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7072发布日期:2019-09-21 02:32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属于冶金行业高炉布料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液动腭式闸门和电液动扇形阀已在钢铁联合企业得到一定应用。电液动腭式闸门由本体、扇形闸板、轴、齿轮、密封件、执行机构等部件组成。电液推杆驱动齿轮带动扇形闸板沿轴心旋转,使两个扇形闸板向两边开启,物料随即下落,当需要物料不下落时,再由电液推杆使扇形闸板复位,关闭截断下落的物料。

电液动扇形阀由本体、扇形弧板、耳轴、执行机构等部件组成。电液推杆驱动扇形弧板沿耳轴转动,向里侧开启,物料随即下落,当需要物料不下落时,再由电液推杆使扇形弧板复位,关闭截断下落的物料。

现代大型钢铁企业,一般都有多座高炉,往往每座高炉的矿槽、焦槽成直线一体式设置。例如:两座高炉的矿、焦槽相互平行并排紧挨布置,形成两座高炉的矿、焦槽并排且一一对应的双高炉矿、焦槽供料布局,这种布局可以使供料系统土建和设备建设成本等相对降低。该双高炉矿焦槽结构,有的原始设计是矿类、焦炭共用布料路线,上料组织极不方便,在有限空间内,经过优化改造后,两座高炉的焦槽共用一条焦炭布料皮带机,移动布料车串联在焦炭布料皮带机上,移动料车上的三通漏斗可以将运输皮带机上的焦炭卸到指定的高炉仓位。

传统的三通漏斗包括两个侧溜管和一个中间漏口,两个侧溜管位于中间漏口的两侧,两个侧溜管的上口各设计一个翻板、摆臂和电液推杆,电液推杆连接摆臂一端,摆臂另一端连接翻板轴,电液推杆控制翻板,可以使物料通过单侧侧溜管、双侧侧溜管或中间漏口卸料。这种焦炭布料皮带机的布料车三通漏斗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两个侧溜管上口的两个翻板受焦炭物料冲刷磨损较快,使用周期短;

二是焦炭落到翻板和翻板碰撞后,向前方、侧面运动,三通漏斗迎料点侧脸及前脸经常磨漏,需要从里面换整块铁板,这样才能和翻板侧面保持合适的间隙,不漏料、不卡堵;

三是由于翻板较重,需要两个电液推杆协调使劲动作来带料换料流方向,两个驱动电液推杆也易损坏,驱动劲小。

因此,有必要研究磨损小、维护量小的三通漏斗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磨损小,使用寿命长,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包含斗体、侧溜管、前溜管、电液动腭式闸门和电液动扇形阀,所述斗体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心结构,斗体上设有两个侧溜管和一个前溜管;所述两个侧溜管对称布置在斗体的两侧,两个侧溜管的上口分别与斗体连通,两个侧溜管的下口分别设有一个电液动腭式闸门,两个侧溜管上分别设有观察孔;所述前溜管的中心线与斗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60°,前溜管的上口与斗体连通,前溜管的下口设有电液动扇形阀。

所述斗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斗体的下端固定盲板,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侧溜管和前溜管均为矩形管,侧溜管和前溜管与斗体连通的上口的下边缘与斗体下端的盲板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

所述侧溜管和前溜管与斗体连通的上口的下边缘与斗体下端的盲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0mm-200mm。

所述侧溜管包含倾斜段和竖直段,侧溜管的倾斜段连接在斗体上,侧溜管竖直段的中心线与斗体的中心线平行。

所述侧溜管上的观察孔包含上观察孔和下观察孔,上观察孔设置在侧溜管的倾斜段上,下观察孔设置在侧溜管的竖直段上。

所述侧溜管倾斜段的中心线与斗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所述电液动腭式闸门由电液推杆二驱动,电液推杆二通过支撑座二固定在侧溜管上;电液动扇形阀由电液推杆一驱动,电液推杆一通过支撑座一固定在前溜管上。

