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180发布日期:2019-10-15 17:3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箱梁预制完成后需要整体吊装至运梁设备,通过运梁设备运至架梁现场,最终完成箱梁架设。箱梁外观庞大不规则、超大重量等原因,需要专门的吊装设备。

公告号为CN 100383341 C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大型混凝土箱梁的起吊方法,采用软式吊带捆扎,以垂直起吊方式起吊,避免非垂直方式起吊带来水平分力对箱梁的损坏。但该方法需要人工捆扎,且容易因捆扎高度不同而导致箱梁不平衡。

公告号为CN 207001991 U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高铁预制箱梁的起吊装置,采用在横梁上安装吊杆,通过吊杆贯穿预制箱梁两端的预留吊装孔,以预留吊装孔的局部受力替代了预制箱梁的整体受力从而实现箱梁整体安全吊装。但是该方法局部受力、对吊杆强度要求高,还需要人工在箱梁内部操作,不方便。

上述起吊装置或方法都需要在箱梁主体结构上开孔,易损坏箱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在箱梁主体结构上开孔的起吊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在箱梁主体结构上开孔的起吊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包括至少两组平行设置的起吊单元,每组起吊单元包括一个水平的吊装台和固定在所述吊装台上台面上的两个连接件,以及分别连接在吊装台两侧的抓手。其中,抓手包括一体成型的手臂和手掌,手臂竖直向下伸出、上端连接吊装台、下端连接手掌;手掌掌心向上、掌尖向内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的吊装台与抓手可形成一个环形抱臂,将箱梁上盖抱紧,使起吊单元与箱梁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起吊单元将受到的钢丝绳牵引力传递给箱梁,箱梁被钢丝绳间接牵引运动,实现箱梁起吊目的。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吊装台左右两侧中,至少有一侧的抓手为可旋转抓手。可旋转抓手的手臂与吊装台通过旋转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计的可旋转抓手可绕旋转轴转动,但是不能固定在指定位置,无法受力,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还设置了定位装置。

这种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定位槽;定位杆可移动的安装在定位槽内。定位槽由可旋转抓手手臂上的凹槽及吊装台上的凹槽构成。当可旋转抓手旋转至手臂垂直向下、掌尖向内伸出时,可旋转抓手上的凹槽和吊装台上的凹槽连通成一个平行于吊装台的定位槽。

综上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以下是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方案。

作为优选,连接可旋转抓手的吊装台一侧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前架和后架,前架和后架对应位置上开有连接孔;可旋转抓手手臂上端也开有连接孔;连接架和可旋转抓手上的连接孔连通成一个轴孔,旋转轴安装在所述轴孔内,所述轴孔平行于吊装台的宽。

当旋转轴插入轴孔中时,可旋转抓手和吊装台都被串在旋转轴上,前架和后架中间夹着可旋转抓手的手臂。当吊装台固定不动时,可旋转抓手就可绕着旋转轴转动。

再优选,所述前架和后架大小形状相同,均为一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的内侧面固定在吊装台侧面上;进一步优选,连接架与吊装台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前架和后架之间恰好夹着可旋转抓手的手臂,为了受力均匀,制作方便,将前架和后架做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四棱柱。连接架与吊装台一体成型可减少安装步骤,而且使起吊装置受力更均匀、不易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吊装台一侧设置可旋转抓手,另一侧对称位置上设置的抓手固定在吊装台上。这样设计时只需要操作一侧的可旋转抓手,起吊操作更简单。

进一步优选,吊装台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同样包括前架和后架,且前架和后架为大小形状相同的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的内侧面固定在所述吊装台侧面上,所述抓手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

更进一步优选,所述吊装台另一侧的连接架长度与抓手手臂宽相等,且该抓手与连接架、和吊装台一体成型。

吊装台另一侧的抓手不可旋转,并与吊装台一体成型,承重强度更大,当该侧同样连接有连接架时,左右两侧结构对称,左右两侧受力均衡。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采用的可旋转抓手的手臂上端面为拱面。拱面设计更有利于抓手的旋转。

