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4372发布日期:2020-07-14 17:1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钢管不仅可以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还是一种经济钢材。

现有的钢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利用铣床对钢管的两端面进行加工磨平,然后利用传送装置对钢管进行传送,如图1所示,在传送装置2的末端设置有挡板11,钢管3经传送之后撞击到挡板11上,然后通过变向装置4将钢管3转移到纵向排布的横向导轨5上,通过横向导轨5将钢管3转移到下一工序进行操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钢管由传送装置进行传送时速度较快,在与挡板发生碰撞时,可能会对钢管的端面产生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其具有减小钢管端面磨损程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包括用于传送钢管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末端设置有阻挡钢管继续在传送装置上移动的挡板,所述挡板上与钢管接触的侧面上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挡板与橡胶垫之间连接有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挡板位置时会与橡胶垫发生碰撞,橡胶垫以及橡胶垫与挡板之间的缓冲组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能够化解部分钢管与橡胶垫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起到减小钢管端部磨损程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在挡板与橡胶垫之间的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与橡胶垫发生碰撞时会使压缩弹簧产生一定的形变,进一步化解钢管与橡胶垫之间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和压缩弹簧之间设置有插接杆,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与插接杆滑动连接的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与橡胶垫发生撞击使压缩弹簧被压缩时,套筒与插接杆之间会进行相对滑动,从而为压缩弹簧的压缩变形起到导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在挡板上邻近橡胶垫一侧的插接杆,所述橡胶垫上连接有与插接杆滑动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以及插接杆的两侧设置有一对铰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与橡胶垫发生碰撞时会使套筒与插接杆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带动铰接机构发生变形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套筒侧壁上的第一铰接轴以及设置在插接杆侧壁上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铰接轴上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轴上连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通过第三铰接轴进行连接,所述第三铰接轴上还套接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根扭臂分别固定于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管与橡胶垫之间发生碰撞时,橡胶垫会带动套筒与插接杆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会使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对扭转弹簧的压力变大,使扭转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化解橡胶垫与钢管之间的作用力,起到减小钢管端部磨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数根等间隔分布的限位柱,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柱之滑动连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筒与插接杆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限位柱与限位槽之间的滑动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套筒与插接杆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的端部均连接有端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上连接有端盖能够防止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由相对应的铰接轴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铰接轴上第一铰接杆与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管与两者相抵触,所述第二铰接轴上第二铰接杆与插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套管与两者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铰接杆位于端盖与第一套管之间并与两者相抵触,从而限制第一铰接杆在第一铰接轴上的滑动,使第二铰接杆位于端盖与第二铰接轴之间并与两者相抵触,从而限制第二铰接杆在第二铰接轴上的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钢管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挡板位置时会与橡胶垫发生碰撞,橡胶垫以及橡胶垫与挡板之间的缓冲组件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能够化解部分钢管与橡胶垫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起到减小钢管端部磨损程度的效果;

2.通过在压缩弹簧与挡板之间连接套筒,并在橡胶垫上连接有与套筒滑动连接的插接杆,能够在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体现套筒与插接杆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套筒与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插接杆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体现套筒与插接杆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铰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机构;11、挡板;101、缓冲组件;102、橡胶垫;103、压缩弹簧;104、垫片;110、套筒;111、第一底座;112、第一定位柱;113、第一定位孔;114、限位槽;120、插接杆;121、第二底座;122、第二定位柱;123、第二定位孔;124、限位柱;130、铰接机构;131、第一铰接轴;132、第二铰接轴;133、端盖;134、第一铰接杆;135、第二铰接杆;136、第三铰接轴;137、扭转弹簧;138、第一套管;139、第二套管;2、传送装置;3、钢管;4、变向装置;5、横向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在钢管3生产过程中会通过铣床对钢管3的两端面进行加工磨平,然后经传送装置2对钢管3进行传送,限位机构1包括设置在传送装置2末端的用于阻挡钢管3继续沿着传送装置2运动的挡板11,钢管3被挡板11挡住之后会通过变向装置4将钢管3转移到横向轨道5上,通过横向轨道5将钢管3转移到下一工序对钢管3进行加工。为了防止钢管3在快速运动过程中与挡板11发生碰撞使钢管3的端面发生损坏,所以在挡板11与钢管3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组件101,缓冲组件101远离挡板11的一侧连接有橡胶垫102。

