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4711发布日期:2020-04-03 19: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颗粒状物料原材料,尤其是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是按批次采购,每批次十几吨,甚至上百吨,为了检验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质量,一般的方法是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样品进行检验,以样品质量代表整个批次原材料的质量。

以加工花生油的企业来说,现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非常严格,现有技术中,花生米都是袋装,人工用刀具逐袋划开,将花生米放入卸料仓内,难免会有包装袋屑落入卸料仓内,最终成为花生油内的塑化剂;为解决这一问题,花生米不再使用袋装,二是直接由卡车装,一卡车花生米的重量在15-50吨之间;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套筒式的采样器,人工在车上手扶采样器插入不同的采样点进行采集,但是现有采样器的底部封闭,大约20-40公分的封闭区,该区域不能够采集到物料,也就是说卡车车厢内底部有20-40公分的物料采集不到,难免存在人为因素在车厢底部装有不合格的花生米;采集的样品不能代表整车花生米的质量;

另外,这种采样方式,人工因素较多,若采集点少,难以真正代表整批货的情况;

若采集点多,采集的样品则可信度可相应提高,但是采集点较多时,很难确保在每一个采集点采集的样品数量的一致性,且采集后的样品累加起来数量也较大,比如30吨的花生米采集约300斤的样品,采集的样品较多,都进行检测很是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样可信度高、采样效率高的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包括卸料仓、输送装置、采样系统、集料箱和卸料输送机构,所述卸料仓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将物料向上提升至所述集料箱和所述采样系统的上方,并将所述物料向下倾倒,一部分物料被所述采样系统采集,剩下的物料则进入所述集料箱内,所述集料箱的下方设有所述卸料输送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对整车的物料倒入卸料仓内,再经输送装置输送后进行随机采样,而不是选择几个采集点进行采样,采样的可信度更高;采样后经卸料输送机构输送至原物料运输的卡车上,保证物料不混乱。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为z型斗提机,所述z型斗提机上设有多个料斗。

进一步,所述z型斗提机包括两个,所述z型斗提机包括底部水平运输段、竖直提升段和顶部水平运输段,两个所述z型斗提机的底部水平运输段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底部水平运输段分别记为横向底部水平运输段和纵向底部水平运输段。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高采样的效率。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卸料仓下方的移位布料器,所述纵向底部水平运输段上还设有转向布料器,所述移位布料器的出料口与所述转向布料器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移位布料器包括布料通道和布料通道安装架,所述布料通道的出口设有流量调整机构,所述流量调整机构可以控制所述布料通道出口处开口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流量调整机构包括电机和电动挡板,所述电机可以带动所述电动挡板转动。

进一步,所述电动挡板包括夹板和挡板本体,所述挡板本体设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所述电机的主轴连接一侧的夹板。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量调整机构外侧的开合控制机构,所述开合控制机构包括阀板和阀板驱动机构,所述阀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阀板的两侧,同时动作,驱动所述阀板开合。

进一步,所述阀板驱动机构包括阀板驱动气缸和阀板驱动连杆,所述阀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阀板驱动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阀板驱动连杆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阀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动挡板可以控制物料的流量,保证布料的均匀性;开合控制机构的作用是,当输送装置出现故障时,阀板驱动气缸及时关闭阀板,避免物料进入输送装置导致的余料堆积问题。

进一步,所述阀板驱动气缸的缸体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布料通道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布料通道的内壁上,且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唇板,并与所述阀板的下端相适配。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布料通道出口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下方开口,所述阀板的两侧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罩体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卸料仓位于地面以下,所述卸料仓上方铺设有钢格板,所述钢格板的两侧设有围板,所述钢格板的前端设有封堵门,所述钢格板的后端设有升降门;所述钢格板的前方设有可倾斜的卸料平台。

