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991发布日期:2019-11-05 22: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库下料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化工业进程中,各种生产线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线的重要设备设施之一储存库,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储存库形式之一的粉体储存库的储存规模也不得不随着生产线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在过去的工业化高速发展中,粉体储存库提高储存量的方法大多为采用增加库体直径并保持其原有的高径比的方案建设大型粉体储存库,在粉体库的库容积加大的同时,其库内结构并未随之做出升级改进,仍旧保持了原来的库内下料结构以及原来的下料方法。

下料的方式就是给充气箱冲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充气箱的透气布达到物料层,与物料混合搅拌,使粉状的物料从固态变为流态化,一般条件下,都是库底的充气区两两相对一同充气、下料,并以流体形式同时流进减压锥,在减压锥搅拌均匀后通过中心的卸料装置卸出库外。

这种下料方法在粉体储存库内的直径偏小时,库壁和中心下料都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把物料卸下来,当粉料储存库的直径变大后,库壁部分距离位于中心的减压锥的距离增大,在靠近减压锥边缘进料口的地方,其活化的物料在重力作用可直接进入减压锥,这种条件下位于中心的粉料流入减压锥的速度较快;而靠近边壁的物料要进入减压锥或是搅拌室依靠在斜坡处产生的下滑力,其下滑力是重力的分力,力度远远小于垂直的重力作用,同时其下滑力随着直径的增大,受到近中心的物料的阻力越来越大,导致库壁边缘的物料极其难以向中心的减压锥或是搅拌室移动,而近中心的物料则下料过快,这样中心部分的上层粉体物料能较快的下料,而边壁的物料则长时间不动,在下料时由于吹入库内充气箱的压缩空气含有水分,与物料结合在库壁边缘长久不动形成不能活动的死料区,从而产生水化性能的物料如水泥和矿粉等,会产生成板结料,不仅影响储存库的储量,还影响了储存库的均化作用,致使大型的储存库出现的边壁死区现象,这种现象无论是钢板仓类的储存库还是混凝土结构的储存库,都是无法避免的。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包括呈圆柱状的储存库,所述储存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心下料口,且储存库储存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沿库壁向中心下料口逐渐降低的斜坡,所述储存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减压锥,减压锥内部设置有混合室,减压锥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进料孔,还包括设置在储存库内部的挡料壁和耐压输送斜槽,所述挡料壁呈八字形,所述耐压输送斜槽包括条型耐压板筋和顶部具有开口的条形风槽,所述条型耐压板筋底部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矩形料槽,所述料槽的顶部呈三角状,且料槽的顶角为45~135°,所述条型耐压板筋靠近料槽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条形风槽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条型耐压板筋与条形风槽之间设置有透气布。

优选的,所述储存库的斜坡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挡料壁,且挡料壁下尖部位置处的耐压输送斜槽上开设有卸料孔。

优选的,所述挡料壁的高度为0.6米~1.5米。

优选的,所述条形风槽内通入不低于5000Pa压力的风,条形风槽里的风吹过透气布进入料槽,把料槽中的物料吹至流态化沿着径向流至减压锥卸料。

优选的,所述料槽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浮动件,所述浮动件包括弹簧件和浮板件,所述浮板件通过弹簧件与料槽顶端连接,所述弹簧件包括复位弹簧和设置在复位弹簧两端的弹簧座,所述浮板件包括八字型浮板和设置在八字型浮板两端的限位隔板。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储存库原有的充气区内垂直水平面设置挡料壁将原有的充气区分出内外两组充气小区,并在挡料壁的每一个下尖部和减压锥之间的储存库底连接一个耐压输送斜槽,下料时,按照管理者的要求,随时调整内外充气小区个数、次序和下料周期,通过克服了原来在库底边缘区域形成死区,久而久之,水泥在库底板结甚至部分凝固的现象,实现了边缘下料优先和中间区域下料优先的选择性,而且,每个区域下料后不存在下料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储存库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储存库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耐压输送斜槽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耐压输送斜槽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耐压输送斜槽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耐压输送斜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限位隔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储存库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储存库侧视图。

