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高密度辊阵列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9041发布日期:2019-12-06 21: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集成高密度辊阵列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动力驱动式传送机,且更具体地说,涉及模块化塑料传送带。



背景技术:

模块化塑料传送带广泛用于各种工业中以传送产品。模块化塑料传送带由一系列并排的带模块构成。沿着每行的相对端的铰链眼与相继行的铰链眼交错。插入在交错的铰链眼中的铰链杆在铰链接头处将行连接在一起成为连续传送带环。

此外,一些传送带使用杆来集成辊或其他辅助部件。举例来说,插入辊带包括多个在带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方和下方突出并安装在铰链杆上的辊。插入辊可用于较低背压累积或其他应用。7050系列双层横向辊带包括位于传送带模块的主体内的第一组辊,所述传送带模块的主体支撑接触并引导产品的第二组直径较小的辊。添加辊会对传送带增加显著重量和应力,并可能弱化传送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集成辊的模块化塑料传送带包括:传送带模块,所述传送带模块具有模块主体和多个铰接元件,所述多个铰接元件被配置成允许高密度辊阵列安装在链接两个连续模块的铰链杆上的。传送带模块具有底重式脊柱和角板块,所述底重式脊柱形成所述模块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角板块形成在铰接元件与所述脊柱之间的选定交叉处。在铰接连接的传送带元件的交错铰接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辊阵列安装在铰链杆上。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传送带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和铰接元件,所述模块主体包括具有底重式横向延伸的脊柱,所述脊柱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传送带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其在厚度上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并在纵向上从前表面延伸到后表面;第一铰接元件,其从所述前表面向前纵向延伸;第二铰接元件,其从所述后表面向后纵向延伸;以及第一角板块,其形成于所述模块主体与所述第一铰接元件之间的交叉处。

根据另一方面,传送带包括:第一模块、通过铰链杆铰接连接到所述第一模块的第二模块、以及多个辊,所述多个辊在第四组铰接元件与第一组铰接元件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被安装在所述铰链杆上。所述多个辊包括:邻近所述模块主体的第一侧的第一侧辊、以第一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一侧辊间隔开的第一组均匀间隔的辊、以所述第一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一组均匀间隔的辊间隔开的第二组均匀间隔的辊、以所述第一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二组均匀间隔的辊间隔开的第三组均匀间隔的辊、以及第二侧辊,所述第二侧辊邻近所述模块主体的第二侧,且以所述第一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三组均匀间隔的辊分离。

根据又另一方面,一种传送带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其在厚度上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并在带行进方向上从第一端纵向延伸到第二端;第一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一端向前延伸;第二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一端向前延伸,且通过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铰接元件间隔开;第三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一端向前延伸,且通过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铰接元件间隔开;第四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一端向前延伸,且通过小于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三距离与所述第一铰接元件分离;第五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二端向后延伸;第六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二端向后延伸,且以大于第一分离距离的第四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五铰接元件间隔开;第七铰接元件,其从所述第二端向后延伸,所述第七铰接元件通过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五铰接元件间隔开;以及第八铰接元件,其从所述模块主体向后延伸且以介于第二分离距离与第三分离距离之间的第五分离距离与所述第七铰接元件分离。

根据又另一方面,一种传送带模块包括: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模块主体;从所述前表面向前延伸的第一元件;以及第二铰接元件,其通过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铰接元件间隔开且从所述前表面向前延伸。所述第一空间关于在所述第一铰接元件与所述第二铰接元件之间的中途延伸的线不对称,所述不对称性由在所述第一铰接元件与所述模块主体之间延伸的特征产生。

附图说明

在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和特征以及其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成辊的模块化塑料传送带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区2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的模块化塑料传送带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送带模块的等距俯视图;

图5是图4的传送带模块的等距仰视图;

图6是图4的传送带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图4的传送带模块的仰视图;

图8是穿过线6-6的图6的传送带模块的横截面图,其示出脊柱的形状;

