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4319发布日期:2020-03-27 14:24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匮乏现象的日益严重,再生能源回收工程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而垃圾分类是再生能源回收的先前条件之一,也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分类回收垃圾箱目前已经开始使用,现有的分类回收垃圾箱的结构如下:壳体上设有垃圾投放门,壳体内设有箱体,通过刷卡或信号感应的形式通过控制器自动打开垃圾投放门。现有的分类回收垃圾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箱体内的垃圾溢满后,无法及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因此会影响正常使用;(2)由于箱体内的垃圾体积较大占用箱体空间,现有的垃圾箱不能对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造成浪费垃圾箱箱体空间,回收效率较低;(3)现有的垃圾箱箱体内清洗消毒较为复杂,需要人工将箱体取出,再统一进行清洗,操作较为繁琐,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其具有自动清洗消毒功能,能够对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提升箱体利用空间,且能够对箱体内垃圾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垃圾溢满自动报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面板上部设有多个垃圾投放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垃圾投放门相对应的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箱体内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的压缩板,所述压缩板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顶部,且所述压缩板位于所述箱体正上方,所述壳体后面板安装有清洗消毒箱,所述壳体内每个所述箱体上方均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喷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清洗消毒箱相连通,所述箱体内底部倾斜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所述斜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底部中部,所述箱体内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排水口通过管路与位于所述壳体底板外侧的废液箱相连通,所述壳体内顶部安装有用于检测箱体内垃圾高度的超声波感应器,所述超声波感应器位于所述箱体正上方。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内支撑柱和外支撑柱,所述外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顶部,所述外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内支撑柱一端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内支撑柱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所述内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板相连接,所述外支撑柱外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内支撑柱的外侧相连接。通过伸缩气缸带动内支撑柱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压缩板向下运动对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降低其高度,提高了箱体利用空间及垃圾回收处理效率;压缩完成后,压缩板向上运动,不会影响垃圾正常投放,也不会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内与垃圾投放门同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缓冲板下表面的中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内侧壁上。通过设置缓冲板,从垃圾投放门投放垃圾时,垃圾首先会掉落到缓冲板上对其进行缓冲,垃圾再从缓冲板缓缓滑入箱体底部,避免重物砸坏箱体,延长了箱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壳体内底部设置有防止箱体倾倒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由三块定位板依次连接围合而成的开口朝向垃圾投放门方向的u型结构,所述定位板呈底部向内顶部向外的倾斜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对箱体底部进行固定,防止投放垃圾以及盛放垃圾时箱体重心不稳发生倾倒,且采用上述结构的定位机构方便对箱体取出以及放置。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斜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角度为150°。便于对喷头喷出的清洗消毒液通过排水口快速排出,避免清洗消毒液积留在箱体内,同时也可以对经过压缩或自然沥干的湿垃圾中的水分进行排出,减轻了后续垃圾处理压力。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箱体四个角的上方均安装有喷头。通过设置,在盛放垃圾过程中对箱体内部全方位喷洒,起到杀菌除味的作用,在垃圾倒出后,对箱体内部进行全方位清洗,操作更加便利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压缩板,通过升降机构带动压缩板向下运动对箱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降低其高度,提高了箱体利用空间及垃圾回收处理效率,压缩完成后,压缩板向上运动,不会影响垃圾正常投放,也不会占用空间;

