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杯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7588发布日期:2020-02-14 14:3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饮料杯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体,尤指一种装饮料杯的杯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饮料杯袋形式,大多为上方具有一开口,并且内部形成有一空间供放置物品,其开口的周缘再切割成形可供使用者提握的手把;此外,饮料杯袋的底部采用直接相对黏合的方式接合,从侧面视之饮料杯袋的外观呈v字型形状。

然而,当放置饮料杯于饮料杯袋时,由于现有技术的饮料杯袋底部并无稳固的平面,仅是一条黏合的线状,如同前述v字型袋体的底部,加上饮料杯袋的内部空间并没有针对饮料杯的外型特别设计;因此当饮料杯放入饮料杯袋后,除了杯底无法完全抵靠于饮料杯袋外,饮料杯的周围也会产生一些额外的空间,导致在提携的过程中,容易摇晃造成饮料杯倾倒使得内部液体流出;即便有的商家会提供井字型的置杯板放在饮料杯袋底部提供饮料杯相对较稳固的支撑,但在使用上除了增加本身的重量与体积外,也使得商家的成本增加;而当需放置四个饮料杯时,通常店家会采用左右各二个饮料杯且上下相叠的方式放置,但此放置方式虽然位于下方的饮料杯有置杯板的支撑而较稳固,但位于上方的饮料杯因为底部直接放置于下方饮料杯的上盖上方,而饮料杯的上盖通常不平整,常导致上方的饮料杯容易因为摇晃加上底部不稳固的支撑而倾倒;此外,由于现有的饮料杯袋两侧边仅是利用单条的黏合线做压合,黏合面积小结构强度较弱,如在使用上稍有拉扯,很容易就破坏到黏合处使得饮料杯袋破损无法再使用;因此,现有技术的饮料杯袋,其整体构造存在有如前述的问题及缺点,实有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料杯袋,借由在袋体的两侧边设置多个横向曲线黏合的第一黏合部及多个第二黏合部,加上位于袋体靠近中间处的第三黏合部,除了使得饮料杯能够更稳固的叠合放置在袋体内,也能够增加袋体黏合处的结构强度。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饮料杯袋,其包含:

一袋体,其由一长条形片体对折成两叠合的片体单元予以黏合所构成,该袋体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与该内部空间连通的一开口,该开口具有一周缘,该袋体相对的两该片体单元且邻近上缘处分别贯穿有一穿孔;

多个第一黏合部,其位在两该片体单元的黏合位置,从该袋体邻近于上缘处朝向底部方向延伸且间隔形成在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的两侧边,该内部空间形成在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的两侧边之间,其中各该第一黏合部为横向曲线黏合;

多个第二黏合部,其位在两该片体单元的黏合位置,从该袋体的底部朝向该开口方向延伸至该第一黏合部且间隔形成在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的两侧边,其中各该第二黏合部为横向曲线黏合;

一第三黏合部,其设置于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且相对于该袋体两侧边的中间处。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中各该第一黏合部的长度朝向该袋体的底部方向逐渐加长。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中各该第二黏合部的长度朝向该袋体的该开口方向逐渐加长。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中该第三黏合部为垂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黏合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进一步包含一第四黏合部,其设置于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邻近于该袋体的两侧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中该第四黏合部为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黏合点。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折叠部,该第一折叠部形成在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的底部,该第一折叠部可选择性地形成摊平的底面,且该多个第二黏合部位在该第一折叠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饮料杯袋,其中该第一折叠部由位在该片体单元中央的一中折线及两侧折线所形成,该两侧折线位在该中折线的两侧,在折叠后该两侧折线分别位在该袋体的下缘处,该中折线向内凹入位在两该片体单元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进一步包含二第二折叠部,该二第二折叠部形成在两叠合的该片体单元上缘处,各该第二折叠部为该片体单元的延伸且朝向该袋体的底部方向弯折。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饮料杯袋,其中各该穿孔贯穿各该第二折叠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借由在饮料杯袋的袋体两侧边设置多个第一黏合部及多个第二黏合部,多个第一黏合部为横向曲线黏合,且从袋体邻近于上缘处朝向袋体的底部延伸并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黏合部从袋体的底部朝向开口方向延伸至多个第一黏合部,第三黏合部设置于两叠合的片体单元且相对于袋体两侧边靠近中间处;借此,除了能够将袋内塑造成左右二区隔的空间,并且搭配饮料杯的外型使得饮料杯能够稳固的放置在袋体左右二空间内,即便是左右各二杯上下相叠的放置方式也不会倾倒外,再借由横向曲线黏合设计,更能够增加袋体的黏合面积,提升袋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饮料杯袋,其包含一袋体10,袋体10由一不织布材质的长条形片体11对折成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予以热压黏合所构成,袋体10具有一内部空间及与内部空间连通的一开口13,开口13具有一周缘14,袋体10相对的两侧片体单元12且邻近上缘两侧边处分别贯穿有一长形穿孔15,使得两长形穿孔15可对齐并用以供使用者握持,在本实施例中,穿孔15处采用切割方式留有一遮片16,当袋体10摊平时,遮片16可覆盖穿孔15,当使用时,手指可掀开遮片16穿过穿孔15提取袋体10,但不以此为限,亦可直接留有一穿孔15而不设置遮片16。