图9是图8的传送带模块的脊柱的详细视图;

图10是图6中的区8的放大视图;

图11是图6中的区92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图6中的区82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模块化塑料传送带可使用传送带模块中的底重式脊柱和或铰接元件与脊柱之间的角板块来集成高密度辊阵列。将关于某些说明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说明性实施例。

在图1中示出包括链接的模块并具有本发明的特征的传送带的一部分。传送带10在带行进方向14上纵向延伸,从第一侧15横向延伸到第二侧16,并从顶传送表面延伸到相对的底表面(未示出)。传送带10包括多个以铰接方式连接的模块20,辊90插入于连续模块行之间。使用通过铰链杆12来连接邻近模块,所述铰链杆通过形成于从模块的每一端延伸的交错铰接元件中的铰链通道插入。说明性传送带是“高密度辊带”,包括在连续模块之间的空间中安装于铰链杆12上的辊90。传送带10中的每个说明性行包括插入于传送带的第一侧15与和第二侧16之间的十四(14)个辊。

辊的说明性图案包括邻近于模块的第一侧15的第一侧辊90e、不插入辊的第一非辊部分81、包括四个均匀间隔的辊90的第一辊部分91、第二非辊辊部分82、在带的横向中心包括的四个均匀间隔的辊90的第二辊部分92、第三非辊部分83、第三辊部分93、和邻近于第二侧辊90e的另一非辊部分84,所述第二侧辊又邻近于模块的第二侧16。图2是图1的传送带的部分2的详细视图。非辊部分81、82、83与84具有相同宽度,以在每个辊部分90e、91、92、93与90e之间产生相等分离距离。在辊部分91、92、93内,辊90均匀地间隔开。

如图3中示出,每个插入的辊90可在模块的顶表面21上方以及在模块20的底表面22下方延伸。

参考图4到图7,适用于形成具有高密度阵列的插入辊90的传送带10的传送带模块20包括沿着横向轴线从第一侧31延伸到第二侧32的中央模块本体30,两组偏移铰接元件40、50在纵向方向14上彼此相对且偏移地从所述第二侧延伸。每个铰接元件包括铰链开口41、51,所述铰链开口与组中的其他铰链开口对准以形成铰链通道。

如图6中示出,在模块20的辊部分91、92或93中,中心模块主体30包括横向延伸的脊柱130,铰接元件40、50在两个纵向方向上从所述脊柱延伸。在连续模块中,辊可插入于邻近铰接元件40、50之间形成的空间中。铰接元件间隔开以允许在连续模块的铰接元件交错时插入辊。在非辊部分81、82、83或84中,模块主体包括波纹部分36,铰接元件40、50在两个方向上从所述波纹部分延伸。在这些部分中的铰接元件之间没有插入辊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脊柱130是底重式的。举例来说,如图8和9中示出,示例性脊柱130在厚度上从顶传送表面131延伸到相对的底表面132。脊柱从前表面133纵向延伸到后表面134。如图8和9中示出,示例性脊柱是底重式的,即,脊柱的底部分135比顶部分136厚。脊柱可具有任何合适的配置。举例来说,示例性脊柱130朝向底表面132向外张开并朝向顶传送表面131逐渐变细,因此顶传送表面131在纵向方向上比底表面132更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脊柱130可以被认为是喇叭裤形的,其中顶部136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且底部135向外张开。在图8和9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脊柱13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顶部133u、134u是基本上直的且竖直的。在拐点138、139处,前表面133和后表面134弯曲以向外张开,从而在下区段133b、134b中形成略微凹入的曲线。示例性拐点138、139与模块的竖直中心c重合。在说明性实施例中,拐点138、139与铰链开口的中心47、57对准,铰链开口也在模块30中竖直地居中。

