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集装箱用基底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8640发布日期:2019-12-31 19:4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组装式集装箱用基底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弃物等垃圾收集用或各种产品等的收集搬运用集装箱,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内置大致圆筒状的收集袋的组装式集装箱的、特别是基底部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下,以来自建筑工地、工厂的所谓工业废弃物等垃圾的收集为代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一旦在垃圾的产生场所收集,就运送到处理场(焚烧炉、填埋地)来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反复进行如下动作:将工业废弃物等垃圾装入放置于垃圾的产生现场附近的集装箱内的垃圾收集袋中,连同集装箱一起用车辆运送到处理场,处理掉垃圾后,将空的集装箱再次送回到垃圾产生场所(专利文献1)。

特别地,作为组装式集装箱,已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但是,该文献中记载的集装箱是由基底部、形成周壁的侧板、支柱以及盖构成的组装式集装箱,各部件由塑料制成,考虑到了集装箱自身废弃时的便利性。并且,该集装箱设置在可由叉车移动的托板上,直接用于垃圾的收集,并通过叉车等直接装载到车辆上并移动。

因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集装箱与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用于内置垃圾收集袋的集装箱基本上不同。并且,该文献中的集装箱,不存在拆卸后将体积最大的基底部层叠来搬运或收纳,减少集装箱的收纳空间的技术思想。

即,在该现有的集装箱中,在将垃圾送入处理场后,搬运车辆直接运送空的集装箱,因此可以说是在车厢里装载了空气,在经济上产生了较大的浪费。并且,在不使用集装箱时,会原样或以堆叠一层的状态来收纳集装箱,因此,需要预先确保用于集装箱收纳的宽广的空余空间。

本申请人为了解决在组装式集装箱拆卸后产生的前述的课题,已经提出了一种优异的集装箱。其为专利文献3,该组装式集装箱具有大致方形的基底部,在该基底部的表面(上表面)的四角装备有支承部,并且在该基底部的背面(下表面)装备有能够与其他的组装式集装箱的支承部的前端嵌合的嵌合部以及多个车轮。另外,在所述支承部上拆装自如地嵌装有垂直支柱,并且在相邻的该垂直支柱的顶部装备有横条,该横条横跨垂直支柱且两端拆装自如地嵌装于其上,在由基底部、垂直支柱及横条划分的部位处收纳垃圾收集袋。

在这样的组装式集装箱中,在将垃圾收集袋从集装箱的内部回收后,能够将其拆解而不是使组装好的集装箱保持原样,解决了必须充分确保其放置场所这样的现有课题。并且,该发明提供的集装箱具有能够将体积最大的基底部堆叠收纳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759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1162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7544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人提出的组装式集装箱,虽然是完全实现其目的的极其优异的结构,但在使用中也会产生无法堆叠基底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课题在于究其原因并解决这样的问题点。

即,在基底部的上表面装备的四角的支承部、以及在基底部的下表面装备的与所述支承部嵌合的嵌合部都必须始终确保相同的位置、朝向,但由于对集装箱的各部分施加来自外部的力,尤其可能会出现支承部的位置、朝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例如,基底部大多由板状体构成,但该板状体会由于外部压力而弯曲,随之,存在支承部变得不垂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层叠用的两个基底部的支承部的前端与嵌合部就无法嵌合,无法实现堆叠基底部的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考虑到这一点,本发明进一步对基底部进行了改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集装箱的基底部的结构,其中,该组装式集装箱具备:基底部,其在俯视时呈大致正八边形的板状体的背面装备有多个车轮;支承部,其焊接在该基底部的每隔一条的边上,并且上下方向垂直地延伸;垂直支柱,其可与其他的集装箱的上下支承部嵌合,并且拆装自如地嵌装于所述上支承部;以及横条,其横跨相邻的所述垂直支柱的顶部而将两端拆装自如地嵌装于其上,在由基底部、垂直支柱及该横条划分的空间内收纳有(垃圾)收集袋,四个支承部形成为在俯视时呈正方形,在相对的两个支承部之间具备焊接于基底部的长条型材。

通常,所述长条型材的截面形状为“コ”字形或l字形,该型材在基底部的优选背面侧焊接于支承部。特别优选地,在基底部的背面侧装备的车轮之间,通过焊接等而配置有型材10a。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型材10和10a,能够进一步抑制基底部件的变形。