作为优选,可旋转抓手一侧的至少设置一个内壁上带有螺纹的定位槽,所述内壁上带有螺纹的定位槽由开在可旋转抓手上的凹槽和开在所述前架或后架上的凹槽构成,所述的前架和后架上的凹槽贯通所述前架或后架;所述定位杆为一螺纹杆且长度大于前架或后架上凹槽的深度。

将定位杆制作成一螺纹杆,可旋转抓手旋转时,定位槽不连通,螺纹杆安装在前架或后架上的凹槽内;当可旋转抓手旋转至手臂垂直向下、掌尖向内伸出时,定位槽连通,转动定位杆至其杆身一半在可旋转抓手肩部的凹槽内、另一半在吊装台上的凹槽内,可旋转抓手无法旋转,实现定位目的。这种定位杆不需要拔出,不容易丢失。

再优选,定位槽平行于所述轴孔、且与所述轴孔长度相等。

将这种定位杆的杆身全部插入定位槽内可将可旋转抓手定位。这种定位杆和定位槽的设计比较简单,制作也容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起吊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起吊装置的箱梁提梁机掉吊梁天车时,通过天车行走使天车主梁与箱梁长轴线在竖直平面上重合;通过起重小车在天车主梁上水平移动确定起吊单元相对于箱梁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完成起吊单元定位后,将可转动抓手向上翻转起来,起重小车通过绳钢丝绳将吊装台下放、同时将吊装台向固定抓手一侧拉动至固定抓手掌尖位于箱梁外侧时,继续向下放钢丝绳的同时向相反一侧拉动吊装台,直至固定抓手卡主箱梁一侧、吊装台也落在了箱梁上盖面上,箱梁半边被抱住,此时将可转动抓手向下翻转至定位槽连通,移动定位杆定位,起吊单元就可形成完整的稳定环形抱臂,将箱梁抱紧。此时不断收缩钢丝绳,直至吊装台与抓手形成的抱臂抱着箱梁离开地面,实现起吊目的。

当起吊装置采用两侧可转动抓手的时候,起吊更简单。按上述操作完成起吊单元定位后,将两侧可转动抓手向上翻转起来,起重小车通过绳钢丝绳将吊装台下至吊装台落在箱梁上盖面,将可转动抓手向下转动至定位槽连通,移动定位杆完定位,起吊单元就可形成完整的稳定环形抱臂,将箱梁抱紧。此时可将钢丝绳不断收缩,直至吊装台与抓手形成的抱臂抱着箱梁离开地面,实现起吊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表述方便,便于阅读,使用了“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所使用的这类方位词均表示相对方位。改变视角时,方位对应改变。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使用时不需要在箱梁主体结构上开孔,保持箱梁结构完整性,降低箱梁开裂损坏的概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采用与箱梁的两翼边缘形状互补的抓手抓紧箱梁两翼,起吊装置与箱梁结合紧密,不易脱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采用抓手和吊装台形成一个抱臂,将箱梁抱起,箱梁与起吊装置作用面积较大,不会局部受力过大,可更好的保护箱梁;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转动轴和定位杆配合,实现环形抱臂的打开与环抱,起吊箱梁时抓手与吊装台形成稳定的抱臂抱起箱梁,完成起吊后也只需要移动定位杆就可以打开抱臂,放下箱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起吊单元抱紧箱梁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起吊单元的吊装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可旋转抓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起吊单元抱紧箱梁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可旋转抓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吊装台;2、3为连接件;4为可旋转抓手;5为抓手;6为旋转轴;7为定位杆;8为箱梁;9为后架;10为前架;41为可旋转抓手的手臂;42为可旋转抓手的手掌;43为可旋转抓手上的连接孔;44、45为可旋转抓手上的凹槽;91为后架上的连接孔;92为后架上的凹槽;101为前架上的连接孔;102为前架上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速铁路箱梁提梁机吊梁天车的起吊装置,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起吊单元,两组起吊单元的结构相同,同步控制操作。

