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7493发布日期:2020-06-09 20:0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转移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复合送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设备或半自动化设备中,送料装置是设备对物料进行加工的主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一个送料装置只能输送一种物料,当需要输送多种物料时,则需要多个送料装置分别输送不同的物料,从而造成了设备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联动性能较差,送料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生产和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送料设备,其通过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供料装置分别对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供料,再通过转轴驱动第一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联动以分别驱动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动作,以实现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分别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一次性能够拾取两种物料进行转移,联动性好,取料稳定,取料和送料的效率高,生产和使用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送料设备,其包括机架、装设于机架并用于供应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装置、装设于机架并用于供应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装置及用于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取料联动装置,所述取料联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的转轴、转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于机架的第二取料件及设置于机架并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联动的联动器,所述联动器包括分别与转轴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拾取第一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配合驱动第二取料件以拾取第二供料装置所供应的第二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转动件、第一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的中部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凸轮装设于转轴,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机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装设于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轮机构包括第二凸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摆动件、移动件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二凸轮装设于转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第二凸轮的轮廓滚动抵触,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件的一端与摆动件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动件的中部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二取料件装设于移动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机架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摆动件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凸轮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三凸轮、第三拉簧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杆的中部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三凸轮装设于转轴,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滚轮滚动抵触,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簧的一端连接,第三拉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靠近第三拉簧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移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的轮廓与第二凸轮的轮廓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左挡板、与第一左挡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右挡板、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后挡板及与第一后挡板相对设置并用于承托第一物料的托料组件,所述第一左挡板、第一右挡板、托料组件和第一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一出料口的第一储料腔,所述第一取料件活动设置第一出料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托料组件包括装设于机架的第一前挡板、转动设置于机架的托摆件及用于驱动托摆件摆动的托料摆动机构,所述第一前挡板靠近第一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托料摆动机构包括第四凸轮、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四拉簧及转杆,所述第四凸轮装设于转轴,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凸轮的轮廓与第三连杆的中部抵触,所述第四拉簧的一端与第三连杆靠近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簧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转动设置于机架并与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摆件装设于转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第一前挡板并用于吹动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分离的吹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的上限位件、位于上限位件的下方的下限位件、设置于下限位件的一侧的第二左挡板、设置于下限位件的另一侧的第二右挡板及与上限位件或/和下限位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后挡板,所述上限位件、下限位件、第二左挡板、第二右挡板和第二后挡板围设成带有第二出料口的第二储料腔,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取料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出料口处,所述第二储料腔的底壁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靠近第二出料口移动的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料装置还包括装设于上限位件并用于扫动第二物料的扫离机构,所述扫离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限位件的转辊、装设于转辊的扫动件及用于驱动转辊转动的扫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时,第一供料装置向取料联动装置的第一取料件供应第一物料,第二供料装置向取料联动装置的第二取料件供应第二物料,当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取料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动的转轴带动第一凸轮机构运动,运动的的第一凸轮机构驱动第一取料件转动至拾取第一物料后,第一凸轮机构驱动第一取料件连带该第一物料向下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物料进行取料,同时转动的转轴带动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联动,联动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分别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顺序驱动第二取料件动作以拾取第二物料,具体动作为,首先第二凸轮机构驱动第二取料件前移(靠近第二物料移动),直至第二取料件拾取该第二物料,然后第三凸轮机构驱动第二取料件连带该第二物料向下移动,同时第二凸轮机构驱动第二取料件连带该第二物料后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物料进行取料。本复合送料设备的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通过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供料装置分别对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供料,再通过转轴驱动第一凸轮机构、第二凸轮机构和第三凸轮机构联动以分别驱动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动作,以实现第一取料件和第二取料件分别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一次性能够拾取两种物料进行转移,联动性好,取料稳定,取料和送料的效率高,生产和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机架后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第一取料件、第二取料件和托料摆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联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取料联动装置;11、机架;12、转轴;13、第一取料件;131、第一气管轴;132、第一吸嘴;14、第二取料件;141、第二气管轴;142、第二吸嘴;15、联动器;16、第一凸轮机构;161、第一凸轮;162、第一连杆;163、第二连杆;164、第一转动件;165、第一拉簧;166、第一滚轮;167、第一夹具;168、第二夹具;17、第二凸轮机构;171、第二凸轮;172、第一连接杆;173、第二连接杆;174、摆动件;175、移动件;176、第二拉簧;177、第三滚轮;18、第三凸轮机构;181、第三连接杆;182、第四连接杆;183、第三凸轮;184、第三拉簧;185、第二滚轮;19、转动驱动机构;21、第一供料装置;211、第一左挡板;212、第一右挡板;213、第一后挡板;214、托料组件;2140、第一前挡板;2141、托摆件;2142、托料摆动机构;2143、托料凸块;2144、第四凸轮;2145、第三连杆;2146、第四连杆;2147、第五连杆;2148、第四拉簧;2149、转杆;21491、第四滚轮;215、第一储料腔;216、第一出料口;217、吹料件;218、移动驱动机构;22、第二供料装置;220、升降驱动机构;221、上限位件;222、下限位件;223、第二左挡板;224、第二右挡板;225、第二后挡板;226、第二储料腔;227、第二出料口;228、扫离机构;2281、转辊;2282、扫动件;2283、扫动电机;229、输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送料设备,其包括机架11、装设于机架11并用于供应第一物料的第一供料装置21、装设于机架11并用于供应第二物料的第二供料装置22及用于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的取料联动装置1,所述取料联动装置1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转轴12、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一取料件13、活动设置于机架11的第二取料件14及设置于机架11并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联动的联动器15,所述联动器15包括分别与转轴12驱动连接的第一凸轮机构16、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所述第一凸轮机构16用于驱动第一取料件13拾取第一供料装置21所供应的第一物料,所述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配合驱动第二取料件14以拾取第二供料装置22所供应的第二物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料以折页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物料以卡纸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物料水平放置,且多个第一物料向上层叠放置,所述第二物料竖直放置,且多个第二取料横向排列放置;具体地,所述取料联动装置1还包括用于驱动转轴12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19。