进一步,所述封堵门包括第一封堵机构,所述第一封堵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一挡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挡板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挡板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主体和竖直的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主体上端的第一挡板帮体,所述第一挡板帮体采用柔性材料。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挡板安装架,所述第一挡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挡板驱动电机、驱动链轮和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主体底部的驱动链条,所述第一挡板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板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挡板电机能够带动所述驱动链轮转动,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驱动链条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安装架的底部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一挡板主体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轨相适配的第一承托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主体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导引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主体的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防拽轮。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封堵机构,所述第二封堵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应的第二挡板和第二挡板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二挡板主体和第二挡板帮体,所述第二挡板帮体采用柔性材料;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挡板往复移动;使用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接触时实现卸料仓的封堵。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车首先从卸料仓上方的钢板板上通过,直至卸料平台上;卡车经过钢格板时,第一封堵机构和第二封堵机构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卡车顺利到达卸料平台;卡车卸料前,第一封堵机构和第二封堵机构共同动作,将卸料仓上部的前端封闭,卸料时,车斗倾斜,车斗压在第一挡板帮体和第二挡板帮体上,第一挡板帮体和第二挡板帮体均采用柔性材料,变形后,保证车斗和帮体之间没有太大缝隙,使得物料不会从卸料仓前部散落出去。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挡板安装架,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挡板驱动气缸,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挡板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板安装架的底部设有第四滑轨,所述第二挡板主体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滑轨相适配的第二承托轮。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板主体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导引轮。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板主体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二防拽轮。

进一步,所述升降门包括升降轨道、主门体、升降机构和防漏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主门体沿所述升降轨道上下移动;所述防漏机构包括防漏挡板和防漏驱动机构,所述防漏挡板的上端与所述主门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防漏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防漏挡板相对所述主门体转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卡车从钢格板的后端向前走时,升降门未升起,当卡车通过钢格板后,升降机构带动主门体升起,待主门体升起到位后,主门体升起能够防止花生米从钢格板后端的外侧散落,防漏挡板在防漏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主门体转动一定的角度,防漏挡板的底端搭在钢格板上,防止花生米从主门体与卸料仓的缝隙中掉落;保证花生米尽可能落入卸料仓内。

升降门、封堵门和钢格板两侧的围板将卸料仓的上方四周都围起来了,保证物料只能通过钢格板落入卸料仓内,且不会妨碍卡车能够从钢格板上通过。

进一步,所述防漏挡板设于所述主门体的中下部。

进一步,所述防漏驱动机构包括防漏挡板驱动气缸、摇臂座和第五连杆,所述摇臂座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的连接部与所述主门体铰接,所述防漏挡板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主门体铰接,所述防漏挡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臂杆铰接,所述第二臂杆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漏挡板铰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之间的夹角在60°-120°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臂杆和所述第二臂杆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所述主门体包括主面板和设于所述主面板上部的主筋板,所述防漏挡板包括防漏面板和设于所述防漏面板上的防漏筋板,所述防漏面板设于所述主筋板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防漏面板和防漏筋板的厚度之和与所述主筋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主门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三导引轮。

进一步,所述主门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导引轮,所述第二导引轮和第三导引轮的轴向垂直。

进一步,所述采样系统包括采样装置和均混机,所述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道、采样管道安装架和采样管道驱动机构,所述采样管道安装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所述采样管道沿所述第一滑轨往复移动以间歇采集物料;所述采样管道的下方设有所述均混机,所述均混机能够将采样装置采集的样品混合均匀,且等分成多份。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样装置和均混机结合使用,既能保证采样时的可信度,更能提高检测时的可信度,保证检测结果能够代表整车颗粒物料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采样管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适配的第一滚轮。

进一步,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下料管道,所述下料管道的下壁上设有多个下料口,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采样管道移动至所述下料口的下端;所述下料管道的入口与所述z型斗提机上部的料斗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采样管道包括两个,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为双头驱动气缸,所述双头驱动气缸设于两个所述采样管道之间,可以带动两个所述采样管道相向移动;所述下料组件也包括两个,两个下料组件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采样管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所述双头驱动气缸伸长时,所述接样管道入口对准一个所述下料口进行接样,收缩时,离开下料口,不接料;在料斗出料的过程中,全程进行随机接样。

进一步,所述采样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接样管道和倾斜设置的出样管道,所述接样管道的上部设有接样管道入口,所述接样管道的下端设有倾斜底板,所述倾斜底板上设有接样管道出口,所述接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出样管道的入口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接样管道入口较大,便于接料,出样管道的管径相对较小,便于样品落入混料机内,而不至于散落在混料机外。

进一步,所述均混机包括均料仓和设于所述均料仓上方的均分头,所述均料仓至少包括一排,一排均料仓包括至少两个均料仓,所述均分头可以在所述均料仓的上方往复移动将物料投入所述均料仓内。

进一步,所述均混机还包括均料仓安装架,所述均料仓和安装在所述均料仓安装架上;所述均分头由均分头驱动机构带动其往复移动,所述均分头驱动机构包括均分头驱动电机、第一链轮组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第一链条,所述均分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转动带动第二链轮转动,所述第二链轮的链轮轴上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底端与所述均料仓安装架的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连接,所述均分头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进一步,所述均料仓安装架的上端还设有两对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滑轨设于两对第二滚轮之间。

