不同工况下的辅助装置14的侧视图在图5.1至图5.3中被示出。

在加工过程开始时,用于接合至上游加工设备和导纱盘11的纱线组2通过抽吸枪15被引导。抽吸枪15在此可以被操作者人工引导或者以自动方式由机械手引导。一旦纱线组2被接合至导纱盘11,纱线通过抽吸枪15被供给辅助装置14。为了将纱线组2的纱线分散至卷绕位1.1-1.4,辅助装置14的线性驱动机构20被启动。穿入导纱器16在此被引导出其在返回轨17.2内的休息位置且通过横轨17.4被移送至送入轨17.1。纱线2.1-2.4在此被在导辊25周面上的导槽16.1-16.4获得。导辊25借助在送入轨17.1中被引导的引导滑动件24被引导至穿入端23且随后通过横轨17.3被引入返回轨17.2。引导滑动件24的运动在此可以通过线性驱动机构20分步进行或连续进行。纱线组2在此首先在悬顶导纱器3.1-3.4的上方被引导。来自导辊25的纱线通过抽吸枪15被保持远离悬顶导纱器3.1-3.4,使得通过在送入轨17.1至返回轨17.2的过渡中降低导辊25而由导辊25在悬顶导纱器3.1-3.4的下方引导纱线组2。鉴于此,纱线以分散方式在引导滑动件24的回程中被连续转移至悬顶导纱器3.1-3.4。鉴于悬顶导纱器3.1-3.4被设计成均具有敞开的纱线移动轨26的偏转辊13.1-13.4,可以只因为穿入导纱器16的运动而实现纱线的自动转移。图4.3和图5.3示出了纱线2.1-2.4的分布和选择。在所示情况下,在返回轨17.2中的穿入导纱器16回移到其休息位置(如虚线所示)。纱线2.4、2.3已经被转移至偏转辊13.4、13.3。在穿入导纱器16在返回轨17.2中连续运动中,纱线2.2、2.1同样被转送至未其设置的偏转辊13.2、13.1。与卷绕机的卷绕位1.1-1.4相关的纱线组的选择于是结束。用于接合并启动在卷绕筒管上的卷绕的纱线组通过其它辅助装置(在此未示出)被转送至卷绕锭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