实际工作时,第一供料装置21向取料联动装置1的第一取料件13供应第一物料,第二供料装置22向取料联动装置1的第二取料件14供应第二物料,当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取料时,转动驱动机构19驱动转轴12转动,转动的转轴12带动第一凸轮机构16运动,运动的的第一凸轮机构16驱动第一取料件13转动至拾取第一物料后,第一凸轮机构16驱动第一取料件13连带该第一物料向下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物料进行取料,同时转动的转轴12带动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联动,联动的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分别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顺序驱动第二取料件14动作以拾取第二物料,具体动作为,首先第二凸轮机构17驱动第二取料件14前移(靠近第二物料移动),直至第二取料件14拾取该第二物料,然后第三凸轮机构18驱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该第二物料向下移动,同时第二凸轮机构17驱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该第二物料后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物料进行取料。本复合送料设备的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通过第一供料装置21和第二供料装置22分别对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进行供料,再通过转轴12驱动第一凸轮机构16、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联动以分别驱动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动作,以实现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分别拾取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一次性能够拾取两种物料进行转移,联动性好,取料稳定,取料和送料的效率高,生产和使用成本低。本复合送料装置特别适合应用在书本生产中。

其中,所述联动器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联动器15对称设置于转轴12的两端,使得第一取料件13和第二取料件14的受力均匀,取料动作平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机构16包括第一凸轮161、第一连杆162、第二连杆163、第一转动件164、第一拉簧165及转动设置于第一连杆162的中部的第一滚轮166,所述第一凸轮161装设于转轴12,所述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的轮廓滚动抵触,所述第一转动件164转动设置于机架11,所述第一连杆162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6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6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63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16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13装设于第一转动件164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拉簧165的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一拉簧16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62靠近第二连杆16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拉簧165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的轮廓始终接触。

