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上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5665发布日期:2020-06-09 19:1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上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上瓶机。



背景技术:

上瓶机是一种可以代替传统手工上瓶操作的机器,它可以将杂乱的瓶子经过整理,整齐地、列队的形式输入缓冲盘,然后进入下道工序。目前,对于瓶装产品,将空瓶上线是第一道工序,若采用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高,并且由于上瓶时瓶体摆放方向不统一,人工上瓶耗时耗力,有时也会出现瓶放不稳导致倒瓶的现象,影响生产效率;而采用机器上瓶,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上瓶效率。但目前使用的上瓶机上瓶流程繁琐、存在上瓶时瓶口朝向不一致的问题,影响后面的加工流程;现有上瓶机在上瓶时也存在卡瓶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上瓶机,解决在上瓶过程中瓶体开口朝向不一致和上瓶时卡瓶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自动上瓶机,包括放置瓶子的储瓶箱,固定于所述储瓶箱下方的输瓶箱,斜面设置于所述输瓶箱内壁上的第一缓冲板,斜面设置于所述输瓶箱内壁上且与第一缓冲板相对的第二缓冲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输瓶箱底部的支撑板,设置于输瓶箱内壁的推送机构,与所述支撑板相连且设置于所述输瓶箱下方的衔接坡面,固定设置于输瓶箱底部且靠近衔接坡面至少一个的重力传感器,一端连接所述衔接坡面中间的隔离板,一端与所述衔接坡面相对接的传送机构,分别设置于传送机构中段两侧和隔离板中段的视觉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两侧并与视觉传感器相连的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隔离板正反面均设有一个视觉传感器,且所有视觉传感器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隔离板将传送机构分隔为分别用于传送不同开口朝向的瓶体的两个部分,所述推送机构正对着传送机构传送横向瓶体的部分,所述输瓶箱与第一缓冲板连接的一侧边向外延伸。

为了便利瓶体的下落,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均向下倾斜30-60°。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输瓶箱内壁相连的推送气缸,支撑推送气缸并与输瓶箱内壁连接的推送座,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推送气缸另一端且推送方向正对传送机构的推送铲。

为了便利划分瓶体推出方向,所述推送铲横向长度与瓶颈长度相同,推送铲形状为向瓶体方向弯曲的半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与衔接坡面相对接且用于传送瓶体的两条传送履带,与所述传送履带相连的传送电机,传送电机同时带动两条传送履带运动,所述隔离板置于两条传送履带之间。

具体地,所述两条传送履带相互平行放置。

具体地,所述衔接坡面最低位置与传送履带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于传送履带一侧的固定台,设置于所述固定台上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相连的第一夹持臂,设置于第一夹持臂上方且与第一夹持臂紧密连接的第一夹持气缸,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一端相连的第二夹持臂,设置于第二夹持臂上方且与第二夹持臂紧密连接的第二夹持气缸,连接于第二夹持臂另一端的第三夹持臂,设置于第三夹持臂上方且与第三夹持臂紧密连接的第三夹持气缸,由第三夹持气缸带动并用于夹持传送机构上的瓶体的夹持爪,以及套接于夹持爪上的橡胶爪套。

