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6555发布日期:2019-06-15 01:3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乳液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



背景技术:

作为皮肤养护乳液的主要盛放用产品,乳液泵主要实现对乳液瓶内部乳液的吸取以及将相应的乳液喷洒到人体所需要喷洒的部位。

现有乳液泵结构主要包括按头、泵体组件、吸管和乳液瓶,按头上具有液体输出口,泵体组件的出液口与按头的液体输出口连通,泵体组件的进液口连通吸管,吸管的另一端则伸入到盛放乳液的乳液瓶内。需要使用乳液时,就摁压按头,使得泵体组件产品吸力,从而把乳液瓶内的乳液经吸管和泵体组件,最后从按头的液体输出口输出。

但是,现有的乳液泵结构仍然存在不足:由于乳液是盛放在乳液瓶内的,一旦乳液瓶内的乳液被使用完毕后,用户只能去更换一个新的盛放乳液的乳液泵。由于原来乳液泵仅仅是乳液瓶内的乳液被使用完毕,但是原来乳液泵的按头、泵体组件和吸管却是完好的,这样的乳液泵结构无法实现被重复使用,势必造成很大的产品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包括外瓶、外瓶盖、泵体组件和按头,按头具有液体输出口,泵体组件的首端位于按头内且连通按头的液体输出口,泵体组件的末端连接有吸管,外瓶盖可拆卸地固定在外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瓶,该内瓶位于外瓶内;

内瓶顶盖,该内瓶顶盖具有配合泵体组件装入以使所述吸管穿过该内瓶顶盖后而进入到内瓶内的贯通腔,所述内瓶顶盖与内瓶可拆卸地紧固在一起;

所述泵体组件、吸管、内瓶顶盖和内瓶位于相互紧固的按头、外瓶盖和外瓶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内。

改进地,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内瓶顶盖与所述泵体组件之间具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顶盖的底部具有放置密封圈的卡扣结构。

再改进,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泵体组件位于所述内瓶顶盖的贯通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瓶盖的内侧具有腔体空间,所述内瓶顶盖和所述贯通腔均位于外瓶盖内侧的该腔体空间内。

改进地,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内瓶的底部为朝着该内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收缩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的底部具有内瓶底盖,所述内瓶底盖位于外瓶内。

再改进,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外瓶盖与所述外瓶之间具有密封垫片。

改进地,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外瓶盖为顶部小、底部大的结构,所述外瓶盖具有沿着该外瓶盖顶部边缘方向且朝着按头方向延伸而成的顶部延伸部,所述顶部延伸部具有连通外瓶盖的内侧空间的连通腔体,所述泵体组件的末端经该顶部延伸部的连通腔体及所述外瓶盖内侧的腔体空间后进入到内瓶顶盖的贯通腔内。

再改进地,在所述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中,所述按头的边缘形成有防水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乳液泵通过在外瓶、外瓶盖和按头所形成的空间内安装相互可以拆卸紧固的内瓶与内瓶顶盖,吸管的一端伸入到内瓶内,吸管的另一端则与泵体组件的进液口连通,泵体组件的出液口与按头上的液体输出口连通,由此,一旦乳液泵的内瓶中的液体使用完毕后,就可以把外瓶盖从外瓶上拆卸下来,然后取出内瓶顶盖和内瓶,再把内瓶与内瓶顶盖相互拆卸分离,取出液体用完后的内瓶,最后再把一瓶盛放液体的新的内瓶与原有的内瓶顶盖紧固后,放入到原来的外瓶中,把外瓶与外瓶盖紧固。这样,经更换内瓶后的该乳液泵就可以再次被使用了,由此满足了在不需要拆卸过多部件的条件下,就能够做到该乳液泵的重复使用。该乳液泵所采用的结构简单,有效满足了用户通过更换新内瓶而对已用乳液泵的重复使用目的,避免了乳液泵的产品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乳液泵的主要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外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瓶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内瓶顶盖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泵体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乳液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包括外瓶1、外瓶盖2、泵体组件3和按头4,按头4具有液体输出口5,泵体组件3的首端位于按头4内且连通按头的液体输出口5,泵体组件3的末端连接有吸管6,外瓶盖2可拆卸地固定在外瓶1上,作为改进之处,该新型可重复使用的乳液泵还包括:

内瓶7,该内瓶7位于外瓶1内;

内瓶顶盖8,该内瓶顶盖8具有配合泵体组件装入以使吸管6穿过该内瓶顶盖后而进入到内瓶内的贯通腔9,内瓶顶盖8与内瓶7可拆卸地紧固在一起;

泵体组件3、吸管6、内瓶顶盖8和内瓶7位于相互紧固的按头4、外瓶盖2和外瓶1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内。

在该乳液泵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按头4施加按压力,使得按头4给泵体组件3施力,就可以内瓶内的液体经吸管输出到按头的液体输出口处。一旦该乳液泵的内瓶7中的液体使用完毕后,则可以把外瓶盖2从外瓶1上拆卸下来,然后取出位于外瓶1中的内瓶顶盖8和内瓶7,再把内瓶7与内瓶顶盖8相互拆卸分离,取出液体用完后的内瓶7,最后把一瓶盛放液体的新的内瓶7与内瓶顶盖8做紧固后,将此时新的内瓶7放入到原来的外瓶1中,把外瓶1与外瓶盖2紧固。这样,经再次更换内瓶后的该乳液泵就可以再次被使用了,由此满足了在不需要拆卸过多部件的条件下,就能够做到该乳液泵的重复使用。该乳液泵所采用的结构简单,有效地满足了用户通过更换新内瓶而对已用乳液泵的重复使用目的。

当然,还可以使得内瓶顶盖8与泵体组件3之间具有密封圈10,以此确保内瓶顶盖与泵体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内瓶7中的液体溢出。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3位于内瓶顶盖8的贯通腔9内,以有效利用整个乳液泵的有限空间,减小乳液泵的整体体积。需要说明的是,在外瓶盖2的内侧还可以具有腔体空间11,内瓶顶盖8和贯通腔9均位于外瓶盖内侧的该腔体空间11内。当然,也可以令内瓶顶盖8的底部具有放置密封圈10的卡扣结构14。例如,这里的卡扣结构14是分布该内瓶顶盖8底部上的多个扣线,以保证密封圈10不会轻易地从内瓶顶盖8上脱落下来。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外瓶盖2具体地采用顶部小、底部大的结构,外瓶盖2具有沿着该外瓶盖顶部边缘方向且朝着按头方向延伸而成的顶部延伸部15,顶部延伸部15具有连通外瓶盖的内侧空间的连通腔体16,泵体组件3的末端经该顶部延伸部的连通腔体16及外瓶盖内侧的腔体空间11后进入到内瓶顶盖8的贯通腔9内。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内瓶7内的液体残留量,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瓶7的底部为朝着该内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收缩状结构。具体地,参见图2中所示的内瓶7结构,此处的收缩状结构呈倒锥形。其中,作为对该内瓶底部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内瓶底部因受到碰撞损害,该内瓶7的底部还具有内瓶底盖12,内瓶底盖12位于外瓶1内。当然,也可以在外瓶盖2与外瓶1之间设置密封垫片13,以确保外瓶盖与外瓶之间的密封效果。通过设置该密封垫片13,可以确保即使有液体因泵体组件3与内瓶顶盖8之间密封效果不好而流出时,仍然可以由该密封垫片13起到第二次密封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3包括有泵体31、阀针32、波珠33、活塞34、开关35、弹簧36和阀杆37,密封圈10则位于泵体31的外侧,波珠33位于泵体31的进水口处,且该泵体31的进水口与吸管6相连通;阀杆37用来与按头4做固定,阀杆37、阀针32和弹簧36均安装在开关35与泵体31所形成的空间内,外瓶盖2也安装在泵体31和开关35所形成的空间内。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还可以进一步由按头4的边缘形成防水沿(图中未示出),以避免泵体组件3与按头4的连通处因密封效果不好而出现溢水现象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