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9318发布日期:2020-07-04 01:1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石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



背景技术:

在石灰生产过程中,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先把石灰石原石运输至指定场所进行加工操作。其中当利用料筒对石灰石进行运输时,作业人员需要先把石灰石放置在料筒内,利用吊机将料筒吊送至指定地方后,作业人员再将料筒的石灰石逐块取出,浪费人力效率极低。现有技术中,在卸料阶段有利用机械设备将料筒倾侧,令内部的石灰石自然倾倒而出,但这种作业方式需要额外增设机械设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使其实现便于卸料,同时无需额外增设机械设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包括料筒本体,所述料筒本体包括筒体和底板,所述筒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为开口设计;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筒体的正下方,所述底板的底面积大于所述筒体的下端面的底面积,所述底板与所述筒体相配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吊杆,所述吊杆垂直设置,所述吊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筒体的高度,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吊环;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承座,若干所述支承座以所述吊杆为轴芯环形等距离分布;所述支承座包括固定件、弹性件和垫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垫板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下方,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件弹性上下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吊杆贯穿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柱上下滑动连接。一方面,利用导向柱的导向作用,确保吊杆能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导向柱设置在筒体内部,套着吊杆的外侧,也可以对吊杆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吊杆因筒体内部石灰石的碰撞而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吊环与所述导向柱之间。当底板带动吊杆垂直下降时,为了避免吊杆上的吊环撞击导向柱的上表面,导致吊环出现破损。在吊环与导向柱之间设置限位板,限位板的下表面与导向柱的上表面相抵触。用于限制吊杆的下落距离,确保吊环不会受到撞击。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为锥形设计。使石灰石从筒体的底部卸料时,能沿着底板锥形的上表面落下至筒体下方四周,避免在底板的上表面停留。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外侧设有气动振动器。利用气动振动器产生的震动,抖落黏附在筒体内侧表面的石灰石微粒。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橡胶层。利用第一橡胶层作为缓冲层,缓冲限位板下表面与导向柱上表面的之间冲击力,延长产品的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与所述底板的配合连接位处设有第二橡胶层。利用第二橡胶层能发生弹性变形的性质,与筒体与底板能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的下表面设有防滑胶。利用防滑胶加大摩擦,确保料筒放置在地面或卸料架上不会发生移位,引发安全事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卸料时,吊机将料筒吊送至卸料架(卸料架为架体结构,上端面设有卸料板,卸料板上设有卸料口,卸料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底板的底面积且小于筒体的外轮毂的底面积,支承座能放置在卸料板的上表面上)的上方,并且底板对齐卸料板的卸料口。随后吊机将料筒放置在卸料板上,使筒体通过支承座放置在卸料板的上表面。然后吊机吊动吊杆慢慢垂直放下,吊杆与底板固定连接,使得底板随之慢慢下落,使筒体与底板相分离。随后,石灰石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从筒体与底板之间的间隙慢慢滚落至底板下方,完成卸料过程。

在整个卸料过程中无需人力且无需额外增加机械设备,实现便于卸料、提高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装料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卸料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筒体;101、第二橡胶层;2、底板;3、吊杆;301、吊环;302、限位板;303、第一橡胶层;4、支承座;401、固定件;402、弹性件;403、垫板;5、导向柱;501、上连接件;502、下连接件;6、气动振动器;7、卸料架;701、卸料板;702、卸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石灰石运输用的料筒,包括料筒本体,料筒本体包括筒体1和底板2,筒体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为开口设计;底板2位于筒体1的正下方,底板2的底面积大于筒体1的下端面的底面积,底板2与筒体1相配合;底板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吊杆3,吊杆3垂直设置,吊杆3的长度大于筒体1的高度,吊杆3的顶端设有吊环301;筒体1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承座4,若干支承座4以吊杆3为轴芯环形等距离分布;支承座包括固定件401、弹性件402和垫板403,固定件401与筒体1固定连接,垫板403位于固定件401的下方,通过弹性件402与固定件401弹性上下滑动连接。

筒体1的内部设有导向柱5,导向柱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连接件501和下连接件502与筒体1固定连接;吊杆3贯穿导向柱5,与导向柱5上下滑动连接。一方面,利用导向柱5的导向作用,确保吊杆3能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导向柱5设置在筒体1内部,套着吊杆3的外侧,也可以对吊杆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吊杆3因筒体1内部石灰石的碰撞而发生变形。

吊杆3上设有限位板302,限位板302位于吊环301与导向柱5之间。当底板2带动吊杆3垂直降下时,为了避免吊杆3上的吊环301撞击导向柱5的上表面,导致吊环301出现破损。在吊环301与导向柱5之间设置限位板302,限位板302的下表面与导向柱5的上表面相抵触。用于限制吊杆3的下落距离,确保吊环301不会受到撞击。

底板2的上表面为锥形设计。使石灰石从筒体1的底部卸料时,能沿着底板2锥形的上表面落下至筒体1下方四周,避免在底板2的上表面停留。

筒体1的外侧设有气动振动器6。利用气动振动器6产生的震动,抖落黏附在筒体1内侧表面的石灰石微粒。

限位板30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橡胶层303。利用第一橡胶层303作为缓冲层,缓冲限位板302下表面与导向柱5上表面之间的冲击力,延长产品的寿命。

筒体1的与底板2的配合连接位处设有第二橡胶层101。利用第二橡胶层101能发生弹性变形的性质,与筒体1与底板2能紧密配合。

垫板403的下表面设有防滑胶。利用防滑胶加大摩擦,确保料筒放置在地面或卸料架7上不会发生移位,引发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装料时,筒体1通过若干支承座4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由于筒体1与底板2相配合设置在底板2的上方,且由于支承座4上设有弹性件402,即筒体1能位于底板2的上方相对于底板2发生上下弹性运动。当料筒放置在地面时,底板2与地面相接触,又同时,筒体1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相对于底板2向下运动,使其下端面与底板2相接触。底板2与筒体1相互配合,使底板2与筒体1形成相互贴合状态。随后作业人员将石灰石从筒体1上方放入筒体1内部即可。

运输时,利用吊机的吊钩勾住吊杆3的吊环301,吊杆3带动底板2上升,由于底板2的底面积大于筒体1的下端面的底面积,使得底板2能提起筒体1一同上升。再由于筒体1自身的重力作用,使料筒在吊起途中,筒体1依靠自身重力始终与底板2相贴合。即,底板2与筒体1始终保持贴合状态,保证石灰石吊送过程中不会掉落。

卸料时,吊机将料筒吊送至卸料架7(卸料架7为架体结构,上端面设有卸料板701,卸料板701上设有卸料口702,卸料口702的开口面积大于底板2的底面积且小于筒体1的外轮毂的底面积,支承座4能放置在卸料板701的上表面上)的上方,并且底板2对齐卸料板701的卸料口702。随后吊机将料筒放置在卸料板701上,使筒体1通过支承座4放置在卸料板701的上表面。然后吊机吊动吊杆3慢慢垂直放下,由于吊杆3与底板2固定连接,使得底板2随之慢慢下落,使筒体1与底板2相分离。随后,石灰石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从筒体1与底板2之间的间隙慢慢滚落至底板2下方,完成卸料过程。

在整个卸料过程中无需人力且无需额外增加机械设备,实现便于卸料、提高效率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