进一步,所述均料仓的下端为卸料口,所述均料仓的下方设有出样机构,所述出样机构能够将均料仓内卸出的样品输送出去。

进一步,所述出样机构包括出样驱动机构和出样板,所述出样板包括出样主板和出样分板,所述出样分板包括多个,每个所述均料仓的下方设有一个所述出样分板,多个所述出样分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样主板的上方,所述出样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出样主板移动。

进一步,所述出样驱动机构为出样气缸。

进一步,所述均料仓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排,每排均料仓的个数相同;所述均分头的中心与两排所述均料仓的分隔板相对应。

进一步,多个均料仓可通过在壳体内设有隔板形成。

进一步,所述均混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均分头上方的承转箱,所述承转箱与所述均分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承转箱的上部开口,所述采样管道与所述承转箱的上部开口处相对应。

进一步,一个所述均料仓出料口连接样品收集管道。

进一步,还包括收集箱安装架,所述收集箱和所述卸料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收集箱安装架上,所述卸料输送机构包括卸料输送机构本体,所述卸料输送机构本体包括卸料输送带组件、输送架和输送电机,所述卸料输送带组件包括两个输送带轮和设于所述输送带轮上的输送带,两个所述输送带轮和输送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电机带动所述输送带绕所述输送带轮转动。

进一步,所述卸料输送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卸料输送机构本体移动的卸料驱动机构和设于所述输送架两侧的第三滚轮,所述收集箱安装架上设有第五滑轨,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五滑轨相适配;所述卸料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链轮组件,所述第二链轮组件包括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的第二链条,所述第四链轮和所述第三滚轮同轴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带动整个卸料输送机构延伸,不断改变物料卸料的位置;这样接料的卡车就不需要移动,就能将物料装满卡车;若卸料输送机构不能移动,卸料端固定,则由于卡车车身较长,物料在一个落料点下料,会导致频繁移动卡车,接料不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省略z型提升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卸料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2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卸料仓和卸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升降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第二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右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中第一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右视图;

图17为图1的左视图;

图18为图17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移位布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左视图;

图22为本发明中转向布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左视图;

图24为本发明中布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采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采样系统省略下料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为图27的左视图;

图30为本发明中采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31所示,一种整车颗粒物料取样设备,包括卸料仓140、输送装置、采样系统500、集料箱600和卸料输送机构700,所述卸料仓140的下方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将物料向上提升至所述集料箱600和所述采样系统500的上方,并将所述物料向下倾倒,一部分物料被所述采样系统500采集,剩下的物料则进入所述集料箱600内,所述集料箱600的下方设有所述卸料输送机构700。

所述输送装置为z型斗提机400,所述z型斗提机400上设有多个料斗。

所述z型斗提机400包括两个,所述z型斗提机400包括底部水平运输段401、竖直提升段402和顶部水平运输段403,两个所述z型斗提机400的底部水平运输段401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底部水平运输段401分别记为横向底部水平运输段和纵向底部水平运输段。

还包括设于所述卸料仓140下方的移位布料器200,所述纵向底部水平运输段上还设有转向布料器300,所述移位布料器200的出料口与所述转向布料器300相对应。

所述移位布料器200包括布料通道201和布料通道安装架202,所述布料通道201的出口设有流量调整机构203,所述流量调整机构203可以控制所述布料通道201出口处开口的大小。

所述流量调整机构203包括电机2031和电动挡板,所述电机2031可以带动所述电动挡板转动

所述电动挡板包括夹板2032和挡板本体2033,所述挡板本体2033设于两个所述夹板2032之间,所述电机2031的主轴连接一侧的夹板2032。

还包括设于所述流量调整机构203外侧的开合控制机构204,所述开合控制机构204包括阀板2045和阀板驱动机构,所述阀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阀板2045的两侧,同时动作,驱动所述阀板2045开合。

所述阀板驱动机构包括阀板驱动气缸2042和阀板驱动连杆2043,所述阀板驱动气缸2042的活塞杆与所述阀杆驱动连杆2043的一端铰接,所述阀杆驱动连杆2043的另一端与转轴2044连接,所述转轴2044与所述阀板2045固定连接。

所述阀板驱动气缸2042的缸体通过安装板2041安装在所述布料通道安装架202上。

所述安装板2041设于所述布料通道201的内壁上,且所述安装板204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唇板,并与所述阀板2045的下端相适配。

