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2222发布日期:2019-11-12 22:1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储能集装箱,由于集成度高,发热量大,为了保证储能设备的正常运行,会设计散热风道。其换热处理方式大多为在集装箱箱体内加装散热风道,散热风道采用变口径风道,或增加辅助风机,以提高散热效率。

这种风道处理方式加工困难,施工成本大,并且采用辅助风机,增加成本,也增加了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在箱体内设置排风风道,其中,排风风道包括主风道和与主风道连通的支风道,主风道与箱体共用同一个顶壁,可以节省排风风道的材料,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小,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包括主风道和至少一个支风道,所述主风道和所述支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箱体共用同一个顶壁。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控设备,所述温控设备设于所述主风道的端部或中部,所述温控设备的送风口设于所述温控设备的顶部,并与所述主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箱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的截面呈矩形,所述支风道沿所述主风道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内设有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开设有排风口,所述主风道内还间隔设有多个分流片,所述分流片将一部分气流从所述排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支风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用于将气流吹向储能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支风道内设有分流片,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风道远离所述主风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风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并且所述支风道内设有分流片,用于将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排风风道,其中,排风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风道和至少一个支风道,将主风道与箱体共用同一个顶壁,可以节省排风风道的材料,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占用箱体的内部空间。并且该排风风道生产制造简单、安装灵活方便,有利于提高应用现场的安装效率,同时,散热效果好,实用性强,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00-储能集装箱;101-箱体;120-温控设备;121-送风口;130-排风风道;131-主风道;1311-排风口;132-导流板;133-支风道;135-分流片;136-第一出风口;137-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100,包括箱体101、温控设备120、储能设备和设于箱体101内的排风风道130,排风风道130包括主风道131和至少一个支风道133,主风道131和支风道133连通,并且主风道131与箱体101共用同一个顶壁,节省材料。

本实施例中,该储能集装箱100为电池集装箱,即储能设备为电池,温控设备120为空调或其它制冷机组,容易理解,箱体101内还设有用于储放电池的电池架。温控设备120设于主风道131的端部或中部,温控设备120的送风口121设于温控设备120的顶部,并与主风道131连通。从温控设备120中出来的冷却经送风口121进入主风道131中,再从主风道131的排风口1311以及支风道133的出风口吹出,用于对电池散热,将集装箱箱体101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电池等储能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可选地,主风道131与箱体101一体成型,或者,主风道131与箱体101可拆卸连接。由于主风道131与箱体101共用同一个顶壁,或者共用同一个顶壁和侧壁,可以在箱体101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一并组装好主风道131、支风道133,这样排风风道130与箱体101作为一个整体,配套输出,用户在拿到箱体101时,只需要装配自己的电池支架及散热设备即可使用,方便快速安装。当然,并不仅限于此此,主风道131与箱体101也可以单独组装,通过卡接、焊接、铆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定。主风道131和支风道133也可以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连接,比如通过卡接、焊接、铆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地,也可以将排风风道130即主风道131和支风道133分别与电池架组装后,再一起安装在箱体101内,使主风道131的顶部可以借用箱体101的顶壁,采用同一个顶壁,或者箱体101的顶壁和侧壁均与主风道131共用,节省原材料。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请参照图2和图3。

本实施例中,主风道131的截面优选呈矩形,当然,也可以是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其他任意形状,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支风道133沿主风道131远离顶壁的一侧延伸设置,支风道133远离主风道13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箱体101的底部,也可以设于主风道131和箱体101的底部之间。

优选地,支风道133远离主风道131的一端未延伸至箱体101的底部,主风道131内设有导流板132。具体的,支风道133的数量为多个,沿主风道131的轴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均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导流板132的数量为多个,均匀间隔设置在主风道131内,优选地,每个导流板132的位置与一个支风道133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将主风道131内的气流引导至各个支风道133,使风路达到均匀分布的状态,使得箱体101内的温度控制更加均匀。

