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861发布日期:2019-10-14 19:0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堪称巨量。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与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实施垃圾分类能够将一些垃圾变废为宝,减少垃圾量、节约资源、减少占地,更加合理有效处置垃圾。但是垃圾种类繁多,人们进行垃圾分类需要一定的时间学习,加之现在很多垃圾桶都采用两箱设计并标识提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等,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不高以及不能判断垃圾属于哪一类等原因,导致各类垃圾混在一起无法进行回收。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自动分类的垃圾桶,实质上是个人把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袋分类中,垃圾分类袋上面有条形码、二维码或者有rfid芯片等,帮助垃圾桶识别垃圾的类型,与现在的人工分类没有本质区别,远远达不到智能垃圾分类。现有的某些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但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极少。现阶段的分类垃圾桶,没有配置省电功能,垃圾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浪费电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结构设计合理、分类效率高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智能检测分类装置及与智能检测分类装置信号连接的机械传动装置;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底部的垃圾桶托盘及设置在垃圾桶托盘上的垃圾桶;所述装置外壳上方位置设有垃圾投入口,所述装置外壳内在位于垃圾投入口下方设有垃圾转动挡板;

所述智能检测分类装置包括ai摄像头、云端图像处理器及控制显示屏,所述ai摄像头与控制显示屏电信号相连,所述控制显示屏与云端图像处理器电信号相连;

机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桶托盘下方的垃圾桶转动装置,设置在垃圾转动挡板下方的挡板转动装置。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侧面在与垃圾桶对应位置处配备移动门。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采用双分类垃圾桶、三分类垃圾桶或四分类垃圾桶。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显示屏上设有可回收垃圾按钮、不可回收垃圾按钮及其他垃圾按钮。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上方在位于垃圾投入口底面位置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垃圾定位口,所述垃圾定位口位于垃圾挡板正上方位置处。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转动装置包括托盘步进电机及滚动轴承,所述托盘步进电机与垃圾桶传动连接,使垃圾桶在水平方向转动,所述滚动轴承沿垃圾桶托盘周向设置。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转动装置包括挡板步进电机,所述挡板步进电机与垃圾转动挡板传动连接,使垃圾转动挡板在水平方向转动。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转动装置及挡板转动装置分别与控制显示屏电信号相连。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分类装置还包括红外摄像头,所述红外摄像头与控制显示屏电信号相连。

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头及ai摄像头分别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垃圾投入口顶部位置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采用最近的ai识别技术,能够准备的对垃圾进行智能识别,并结合机械传动装置,从而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类,有效的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减轻了人工分类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显示屏;101-屏幕;102-其他垃圾按钮;103-餐厨垃圾按钮;104-可回收收垃圾按钮;201-移动门;3-装置外壳;401-滚动轴承;5-垃圾桶托盘;6-托盘步进电机;7-三分类垃圾桶;702-四分类垃圾桶;8-垃圾挡板;9-盖板;10-ai摄像头;11-红外摄像头;12-垃圾样品;13-挡板步进电机;14-云端图像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智能检测分类装置及与智能检测分类装置信号连接的机械传动装置;

装置主体包括装置外壳3、设置在装置外壳3底部的垃圾桶托盘5及设置在垃圾桶托盘5上的垃圾桶7;装置外壳3上方位置设有垃圾投入口,装置外壳3内在位于垃圾投入口下方设有垃圾转动挡板8;

所述装置外壳3上方在位于垃圾投入口底面位置设有盖板9,盖板9上设有垃圾定位口,垃圾定位口位于垃圾转动挡板8正上方位置处。垃圾投入口用于垃圾投放,垃圾定位口便于准确将垃圾投放至垃圾转动挡板8上,并与ai摄像头10进行识别。

智能检测分类装置包括ai摄像头10、红外摄像头11、云端图像处理器14及控制显示屏1,所述ai摄像头10及红外摄像头11分别与控制显示屏1电信号相连,所述控制显示屏1与云端图像处理器14电信号相连;ai摄像头10用于对垃圾种类的识别,红外摄像头11用于对人体进行感应,从而激活整个装置。其中ai摄像头10及红外摄像头11分别设置在装置外壳3的垃圾投入口顶部位置处,控制显示屏1设置在装置外壳3外侧,且靠近垃圾投入口位置。

