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4378发布日期:2020-04-03 19:2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式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式输送机,特别是一种专用于平直底面货件输送的辊式输送机,属于机械传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货件的输送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越来越多的大量货件输送成为了物流人员的烦恼问题。随着人们购物率的提高,货件输送的问题更加突显,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机输送效率低,尤其是每一年购物狂欢节时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满足货件输送的要求,本发明特别设计这种专用于平直底面货件输送的辊式输送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辊式输送机,保证货件输送质量的同时也使得输送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货件输送的辊式输送机,包括支撑腿组合1、可调地脚2、侧梁4、辊子组合3、钣金5、电机支架6、电机;

所述可调地脚2安装在支撑腿组合1的底部,侧梁4安装在支撑腿组合1上端,若干个辊子组合3安装在两侧梁4之间,钣金5位于侧梁4外侧,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6上,电机支架6固定在一侧的侧梁4下端,辊子组合3包括轴头15、双排齿轮16、压紧环ⅰ-17、滚筒18、压紧环ⅱ-19,轴头15和双排齿轮16之间通过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滚筒18两端部分别穿过压紧环ⅰ-17、压紧环ⅱ-19,然后与轴头15连接,轴头15的端部穿过侧梁4上的限位孔27后与钣金5上的定位孔25同轴线通过螺钉连接,电机支架6上端的辊子组合3中双排齿轮16的一个齿轮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分别与左右相邻辊子组合3中双排齿轮16中的一个齿轮连接,相邻两辊子组合3之间通过连接在彼此双排齿轮16上的链条来相互交错传动。

具体地,所述的侧梁4包括上盖板10、下盖板28、左右护板9,左右护板9安装在上盖板10、下盖板28的左右两侧,上盖板10、下盖板28分别与钣金5的上下两端连接,左右护板9上对应设有限位孔27。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板10、下盖板28通过其上的螺孔与钣金5上的螺孔26用内六角螺栓连接装配。

具体地,所述的支撑腿组合1部分包括支腿12、支撑梁ⅰ-11、连接板13、支撑梁ⅱ-14,支撑梁ⅰ-11、支撑梁ⅱ-14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支腿12固定连接,压紧连接板13固定连接在支腿12上端,压紧连接板13与侧梁4下端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的可调地脚2包括垫板及设在垫板一端的螺柱,垫板另一端设有螺栓孔,螺柱上设有定位螺栓,螺柱穿过支腿12底部的安装孔后位于上下两定位螺栓之间,通过调节上下定位螺栓的位置调节支腿12的上下位置。

具体地,所述的电机支架6包括电机固定板20、防护盒21、钣金件传动盒22、角钢固定架23、电机盖板24,电机固定板20、钣金件传动盒22、角钢固定架23、电机盖板24之间焊接连接,电机固定板20上固定电机,角钢固定架23连接在安装在侧梁4下端,防护盒21安装在电机固定板20下端,钣金件传动盒22安装在电机固定板20一侧且与角钢固定架23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机固定板20通过板上的孔利用螺栓固定电机,角钢固定架23上的螺孔用螺栓连接在安装在侧梁4下端。

优选地,还包括电气安装板7、电缆连接器8,电气安装板7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侧梁4上,电缆连接器8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钣金5上。

优选地,所述的滚筒18两端部通过螺栓与轴头15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是一种专用于平直底面的各类物品以及板、棒、箱和直棱的货件,极适用于货件的输送。辊子组合装置能够拓宽操作范围,且可以适应于不同方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支撑腿组合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辊子组合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电机支架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钣金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挡板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可调地脚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侧梁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货件输送的辊式输送机,包括支撑腿组合1、可调地脚2、侧梁4、辊子组合3、钣金5、电机支架6、电机;

所述可调地脚2安装在支撑腿组合1的底部,侧梁4安装在支撑腿组合1上端,若干个辊子组合3安装在两侧梁4之间,钣金5位于侧梁4外侧,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6上,是整个输送装置的动力来源,电机支架6固定在一侧的侧梁4下端,辊子组合3包括轴头15、双排齿轮16、压紧环ⅰ-17、滚筒18、压紧环ⅱ-19,轴头15和双排齿轮16之间通过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滚筒18两端部分别穿过压紧环ⅰ-17、压紧环ⅱ-19,然后与轴头15连接,轴头15的端部穿过侧梁4上的限位孔27后与钣金5上的定位孔25同轴线通过螺钉连接,电机支架6上端的辊子组合3中双排齿轮16的一个齿轮与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通过链条分别与左右相邻辊子组合3中双排齿轮16中的一个齿轮连接,相邻两辊子组合3之间通过连接在彼此双排齿轮16上的链条来相互交错传动。

驱动装置把动力从电机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传到单个辊子组合3,辊子组合3间通过双排齿轮由链条交错传递动力,从而实现货件的输送。

