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363发布日期:2019-12-17 21:2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芯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芯存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岩芯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各种的土木工程建设正不断发展壮大,而在工程地质勘探中涉及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其中岩芯样的的保存和运输就是问题之一。在钻探勘测地下地层时,就会涉及到岩芯的取样保存,以便带回土工实验室进行岩土样的各种性质的测试。现所使用的岩芯盒结构上不稳定,易变形,使用过程中易破损,会使岩芯受到破损,且不利于保护岩芯,岩芯盒之间无法相互叠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不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好岩芯,能够相互叠加的岩芯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岩芯盒,包括基本为长方体的盒体,所述盒体上成型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由若干个倾斜面围成,所述盒体的侧壁上向内凹陷成型有若干个加强槽,所述盒体的两端还设置有扣手。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相邻容纳槽的外壁之间。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加强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两相邻容纳槽的外壁之间。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盒体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盒体的底部成型有定位凸起配合的凹槽。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两容纳槽之间设置有支撑柱。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且其纵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两容纳槽相邻两侧壁之间的横截面长度。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每个所述扣手的外侧均设置有网状加强筋,每个所述扣手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倒圆角结构。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加强槽的上端部大于下端部。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标签槽,且所述标签槽位于所述扣手两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槽来保证岩芯盒的整体强度,能够减少岩芯盒的重量且不会影响岩芯盒的整体使用效果,若干个倾斜面围成的容纳槽底部,岩芯靠在若干个倾斜面之间,能保证岩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轻易的损坏,倾斜面能起到固定岩芯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定位凸起和凹槽,是为了岩芯盒之间能够相互叠加。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容纳槽之间设置的支撑柱,设计的支撑柱能够保证岩芯盒在使用时不会因岩芯太重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叠加视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盒体;2-加强板;3-支撑柱;4-定位凸起;5-凹槽;6-网状加强筋;

7-倒圆角结构;8-标签槽;10-倾斜面;11-容纳槽;12-扣手;13-加强槽;

1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岩芯盒,包括基本为长方体的盒体1,所述盒体1上成型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的底部由若干个倾斜面10围成,所述盒体1的侧壁上向内凹陷成型有若干个加强槽13,所述盒体1的两端还设置有扣手12,包括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位于两相邻容纳槽11的外壁之间,所述加强板2倾斜设置在所述两相邻容纳槽11的外壁之间,上述方案的加强槽来保证岩芯盒的整体强度,能够减少岩芯盒的重量且不会影响岩芯盒的整体使用效果,若干个倾斜面围成的容纳槽底部,岩芯靠在若干个倾斜面之间,能保证岩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轻易的损坏,倾斜面能起到固定岩芯的作用,设计的加强筋则是为了保证盒体的整体强度,保证岩芯盒在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变形。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盒体1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4,所述盒体1的底部成型有定位凸起4配合的凹槽5,上述方案设计则是为了方便岩芯盒之间相互叠加,能够减少占地面积。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两容纳槽1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为两根,且其纵截面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两容纳槽11相邻两侧壁之间的横截面长度,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加强筋14,上述方案设计的支撑柱能够保证岩芯盒在使用时不会因岩芯太重而变形。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扣手12上设置有网状加强筋6,所述扣手12的下端部设置有倒圆角结构7,设计的网状加强筋能够进一步提高扣手的强度,延长岩芯盒的使用寿命,设计的倒圆角结构方便使用人员搬运岩芯盒,能够防止使用人员在搬运岩芯盒时划伤手。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加强槽13的上端部大于下端部,上述方案是为了增加岩芯盒的整体强度,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岩芯盒成型,方便开模。

在上述的岩芯盒中,所述盒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标签槽8,且所述标签槽8位于所述扣手12两侧,上述方案设计的标签槽是为了方便使用人员对这个岩芯盒进行标记,方便寻找。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