所述斗体通过支撑座三固定在横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的三通漏斗相比,该三通漏斗是将中间漏口通过盲板封死后增加一个前溜管,并且使侧溜管和前溜管与斗体连通的上口的下边缘与斗体下端的盲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这样在斗体的底部就会形成一个凹坑,落料先落在凹坑内,再向其中打开的侧溜管或前溜管流动,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磨损,延长三通漏斗的使用寿命;另外,在侧溜管和前溜管的下口设置电液动腭式闸门和电液动扇形阀,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翻板控制系统,所需力矩小,电液推杆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斗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液动腭式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斗体1、侧溜管2、前溜管3、电液动腭式闸门4、电液动扇形阀5、支撑座一6、电液推杆一7、电液推杆二8、支撑座二9、横梁10、支撑座三11、移动布料车12、固定溜管13、盲板14、上观察孔15、下观察孔16、法兰一17、筋板18、法兰二19、侧溜管上口下边缘20、前溜管上口下边缘21、电液动腭式闸门22、齿轮23、扇形闸板24、轴25、法兰三26、倒角2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5,一种移动布料车三通漏斗,包含斗体1、侧溜管2、前溜管3、电液动腭式闸门4和电液动扇形阀5,所述斗体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心结构,斗体1上分别设有两个侧溜管2和一个前溜管3;所述两个侧溜管2对称布置在斗体1的两侧,两个侧溜管2的上口分别与斗体1连通,两个侧溜管2的下口分别设有一个电液动腭式闸门4,两个侧溜管2上分别设有观察孔;所述前溜管3的中心线与斗体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60°,,前溜管3的上口与斗体1连通,前溜管3的下口设有电液动扇形阀5。

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3、4,斗体1为内部空心的近似长方体,长方体两侧下部倒角27,斗体1通过支撑座三11和螺栓组件固定在横梁10上,斗体1倒角27处连接侧溜管2,侧溜管2的下口即出料口连接电液动腭式闸门4,斗体1的底部漏口用盲板14封死,前脸处增加设置一个前溜管3,前溜管3的下口的出料口连接电液动扇形阀5。

参照附图2、3,侧溜管2为矩形管,侧溜管2包含倾斜段和竖直段,侧溜管2的倾斜段连接在斗体1上,侧溜管2竖直段的中心线与斗体1的中心线平行。两个侧溜管2规格型号相同,对称分布于斗体1两侧,侧溜管2的上口和斗体1焊接为一体,侧溜管2的下口四周和电液动腭式闸门4的法兰三26相对应的法兰一17焊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将电液动腭式闸门4连接到侧溜管2的下口,两个侧溜管2的倾斜段上设置上观察孔15,竖直段上设置下观察孔16,电液动腭式闸门4由电液推杆二8驱动,电液推杆二8固定在支撑座二9上,支撑座二9固定在侧溜管2外壁上。

参照附图3,前溜管3为矩形管,其中心线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前溜管3的上口焊接到斗体1上,并和斗体1焊接为一体,四周用加强筋板18加固,前溜管3的下口四周和电液动扇形阀5相对应的法兰二19焊接,并通过螺栓组件将电液动扇形阀5连接到前溜管3的下口,电液动扇形阀5由电液推杆一7驱动,电液推杆一7固定在支撑座一6上,支撑座一6固定在前溜管3外壁上。

参照附图4,两个侧溜管2上口的下边缘和前溜管3上口的下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盲板14的垂直距离为150mm-200mm。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时,将该三通漏斗通过横梁10固定在移动布料车12上,移动布料车12安装在A座高炉焦槽和B座高炉焦槽之间的焦炭输送皮带上,如附图2所示。

(a)当通过左侧固定溜管13给A座高炉焦槽上焦炭时,位于左侧的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打开,右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和前溜管3下方的电液动扇形阀5均关闭;

(b)当通过右侧固定溜管13给B座高炉焦槽上焦炭时,右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打开,左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和前溜管3下方的电液动扇形阀5关闭;

(c)当布料车下方的焦炭仓仓位上合适以后,移动移动布料车12给下一个A座高炉或者B座高炉的焦炭仓上焦炭,在移动移动布料车12之前,前溜管3下方的电液动扇形阀5打开,左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和右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均关闭,此时,焦炭进入皮带机首部混合焦炭仓,开始移动移动布料车12到下一个焦炭仓相应固定溜管上方,打开需要卸料侧侧溜管2下方的电液动腭式闸门4,关闭前溜管3下方的电液动扇形阀5。混合焦炭仓焦炭根据仓位情况,按照较小的配比参与配吃,对高炉炉况等参数无影响;

(d)当侧溜管2卡堵杂物时,打开下观察孔16或上观察孔15捅下焦炭,取出杂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