实际工作时,转动的转轴12带动第一凸轮161转动,转动的第一凸轮161的轮廓抵触第一滚轮166,在第一拉簧165的拉力作用下,以驱动第一滚轮166始终沿着第一凸轮161的外轮廓移动,移动的第一滚轮166带动第一连杆162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杆162带动第二连杆163移动,移动的第二连杆163带动第一转动件164转动,转动的第一转动件164带动第一取料件13转动,转动的第一取料件13拾取第一物料,从而实现了第一取料件13对第一物料进行取料。通过第一滚轮166与第一凸轮161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一连杆162与第一凸轮161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杆162与第一凸轮161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杆162和第一凸轮161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件164包括第一夹具167和第二夹具168,所述第一夹具167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6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取料件13装设于第一夹具167的另一端,第二夹具168的一端与第一取料件13固定连接,第二夹具168的另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实现了第一转动件164的模块化,便于第一转动件164分别与第一取料件13、机架11和第二连杆163的连接,拆装方便而快捷。

具体地,所述第一取料件13包括装设于第一转动件164的第一气管轴131及与第一气管轴131连通并沿着第一气管轴13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吸嘴132,所述第一吸嘴132的吸料端向上,所述第一气管轴131与外部的真空装置(如:气泵等)连通。第一转动件164带动第一气管轴131转动,转动的第一气管轴131带动第一吸嘴132转动,使得第一吸嘴132吸取第一物料,采用吸取的取料方式,取料稳定且不易造成第一物料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轮机构17包括第二凸轮171、第一连接杆172、第二连接杆173、摆动件174、移动件175及第二拉簧176,所述第二凸轮171装设于转轴12,所述第一连接杆172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滚动抵触,第一连接杆17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7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73的另一端与摆动件174的一端转动连接,移动件175的一端与摆动件174靠近第二连接杆173的一端转动连接,摆动件174的中部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二取料件14装设于移动件17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拉簧176的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二拉簧176的另一端与摆动件17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拉簧176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始终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接触。

实际工作时,转动的转轴12带动第二凸轮171转动,转动的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抵触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使得第一连接杆172发生转动,转动的第一连接杆172带动第二连接杆173移动,移动的第二连接杆173带动摆动件174转动,转动的摆动件174带动移动件175移动,移动的移动件175带动第二取料件14移动,使得第二取料件14拾取第二物料。

具体地,所述第二取料件14包括装设于移动件175的另一端的第二气管轴141及与第一气管轴131连通并沿着第一气管轴13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吸嘴142,所述第二吸嘴142的吸料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气管轴141与部的真空装置(如:气泵等)连通。移动件175带动第二气管轴141移动,移动的第二气管轴141带动第二吸嘴142移动,使得第二吸嘴142吸取第二物料,采用吸取的取料方式,取料稳定且不易造成第二物料的损坏。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177,所述第三滚轮177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一连接杆172的中部与第二凸轮171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接杆172和第二凸轮171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接杆172和第二凸轮171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轮机构18包括第三连接杆181、第四连接杆182、第三凸轮183、第三拉簧184及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杆181的中部的第二滚轮185,所述第三凸轮183装设于转轴12,所述第三凸轮183的轮廓与第二滚轮185滚动抵触,所述第三连接杆181的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81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簧184的一端连接,第三拉簧184的另一端与机架11连接,第四连接杆18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81靠近第三拉簧18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杆182的另一端与移动件175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凸轮183的轮廓与第二凸轮171的轮廓不相同。

