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式泡沬泵及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9154发布日期:2020-02-21 19:2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压式泡沬泵及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压式泡沬泵,还涉及一种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泡沫产生的基本方式是:将气体与可起泡的液体混合,然后通过孔状圈而产生泡沫;通过这一原理,人们制做了各式各样的泡沫发生产品,如泡泡玩具枪、挥动起泡棒等;在日化、化妆品领域,人们制造出了泡沫泵,泡沫泵安装在容器上,容器中的用于洗护、化妆的液体通过泡沫泵产生细密的泡沫,将洗液发泡后进行洗护,提高了洗护产品的使用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泵大多数是通过气缸推动气体、水缸推动液体,然后气体和液体混合通过虑网,产生泡沫供人们使用;上述结构的泡沫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结构复杂,制造要求高,导致生产成本高;二是要使用弹簧,可能造成金属污染;三是要使用活塞进而要使用润滑油,可能造成润滑油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容器,其使用挤压式泡沬泵,泡沬泵无需使用弹簧和活塞,通过挤压即可产生泡沫,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挤压式泡沬泵,包括泵体本体,所述泵体本体中设有气液混合腔、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和出泡口,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和液体通道的一端均与气液混合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设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气孔,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一气孔均与隔离腔连通,所述出泡口与气液混合腔另一端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液体通道的一端设有分液卡位,所述分液卡位中设置有分液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液卡位的上下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上卡部和下卡部,所述分液部件为分流玻珠,所述分流玻珠置于上卡部和下卡部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分液卡位的侧壁上设有液槽,所述分液部件为分流柱,所述分流柱设置在分液卡位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液混合腔中设置有网柱,所述网柱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滤网,所述网柱的外壁与气液混合腔的侧壁接触,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气液混合腔位于网柱下侧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本体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孔能够连通外部空气,所述第二气孔与隔离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气孔中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截气玻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本体包括泵体组件以及活动地设于泵体组件上端的泵盖,所述出泡口设于泵盖中,所述气液混合腔、气体通道、液体通道、隔离腔和第二气孔均设于泵体组件中,所述泵盖能够堵住或避让第二气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泵盖的泵壳及可拆卸地设于泵壳内部下端的气液合成件,所述气液混合腔、气体通道、液体通道和隔离腔均设于气液合成件中,所述第二气孔设于泵壳中。

一种包装容器,包括能够容纳流体的容器以及上述的挤压式泡沬泵,所述泵体本体安装在容器上,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与容器的内部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另一端与容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容器能够和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包装容器所采用的容器能够被挤压变形,且一般容器内会留30%的空间不装流体,泵体本体安装在容器上,当挤压容器时,容器内部压强增大,容器中的流体通过液体通道进入气液混合腔,容器中的气体先通过第一气孔进入隔离腔,之后再通过气体通道进入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中的流体在气体冲击下形成泡沫,持续挤压容器,泡沫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泡口流出。

而且,当包装容器被摇晃或者摔落时,气泡会布满容器内部的空间,若没有隔离腔,此时为挤出泡沫而挤压容器时,容器中的气泡会堵住气体通道,导致容器中的气体没法进入气液混合腔,没法吹出泡沫,那么挤出来的就是流体,没法达到泡沫泵的功能,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之后,松开容器时,从外部吸入容器的空气,会被容器内部的气泡包裹住,挤压容器时新鲜的空气依然无法进入气体通道,无法吹出泡沫。