缓冲组件101包括设置在挡板11与橡胶垫102之间的压缩弹簧103,在压缩弹簧10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垫片104,垫片104和位于压缩弹簧103两侧的橡胶垫102与挡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从而将压缩弹簧103连接在挡板11与橡胶垫102之间。当钢管3撞击在橡胶垫102上时,通过连接在橡胶垫102与挡板11之间的压缩弹簧103会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化解了部分钢管3与橡胶垫102之间的作用力,对钢管3的端面实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钢管3由传送装置2传送至传送装置2末端时会直接与橡胶垫102发生撞击进行接触,通过橡胶垫102对压缩弹簧103进行挤压可以实现缓冲,从而化解了部分钢管3与橡胶垫102撞击时的作用力,能够对钢管3端面实现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一中缓冲组件101的基础上,在橡胶垫102邻近挡板11一侧设置有圆柱形的套筒110,并在挡板11上设置有与套筒110相互插接的圆柱形的插接杆120,套筒110上与橡胶垫102连接的根部设置有方形的第一底座111,第一底座111与橡胶垫10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在第一底座111上还设置有一对第一定位柱112,在橡胶垫102上设置有一对与第一定位柱112相互插接的第一定位孔113,通过第一定位柱112与第一定位孔113之间的配合能够防止第一底座111与橡胶垫102之间发生错位。

如图6所示,在插接杆120与挡板11连接的根部设置有方形的第二底座121,第二底座121的四个边角通过螺栓与挡板11进行连接。在第二底座121上设置有一对第二定位柱122,在挡板11上设置有一对与第二定位柱122相互插接的第二定位孔123,通过第二定位柱122与第二定位孔123之间的配合能够防止第二底座121与挡板11之间发生错位。

在插接杆1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03,当钢管3撞击在橡胶垫102上时,橡胶垫102会带动套筒110会与插接杆1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滑动过程中插接杆120顶端的压缩弹簧103会与套筒110发生抵触,从而对压缩弹簧103进行挤压,压缩弹簧103被挤压发生变形过程中会化解一部分钢管3与橡胶垫102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对钢管3端面的磨损减小,实现了对钢管3端面的保护。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插接杆120的侧壁上设置有四根等间隔分布的限位柱124,在套筒110内壁上设置有四条与限位柱124滑动连接的限位槽114,通过限位柱124与限位槽114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套筒110与插接杆120之间相互滑动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钢管3由传送装置2传送至传送装置2末端时会直接与橡胶垫102发生撞击进行接触,这时橡胶垫102会带动套筒110与插接杆1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滑动过程中插接杆120顶端的压缩弹簧103会与套筒110发生抵触,从而对压缩弹簧103进行挤压,压缩弹簧103被挤压发生变形过程中会化解一部分钢管3与橡胶垫102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对钢管3端面的磨损减小,实现了对钢管3端面的保护。

实施例三: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钢管生产车间内钢管传送装置的限位机构,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缓冲组件101中的压缩弹簧103,在套筒110与插接杆120的两侧面设置有一对铰接机构130。

铰接机构130包括设置在套筒110侧壁上的一对第一铰接轴131,在插接杆1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第二铰接轴132,第一铰接轴131与第二铰接轴132均为空心管状,在第一铰接轴131与第二铰接轴132的端部均插接有端盖133。

在第一铰接轴131上远离套筒110的端部连接有与第一铰接轴131相垂直的第一铰接杆134,在第二铰接轴132上远离插接杆120的端部连接有与第二铰接轴132相垂直的第二铰接杆135,第一铰接杆134与第二铰接杆135之间通过第三铰接轴136进行连接。在第三铰接轴136上套接有扭转弹簧137,扭转弹簧137的两根扭臂分别固定于第一铰接杆134与第二铰接杆135中。

当钢管3与橡胶垫102发生撞击时,套筒110与插接杆1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滑动过程中会使第一铰接杆134与第二铰接杆135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会使扭转弹簧137发生形变,在扭转弹簧137发生形变时会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橡胶垫102与钢管3之间的作用力,使钢管3端面的磨损程度减小,实现对钢管3端部的保护。

如图9所示,由于第一铰接杆134与第二铰接杆135只是套接在对应的第一铰接轴131与第二铰接轴132上,所以当扭转弹簧137发生形变时,第一铰接杆134与第二铰接杆135可能在对应的第一铰接轴131与第二铰接轴132上发生轴向方向上的滑动,为了防止发生滑动,所以在第一铰接轴131设置有第一套管138与第一铰接杆134相抵接,在第二铰接轴132上设置有第二套管139与第二铰接杆135相抵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钢管3由传送装置2传送至传送装置2末端时会直接与橡胶垫102发生撞击进行接触,这时橡胶垫102会带动套筒110与插接杆12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滑动过程中会使第一插接杆120与第二插接杆120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会使扭转弹簧137发生形变,在扭转弹簧137发生形变时会减轻橡胶垫102与钢管3之间的作用力,使钢管3端面的磨损程度减小,实现对钢管3端部的保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