为了便利瓶体推出,所述第二缓冲板与输瓶箱立面间存在以仅允许一个瓶体通过的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推送过程中通过推送铲的推送,将不同朝向的瓶体送往不同传送履带,瓶颈接触推送铲的瓶体被推送铲推送呈纵向位置,再被推送到传送履带;瓶身接触推送铲的瓶体被推送铲在保持瓶体位置的情况下推送上传送履带,解决了上瓶过程中瓶体开口朝向不一致问题,提高了传送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输瓶箱与第一缓冲板连接的一侧边向外延伸,扩大了出瓶口,在推送时瓶体不易被卡住,解决了推送瓶体时卡瓶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视觉传感器和夹持机构配合使用,将传送履带上瓶身有损伤的瓶体挑选出,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挑选次品的麻烦。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缓冲板与输瓶箱立面间仅允许一个瓶体通过,保证了每次只通过一个瓶体,保证了上瓶过程的有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储瓶箱,2-输瓶箱,3-第一缓冲板,4-第二缓冲板,5-推送气缸,6-推送座,7-推送铲,8-支撑板,9-衔接坡面,10-隔离板,11-重力传感器,12-传送履带,13-视觉传感器,14-传送电机,15-固定座,16-固定台,17-第一夹持臂,18-第二夹持臂,19-第三夹持臂,20-夹持爪,21-橡胶爪套,22-第一夹持气缸,23-第二夹持气缸,24-第三夹持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到图4所示,该新型自动上瓶机,包括放置瓶子的储瓶箱1,固定于所述储瓶箱1下方的输瓶箱2,斜面设置于所述输瓶箱2内壁上的第一缓冲板3,斜面设置于所述输瓶箱2内壁上且与第一缓冲板3相对的第二缓冲板4,固定设置于所述输瓶箱2底部的支撑板8,设置于输瓶箱2内壁的推送机构,与所述支撑板8相连且设置于所述输瓶箱2下方的衔接坡面9,固定设置于输瓶箱2底部且靠近衔接坡面9至少一个的重力传感器11,一端连接所述衔接坡面9中间的隔离板10,一端与所述衔接坡面9相对接的传送机构,分别设置于传送机构中段两侧和隔离板10中段的视觉传感器13,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两侧并与视觉传感器13相连的夹持机构,其中,所述隔离板10正反面均设有一个视觉传感器13,且所有视觉传感器13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隔离板将传送机构分隔为分别用于传送不同开口朝向的瓶体的两个部分所述推送机构正对着传送机构传送横向瓶体的部分,所述输瓶箱2与第一缓冲板3连接的一侧边向外延伸。

为了便利瓶体的下落,所述第一缓冲板3、第二缓冲板4均向下倾斜30-60°。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输瓶箱2内壁相连的推送气缸5,支撑推送气缸5并与输瓶箱2内壁连接的推送座6,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推送气缸5另一端且推送方向正对传送机构的推送铲7。

为了便利划分瓶体推出方向,所述推送铲7横向长度与瓶颈长度相同,推送铲7形状为向瓶体方向弯曲的半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与衔接坡面相对接且用于传送瓶体的两条传送履带12,与所述传送履带12相连的传送电机14,传送电机14同时带动两条传送履带12运动,所述隔离板10置于两条传送履带12之间。

具体地,所述两条传送履带12相互平行放置。

具体地,所述衔接坡面9最低位置与传送履带12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于传送履带12一侧的固定台16,设置于所述固定台16上的固定座15,与所述固定座15相连的第一夹持臂17,设置于第一夹持臂17上方且与第一夹持臂17紧密连接的第一夹持气缸22,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7一端相连的第二夹持臂18,设置于第二夹持臂18上方且与第二夹持臂18紧密连接的第二夹持气缸23,连接于第二夹持臂18另一端的第三夹持臂19,设置于第三夹持臂19上方且与第三夹持臂19紧密连接的第三夹持气缸24,由第三夹持气缸24带动并用于夹持传送机构上的瓶体的夹持爪20,以及套接于夹持爪20上的橡胶爪套21。

为了便利瓶体推出,所述第二缓冲板4与输瓶箱2立面间存在以仅允许一个瓶体通过的间隙。

当瓶体从储瓶箱中下落至输瓶箱,经过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的缓冲输送,瓶体掉落至输瓶箱底面;输瓶箱底面的重力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再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控制推送机构工作;推送气缸驱使推送杆工作,达到使推送铲将瓶体推送到衔接坡面的目的;瓶体顺着衔接坡面滑落至传送机构;瓶体被传送机构传送;在传送机构上,视觉传感器检测到有瓶体破碎损伤时,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板,控制板驱动夹持机构工作,将不合格瓶体夹出。

推送机构在推送瓶体时,若是瓶颈位于推送铲处,推送铲推送时会使瓶体由横向转为竖向,并被推送至一条传送履带上;若是瓶身位于推送铲处,则会在不改变瓶体位置的情况下将瓶体推送至另一条传送履带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