而本泡沫泵设有隔离腔,若容器内部布满气泡,由于第一气孔比较小,容器中的气泡一般比较大,气泡没有办法通过隔离腔的第一气孔到达气体通道,因此在隔离腔的隔离作用下,气体通道不会被容器中的气泡堵塞,容器中的气体可以顺利地进入气液混合腔,吹出泡沫。而且每次挤压完容器中的气体,需要吸入外部空气时,由于隔离腔中储存有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不会被容器内部的气泡包裹,这样挤压容器时,隔离腔中的气体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气体通道对流体进行吹气,以形成泡沫;就算从外部吸入的空气,被容器内部的气泡包裹住,也不会影响泡沫的产生,保证每次挤压都有泡沫流出,保证挤出泡沫的连续性,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挤压式泡沬泵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挤压式泡沬泵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液合成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容器,包括能够容纳流体的容器14以及下述的挤压式泡沬泵,所述泵体本体1安装在容器14上,所述气体通道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孔61与容器14的内部连通,所述液体通道4的另一端与容器14的内部连通,所述容器14能够和外部空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挤压式泡沬泵,包括泵体本体1,所述泵体本体1中设有气液混合腔2、气体通道3、液体通道4和出泡口5,所述气体通道3的一端和液体通道4的一端均与气液混合腔2的一端连通,所述气体通道3的另一端设有隔离腔6,所述隔离腔6的腔壁上设有第一气孔61,所述气体通道3的另一端和第一气孔61均与隔离腔6连通,所述出泡口5与气液混合腔2另一端连通。

具体的,本包装容器所采用的容器14能够被挤压变形,且一般容器14内会留30%的空间不装流体,泵体本体1安装在容器上,当挤压容器14时,容器14内部压强增大,容器14中的流体通过液体通道4进入气液混合腔2,容器14中的气体先通过第一气孔61进入隔离腔6,之后再通过气体通道3进入气液混合腔2,气液混合腔2中的流体在气体冲击下形成泡沫,持续挤压容器14,泡沫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泡口5流出。

而且,当包装容器被摇晃或者摔落时,气泡会布满容器14内部的空间,若没有隔离腔6,此时为挤出泡沫而挤压容器时,容器14中的气泡会堵住气体通道3,导致容器14中的气体没法进入气液混合腔2,没法吹出泡沫,那么挤出来的就是流体,没法达到泡沫泵的功能,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体验;之后,松开容器14时,从外部吸入容器的空气,会被容器14内部的气泡包裹住,挤压容器14时新鲜的空气依然无法进入气体通道3,无法吹出泡沫。

而本泡沫泵设有隔离腔6,若容器14内部布满气泡,由于第一气孔61比较小,容器14中的气泡一般比较大,气泡没有办法通过隔离腔6的第一气孔61到达气体通道3,因此在隔离腔6的隔离作用下,气体通道3不会被容器14中的气泡堵塞,容器14中的气体可以顺利地进入气液混合腔2,吹出泡沫。而且每次挤压完容器14中的气体,需要吸入外部空气时,由于隔离腔6中储存有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不会被容器14内部的气泡包裹,这样挤压容器14时,隔离腔6中的气体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气体通道3对流体进行吹气,以形成泡沫;就算从外部吸入的空气,被容器14内部的气泡包裹住,也不会影响泡沫的产生,保证每次挤压都有泡沫流出,保证挤出泡沫的连续性,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为了让挤出的泡沫更加的细腻,所述气液混合腔2中设置有网柱10,所述网柱10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滤网11,所述网柱10的外壁与气液混合腔2的侧壁接触,所述气体通道3连通气液混合腔2位于网柱10下侧的一端。而且,滤网11可以设置为,网柱10上端的滤网11的网孔小于下端的滤网11的网孔,流体和气体在气液混合腔2位于网柱10下侧的一端进行混合,形成比较大的气泡的泡沫,泡沫通过下端的滤网11,形成小气泡的泡沫,泡沫再通过上端的滤网11,形成更小气泡的泡沫。

而且,为了防止在松开容器时流体回流进容器,而导致下次仍然需要挤压多次才能将流体压入气液混合腔2。所述液体通道4的一端设有分液卡位41,所述分液卡位41中设置有分液部件42。挤压容器时,流体能够通过分液卡位41和分液部件42之间的间隙进入气液混合腔2;松开容器时,分液部件42堵住分液卡位41,能够阻止流体回流到容器。而且,分液部件42还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大液流通过分液卡位41和分液部件42之间的间隙变为细小的液流,进入气液混合腔2。增大从液体通道4流入气液混合腔2的流体与从气体通道3进入气液混合腔2的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吹出的泡沫的均匀及细腻程度。