还包括设于所述布料通道201出口处的罩体2046,所述罩体2046的下方开口,所述阀板2045的两侧通过所述转轴2044与所述罩体2046可转动连接。

所述卸料仓140位于地面以下,所述卸料仓140上方铺设有钢格板141,所述钢格板141的两侧设有围板130,所述钢格板140的前端设有封堵门,所述钢格板140的后端设有升降门120;所述钢格板140的前方设有可倾斜的卸料平台900;所述卸料平台900包括卸料平台本体901和带动卸料平台本体901倾斜的卸料平台本体驱动气缸902,所述卸料平台本体驱动气缸902设于地面以下。

所述封堵门包括第一封堵机构150,所述第一封堵机构150包括第一挡板151和第一挡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挡板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挡板151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挡板15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主体1511和竖直的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511上端的第一挡板帮体1512,所述第一挡板帮体1512采用柔性材料。

还包括第一挡板安装架,所述第一挡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挡板驱动电机、驱动链轮1522和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511底部的驱动链条1523,所述第一挡板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挡板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挡板电机能够带动所述驱动链轮1521转动,所述驱动链轮1521与所述驱动链条1523相啮合。

所述第一挡板安装架的底部设有第三滑轨153,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511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滑轨153相适配的第一承托轮154。

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511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导引轮1522。

所述第一挡板主体1511的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防拽轮。

还包括第二封堵机构110,所述第二封堵机构110包括与所述第一挡板151相对应的第二挡板111和第二挡板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挡板111包括第二挡板主体1111和第二挡板帮体1112,所述第二挡板帮体1112采用柔性材料;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挡板111往复移动;使用时,所述第一挡板151和所述第二挡板111相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挡板151和第二挡板111相接触时实现卸料仓140的封堵。

还包括第二挡板安装架,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挡板驱动气缸112,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气缸11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11的底部,所述第二挡板驱动气缸112的缸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挡板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挡板安装架的底部设有第四滑轨113,所述第二挡板主体1111后端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滑轨113相适配的第二承托轮114。

所述第二挡板主体1111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导引轮115。

所述第二挡板主体1111前端的底部还设有第二防拽轮116。

所述升降门120包括升降轨道122、主门体121、升降机构和防漏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主门体121沿所述升降轨道122上下移动;所述防漏机构包括防漏挡板125和防漏驱动机构126,所述防漏挡板125的上端与所述主门体121可转动连接,所述防漏驱动机构126能够带动所述防漏挡板125相对所述主门体121转动。

升降门120、封堵门和钢格板141两侧的围板130将卸料仓140的上方四周都围起来了,保证物料只能通过钢格板141落入卸料仓140内,且不会妨碍卡车能够从钢格板141上通过。

所述防漏挡板125设于所述主门体121的中下部。

所述防漏驱动机构126包括防漏挡板驱动气缸1261、摇臂座1262和第五连杆1264,所述摇臂座126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臂杆12621和第二臂杆12622,所述第一臂杆12621和第二臂杆12622的连接部与所述主门体121铰接,所述防漏挡板驱动气缸1261的缸体与所述主门体121铰接,所述防漏挡板驱动气缸126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臂杆12621铰接,所述第二臂杆12622与所述第五连杆126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1264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漏挡板125铰接。

所述第一臂杆12621和所述第二臂杆12622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主门体121包括主面板1212和设于所述主面板1212上部的主筋板1211,所述防漏挡板125包括防漏面板和设于所述防漏面板上的防漏筋板,所述防漏面板设于所述主筋板1211的下方。

所述防漏面板和防漏筋板的厚度之和与所述主筋板1211的厚度相同。

所述主门体1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三导引轮123。

所述主门体121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导引轮124,所述第二导引轮124和第三导引轮123的轴向垂直。

所述采样系统500包括采样装置和均混机,所述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道518、采样管道安装架519和采样管道驱动机构,所述采样管道安装架519上设有第一滑轨5192,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所述采样管道518沿所述第一滑轨5192往复移动以间歇采集物料;所述采样管道518的下方设有所述均混机,所述均混机能够将采样装置采集的样品混合均匀,且等分成多份。

所述采样管道518的下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5192相适配的第一滚轮521。

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下料管道522,所述下料管道522的下壁上设有多个下料口5221,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采样管道518移动至所述下料口的下端;所述下料管道522的入口与所述z型斗提机400上部的料斗相对应。

所述采样管道518包括两个,所述采样管道驱动机构为双头驱动气缸520,所述双头驱动气缸520设于两个所述采样管道518之间,可以带动两个所述采样管道518相向移动;所述下料组件也包括两个,两个下料组件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采样管道518。