可选地,主风道131上还开设有排风口1311,排风口1311位于主风道131的侧面,主风道131内还间隔设有多个分流片135,分流片135将一部分气流从排风口1311吹出,另一部分气流被引导至支风道133中。本实施例中排风风道130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置在箱体101的两侧,两侧主风道131的顶部分别借用箱体101的顶壁,即采用同一个顶壁,节省材料。每个主风道131的两个侧面中,其中一个侧面贴近箱体101的侧壁,另一个侧面开设排风口1311。当然,并不仅限于此,排风风道1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更多,排风风道130也可以沿箱体101的顶壁的中部设置,与箱体101共用同一个顶壁,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支风道133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出风口136,用于将气流吹向储能设备。本实施例中,排风口1311和第一出风口136吹出的气流用于对电池架上的电池散热。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36分布在支风道133的多个侧面,本实施例中的支风道133的截面形状也优选为矩形,矩形支风道133包括四个侧面,除了靠近箱体101侧壁的一个侧面外,其余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6,用于从各个方向出风,降低箱体101内的环境温度。优选地,支风道133内也设有分流片135,多个分流片135均匀间隔设置,用于将气流引导至各个第一出风口136,使风路达到均匀。

如图2所示,温控设备120设于主风道131的中部,该中部位置可以是主风道131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稍微偏离中心位置处,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温控设备120采用垂直出风,送风口121设于温控设备120的顶部,温控设备120产生的冷气流通过送风口121进入主风道131,在导流板132及分流片135的作用下,从各个排风口1311和第一出风口136均匀吹出,用于对电池均匀散热。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4。

如图4所示,温控设备120设于主风道131的端部,可以是左端部,也可以是有端部。温控设备120也采用垂直出风,送风口121设于温控设备120的顶部,温控设备120产生的冷气流通过送风口121进入主风道131,在导流板132及分流片135的作用下,从各个排风口1311和第一出风口136均匀吹出,用于对电池均匀散热。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5和图6。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支风道133远离主风道131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01的底部。支风道13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137,并且支风道133内设有分流片135,用于将气流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37吹出。如图6所示,主风道131和支风道133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排风风道130的数量也为两组,分别靠近箱体101的两个侧壁设置,支风道133包括四个侧面,除了靠近箱体101侧壁的一个侧面外,其余三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37,优选地,每个支风道133内也设有多个分流片135,用于从各个方向出风,降低箱体101内的环境温度。

优选地,每个温控设备120设于一个主风道131的中部,该中部位置可以是主风道131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稍微偏离中心位置处,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温控设备120采用垂直出风,送风口121设于温控设备120的顶部,温控设备120产生的冷气流通过送风口121进入主风道131,在导流板132的作用下,均匀送至各个支风道133中,在支风道133的分流片135的作用下,从各个第二出风口137均匀吹出,直接送风到每个电池的进风口,起到对电池均匀散热的作用。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7。

如图7所示,温控设备120设于主风道131的端部,可以是左端部,也可以是有端部。温控设备120也采用垂直出风,送风口121设于温控设备120的顶部,温控设备120产生的冷气流通过送风口121进入主风道131,在导流板132以及分流片135的作用下,实现风路均匀,从各个第二出风口137均匀吹出,直接送风到每个电池的进风口,起到对电池均匀散热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风道131上未开设排风口1311,在其它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主风道131上开设排风口1311,这里不作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其它部分内容,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其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该储能集装箱100,由于采用主风道131与箱体101共用同一顶壁,当然也可以同时共用一个侧壁和一个顶壁,节省风道的材料,降低成本。在安装过程中,排风风道130可以和箱体101一体化设计,在工厂内组装好,用户拿到箱体101时,只需直接安装储能设备和散热设备即可,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当然,排风风道130也可以和电池架组装,装配好后再一并安装至箱体101内。主风道131位于箱体101的顶部,且位于两侧,支风道133竖直向下设置,支风道133的长度可以根据电池架的高度灵活设置,既可以延伸至箱体101的底部,也可以不延伸至箱体101的底部。温控设备120可以安装在主风道131的中部或端部,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集装箱100,将主风道131和箱体101共用同一个顶壁,或者共用同一个顶壁和同一个侧壁,以节省主风道131的材料,减小主风道131的占用空间。通过设置多个支风道133,且风道截面面积不变,便于加工制作及安装,且设置有导流板132及分流片135,能有效提高储能集装箱100内的温度均匀性,使得内置的电池在相同温度环境下运行,以减少电池故障率,提高配套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其次,该排风风道130布局简单,能直接和电池架固定设计,也可以和集装箱箱体101固定设计,安装灵活度高,满足电池架和集装箱生产地较远的时候,也不影响散热的热设计。最后,该支风道133采用定点送风,第一出风口136或第二出风口137直接送风到电池进风口处,散热设备的热量损失大大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