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3885发布日期:2021-04-02 09:3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道以及制造该井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欧洲专利申请16161691.7(尚未公开)示出了一种电梯井道及其制造方法。井道由若干梁建成。板可以附接在梁上。通常,电梯井道结构和板之间的间隙由粘性密封剂密封。

特别是,密封剂施加在电梯井道的外侧(暴露侧),但是由于狭窄的安装空间,外侧可能难以接近。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梯井道。

创新式电梯井道包括

-多个第一、特别是竖直梁,

-多个第二、特别是水平梁,

-多个板(13),每个板位于多个梁之间的窗口中。

多个板和多个梁构成井道的侧壁。在本文中,“构成”是指侧壁包括这些部件,并且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此处未提及)。橡胶垫圈至少布置在梁中的一个和板中的一个之间。

橡胶垫圈提供了对井道的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能力,而无需使用诸如硅密封剂之类的任何粘性密封剂。垫圈可以简单地安装在梁和板上,减少了密封剂对材料的污染。

优选地,一个梁包括

-第一、特别是外支架,以及

-与第一支架分开的第二、特别是内支架。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容纳槽,其中,板部分地容纳在容纳槽(15)内。槽特别地与相应支架和/或相应梁的主方向平行地延伸。特别地,橡胶垫圈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圈包括弹簧部分。所述弹簧部分被压缩在所述支架中的一个和所述板之间。特别是所述弹簧部分被压缩在所述外支架中的一个和所述板的侧面之间。弹簧部分特别地是可弹性变形的。弹簧部分可提供保持力,以将垫圈保持在板和梁中的一个之间,特别是保持在容纳槽内,或者保持在板和支架中的一个之间的间隙中。弹簧部分可以补偿板和/或支架的尺寸变化。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圈包括顶部部分。所述板和所述支架的一个之间的间隙被所述顶部部分覆盖。特别是所述顶部部分具有部分地覆盖了相应的所述板的重叠延伸部。顶部部分可适于避免水任意流入垫圈和支架之间的间隙。此外,顶部部分可具有与硅树脂密封件类似的外观。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圈包括横向平面部分。所述横向平面部分适于接触所述板的周缘。板的周缘和横向平面部分可以具有互补的表面,特别是平坦表面。横向平面部分可以被压在周缘和梁之间,以使垫圈由板本身牢固地固定。

如果在水平梁处附接,则横向平面部分也可以竖直位于板下方。在这里,垫圈可以用作竖直垫片,以使板抵抗重力而相对于梁保持在限定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圈包括平行平面部分。所述平行平面部分适于接触所述板的侧面,因此,特别地在板侧面和垫圈之间提供了限定附接。平行平面部分可以是平面形状,即与板的侧面互补的形状。

优选地,电梯井道适于提供以下特征中的一者或多者:

-所述弹簧部分平行于所述平行平面部分;

-所述横向平面部分与所述平行平面部分成直角;

-所述平行平面部分与顶部部分相邻;

-所述弹簧部分与所述顶部部分相邻;

-所述弹簧部分和/或所述平行平面部分位于所述顶部部分和所述横向平面部分之间。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圈粘合到所述板上。这尤其是为了预固定垫圈以提高制造的容易程度;通过将垫圈夹紧在板和梁之间来特别地建立持久的固定。

创新式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彼此附接的梁的多个第一支架,

-随后将板和橡胶垫圈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架上,

-随后将所述梁的多个第二支架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架。

因此,固定板和垫圈是制造电梯井道的结构的组成部分。通过在板和支架之间附接垫圈,板和梁之间的间隔已经被密封,而无需使用粘性密封剂。

优选地,在将所述板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架之前,所述橡胶垫圈已经预固定、特别是粘合到所述板上。这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垫圈的预固定可以在工厂用机器以比现场手动完成更高的效率完成。特别是在运输板之前,可先预固定垫圈;在这里,垫圈还可以作为板的运输保护件。将垫圈预先固定在梁结构上的好处较小,因为在支架到位后才将梁组装起来。

优选地,在将所述板附接在所述支架期间和/或在将所述第二支架附接至所述第一支架期间所述橡胶垫圈、特别是所述橡胶垫圈的弹簧部分被压缩。

优选地,未使用粘性密封剂来密封所述梁和所述板之间的间隔。垫圈和板之间的任何粘合剂都不适合密封梁和板之间的间隔;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不被认为是粘性密封剂。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

图1是创新式电梯井道的立体图;

图2是在分解图中图1的井道的梁;

图3为在图1的井道中板和井道梁附接的横截面图;

图4和图5分别示出图3的组件;

图6示出制造图1的创新式电梯井道的过程中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创新式电梯井道10。电梯井道10包括多个第一竖直梁11和第二水平梁12,它们构成井道10的机械承载部分。梁11、12以正方形布置,并在其间形成嵌有板的窗口。特别地,板13是由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玻璃板13;或者,板13可以由不透明的材料制造。在某些位置,可以安装门组件17而不是板13。梁11、12、板13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门组件17形成电梯井道10的侧壁14(此处为四个侧壁)。该电梯井道10中,未示出的电梯轿厢可以沿竖直方向v行进。