如图1所示,任一一组起吊单元均包括一个水平的实心吊装台1和对称固定在吊装台1上台面上左右两边的连接件2和3,以及对称连接在吊装台1两侧的两个实心抓手4和5。吊装台1与抓手4和5形成了一个环形抱臂,将箱梁上盖抱紧,使起吊单元与箱梁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起吊单元将受到的钢丝绳牵引力传递给箱梁,箱梁被钢丝绳间接牵引运动,实现箱梁起吊目的。

如图3所示,抓手4为可旋转抓手,包括一体成型的手臂41和手掌42。其中,手臂41为竖直向下伸长的四棱柱,四棱柱内侧面紧贴住吊装台1和箱梁8的垂直侧面,四棱柱的上端面为一拱面,手臂41上端有用于转动轴穿过的连接孔43,连接孔43下方有用于安装定位杆的凹槽44,手臂41下端连接手掌42。手掌42掌心向上、掌尖向内伸出。

结合图1和图3,抓手手臂41上端拱面的拱顶与吊装台1上表面齐平;拱面的圆心连线平行且位于连接孔43轴线正下方,拱面弦的中点连线穿过连接孔43。

图2为吊装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吊装台左侧的抓手5与吊装台1、连接架一体成型;吊装台右侧有与吊装台一体成型的前架10和后架9,后架9上开有连接孔91和凹槽92,前架10上对应位置上也开有连接孔101和凹槽102。前架10和后架9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抓手4的手臂厚度,恰好能将抓手4的手臂41卡在中间。

结合图1、2和3,将抓手手臂41安装在前架10和后架9之间,调节抓手4上的连接孔43与前架上的连接孔101、后架上的连接孔91串通,形成轴孔,旋转轴6安装在轴孔内,抓手4可绕旋转轴6旋转180°;图1所示的状态下,抓手4上的凹槽44和前架上的凹槽102、后架上的凹槽92也连通,形成定位槽,定位杆安装在定位槽内,抓手4不能转动,被固定在该状态下。

与此同时,另一个起吊单元的操作与上述操作同步进行;不断收紧钢丝绳,箱梁8被吊起。

实施例2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单侧安装可旋转抓手的起吊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吊装置还可以采用两侧都安装可旋转抓手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为两侧都安装可旋转抓手的起吊装置其中一个起吊单元在抱梁时的正视图。抓手4和抓手5都是可旋转抓手,抓手结构与图3所示相同。

使用时,先将两侧可转动抓手向上翻转起来;起重小车通过绳钢丝绳将吊装台下至吊装台落在箱梁上盖面上时,将可转动抓手向下转动至定位槽连通,移动定位杆完定位,起吊单元就可形成完整的稳定环形抱臂,将箱梁抱紧。同时,另一个起吊单元与该起吊单元也同步操作。随着钢丝绳不断收缩,吊装台与抓手形成的抱臂抱着箱梁离开地面,完成起吊。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起吊装置中的定位杆可替换成螺纹杆。

本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中包括两根定位杆,均为螺纹杆,对应的两个定位槽内壁上也有匹配的螺纹,可旋转抓手转动时,定位杆安装在前架或后架的凹槽内;可旋转抓手不可转动时,定位杆一半在前架或后架的凹槽内,另一半在可转动抓手手臂上的凹槽内。

参考图2所示,前架和后架上的凹槽贯通所述前架或后架;凹槽内壁带有螺纹;如图5所示,可转动抓手上开有凹槽44和45,两个凹槽内壁也带有螺纹、且深度都小于可转动抓手厚度的1/2。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下左右为相对于附图方位而言的方向;改变视角时,方位相应的改变,但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身。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