除了模块20的辊部分中的成形脊柱130之外,模块20还包括用于模块主体30的支撑结构。如图10中示出,模块20可包括位于铰接元件40、50于模块主体之间的交叉处的角板块70,其示出为脊柱部分130。每个角板块70包括平行于模块主体30的横向轴线的外表面71。外表面71以直角与铰接元件50或40的侧相交。每个角板块70还包括侧表面72,所述侧表面与相对铰接元件的侧壁401或501对准,以使得角板块几乎看起来是相对铰接元件的延伸部。其他铰接元件侧壁402、502略微彼此偏移。说明性表面71和72是基本上竖直的并以直角相交以形成块结构。角板块70的说明性外表面71从脊柱130的前表面133和后表面134的最外部分的纵向朝外,即,表面71比表面133和134的向外张开部分更远离脊柱130的中心。

参考图11,其示出模块的辊部分区92的放大视图,角板块70在模块的辊区段中的一些铰接元件之间产生不对称空间。举例来说,第二组50中的第一铰接元件52与第二铰接元件53之间的第一空间61包括铰接元件53与脊柱130之间的角板块70。第一铰接元件52与第二铰接元件53通过d1的距离分离。传统上,铰接元件之间的空间关于将空间二等分的中心纵向轴线c对称。然而,拱托支撑铰接元件53与脊柱130之间的交叉的角板块70产生关于中心纵向轴线c不对称的空间61。

传送带模块20具有分离模块中的邻近铰接元件的五个不同分离距离。

第二铰接元件53与第三铰接元件54也通过距离d1分离,角板块70在第三铰接元件54与脊柱130之间延伸,从而产生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对称的第二空间62。

第四铰接元件55通过小于d1的距离d2与第三铰接元件54分离。铰接元件55与54之间的第三空间63不包括角板块,并关于中心纵向轴线对称。

第五铰接元件56与第四铰接元件55也通过距离d1分离,角板块70在第四铰接元件53与脊柱130之间延伸,从而产生关于中心纵向轴线不对称的第四空间64。

在脊柱130的另一个纵向端上,一些铰接元件40还包括角板块70。辊部分92内的第一铰接元件42通过距离d1与模块的非辊部分中的邻近铰接元件48分离。没有角板块延伸到铰接元件42与48之间的空间65中。

铰接元件42与43也通过距离d1分离,铰接元件42与脊柱130的交叉处的角板块70在所得空间66内产生不对称性。

铰接元件43与44通过更大的距离d3。因为角板块在两端处延伸到铰接元件43与44之间的空间67中,所以空间67关于中心纵向轴线对称。

因此,在模块的辊部分中,邻近铰接元件之间存在三个不同的分离距离。d2比d1小了约角板壁71的横向宽度。d3比d1大了角板壁71的横向宽度或铰接元件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辊部分内的每个铰接元件在铰接元件与脊柱之间的交叉处的至少一侧上具有角板块。

在非辊部分中,如前所述,模块主体30包括波纹部分36。图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块的非辊部分82。在第一端处,第一组铰接元件中的铰接元件45和46从波纹部分36纵向延伸。铰接元件45与46通过分离距离d4分离,所述分离距离小于模块的辊部分中的d1、d2和d3。模块的非辊部分82没有角板块,因此邻近铰接元件45与46之间的空间85关于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在波纹部分36的第二端上,铰接元件56、58和59纵向延伸并与邻近模块的铰接元件45和46交错。铰接元件56和59也形成模块的非辊部分与辊部分之间的边界。中心铰接元件58比侧铰接元件56和59更厚,且与空间85相对。铰接元件56、58和59均匀地间隔开,同时通过小于d1、d2、d3和d4的分离距离d5分离。因此,第一组铰接元件40具有三个不同分离距离(d1、d3和d4),第二组铰接元件50具有三个不同分离距离(d1、d2和d5),所述三个不同分离距离不同于第一组铰接元件40中的分离距离。

尽管已经关于示例性版本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其他版本也是可能的。因此,如这些少数示例表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并不意图限于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