(2)通过在壳体内每个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喷头,喷头连接清洗消毒箱,可以对盛放有垃圾的箱体内部全方位喷洒,起到杀菌除味的作用,箱体内细菌的代谢和繁殖遭到破坏;在垃圾倒出后,对箱体内部进行全方位清洗,操作更加便利快捷,通过在箱体底部安装斜板将喷头喷出的清洗消毒液通过排水口快速排出,避免清洗消毒液积留在箱体内;

(3)通过超声波感应器对箱体内垃圾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垃圾溢满时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垃圾分类回收箱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垃圾分类回收箱内部侧面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升降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箱体与定位机构配合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定位机构处的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箱体内部的结构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壳体1,垃圾投放门2,箱体更换门3,箱体4,清洗消毒箱5,喷头6,斜板7,排水口8,废液箱9,超声波感应器10,内支撑柱11,外支撑柱12,滑槽13,伸缩气缸14,压缩板15,缓冲板16,支撑杆17,定位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前面板上部设有多个垃圾投放门2,壳体1前面板下部铰接有多个箱体更换门3,壳体1内设置有多个与垃圾投放门2相对应的用于盛放垃圾的箱体4,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对箱体4内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的压缩板15,压缩板15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在壳体1内顶部,且压缩板15位于箱体4正上方,箱体更换门3、垃圾投放门2、箱体4和压缩板15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箱体更换门3、垃圾投放门2、箱体4和压缩板15的数量设置为3个。垃圾投放门2倾斜的设置在壳体1的前面板上,对应的安装垃圾投放门2的前面板是以同样的倾斜角度设置,倾斜角优选为30°,通过将垃圾投放门2倾斜设置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同时避免垃圾投放时堆积在一角,箱体4空间利用率更高。壳体1后面板安装有清洗消毒箱5,壳体1内每个箱体4上方均设置有喷头6,喷头6安装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喷头6分别通过管路与清洗消毒箱5相连通,优选地箱体4四个角的上方均安装有喷头6,在盛放垃圾过程中可对箱体4内部全方位喷洒,起到杀菌除味的作用,箱体4内细菌的代谢和繁殖遭到破坏,在垃圾倒出后,对箱体4内部进行全方位清洗,操作更加便利快捷。箱体4内底部倾斜设置有斜板7,斜板7一端固定在箱体4内侧壁上,斜板7另一端固定在箱体4内底部中部,斜板7与底板之间的角度优选为150°,箱体4内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水口8,排水口8处设置有过滤网,排水口8通过管路与位于壳体1底板外侧的废液箱9相连通,通过排水口8和斜板7的配合作用可将喷头6喷出的清洗消毒液快速排出,避免清洗消毒液积留在箱体4内,同时也可以对经过压缩或自然沥干的湿垃圾中的水分进行排出,减轻了后续垃圾处理压力。壳体1内顶部安装有用于检测箱体4内垃圾高度的超声波感应器10,超声波感应器10位于箱体4正上方,通过超声波感应器10对箱体4内垃圾高度进行实时监测,垃圾溢满时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其中,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内支撑柱11和外支撑柱12,外支撑柱12竖直设置在壳体1内顶部,外支撑柱12底部设置有滑槽13,内支撑柱11一端设置在滑槽13内,且内支撑柱11可在滑槽13内上下移动,内支撑柱11另一端与压缩板15相连接,外支撑柱12外侧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有伸缩气缸14,伸缩气缸14的伸缩端通过安装座与内支撑柱11的外侧相连接。通过伸缩气缸14带动内支撑柱11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压缩板15向下运动对箱体4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降低其高度,提高了箱体4利用空间及垃圾回收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将湿垃圾中的水分挤出,通过箱体4底部的排水口8排出,减少后续处理垃圾处理压力,也能避免箱体4内细菌大量快速繁殖;压缩完成后,压缩板15向上运动,不会影响垃圾正常投放,也不会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箱,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基本特征相同,其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如图6所示,箱体4内与垃圾投放门2同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缓冲板16,缓冲板16下方设置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一端固定在缓冲板16下表面的中部,支撑杆17的另一端固定在箱体4内侧壁上。通过设置缓冲板16,从垃圾投放门2投放垃圾时,垃圾首先会掉落到缓冲板16上对其进行缓冲,垃圾再从缓冲板16缓缓滑入箱体4底部,避免重物砸坏箱体4,延长了箱体4的使用寿命。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内底部设置有防止箱体4倾倒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为由三块定位板18依次连接围合而成的开口朝向垃圾投放门2方向的u型结构,定位板18呈底部向内顶部向外的倾斜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对箱体4底部进行固定,防止投放垃圾以及盛放垃圾时箱体4重心不稳发生倾倒,且采用上述结构的定位机构方便对箱体4从箱体更换门3取出以及放置。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