当第二取料件14拾取第二物料后,转动的第三凸轮183的轮廓抵触第二滚轮185,使得第二滚轮185移动,移动的第二滚轮185带动第三连接杆181转动,转动的第三连接杆181带动第四连接杆182移动,移动的第四连接杆182带动移动件175上移或下移,移动的移动件175带动第二取料件14连带第二物料移动,从而实现了第二物料的转移。通过第二滚轮185与第三凸轮183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三连接杆181与第三凸轮183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三连接杆181和第三凸轮183的磨损,延长了第三连接杆181和第三凸轮183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包括第一左挡板211、与第一左挡板211平行设置的第一右挡板212、装设于机架11的第一后挡板213及与第一后挡板213相对设置并用于承托第一物料的托料组件214,所述第一左挡板211、第一右挡板212、托料组件214和第一后挡板213围设成带有第一出料口216的第一储料腔215,所述第一取料件13活动设置第一出料口216处;具体地,所述托料组件214包括装设于机架11的第一前挡板2140、转动设置于机架11的托摆件2141及用于驱动托摆件2141摆动的托料摆动机构2142,所述第一前挡板2140靠近第一出料口216的一端设置有托料凸块2143,所述托摆件2141呈l状,所述托料凸块2143呈圆锥状。

将多个第一物料向上层叠放置在第一储料腔215内,第一储料腔215的底壁为机架11的平面,机架11的平面对层叠放置的第一物料进行支撑,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的一端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并位于第一取料件13的上方,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一右挡板212分别抵触第一物料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后挡板213抵触第一物料的后端,托料组件214的第一前挡板2140抵触第一物料的前端,且第一前挡板2140上的托料凸块2143对第一物料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当第一取料件13没有对第一物料进行取料时,l状的托摆件2141也对第一物料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使得层叠的第一物料能够稳定地储存在第一储料腔215内,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向第一储料腔215内添加第一物料。当第一取料件13需要拾取第一储料腔215内的第一物料时,第一取料件13吸住第一储料腔215内最底层的第一物料,此时托料组件214释放第一储料腔215内的最底层的第一物料,只有圆锥状的托料凸块2143对第一物料显露于第一出料口216处的一端进行支撑,以便于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也保证能够对第一储料腔215内层叠的第一物料进行支撑,第一取料件13在第一凸轮机构16的驱动下带动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圆锥状的托料凸块2143继续对第一储料腔215内的第一物料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了第一物料的取料和送料。当第一取料件13将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后,托料组件214复位并重新对第一储料腔215内层叠的第一物料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料摆动机构2142包括第四凸轮2144、第三连杆2145、第四连杆2146、第五连杆2147、第四拉簧2148及转杆2149,所述第四凸轮2144装设于转轴12,所述第三连杆2145的一端与第四连杆214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145的另一端与机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与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抵触,所述第四拉簧2148的一端与第三连杆2145靠近第四连杆214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拉簧2148的另一端与机架11连接,所述第四连杆2146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214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2149转动设置于机架11并与第五连杆214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托摆件2141装设于转杆2149,在第四拉簧2148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始终与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接触。

实际工作时,转动的转轴12带动第四凸轮2144转动,转动的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抵触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使得第三连杆2145转动,转动的第三连杆2145带动第四连杆2146移动,移动的第四连杆2146带动第五连杆2147转动,转动的第五连杆2147带动转杆2149转动,转动的转杆2149带动托摆件2141转动,使得托摆件2141支撑或释放第一物料。

具体地,所述第一前挡板21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前挡板2140分别位于托摆件2141的两侧,两个托料凸块2143对第一物料进行支撑,使得第一物料受力均匀,保证了第一储料腔215内的第一物料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杆2145的中部转动设置有第四滚轮21491,所述第四滚轮21491与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滚动抵触。通过第四滚轮21491与第四凸轮2144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三连杆2145与第四凸轮2144直接接触,降低了第三连杆2145和第四凸轮2144的磨损,延长了第三连杆2145和第四凸轮2144的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还包括装设于第一前挡板2140并用于吹动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分离的吹料件217,所述吹料件217与外部的吹气装置连通。当第一取料件13需要将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时,外部的吹气装置向吹料件217内吹入气体,吹料件217将气体吹向层叠的第一物料,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物料容易被分离,特别是最底层的第一物料与其相邻的第一物料进行分离,以便于第一取料件13将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保证每次只有最底层的第一物料移离第一储料腔2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包括设置于机架11的上限位件221、位于上限位件221的下方的下限位件222、设置于下限位件222的一侧的第二左挡板223、设置于下限位件222的另一侧的第二右挡板224及与上限位件221或/和下限位件222相对设置的第二后挡板225,所述第二后挡板225滑动设置于机架11的平面上,所述上限位件221、下限位件222、第二左挡板223、第二右挡板224和第二后挡板225围设成带有第二出料口227的第二储料腔226,所述第二出料口227位于上限位件221与下限位件222之间,所述第二取料件14活动设置于第二出料口227处,所述第二储料腔226的底壁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225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移动的输送机构229,所述输送机构229与第二后挡板225驱动连接,所述下限位件222呈l状。