图2示出了电梯井道10的细节。每个梁11、12包括多个支架31至34。每个第一竖直梁11具有第一竖直外支架31和第二竖直内支架32。每个第二水平梁12具有第一水平外支架33和第二水平内支架34。术语“内”和“外”表示支架相对于如图3至图6中所标记的井道的内部区域i和外部区域o的相对取向。竖直相邻的竖直梁11通过连接支架35彼此连接。一个梁的支架通过挂钩或螺丝彼此固定。水平梁通过挂钩或螺丝固定在竖直梁上。

板13具有(主)侧面18和周缘19。

在下文中参考图3至图5。图3以截面图示出了在井道10中固定在一起的支架31至34以及板13的布置。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部件。用于第一竖直梁11的支架31、32以及用于第二水平梁12的支架33、34的横截面的形状基本相似。因此,图3对于两种梁11、12均有效。

在此,第一支架31、33特别是通过挂钩连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到第二支架32、34。在周缘19的区域中,支架31-34被成形为形成用于板13的边缘19的容纳槽15,该容纳槽15还特别地沿周向地围绕板13布置。容纳槽15特别地由在第一支架31、33处的第一平行表面37和在第二支架32、34处的第二平行表面38形成。平行表面37、38平行于板13的侧面18。另外,至少一个支架(这里示例性地是在第一支架11、12处)处设置横向表面36,该横向表面布置成平行于板13的周缘19。优选地,横向表面36设置在比其他支架(此处为32、34)更早地附接到板13上的那个支架(这里是31、33)上。

在外支架(此处为第一支架31、33)和板之间,设置了橡胶垫圈20以密封板13和梁11、12之间的间隙16。橡胶垫圈20具有以下部分:

横向平面部分21,其平行于周缘19:在板13附接到支架31-34上之前,第一横向部分21可以粘合到边缘19。从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横向平面部分21用作隔板,该隔板竖直地位于板13和位于板13的竖直下方的水平梁(此处由支架33、34构成)之间。

平行平面部分22,其平行于侧面18。平行平面部分22可以粘合到侧面18。

弹簧部分23平行于平行平面部分22布置。弹簧部分23适于在制造期间在侧面和一个支架(在此为第一支架31、33)之间被压缩。该压缩产生垫圈20在槽15内的弹性的夹紧力,该夹紧力将板13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基本上,弹簧部分23与平行平面部分22间隔开以使得弹簧部分23能够变形。弹簧部分23可在其面向支架的表面上具有突起25。这些突起25局部地增大表面压力,从而增大垫圈20对支架31、33的保持力。弹簧部分23在其面对平行平面部分22的另一侧上包括切口26。这些切口26选择性地增大弹簧部分23的弹性。

顶部部分24,其覆盖板13与第一支架31、33之间的间隙15。顶部部分24将平行平面部分22与弹簧部分23连接。在支架31的方向上,顶部部分具有重叠延伸部24o,该重叠延伸部防止水进入第一支架31、33和弹簧部分23之间的间隙区域15。

图6示出了在制造电梯井道10期间的方法步骤。首先,将多个第一支架33a、33b、32c彼此连接以形成窗户。图6在根据图1的剖面线vi-vi的横截面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上梁12a的第一支架33a、下梁12b的第一支架33b以及背景中以虚线示出的竖直梁11c的第一支架31c。还突出显示了第一支架31a、31b、33c的各个横向表面36a、36b、36c以及第一平行表面37a、37b、37c。

在随后的步骤(箭头a)中,将板13附接到第一支架33a、33b、31c。在此,如上所述例如通过粘合在板13上已经预固定上了许多垫圈(仅示出了两个20a和20b)。因此,垫圈20的弹簧部分23与第一支架33a、33b、32c的各个第一平行表面37a、37b、37c接触。另外,垫圈20的横向表面36a、36b、36c与横向表面36a、36接触。

在随后的步骤(箭头b)中,将各个梁12a、12b、11c的第二支架34a、34b、32c附接到各个梁12a、12b、11c的相应第一支架33a、33b、31c。第二梁例如是通过挂钩连接或螺纹连接固定。因此,板13被第二支架34a、34b、32c压靠在第一支架33a、33b、31c上。

板13从井道的内侧i附接到支架。这是有利的,因为井道可以位于狭窄的环境中;因此,不能确保从所有位置都可以从外侧进入井道。特别是,井道可以位于建筑物井道中,该建筑物井道仅比电梯井道稍大。从外侧o固定板是完全不可能的。

附图标记列表

10电梯井道

11第一竖直梁

12第二水平梁

13板、特别是玻璃板

14侧壁

15容纳槽

16间隙

17门组件

18板的侧面

19板的周缘

20橡胶垫圈

21横向平面部分

22平行平面部分

23弹簧部分

24顶部部分

24o重叠延伸部

25突起

31第一竖直外支架

32第二竖直内支架

33第一水平外支架

34第二水平内支架

35连接支架

36横向表面

37第一平行表面

38第二平行表面

v竖直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