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口翻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505发布日期:2020-04-10 15:5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料口翻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上料口翻框。



背景技术:

由于大多数大型生产设备体量较大,对于高度较高的操作平台的物料,一般均由叉车将其输送至操作平台的边缘,再由操作平台上的操作人员将物料移动至所需位置,在操作人员移动物料时,经常会靠近操作平台的边缘位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上料口翻框,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料口翻框,在高处的操作平台移动物料时,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上料口翻框,安装于高处的操作平台上,操作平台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护栏,两所述护栏之间转动连接有翻框主体,所述翻框主体包括至少一抵挡面和一支撑面;

当操作平台支撑所述支撑面时,操作平台与所述翻框主体之间形成供物料箱进入的入口;

当操作平台支撑所述抵挡面时,抵挡面抵挡物料箱靠近操作平台边缘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抵挡面由第一横梁和第一立柱围合而成,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一立柱围合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均匀设有若干栏杆,所述栏杆平行设置,若干所述栏杆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的结构和尺寸与所述抵挡面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翻框主体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由长管、短管以及所述第一立柱围合形成的梯形区域,所述梯形区域内交错设有加强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短管围合形成矩形空间,所述矩形空间用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远离所述短管的一端延伸有防压段,所述防压段的距离为15cm-20cm。

进一步的,所述防压段远离所述短管的一端安装有减震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为由第二横梁和第二立柱围合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结构内均匀设有支撑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物料箱经叉车通过入口运输至操作平台上,之后,通过转动翻框主体,当操作平台支撑抵挡面时,抵挡面抵挡物料箱外侧,在操作人员转运物料箱时,防止操作人员不慎跌落操作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翻框的设计,既不影响物料箱的输送,又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护栏、翻框主体与操作平台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使用状态一);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翻框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翻框主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护栏、翻框主体与操作平台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使用状态二)。

图中,1、护栏;11、第二横梁;12、第二立柱;121、底板;1211、安装孔;13、支撑筋;2、翻框主体;2a、抵挡面;2b、支撑面;21、连接部;211、长管;212、短管;213、加强筋条;3、入口;4、第一横梁;5、第一立柱;51、防压段;6、栏杆;7、矩形空间;8、减震橡胶;9、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上料口翻框,如图1所示,安装于高处的操作平台9上,操作平台9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护栏1,两护栏1之间转动连接有翻框主体2,翻框主体2包括至少一抵挡面2a和一支撑面2b;转动翻框主体2,当操作平台9支撑支撑面2b时,操作平台9与翻框主体2之间形成供物料箱进入的入口3,物料箱经叉车通过入口3运输至操作平台9上;当操作平台9支撑抵挡面2a时,抵挡面2a抵挡物料箱靠近操作平台9边缘的一侧,在操作人员转运物料箱时,防止操作人员不慎跌落操作平台9,提高了操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抵挡面2a由第一横梁4和第一立柱5围合而成,第一横梁4和第一立柱5围合形成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均匀设有若干栏杆6,栏杆6平行设置,若干栏杆6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支撑面2b的结构和尺寸与抵挡面2a的结构和尺寸相同。第一横梁4用于提供翻框主体2横向的强度,同时控制翻框主体2的宽度。栏杆6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增强结构强度。第一立柱5用于控制翻框主体2的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翻框主体2包括连接部21,连接部21为由长管211、短管212以及第一立柱5围合形成的梯形区域,梯形区域内交错设有加强筋条213。连接部21用于连接支撑面2b、抵挡面2a并且与栏杆6配合安装,同时对支撑面2b、抵挡面2a进行结构加强,其中,长管211为主要受力杆,翻框主体2的转动支点设于长管211的中部,加强转动的平衡性,减小转动惯量,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加强筋条213的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将整个装置的重量降到最低。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第一横梁4与短管212围合形成矩形空间7,矩形空间7用以适应不同高度尺寸的物料箱,增强了翻框主体2的通用性。另外,矩形空间7还有减重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3所示,第一立柱5远离短管212的一端延伸有防压段51,防压段51的距离为15cm-20cm。防压段51的设计,显著降低了翻框主体2在转动落下时砸伤操作人员的脚部的风险。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如图3所示,防压段51远离短管212的一端安装有减震橡胶8。减震橡胶8的设计,降低了防压段51下端因长期使用而产生的磨损,同时,降低了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的几率。

如图1和图4所示,护栏1为由第二横梁11和第二立柱12围合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内均匀设有支撑筋13。第二立柱12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21,底板12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211。护栏1用于防护操作平台9左右两侧的安全,护栏1上设有安装板,用于安装转轴和轴承,与翻框本体上的轴承座配合,轴承与轴承座的设置,用于支撑转动支点和翻框主体2的重量,减小了翻框主体2转动时的摩擦力。

具体实施过程:

人工转动翻框主体2,至操作平台9支撑支撑面2b,(其状态如图1所示)叉车将物料箱送至操作平台9上,人工转动翻框主体2,至操作平台9支撑抵挡面2a(其状态如图5所示),然后操作人员取出物料箱,物料箱取出后,擦作人员人工转动翻框主体2,至操作平台9支撑支撑面2b,等待下一次上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