所述采样管道518包括竖直设置的接样管道5181和倾斜设置的出样管道5182,所述接样管道5181的上部设有接样管道入口,所述接样管道5181的下端设有倾斜底板,所述倾斜底板上设有接样管道出口,所述接样管道出口设于所述出样管道5182的入口内。

所述均混机包括均料仓501和设于所述均料仓501上方的均分头503,所述均料仓501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排,每排均料仓501的个数相同;多个均料仓501可通过在壳体内设有隔板形成。所述均分头503的中心与两排所述均料仓501的隔板相对应;所述均分头503可以在所述均料仓501的上方往复移动将物料投入所述均料仓501内。

所述均混机还包括均料仓安装架502,所述均料仓501和安装在所述均料仓安装架502上;所述均分头503由均分头驱动机构带动其往复移动,所述均分头驱动机构包括均分头驱动电机506、第一链轮组件507、第一连杆508、第二连杆509、第三连杆510和第四连杆511,所述第一链轮组件507包括第一链轮5071、第二链轮5072及连接所述第一链轮5071和第二链轮5072的第一链条5073,所述均分头驱动电机50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链轮5071,所述第一链轮5071转动带动第二链轮5072转动,所述第二链轮5072的链轮轴上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08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508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09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50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510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三连杆510的底端与所述均料仓安装架502的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510的顶端与所述第四连杆51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511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连接,所述均分头503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上。

所述均料仓安装架502的上端还设有两对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滑轨设于两对第二滚轮之间。

所述均料仓501的下端为卸料口,所述均料仓501的下方设有出样机构,所述出样机构能够将均料仓501内卸出的样品输送出去。

所述出样机构包括出样驱动机构和出样板514,所述出样板514包括出样主板5141和出样分板5142,所述出样分板5142包括多个,每个所述均料501的下方设有一个所述出样分板5142,多个所述出样分板5142固定设置在所述出样主板5141的上方,所述出样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出样主板5141移动。

所述出样驱动机构为出样气缸515。

所述均混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均分头上方的承转箱505,所述承转箱505与所述均分头503通过软管504连接;所述承转箱505的上部开口,所述采样管道518与所述承转箱的505上部开口处相对应。

一个所述均料仓501出料口连接样品收集管道525。

还包括收集箱安装架,所述收集箱600和所述卸料输送机构700安装在所述收集箱安装架上,所述卸料输送机构700包括卸料输送机构本体,所述卸料输送机构本体包括卸料输送带组件701、输送架和输送电机,所述卸料输送带组件701包括两个输送带轮和设于所述输送带轮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多个输送托辊,所述输送托辊设于所述输送架上,两个所述输送带轮和输送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电机带动所述输送带绕所述输送带轮转动。

所述卸料输送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卸料输送机构本体移动的卸料驱动机构和设于所述输送架两侧的第三滚轮703,所述收集箱安装架上设有第五滑轨704,所述第三滚轮703与所述第五滑轨704相适配;所述卸料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链轮组件702,所述第二链轮组件702包括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的第二链条,所述第四链轮和所述第三滚轮703同轴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二链轮组件702动作时,带动所述第三滚轮703沿所述第五滑轨704移动。

所述收集箱600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收集箱600的下方均设有卸料阀800,所述卸料阀800包括卸料阀板802和卸料阀板驱动气缸801,所述卸料阀板驱动气缸801带动所述卸料阀板802动作,以打开或闭合所述收集箱600的下料口。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以整车花生米的取样为例:

首先,卡车拉着一整车花生米从钢格板141上通过,直至卸料平台900的适当位置上,卡车通过钢格板上时,封堵门处于打开状态,升降门尚未升起;当卡车到达卸料平台900后,第一封堵机构150和第二封堵机构110工作,形成封堵门,升降门120升起,钢格板上方四周封闭;然后,卸料平台本体901倾斜,卡车后门打开,开始卸料,花生米进入下料仓内,由卸料仓140的出口经过移位布料器200和/或转向布料器300进入z型提升机400的料斗内,卸料完成后,卡车移动到卸料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等待;接着,z型提升机400将花生米向上提升至采样系统500的上方,料斗向下倾倒花生米,采样装置和混料机工作,一小部分花生米经采样装置采样后进入混料机内,大部分花生米落入集料箱600内;混料机将样品分配成多份,其中一份经样品收集管道525留出,人工收集样品;最后,卸料输送机构700将集料箱600内的花生米输送到卡车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