具体参见图2,所述分液卡位41和分液部件42的其中一种结构为,所述分液卡位41的上下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上卡部43和下卡部44,所述分液部件42为分流玻珠,所述分流玻珠置于上卡部43和下卡部44之间。所述上卡部43为多根沿分液卡位41侧壁圆周设置的筋条,下卡部44为漏斗环,所述上卡部43和下卡部44的可通过直径均小于分流玻珠的直径。所述分液卡位41位于网柱10的下侧。这样,容器14内的流体通过分液卡位41后被分为小液流,进入气液混合腔2,容器14内的气体通过气体通道3进入气液混合腔2,流体和气体混合,形成泡沫,泡沫通过滤网11被挤压到出泡口5。

当挤压容器14,容器内部的流体在压强作用下进入液体通道4,并冲开分流玻珠,进入气液混合腔2。当松开容器14,容器内部产生负压,分流玻珠在负压的吸力下堵住漏斗环,阻止流体或泡沫回流到容器。

再参见图3,所述分液卡位41和分液部件42的另一种结构为,所述分液卡位41的侧壁上设有液槽45,所述分液部件42为分流柱,所述分流柱设在分液卡位41中。在本实施例中,液槽45设有多个,每个液槽45沿流体的流动方向排布。所述分液卡位41的侧壁与分流柱的外壁接触。所述分流柱的上端设有凸台46,所述凸台46置于气液混合腔2中,所述凸台46的直径小于气液混合腔2的直径,所述凸台46沿周向设有多个泡沫通过孔47,所述气体通道3连通气液混合腔2位于凸台46下侧的一端。所述分液卡位41位于网柱10的下侧。这样,容器14内的流体通过液槽45分为小液流,进入凸台46下侧的气液混合腔2,容器14内的气体通过气体通道3进入凸台46下侧的气液混合腔2,流体和气体混合,形成泡沫,泡沫通过泡沫通过孔47形成更细腻的泡沫,再通过滤网11被挤压到出泡口5。

当挤压容器14,容器内部的流体在压强作用下进入液体通道4,并通过液槽45,进入气液混合腔2。当松开容器14,气液混合腔2中的泡沫堵住液槽45,阻止流体或泡沫回流到容器。

此外,为了使容器14能够从外部吸进空气,以补充挤出的空气,所述泵体本体1上设有第二气孔9,所述第二气孔9能够连通外部空气,所述第二气孔9与隔离腔6连通。所述第二气孔9中设有卡槽91,所述卡槽91中设置有截气玻珠92,所述卡槽91的下端设有倒置的喇叭状的导槽93,方便安装截气玻珠92。

这样,当挤压容器14,容器内部压强升高,截气玻珠92在压强作用下向外部方向移动,堵住第二气孔9的靠近外部空气一端,避免容器14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孔9泄漏到外部,使容器14内的气体能够第一时间通过隔离腔6进入气液混合腔2。当松开容器14,容器14内部产生负压强,残留的泡沫将出泡口5堵住,截气玻珠92在外部空气压强的作用下避让开第二气孔9的靠近外部空气一端,外部空气经过第二气孔9,进入隔离腔6,通过第一气孔61进入容器14内部,补充导到容器14内。

具体的,所述泵体本体1包括泵体组件7以及活动地设于泵体组件7上端的泵盖12,所述出泡口5设于泵盖12中,所述气液混合腔2、气体通道3、液体通道4、隔离腔6和第二气孔9均设于泵体组件7中,所述泵盖12能够堵住或避让第二气孔9。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组件7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泵盖12的泵壳8及可拆卸地设于泵壳8内部下端的气液合成件13,所述气液混合腔2、气体通道3、液体通道4和隔离腔6均设于气液合成件13中,所述第二气孔9设于泵壳8中。

具体参见图4,所述泵壳8包括螺牙外套管81以及设于螺牙外套管81上端的端盖82,所述螺牙外套管81可以和容器14连接,所述第二气孔9设于端盖82上,所述第二气孔9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端盖82上设置有与螺牙外套管81同轴的内套管83,所述内套管83与泵盖12连接,内套管83的上端设置有出泡通孔84,所述内套管83可以通过出泡通孔84与出泡口5连通。所述气液合成件13设置在内套管83的下端,所述网柱10套设于内套管83的下端内部。

