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6477发布日期:2020-06-05 19:3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包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



背景技术:

绕包头出现在绕包机上,在电缆生产过程中,绕包头包带盘的锁紧机构采用螺栓螺帽锁紧方式,调节前必须拧松锁紧螺栓,然后手动调节好角度,再锁紧螺栓。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334582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绕包头,该实用新型包括盘芯轴、安装在盘芯轴中部的带盘装置、套接在盘芯轴上半部且用于锁紧带盘装置的锁紧装置、一端固连在盘芯轴下半部的导辊架和转接在导辊架另一端上的导辊,所述盘芯轴底端固连有蜗轮蜗杆装置,所述蜗轮蜗杆装置安装在蜗轮箱内;该一种绕包头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调节省时省力,而且非常适合微调,蜗轮蜗杆机构锁紧后,不易松动,不需要反复调节,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甩出的尤其容易打到两个物体之间,造成两个物体之间的粘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通过设有螺栓、插入口以及安装口,将插入口与安装口对接,这时安装口盖住插入口,而螺栓的端面与绕包头的端面接触,可减小安装口与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安装口与插入口之间的粘连,便于拆卸安装口与插入口,实现了防粘连的功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架,且加工台的顶端表面靠近机架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加工台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加工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

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且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固定圆盘,且主轴与固定圆盘之间焊接,所述固定圆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绕包头,且固定圆盘的一侧靠近绕包头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杆,所述绕包头的一端表面开设有插入口,且插入口的一侧连接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安装口与插入口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ω”形,且机架与加工台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座,且伺服电机与机架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口的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杆。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罩,所述加工台的内部中部位置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丝杠,且空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正反电机,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正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且丝杠的另一端与空腔的侧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杠的周向侧外壁设有双向螺纹,且丝杠由中部一分为二,所述丝杠的周向侧外壁套设有滑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座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u”字形,且滑座的表面设有定位螺孔,所述定位螺孔与丝杠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座与丝杠之间螺纹连接,且滑座与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座的顶端分别与第一防护罩以及第二防护罩的底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螺栓、插入口以及安装口,将插入口与安装口对接,这时安装口盖住插入口,而螺栓的端面与绕包头的端面接触,可减小安装口与插入口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安装口与插入口之间的粘连,便于拆卸安装口与插入口,实现了防粘连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保护机构,滑座在滑轨的内部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关闭,可提高电磁线在绕包加工时的安全性能,避免油漆洒落到人体皮肤的现象,保证人身安全,打开后便于取出加工台中绕包头上的电磁线,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座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绕包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加工台、2控制开关、3滑轨、4机架、5伺服电机、6固定座、7主轴、8固定圆盘、9绕包头、10引导杆、11保护机构、12第一防护罩、13第二防护罩、14空腔、15正反电机、16丝杠、17滑座、18定位螺孔、19插入口、20安装口、21连接板、22固定杆、2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包括加工台1,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机架4,且加工台1的顶端表面靠近机架4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3,所述加工台1的前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开关2,所述加工台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保护机构11。

所述机架4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5,且机架4的另一侧设置有主轴7,所述主轴7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固定圆盘8,且主轴7与固定圆盘8之间焊接,所述固定圆盘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绕包头9,且固定圆盘8的一侧靠近绕包头9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杆10,所述绕包头9的一端表面开设有插入口19,且插入口19的一侧连接有安装口20,所述安装口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且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匹配。

所述机架4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ω”形,且机架4与加工台1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5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座6,且伺服电机5与机架4通过固定座6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口20的表面设置有螺栓23,所述连接板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杆22。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实施方式具体为:将电磁线绕在绕包头9的周向侧外壁上,随后将插入口19与安装口20对接,这时通过固定杆22可将连接板21与绕包头9之间插接,由于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匹配,这时安装口20盖住插入口19,而螺栓23的端面与绕包头9的端面接触,可减小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之间的粘连,便于拆卸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实现了防粘连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绕包头的工作效率。

所述保护机构11包括第一防护罩12,所述第一防护罩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罩13,所述加工台1的内部中部位置设置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的内部设置有丝杠16,且空腔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正反电机15,所述丝杠16的一端与正反电机15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且丝杠16的另一端与空腔14的侧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所述丝杠16的周向侧外壁设有双向螺纹,且丝杠16由中部一分为二,所述丝杠16的周向侧外壁套设有滑座17。

所述滑座17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u”字形,且滑座17的表面设有定位螺孔18,所述定位螺孔18与丝杠16匹配。

所述滑座17与丝杠16之间螺纹连接,且滑座17与滑轨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座17的顶端分别与第一防护罩12以及第二防护罩13的底端固定连接。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防粘连的绕包头,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第一防护罩12与第二防护罩13处于打开状态,使用人员可对绕包头9进行放置电磁线,放置结束后,可对正反电机15通电,正反电机15的输出轴反向驱动着丝杠16转动,丝杠16可带动着滑座17传动,此时滑座17中的定位螺孔18与丝杠16螺纹转动,实现了滑座17的转动,滑座17在滑轨3的内部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防护罩12与第二防护罩13关闭,可提高电磁线在绕包加工时的安全性能,避免油漆洒落到人体皮肤的现象,保证人身安全,另外当正反电机15正向工作时,由于丝杠16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双向螺纹,丝杠16与滑座17发生转动,在滑轨3上实现定向滑动,这时第一防护罩12与第二防护罩13之间相互远离,实现打开,便于取出加工台1中绕包头9上的电磁线,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5和图6,设置了螺栓23、插入口19以及安装口20,将插入口19与安装口20对接,这时安装口20盖住插入口19,而螺栓23的端面与绕包头9的端面接触,可减小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之间的粘连,便于拆卸安装口20与插入口19;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4,设置了保护机构11,滑座17在滑轨3的内部滑动,进而使得第一防护罩12与第二防护罩13关闭,可提高电磁线在绕包加工时的安全性能,避免油漆洒落到人体皮肤的现象,保证人身安全,打开后便于取出加工台1中绕包头9上的电磁线,整个操作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省时省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