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0781发布日期:2020-05-12 18:1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设备使用胶轮为动力的卷料进线机构将线缆运输到端子机处进行打端子,胶轮多为上下两个将线缆夹持住,胶轮之间的距离过大时,线缆会打滑,造成不能稳定供线,胶轮之间的距离过小时,会对线缆或胶轮表面造成磨损、压痕,影响寿命。实际生产过程中,线缆规格不同,就需要对上下两个胶轮的间距进行调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胶轮供线时上下之间的距离不便调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包括进线机体,所述进线机体侧边设有用于进线的胶轮,所述胶轮包括第一胶轮与第二胶轮,所述第一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一下胶轮,所述第二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二上胶轮与第二下胶轮,所述第一上胶轮或第二上胶轮后方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机体内部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下方设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并贯穿机体顶面的螺杆。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通过步进带传动并向下按压线缆带动起向前运动,向下按压线缆更为合适,相较由下向上按压线缆,可以借用线缆的重力使上下的摩擦力差变小,第一下胶轮与第二下胶轮的轴体连接轴承,并固定在极限机体的侧壁上,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的固定在第一托板上,第一托板贴靠进线机体内壁,通过转动螺杆来使第一托板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上下运动,改变上下胶轮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板上方设有平行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螺杆与第二托板螺纹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为了方便调节胶轮的距离,设计了一个螺杆来控制其上下位移,但是螺杆与第一托板的接触面积较小,仅为一个孔侧壁,容易出现重心不稳造成对螺杆的压迫,螺杆受压迫后也会挤压机体顶面孔内壁,使得旋转困难,第二托板与第一托板提高了与螺杆的接触位置与面积,同时使其重心离机体顶面更近,更为稳定,对调节的影响更下。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顶部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螺帽。

采用上述方案,螺帽提高了旋转力矩,可以更方便地选旋转螺杆,可用旋钮替代。

进一步地,所述胶轮侧边设有标尺。

采用上述方案,标尺用于显示上下的距离,给调节提供指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调节方便,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进线机体去掉外壳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进线机体;21、第一上胶轮;22、第一下胶轮;31、第二上胶轮;32、第二下胶轮;4、步进电机;5、传动带;6、第一托板;7、第二托板;8、螺杆;9、螺帽;10、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包括进线机体1,进线机体1侧边设有用于进线的胶轮,胶轮包括第一胶轮与第二胶轮,第一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一上胶轮21与第一下胶轮22,第二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二上胶轮31与第二下胶轮32,第一上胶轮21或第二上胶轮31后方设有步进电机4,机体内部的第一上胶轮21与第二上胶轮31之间连接有传动带5,第一上胶轮21与第二上胶轮31下方设有第一托板6,第一托板6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并贯穿机体顶面的螺杆8。

第一上胶轮21与第二上胶轮31通过步进带传动并向下按压线缆带动起向前运动,向下按压线缆更为合适,相较由下向上按压线缆,可以借用线缆的重力使上下的摩擦力差变小,第一下胶轮22与第二下胶轮32的轴体连接轴承,并固定在极限机体的侧壁上,第一上胶轮21与第二上胶轮31的固定在第一托板6上,第一托板6贴靠进线机体1内壁,通过转动螺杆8来使第一托板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上胶轮21与第二上胶轮31上下运动,改变上下胶轮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托板6上方设有平行的第二托板7,第一托板6与第二托板7之间连接有固定杆,螺杆8与第二托板7螺纹配合。

为了方便调节胶轮的距离,设计了一个螺杆8来控制其上下位移,但是螺杆8与第一托板6的接触面积较小,仅为一个孔侧壁,容易出现重心不稳造成对螺杆8的压迫,螺杆8受压迫后也会挤压机体顶面孔内壁,使得旋转困难,第二托板7与第一托板6提高了与螺杆8的接触位置与面积,同时使其重心离机体顶面更近,更为稳定,对调节的影响更下。

进一步地,机体顶部设有与螺杆8固定连接的螺帽9,螺帽9提高了旋转力矩,可以更方便地选旋转螺杆8,可用旋钮替代。

进一步地,胶轮侧边设有标尺10,标尺10用于显示上下的距离,给调节提供指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调节方便,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机体,所述进线机体侧边设有用于进线的胶轮,所述胶轮包括第一胶轮与第二胶轮,所述第一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一下胶轮,所述第二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二上胶轮与第二下胶轮,所述第一上胶轮或第二上胶轮后方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机体内部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下方设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并贯穿机体顶面的螺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上方设有平行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杆,所述螺杆与第二托板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顶部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轮的侧边设有标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端子机的进线机构调节装置,属于端子机技术领域;解决了胶轮供线时上下之间的距离不便调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进线机体,进线机体侧边设有用于进线的胶轮,胶轮包括第一胶轮与第二胶轮,第一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一下胶轮,第二胶轮包括分别位于线缆上下两侧的第二上胶轮与第二下胶轮,第一上胶轮或第二上胶轮后方设有步进电机,机体内部的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第一上胶轮与第二上胶轮下方设有第一托板,第一托板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并贯穿机体顶面的螺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调节方便,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邓南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灏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