如上所述,通过将长条型材焊接在支承部之间,从而阻止了支承部的变形、倾斜等。在实际的作业工序中,用起重机将设置在集装箱内的装入了工业废弃物等垃圾的垃圾收集袋从集装箱中抽出,将垃圾收集袋装载到车辆上并运送到处理场丢弃。并且,在不需要集装箱时,依次拆下横条、垂直支柱。并且,体积最大的集装箱的基底部能够将各集装箱的支承部和嵌合部依次可靠地嵌合而层叠多层。因此,具有保管空间可以非常小的显著效果。当然,在将这样的集装箱原样向处理场运送的情况下,无需将集装箱原样返回,而能够将集装箱拆解缩小,在将其层叠的状态下运送。当然,也可以如上述那样,用作由各个工厂生产的各种产品等的收集运输用集装箱。

并且,最大的特征在于,即使在对集装箱施加了意料之外的外力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在基底部及支承部上焊接有长条型材而不会导致支承部倾斜,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基底部的层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集装箱的基底部1的表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集装箱的基底部1的背面图。

图4是表示支承部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5(a)是表示支承部嵌装时的状态的图。

图5(b)是表示支承部嵌装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长条型材10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基底部1的另一个例子的背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基底部1的又一个例子的背面图。

图9是表示支承部2及垂直支柱5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横条6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横条6的侧视图。

图12是堆叠了集装箱的基底部1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在集装箱的基底部的预定位置配置、焊接有长条型材(10、10a),由此能够始终准确地层叠集装箱的基底部。这样的型材的配置能够防止由外力引起的基底部、支承部的变形、倾斜,将要叠合的支承部的上下端以预定的方式嵌入。

因此,虽然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型材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相对地焊接在基底部周围的支承部中,优选为沿基底部的中央部延伸,且截面形状为“コ”字形或l字形的结构。该型材通常焊接于基底部的背面,但也可以焊接于表面。并且,型材直接或间接地焊接于支承部。另外,也可以利用螺栓等将型材固定于支承部。

另外,直立设置于基底部的四个支承部形成为在俯视时呈正方形,由此具有在层叠基底部时消除了基底部的方向性的效果。另外,考虑到在基底部的表面会积存雨水等的情况,优选在基底部的任意部位形成多个排水孔。

图1是本发明的集装箱的侧视图,图2是该集装箱的基底部的表面图,

图3是其背面图。图中,1是基底部,其为大致八边形的板材且由金属制成,在其周围焊接有金属带1a。在基底部1的背面侧装备有四个车轮4。符号2是支承部,其与上述车轮4交替地焊接在八边形的边1c、1d处焊接的金属带1a上,进一步在外侧围着支承部2而焊接有外周加强带3。该支承部2有四个,并形成为在俯视时呈正方形。

图4是表示支承部2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构成了向基底部1的表面侧突出的部位(上支承部2a)和向基底部1的背面侧突出的部位(下支承部2b)。下支承部2b的前端形成突出部2b,如后所述,成为在堆叠了基底部1时嵌装于上支承部2a上端的孔2a的结构。该下支承部2b的高度(突出高度)比车轮4的高度(垂直方向的高度)低,因此不会阻碍车轮4的活动。

然而,在对集装箱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存在基底部1弯曲的情况,随之,如图5(a)中间的基底部所示,支承部2会成为倾斜的状态。这样,要叠合的上下的基底部1的支承部2、2无法嵌装,基底部1、1无法堆叠。

本发明解决了这样的缺点,是通过横跨相对的支承部2、2于基底部1焊接长条型材而解决的。

符号10是本发明中所说的长条型材10,其到达相对的支承部2、2并焊接于基底部1的背面侧及金属带1a,焊接成十字形。在该例子中,截面呈“コ”字形,槽部10a焊接于基底部1,并且前端焊接于金属带1a的与支承部2对应的部位处。

这样,本发明的型材10在相对的支承部2、2之间配置于基底部1,即使集装箱受到意料之外的外力,也能够如图5(b)所示那样阻止基底部1、支承部2的变形、倾斜,如后述的图10所示,基底部的支承部2、2、......能够完全嵌装。关于这一点,若对没有型材10的基底部1施加外力,则抵抗该外力的强度较弱,因此,如图5(a)所示,基底部1容易变形,在该情况下,支承部2的朝向会发生倾斜等,从而无法堆叠基底部1。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型材10还能够为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在图6中示出了其他例子(截面为l字形、口字形)。尽管示出了将这样的型材10焊接到基底部1的背面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焊接到表面。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基底部1的背面图,对于相对的车轮4、4,也配置了长条型材10a。即,利用呈十字形的型材(10、10a)对基底部1进行加强,抵抗外部压力的力变得更大。另外,符号7是排水孔,是用于排除积存在基底部1上的水的排水孔。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型材10呈十字形,但也有与此相反,型材10a呈十字形的情况。