进一步参见图5,所述气液合成件13包括套接在内套管83下端外侧的上套管131,所述网柱10的下部与上套管131的内壁接触,所述上套管131的内壁沿周向设有若干导气槽133,所述导气槽133的导气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导气槽133形成气体通道3。所述上套管131的下端设有下套管132,所述下套管132的内部形成液体通道4,分液卡位41设于下套管132的上部,所述下套管132的下端可以连接吸管15。在气液合成件13中,分液卡位41与网柱10之间的部分形成气液混合腔2。

而且,上套管131的外侧套设有外壁134,所述外壁134的底部与上套管131密封连接,所述外壁134与上套管131之间的空间形成隔离腔6,所述第一气孔61设于外壁134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泡口5设于泵盖12顶部的一侧,出泡口5内设有网嘴16,网嘴16中也设置有滤网,所述网嘴16与出泡口5通过卡扣连接。所述泵盖12上还设有竖直通管121,所述竖直通管121的上端与出泡口5连通;所述竖直通管121套设于内套管83上部,竖直通管121的顶部设有密封环122,所述密封环122配合泵盖12顶部可以密封出泡通孔84。

具体的,所述内套管83与竖直通管121的连接结构具体为,内套管83的上部外壁上开设有活动凹槽86,所述竖直通管121的内壁对应设有活动凸起124,活动凸起124可卡在活动凹槽86中,竖直通管121可沿着活动凹槽86上下移动,即泵盖12可上下移动。而且,内套管83的上部外壁还设有密封凸起87,所述密封凸起87设于活动凹槽86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泵盖12上还设有竖直密封管123,所述竖直密封管123套设在竖直通管121的外侧,且竖直密封管123能够堵住第二气孔9。具体为,所述端盖82的上端面设有密封槽85,所述第二气孔9开设在密封槽85的底部,所述竖直密封管123的下端能够塞堵密封槽85,从而密封第二气孔9,竖直密封管123也能够脱离密封槽85,让第二气孔9与外部空气连通。

具体的,包装容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活动凸起124位于活动凹槽86的上端,此时密封环122位于出泡通孔84的上方,出泡通孔84与竖直通管121连通;且竖直密封管123脱离密封槽85,位于密封槽85的上方,第二气孔9与外部空气连通。不使用包装容器时,可以按下泵盖12,此时,活动凸起124位于活动凹槽86的下端,密封环122卡在出泡通孔84中,并配合泵盖12顶部密封出泡通孔84;而且竖直密封管123的下端塞堵密封槽85,密封第二气孔9;使包装容器内部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避免漏液,防挤压,方便运输。

此外,容器14的上端设置有内壁光滑的瓶口141,螺牙外套管81套接在瓶口141的外侧,且端盖82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筋位87,所述环形筋位87位于瓶口141的内侧。所述螺牙外套管81与环形筋位87之间设置有垫片17,当泵壳8安装在瓶口141,瓶口141的顶端抵接垫片17,垫片17具有很好的气密封作用。

使用时,挤压容器14,卡槽91中的截气玻珠92受容器内部压强的作用,上浮堵住第二气孔9,容器14中的气体先通过第一气孔61进入隔离腔6,然后进入气液合成件13的导气槽133,之后顺着导气槽133进入气液混合腔2;同时,容器14内的流体受到挤压,经过吸管15,通过分液卡位41与分液部件42的间隙,也进入气液混合腔2。

之后,气体和流体在气液混合腔2中混合形成大气泡,大气泡经过网柱10下端的滤网11,形成小气泡,小气泡经过网柱10上端的滤网11,形成更小的气泡,更小的气泡通过内套管83上端的出泡通孔84进入泵盖12的竖直通管121,然后流入出泡口5,最后经过网嘴16的滤网形成更小的气泡,从出泡口5吐出泡沫。

松开容器14,容器14内部产生负压强,残留的气泡将出泡口5堵住,分液卡位41中的分液部件42防止液体回流,外部气压推开卡槽91中的截气玻珠92,外部空气通过第二气孔9先进入隔离腔6,再进入容器14中,补充流失的气体,恢复到挤压之前的状态。在容器14中有流体的情况下,经过往复的挤压和松手的动作,即可产生泡沫。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