附图标记:1-储存库,2-挡料板,3-耐压输送斜槽,301-条型耐压板,302-料槽,303-透气布,304-条形风槽开口,3-,4-减压锥,5-充气箱,6-充气区,7-复位弹簧,8-弹簧座,9-八字型浮板,10-限位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包括呈圆柱状的储存库1,储存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心下料口,且储存库储存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沿库壁向中心下料口逐渐降低的斜坡,储存库底的斜坡不得小于6°,储存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减压锥4,减压锥4内部设置有混合室,减压锥4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进料孔,还包括设置在储存库4内部的挡料壁2和耐压输送斜槽3,挡料壁2呈八字形,耐压输送斜槽3包括条型耐压板筋301和顶部具有开口的条形风槽304,条型耐压板筋301底部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矩形料槽302,料槽302的顶部呈三角状,且料槽302的顶角为45~135°,条型耐压板筋301靠近料槽30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条形风槽304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条型耐压板筋301与条形风槽304之间设置有透气布303。

应用上述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储存库直径大小,将储存库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成8个充气区6;

S2:在X个充气区6的斜坡距库壁3~6米的位置处均垂直水平面通过螺栓固定挡料壁2,挡料壁2将8个充气区被划分成16个充气小区;

S3:在16个充气小区内部的底端铺满充气箱5,并将每个充气小区内部所有充气箱5的进气管道与储存库外侧一个具有阀门的进气总管连接;

S3:将耐压输送斜槽入口端与靠近库壁的一组挡料壁每个下尖角连接,将耐压输送斜槽的出口端与减压锥连接。

S4:以减压锥为中心,打开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的进气总管阀门,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进行充气下料,粉料通过耐压输送斜槽将进入减压锥,进行均化后排出。

实施例二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包括呈圆柱状的储存库1,储存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心下料口,且储存库储存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沿库壁向中心下料口逐渐降低的斜坡,储存库底的斜坡不得小于6°,储存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减压锥4,减压锥4内部设置有混合室,减压锥4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进料孔,还包括设置在储存库4内部的挡料壁2和耐压输送斜槽3,挡料壁2呈八字形,且挡料壁的高度为0.6米~1.5米,耐压输送斜槽3包括条型耐压板筋301和顶部具有开口的条形风槽304,条型耐压板筋301底部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矩形料槽302,料槽302的顶部呈三角状,且料槽302的顶角为45~135°,条型耐压板筋301靠近料槽30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条形风槽304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条型耐压板筋301与条形风槽304之间设置有透气布303。

应用上述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储存库1直径大小,将储存库1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成8个充气区;

S2:在X个充气区6的斜坡距库壁3~6米的位置处均垂直水平面通过螺栓固定2个挡料壁2,2个挡料壁2将8个充气区6被划分成24个充气小区;

S3:在24个充气小区内部的底端铺满充气箱5,并将每个充气小区内部所有充气箱5的进气管道与储存库外侧一个具有阀门的进气总管连接;

S3:将耐压输送斜槽3入口端与靠近库壁的一组挡料壁2每个下尖角连接,将耐压输送斜槽3的出口端与减压锥4连接。

S4:以减压锥4为中心,打开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的进气总管阀门,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进行充气下料,粉料通过耐压输送斜槽将进入减压锥,进行均化后排出。

实施例三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包括呈圆柱状的储存库1,储存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心下料口,且储存库储存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沿库壁向中心下料口逐渐降低的斜坡,储存库底的斜坡不得小于6°,储存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减压锥4,减压锥4内部设置有混合室,减压锥4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进料孔,还包括设置在储存库4内部的挡料壁2和耐压输送斜槽3,挡料壁2呈八字形,且挡料壁的高度为0.6米~1.5米,耐压输送斜槽3包括条型耐压板筋301和顶部具有开口的条形风槽304,条型耐压板筋301底部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矩形料槽302,料槽302的顶部呈三角状,且料槽302的顶角为45~135°,条型耐压板筋301靠近料槽30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条形风槽304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条型耐压板筋301与条形风槽304之间设置有透气布303,条形风槽304内通入不低于5000Pa压力的风,条形风槽304里的风吹过透气布303进入料槽302,把料槽302中的物料吹至流态化沿着径向流至减压锥4卸料。

