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气式收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9026发布日期:2019-12-06 16: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气式收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气式收粮机构。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针对晒场上粮食大多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收集,另外,在粮食的仓储倒仓、转运、加工等过程中也需要频繁的进行粮食收集作业。传统人工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用簸箕和木锨一次次上下往复的把粮食运送到麻袋里,而且需要有人控制麻袋的开口才行,这种人工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给目前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通过人工方式收集粮食的缺陷,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收粮和打包的粮食收集机器人,以提升粮食收集的效率,在实际使用粮食收集机器人进行粮食收集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气式收粮机构,用于粮食收集机器人,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包括:

壳体,开设有进粮口和出粮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进粮口和所述出粮口的吸粮通道;

进粮管,一端对接于所述进粮口;

出粮管,一端对接于所述出粮口,另一端用以与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的装袋机构对接;以及,

抽气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用以在所述吸粮通道内形成负压,使得粮食可自所述进粮管被吸入所述吸粮通道内,后经所述出粮管进入所述装袋机构。

可选地,所述进粮口朝前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和/或,

所述出粮口朝下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和/或,

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管道,以形成所述吸粮通道。

可选地,所述吸粮通道包括:

进粮通道,沿前后向布置,前端连通所述进粮口;以及,

出粮通道,沿上下向布置,上端连通所述进粮通道的后端,下端连通所述出粮口;

其中,所述抽气装置用以在所述进粮通道内形成负压,使得粮食被吸入至所述进粮通道的后端,后沿着所述出粮通道下落。

可选地,所述进粮通道具有用以与粮食接触的后端壁,所述进粮通道的后端壁形成有滤网结构,所述滤网结构用以被设置为允许尘土穿过,阻挡粮食穿过;

所述吸粮通道还包括排尘通道,所述排尘通道的一端连接设于所述进粮通道的后端壁的外侧,且与所述滤网结构对接,使得所述进粮通道内的尘土可穿过所述滤网结构而进入所述排尘通道。

可选地,所述抽气装置安装于所述排尘通道内,且与所述滤网结构相对。

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尘口。

可选地,所述排尘口朝左或朝右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进粮通道的后端壁包括弧面设置的弧面区域,所述滤网结构形成于所述弧面区域。

可选地,所述抽气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抽气扇,以及用以驱动所述抽气扇转动的抽气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粮管的另一端的吸粮嘴,所述吸粮嘴呈筒状设置,且其远离所述进粮管的一端的尺寸较靠近所述进粮管的一端的尺寸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抽气装置在所述吸粮通道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将地面上的粮食吸入所述吸粮通道内,最后传送至所述装袋机构,这样利用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或者搭配其他收粮机构来进行辅助收粮),可以实现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气式收粮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吸气式收粮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聚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吸气式收粮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装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国内外,目前广大农村地区针对晒场上粮食大多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收集,另外,在粮食的仓储倒仓、转运、加工等过程中也需要频繁的进行粮食收集作业。传统人工方式主要是依靠人用簸箕和木锨一次次上下往复的把粮食运送到麻袋里,而且需要有人控制麻袋的开口才行,这种人工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给目前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针对通过人工方式收集粮食的缺陷,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收粮和打包的粮食收集机器人,以提升粮食收集的效率,在实际使用粮食收集机器人进行粮食收集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气式收粮机构,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气式收粮机构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粮食收集机器人100包括移动平台1、装袋机构2以及吸气式收粮机构7,所述移动平台1底部设有水平移动的行走机构11,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1,用以收集粮食,所述装袋机构2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1,且与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对接,用以将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收集的粮食装袋。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包括壳体71、进粮管73、出粮管74以及抽气装置75,所述壳体71开设有进粮口711和出粮口712,所述壳体71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进粮口711和所述出粮口712的吸粮通道72,所述进粮管73一端对接于所述进粮口711,所述出粮管74一端对接于所述出粮口712,另一端与所述装袋机构2对接,所述抽气装置75安装于所述壳体71,用以在所述吸粮通道72内形成负压,使得粮食可自所述进粮管73被吸入所述吸粮通道72内,后经所述出粮管74进入所述装袋机构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抽气装置75在所述吸粮通道72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将地面上的粮食吸入所述吸粮通道72内(类似于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最后传送至所述装袋机构2,这样利用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收集地面上的粮食(或者搭配其他收粮机构来进行辅助收粮),可以实现高效地收集地面上的粮食。

通过所述抽气装置75(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装置75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71内的抽气扇75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抽气扇751转动的抽气驱动机构52,这样所述抽气装置75结构较为简单)在所述吸粮通道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71内部安装有管道,以形成所述吸粮通道72,这样所述吸粮通道72的加工方式较为简单)内形成负压,从而将地面上的粮食吸入所述吸粮通道72内,对于所述吸粮通道72的具体样式可以不做特殊限定,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粮通道72包括进粮通道721以及出粮通道722,所述进粮通道721沿前后向布置,前端连通所述进粮口711,所述出粮通道722沿上下向布置,上端连通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下端连通所述出粮口712,其中,所述抽气装置75用以在所述进粮通道721内形成负压,使得粮食被吸入至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后沿着所述出粮通道722下落,所述抽气装置75在所述进粮通道721内形成负压,粮食会被吸入至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后,粮食会受到重力影响沿着所述出粮通道722下落,最后经所述出粮管74而传送至所述装袋机构2,从而实现了粮食的收集。

进一步,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粮通道721具有用以与粮食接触的后端壁,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壁形成有滤网结构723,所述滤网结构723用以被设置为允许尘土穿过,阻挡粮食穿过,所述吸粮通道72还包括排尘通道7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装置75安装于所述排尘通道724内,且与所述滤网结构723相对,这样有利于所述抽气装置75在所述进粮通道721内形成负压),所述排尘通道724的一端连接设于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壁的外侧,且与所述滤网结构723对接,使得所述进粮通道721内的尘土可穿过所述滤网结构723而进入所述排尘通道724,通过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收集粮食时,会有尘土和粮食一起被吸入所述吸粮通道72内,现通过在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壁形成所述滤网结构723(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壁包括弧面设置的弧面区域,所述滤网结构723形成于所述弧面区域,将所述滤网结构723设于所述弧面区域,有利于相对增大所述滤网结构723的表面积,从而提升所述滤网结构723的过滤效果),这样在尘土和粮食一起被吸入所述进粮通道721的后端时,粮食会受到所述滤网结构723的阻挡后进入所述出粮通道722,尘土会穿过所述滤网结构723而不会进入所述出粮通道722,如此通过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收集传送至所述装袋机构2的粮食内的尘土会相对减少。

尘土进入所述排尘通道724可以将尘土进行收集,也可以直接排到所述壳体71外,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71开设有排尘口713(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尘口713朝左或朝右设于所述壳体71的上端),所述排尘通道724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尘口713,这样用以对尘土进行处理的机构的结构较为简单。

通过安装于所述进粮口711处的进粮管73(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粮口711朝前设于所述壳体71的上端,这样方便安装所述进粮管73),以将粮食吸入所述吸粮通道72内,最后经安装于所述出粮口712处的出粮管74而进入所述装袋机构2(具体地,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粮口712朝下设于所述壳体71的下端,这样方便安装所述出粮管74),具体地,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粮管73的另一端的吸粮嘴76,所述吸粮嘴76呈筒状设置,且其远离所述进粮管73的一端的尺寸较靠近所述进粮管73的一端的尺寸大,通s过设置所述吸粮嘴76可以提升所述吸气式收粮机构7的收粮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