通过齿轮啮合的动力传输来实现货件的输送,可以输送具有平直底面的各类物品,板、棒、箱以及具有平直底部和直棱的货件。实现了平面内全自动化的输送。所述的辊子组合3有多个,可增大货件与辊子上表面的摩擦利于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的侧梁4包括上盖板10、下盖板28、左右护板9,左右护板9安装在上盖板10、下盖板28的左右两侧,上盖板10、下盖板28分别与钣金5的上下两端连接,左右护板9上对应设有限位孔27。所述的挡板9,既对辊子起到了支撑定位作用又又防止了齿轮润滑油对输送货物的不必要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盖板10、下盖板28通过其上的螺孔与钣金5上的螺孔26用内六角螺栓连接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腿组合1部分包括支腿12、支撑梁ⅰ-11、连接板13、支撑梁ⅱ-14,支撑梁ⅰ-11、支撑梁ⅱ-14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支腿12固定连接,压紧连接板13固定连接在支腿12上端,压紧连接板13与侧梁4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调地脚2包括垫板及设在垫板一端的螺柱,垫板另一端设有螺栓孔,螺柱上设有定位螺栓,螺柱穿过支腿12底部的安装孔后位于上下两定位螺栓之间,通过调节上下定位螺栓的位置调节支腿12的上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支架6包括电机固定板20、防护盒21、钣金件传动盒22、角钢固定架23、电机盖板24,电机固定板20、钣金件传动盒22、角钢固定架23、电机盖板24之间焊接连接,电机固定板20上固定电机,角钢固定架23连接在安装在侧梁4下端,防护盒21安装在电机固定板20下端,钣金件传动盒22安装在电机固定板20一侧且与角钢固定架23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固定板20通过板上的孔利用螺栓固定电机,角钢固定架23上的螺孔用螺栓连接在安装在侧梁4下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气安装板7、电缆连接器8,电气安装板7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侧梁4上,电缆连接器8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钣金5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筒18两端部通过螺栓与轴头15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支撑梁ⅰ-11、支撑梁ⅱ-14与左右支腿12按照尺寸要求固定施焊使其达到永久性固定连接,压紧连接板13通过焊接连接在支腿12上,支撑腿组合1整体通过压紧连接板13上的过孔利用螺钉螺母使其与侧梁4连接装配;可动地脚2部分通过定位螺母与支腿12连接,然后调节螺母的高低来实现整体高度的可调性;辊子组合3依靠辊子左右挡板9上的限位孔27来定位以及依靠钣金5上的限位孔27来固定在钣金5上,相邻的辊子组合3之间通过双排齿轮16来相互交错啮合传动;侧梁4在整个设备中有左右两根,两根尺寸形状都是一样的,它包括了上盖板10、下盖板28、左右护板9,他们都是标准型材,左右挡板9刚好可以装配在上盖板10和下盖板28对称的卡槽中并可在两端加一块封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盖板10、下盖板28通过其上的螺孔与钣金5上的螺孔26用内六角螺栓连接装配,侧梁4与钣金5装配之后刚好和轴头15端面贴合在一起且轴头15上的螺纹孔与钣金5平面上的过孔是同轴线的,最终二者通过螺钉连接;电机支架6中电机固定板20、钣金件传动盒22、角钢固定架23、电机盖板24之间按照装配尺寸通过焊接连接,角钢固定架23加工过孔通过螺栓与两侧横梁4连接固定,电机固定板20通过板上的孔利用螺栓固定电机,然后通过电机盖板24上的螺纹孔由螺栓来定位控制电机上传动齿轮与双排齿轮16以及对称另一侧的双排齿轮的三个齿轮啮合情况,电机支架6通过角钢固定架23上的螺孔用螺栓连接在安装在侧梁4上;电气安装板7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侧梁4上,方便电气控制装置的安装,但可以根据具体的位置需要改变其在侧梁4上的安装位置;电缆连接器8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钣金5上,为电缆排线做好准备;左右挡板9部分主要起定位辊子组合的作用,同时保证了齿轮间的啮合传动。当所有装配完成以后启动设备,通过电机来控制辊子的旋转,可以输送具有平直底面的各类物品,板、棒、箱以及具有平直底部和直棱的货件。本发明实现了货件的高效快捷输送。

图1、2所示的支撑腿组合图中,电缆连接器8可根据需要设计控制排线实现电气安装板7的自动化控制,允许范围内在电气安装板7上任意安装。

图8所示的侧梁4截面图,侧梁4、钣金5、左右挡板9之间的装配位置关系。

当所有装配完成以后启动设备,通过电机来控制辊子的旋转,可以输送具有平直底面的各类物品,板、棒、箱以及具有平直底部和直棱的货件。本发明链轮张紧装置张紧平稳,且设备简单,操作灵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