机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桶托盘5下方的垃圾桶转动装置,设置在垃圾转动挡板8下方的挡板转动装置。

装置外壳3侧面在与垃圾桶7对应位置处配备移动门201,便于对垃圾桶7进行取反,无需移动装置主体。且移动门关闭,可以使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处于封闭状态,防止垃圾产生的异味气体溢出污染空气。

垃圾桶7采用双分类垃圾桶、三分类垃圾桶或四分类垃圾桶,采用不同的分类垃圾桶需要对托盘步进电机6的脉冲信号进行调整,以匹配系统的垃圾分类。

控制显示屏1上设有可回收垃圾按钮104、不可回收垃圾按钮103及其他垃圾按钮102。实体按钮的设置能够智能检测分类装置发生识别困难时进行人工操作。

垃圾桶转动装置包括托盘步进电机6及滚动轴承401,托盘步进电机6与垃圾桶7传动连接(采用齿轮传动连接),使垃圾桶7在水平方向转动,所述滚动轴承401沿垃圾桶托盘5周向设置。

挡板转动装置包括挡板步进电机13,挡板步进电机13与垃圾转动挡板8传动连接(采用齿轮传动连接),使垃圾转动挡板8在水平方向转动。

垃圾桶转动装置及挡板转动装置分别与控制显示屏1电信号相连,通过控制显示屏1能够控制对垃圾桶7及垃圾转动挡板8的运动。

本发明使用市电供电,也可以使用锂电池供电,即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可在室外没有市电的地方和不方便接入市电的情况下使用,显著提高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整个装置处于休眠的情况下,只有红外摄像头11处于工作状态,其他装置处于休眠状态,达到节能的效果。垃圾桶7采用三分类包括可回收分类桶、不可回收分类桶及其他垃圾分类桶。

具体实施例中,当人靠近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时,红外摄像头11感应到人的靠近,自动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随后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人将需要处理的可回收的垃圾样品12放置于垃圾转动挡板上,ai摄像头10捕捉到可回收的垃圾样品12的图形,将图形数据传输到云端图像处理器14,云端图像处理器14快速识别可回收的垃圾样品12的种类,并判断此垃圾样品12属于可回收垃圾,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显示屏1,控制显示屏1控制托盘步进电机6的转动,将三分类的垃圾桶7转动合适的角度,使可回收垃圾样品12恰好处于三分类的垃圾桶7可回收分类桶的正上方。控制显示屏1控制挡板步进电机13打开垃圾转动挡板8,使可回收的垃圾样品12落入可回收分类桶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人靠近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时,红外摄像头11感应到人的靠近,自动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人将需要处理的垃圾样品12放置于垃圾转动挡板8上,此时垃圾样品12比较复杂,装置难以识别,ai摄像头捕10捉到垃圾样品的图形,将图形数据传输到云端图像处理器14,云端图像处理器14不能识别垃圾样品12的种类,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显示屏1,控制显示屏1控制托盘步进电机6的转动,将三分类的垃圾桶7转动合适的角度,使垃圾样品恰好处于三分类的垃圾桶7其他垃圾分类桶的正上方。控制显示屏1控制挡板步进电机13打开垃圾挡板,使垃圾样品12落入其他垃圾分类桶中。

进一步实施例中,当人靠近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时,红外摄像头11感应到人的靠近,自动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人将需要处理的垃圾样品12放置于垃圾转动挡板8上,ai摄像头捕捉到垃圾样品12的图形,将图形数据传输到云端图像处理器14,云端图像处理器14不能识别垃圾样品的种类。此时人工识别出垃圾样品12的种类,并按下控制显示屏上的可回收垃圾按钮104或不可回收垃圾按钮103或其他垃圾按钮102,控制显示屏1控制托盘步进电机6的转动,将三分类的垃圾桶7转动合适的角度,使垃圾样品12恰好处于三分类的垃圾桶7相应分类桶的正上方。控制显示屏1控制挡板步进电机13打开垃圾转动挡板8,使垃圾样品12落入相应分类桶中。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文已经详尽展示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