袋体10包含多个第一黏合部121、多个第二黏合部122、一第三黏合部123、一第四黏合部124、一第一折叠部125及二第二折叠部129,第一黏合部121位在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黏合位置,从袋体10邻近于上缘处朝向底部方向延伸且间隔形成在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的两侧边,内部空间形成在片体单元12的两侧边之间,其中各该第一黏合部121为横向曲线黏合,详言之,第一黏合部121为一类似横置u字形体,u字形体的缺口朝向袋体10的侧边,且长度朝向袋体10的底部方向逐渐加长,将两片体单元12相对黏合,从正面观看袋体10,各该第一黏合部121所组成的形状整体观之类似一梯形形状(如图2所示),但不以此为限,其黏合方式仅要能达到贴合固定饮料杯的目的即可。

多个第二黏合部122位在两片体单元12的黏合位置,从袋体10的底部朝向开口13方向延伸至第一黏合部121且间隔形成在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的两侧边之间,其中各该第二黏合部122为横向曲线黏合,详言之,第二黏合部122为一类似横置u字形体,u字形体的缺口朝向袋体10的侧边,且长度朝向袋体10的开口13方向逐渐加长,将两片体单元12相对黏合,从正面观看袋体10,各该第二黏合部122所组成的形状整体观之类似一梯形形状(如图2所示),但不以此为限,其黏合方式仅要能达到贴合固定饮料杯的目的即可。

第三黏合部123设置于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且相对于袋体10两侧边靠近中间处,第三黏合部123为垂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黏合点,详言的,当同时要放置两个饮料杯时,第三黏合部123用以将袋体10的内部空间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块且提供左右两个饮料杯相邻的内侧部分支撑,使得左右两边各可以放置一饮料杯也不易产生摇晃,但不以此为限,其设置方式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仅要能达到划分空间及支撑的功效即可。

请参阅图4所示,第四黏合部124设置于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邻近于袋体10的两侧边,第四黏合部124为水平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黏合点,详言之,当同时要放置左右分别二上下相叠共四个饮料杯20时,第四黏合部124用以提供位于上方的左右两个饮料杯20外侧部分支撑,使得左右两边的饮料杯20不易朝向侧边方向倾倒,但不以此为限,其设置方式可依使用者需求做改变,仅要能达到支撑的功效即可。

第一折叠部125形成在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底部,且可选择性地形成摊平的底面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25为由长条形片体11靠近中间处经由连续折叠所形成的四层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折叠部125由位在长条形片体11中央的一中折线126及二侧折线127、128所形成,二侧折线127、128位在中折线126的两侧,在折叠后二侧折线127、128分别位在袋体10的下缘处,中折线126向内凹入位在二片体单元12之间,第二黏合部122位在第一折叠部125的两侧边,同时将二片体单元12经连续折叠所形成的四层结构同时黏合使其无法摊开;请参阅图1所示,当袋体10未使用时,第一折叠部125的袋体10呈层叠状,从侧面视之类似w的字型,请参阅图4所示,当袋体10使用时,第一折叠部125的袋体10会被撑开形成一平面的底面17;但不以此为限,其结构仅要能达到形成一底面17的功效即可。

第二折叠部129分别形成在两叠合的片体单元12上缘处,各该第二折叠部129为片体单元12的延伸且朝向袋体10的底部方向弯折,详言之的,第二折叠部129朝向袋体10开口13方向弯折贴合于片体单元12,且穿孔15贯穿各第二折叠部129,折叠部所增加的袋体10厚度用以增进穿孔15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使用者首先将袋体10撑开至第一折叠部125呈现摊平具有一底面17的状态,此时再将四个饮料杯20以左右二相叠的方式置入袋内使其稳固的立于折叠部13所摊平的底面17,再借由穿孔15提起饮料袋达到稳固携带的目的;当使用完毕取出饮料杯20后,使用者可将已摊开的折叠部13依原中折线126及二侧折线127、128折叠回层叠状,再将袋体10压平回复原始状态。

前述过程中,由于袋体10的两侧边设有多个横向曲线状的第一黏合部121,除了黏合形状所形成的空间配合饮料杯20外缘形状使得饮料杯20能够更稳固的放置在袋体10内外,也能够因为增加黏合面积,所以也增加了袋体10黏合处的结构强度,较不易受到外力而产生破损。

前述过程中,由于设有第一折叠部125,当第一折叠部125摊平时所形成的底面17能够提供饮料杯20较稳固的支撑,使得饮料杯20较不会在袋体10内摇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