将多个第二物料横向层叠放置在第二储料腔226内,上限位件221和下限位件222分别对第二物料的上端和下端抵触限位,使得第二物料处于竖直的状态,避免第二物料倾倒,第二左挡板223和第二右挡板224分别抵触第二物料的左端和右端,第二物料的一侧面朝向第二出料口227,第二后挡板225抵触第二物料的另一侧面,第二取料件14位于第二物料的一侧面。当第二取料件14需要将位于第二出料口227处的第二物料移离第二储料腔226时,第二取料件14吸住该第二物料,第二取料件14在第二凸轮机构17和第三凸轮机构18的配合驱动下降该第二物料移离第二储料腔226,从而实现了对第二物料进行取料和送料。当第二储料腔226内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第二物料被移离第二储料腔226后,输送机构229输送第二储料腔226内剩余的第二物料和第二后挡板225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移动设定位移,该设定位移等于一个第二物料的厚度,不但便于第二取料件14拾取第二物料,还保证了第二储料腔226内的第二物料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二左挡板223与第一左挡板211连接,第二右挡板224与第一右挡板212连接,所述第一供料装置21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一右挡板212彼此靠近或远离的移动驱动机构218;该结构设计,使得移动驱动机构218能够驱动第一左挡板211与第一右挡板212彼此靠近或远离的同时,也能够驱动第二左挡板223与第二右挡板224彼此靠近或远离,联动性好,调节方便,且便于调节第一储料腔215的宽度和第二储料腔226的宽度,进而便于第一储料腔215对不同规格的第一物料进行储存,也便于第二储料腔226对不同规格的第二物料进行储存,适用性和实用性好。

具体地,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还包括用于驱动上限位件221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20,通过升降驱动机构220驱动上限位件221与下限位件222之间的距离,便于第二储料腔226对不高度的第二物料进行储存,适用性和实用性好。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20可以采用丝杆与螺母的结构驱动上限位件221升降,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挡板211和第二左挡板223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右挡板212和第二右挡板224为一体成型,减少了拆装的工序,结构稳定性好,强度和硬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料装置22还包括装设于上限位件221并用于扫动第二物料以便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物料分离的扫离机构228,所述扫离机构228包括转动设置于上限位件221的转辊2281、装设于转辊2281的扫动件2282及用于驱动转辊2281转动的扫动电机2283,所述扫动电机2283装设于上限位件221。在第二取料件14将第二物料移离第二储料腔226的过程中,扫动电机2283驱动转辊2281转动,转动的转辊2281带动扫动件2282扫动第二储料腔226内的第二物料,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物料分离,特别是分离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一侧的第二物料与其相邻的第二物料,便于第二取料件14将靠近第二出料口227的一侧的第二物料移离第二储料腔226,保证每次只有一个第二物料移离第二储料腔226。

具体地,所述扫动件2282为毛刷,毛刷柔软,成本低,不会损坏第二物料;所述扫动件22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扫动件2282间隔设置于转辊2281,进一步便于分离相邻的两个第二物料。

具体地,第一凸轮161的轮廓、第二凸轮171的轮廓、第三凸轮183的轮廓和第四凸轮2144的轮廓均不相同,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和顺序驱动第一取料件13、第二取料件14和托摆件2141分别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229可以采用电机驱动同步带和同步轮的结构进行传送,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