应用上述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储存库1直径大小,将储存库1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成8个充气区6;

S2:在8个充气区6的斜坡距库壁3~6米的位置处均垂直水平面通过螺栓固定1个挡料壁2,挡料壁2将8个充气区6被划分成16个充气小区;

S3:在16个充气小区内部的底端铺满充气箱5,并将每个充气小区内部所有充气箱5的进气管道与储存库外侧一个具有阀门的进气总管连接;

S3:将耐压输送斜槽3入口端与靠近库壁的一组挡料壁2下尖角连接,将耐压输送斜槽3的出口端与减压锥4连接。

S4:以减压锥4为中心,打开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的进气总管阀门,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进行充气下料,粉料通过耐压输送斜槽3将进入减压锥4,进行均化后排出。

实施例四

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包括呈圆柱状的储存库1,储存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心下料口,且储存库储存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沿库壁向中心下料口逐渐降低的斜坡,储存库底的斜坡不得小于6°,储存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的减压锥4,减压锥4内部设置有混合室,减压锥4的底部沿圆周均匀设置有进料孔,还包括设置在储存库4内部的挡料壁2和耐压输送斜槽3,挡料壁2呈八字形,且挡料壁的高度为0.6米~1.5米,耐压输送斜槽3包括条型耐压板筋301和顶部具有开口的条形风槽304,条型耐压板筋301底部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矩形料槽302,料槽302的顶部呈三角状,且料槽302的顶角为45~135°,条型耐压板筋301靠近料槽302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条形风槽304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且条型耐压板筋301与条形风槽304之间设置有透气布303,条形风槽304内通入不低于5000Pa压力的风,条形风槽304里的风吹过透气布303进入料槽302,把料槽302中的物料吹至流态化沿着径向流至减压锥4卸料,料槽30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浮动件,浮动件包括弹簧件和浮板件,所述浮板件通过弹簧件与料槽顶端连接,弹簧件包括复位弹簧7和设置在复位弹簧7两端的弹簧座8,浮板件包括八字型浮板9和设置在八字型浮板9两端的限位隔板10。

浮动件与耐压斜槽拼装操作;将条型耐压板筋301翻转至料槽302朝上,通过固定螺栓将若干个弹簧件的弹簧座8分别固定在料槽302的斜面上,然后将依次将弹簧件的复位弹簧7拉伸至料槽302一侧,通过固定螺栓将弹簧件的另一个弹簧座8固定在浮动件的八字型浮板9的对应斜面上,最后将两块限位隔板10通过固定螺栓分别安装在八字型浮板9的两端,这时再将条形风槽304与条型耐压板筋301进行拼接完成拼装操作。

应用上述一种提高粉体储存库卸空率的结构的下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储存库1直径大小,将储存库1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成8个充气区6;

S2:在8个充气区6的斜坡距库壁3~6米的位置处均垂直水平面通过螺栓固定1个挡料壁2,挡料壁2将8个充气区被划分成16个充气小区;

S3:在16个充气小区内部的底端铺满充气箱5,并将每个充气小区内部所有充气箱5的进气管道与储存库外侧一个具有阀门的进气总管连接;

S3:将耐压输送斜槽3入口端与靠近库壁的一组挡料壁下尖角连接,将耐压输送斜槽3的出口端与减压锥4连接。

S4:以减压锥4为中心,打开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的进气总管阀门,两两相对的外环充气小区进行充气下料,粉料通过耐压输送斜槽3将进入减压锥4,进行均化后排出。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