图8是表示更优选的例子的基底部1的背面图。在该例子中,首先将在车轮间延伸的型材10a通过焊接等配置成十字形,相对于此,在支承部2、2之间配置型材10。与图7的情况相比,在图8中,使型材10a为连续长条构件,将型材10分割成四份配置。

图9是表示支承部2及垂直支柱5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表示嵌装于上支承部2a上端的孔2a时的截面图。垂直支柱5在该例子中由方管5a构成,在其下端具备实心的突起5b。当然,突起5b也可以是方管。并且,嵌入上支承部2a的孔2a内。另外,该两者的嵌合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垂直支柱5也可以是实心材料,只要能够嵌入到上支承部2a的孔2a内即可,而且,也可以使用方管作为垂直支柱5,在其下端的孔内嵌入上支承部2a。

图10是表示横条6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11是其侧视图。横条6的中央部6a具有与基底部的八角形的一条边大致相同的长度,在其两端具备的弯曲部6b、6c具有另一条边1d的大致一半的长度。而且,在弯曲部的前端具备拆装自如地嵌入垂直支柱5上端的孔部5c内的凸缘6d、6e。在该例子中,凸缘6d、6e与弯曲部6b、6c焊接。

横条6的凸缘6d、6e插入垂直支柱5上端的孔部5c内,凸缘6d、6e以彼此相反的朝向焊接,以便于插入。另外,凸缘6d、6e也可以不由金属制成,例如,当然也可以将耐磨损性优异的尼龙制的凸缘插入弯曲部6b、6c中。另外,两者的拆装机构也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包括在横条6的弯曲部6b、6c的两端形成孔,或者安装环状部件并将其与在垂直支柱5的顶部形成的例如突起等嵌装的形态。

本发明的集装箱由以上部件的组合来构成,将长度相同的垂直支柱5的下端嵌装于焊接在基底部1上的各上支承部2a,并且,具备横条6,该横条横跨该垂直支柱5的顶部并且两端都嵌装于垂直支柱5的顶部,从而完成在俯视时呈大致八边形的集装箱。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集装箱中,通过组装基底部1、四根垂直支柱5、四根横条6,能够确保在俯视时呈大致八边形的一定的容积,在其内部设置未图示的圆筒状的垃圾收集袋。然后,在装载到车辆等上时,利用起重机抓住垃圾收集袋的把手部并将其从该集装箱内提起,并装载到车辆上。

另一方面,在该集装箱的拆解收纳过程中,首先拆下横条6,接着从支承部2中拔出垂直支柱5,从而解除各部件的组装。

然后,拆除了横条6及垂直支柱5的基底部1为,在基底部1、1、1、......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的同一位置分别形成有上支承部2a、下支承部2b,在收纳基底部1时,能够使上支承部2a与下支承部2b前端的突出部2b依次嵌合而如图12所示那样进行层叠,即使是极狭窄的空间,也能够收纳基底部1、1、1、......。另外,即使是该两者的嵌合,当然也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

本发明的集装箱如上所述,具有如下特征:在内部设置圆筒状的收集袋以供使用,即使意料之外的外力施加在基底部等上,支承部也不会发生变形、倾斜等,能够在保管时可靠地堆叠,是几乎不需要保管空间的优异的结构。当然,如上所述,也可以用作从各个工厂生产的各种产品等的收集运输用集装箱,因此,能够广泛地用于工业废弃物、来自工厂或办公室的废弃物等垃圾的收集、或者产品的收集搬运等,其工业价值很大。

[符号说明]

1:基底部;1a:金属带;1c、1d:八边形的边;2:支承部;2a:上支承部;2b:下支承部;2a:上支承部上端的孔;2b:下支承部前端的突出部;3:外周加强带;4:车轮;5:垂直支柱;5a:方管;5b:中空的突起;5c:垂直支柱上端的孔部;6:横条;6a:横条的中央部;6b;6c:横条的弯曲部;6d、6e:横条的凸缘;7:排水孔;10、10a:长条型材;10a:型材的槽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