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0455发布日期:2020-07-29 02:2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茶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罐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茶罐。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饮品,不仅具有良好的口感,还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茶叶的贮存需注意防潮及防止异味的污染,现有的用于包装茶叶的茶罐不仅能起到防潮和防止异味污染的作用,还因其取用茶叶方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茶罐大多数采用金属罐体、陶瓷罐等较为贵的材质制成,在茶罐内的茶叶用完后,因茶罐的罐体结构仅适合用于贮藏物品,缺乏再次应用的价值,所以茶罐往往会被直接丢弃。这样不仅造成浪费,丢弃的茶罐也会污染环境。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茶罐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茶罐,茶罐的罐体能够作为杯具,且有较佳的嘴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茶罐,包括罐体和封闭所述罐体的盖体,所述罐体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盖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上端开设有供人体上嘴唇伸入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绕着所述罐体的轴线环绕开设,且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罐体的顶端存在隔断部,所述环形凹槽的纵向轮廓线为弧形线。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部包括向内凸设的弧形的凸壁,所述凸壁的纵向轮廓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罐体的顶端,所述凸壁的纵向轮廓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嵌套在所述罐体上端的套接部和连接套接部的密封部,所述套接部对应所述罐体的上端为环形结构,所述套接部的底端向上开设有供所述罐体上端伸入的环形的嵌套槽,所述嵌套槽的内侧壁抵顶所述罐体侧壁的上端,所述套接部向内延伸有环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侧形成有连通所述罐体的盖通孔,所述密封部的边缘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密封部密封所述盖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环形的扣接槽,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向下延伸至所述扣接槽,且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对应所述扣接槽处向内延伸至所述扣接槽内,形成有扣接边。

进一步地,所述套接部为金属制成的套接部,所述连接部均为金属制成的连接部,所述密封部为金属制成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通过压合粘结在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的主体呈圆形,所述密封部的圆形边缘向上延伸有一个便于开启所述密封部的拉起部,所述拉起部能够相对所述密封部翻折。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陶瓷制成的罐体,所述盖体为铝箔制成的盖体,所述盖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罐体外径,所述盖体通过压合粘结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通过盖体密封罐体使罐体内贮藏的茶叶能够防潮和防止异味的污染。盖体可拆卸的安装在罐体上,当罐体内的茶叶用完后,将盖体从罐体上拆卸后,罐体能够作为杯具使用。在罐体开设环形凹槽,是根据人们使用杯具饮水时的动作,对应人们饮水使上嘴唇的所处的位置设置。当人们使用罐体饮水时上嘴唇的中间拱起,上嘴唇的两侧会包着罐体内侧壁上端的一处,此时上嘴唇的两侧能够伸入到环形凹槽内,环形凹槽的纵向轮廓线为弧形线对应人们的上嘴唇的两侧轮廓,不仅能够增大上嘴唇与环形凹槽的接触面积,而且使得上嘴唇的两侧能够充分的舒展开,从而改善人们使用罐体饮水时的嘴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实施例一如图1至4所示,本说明书中以罐体1开口朝上时的状体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包括罐体1和封闭罐体1的盖体2,罐体1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盖体2可拆卸安装在罐体1的上端,罐体1的内侧壁上端开设有供人们的上嘴唇伸入的环形凹槽11,环形凹槽11绕着罐体1的轴线12环绕开设,且环形凹槽11与罐体1的顶端存在隔断部13,环形凹槽11的纵向轮廓线为弧形线。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通过盖体2密封罐体1使罐体1内贮藏的茶叶能够防潮和防止异味的污染。盖体2可拆卸的安装在罐体1上,当罐体1内的茶叶用完后,将盖体2从罐体1上拆卸后,罐体1能够作为杯具使用。在罐体1的开设环形凹槽11,是根据人体使用杯具饮水时的动作,对应人体饮水时上嘴唇的所处的位置设置。当人们使用罐体1饮水时上嘴唇的中间拱起,上嘴唇的两侧会包着罐体1内侧壁的上端位置,此时上嘴唇的两侧能够伸入到环形凹槽11内,环形凹槽11的纵向轮廓线为弧形线对应人们的上嘴唇的两侧轮廓,不仅能够增大上嘴唇与环形凹槽11的接触面积,而且使得上嘴唇的两侧能够充分的舒展开,从而改善人们使用罐体1饮水时的嘴感。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嘴感可理解为嘴唇的触觉体验的舒适度。

隔断部13包括向内凸设的弧形的凸壁14,凸壁14的纵向轮廓线的上端延伸至罐体1的顶端,凸壁14的纵向轮廓线的下端延伸至环形凹槽11的上端。隔断部13与环形凹槽11光滑过渡。

当人们在使用罐体1饮水时,上嘴唇的两侧先经过隔断部13再伸至环形凹槽11内,隔断部13与环形凹槽11光滑过渡,使得当人们在使用罐体1饮水上嘴唇不会经过具有锐角的位置,从而避免上嘴唇产生搁碰感,进而提升人们使用罐体1饮水时的嘴感。

盖体2包括嵌套在罐体1上端的套接部21和连接套接部21的密封部22,套接部21对应罐体1的上端,套接部21为环形结构,套接部21的底端向上开设有供罐体1上端伸入的环形的嵌套槽211,嵌套槽211的内侧壁抵顶罐体1侧壁(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上端,套接部21向内延伸有环形的连接部23,连接部23内侧形成有连通罐体1的盖通孔24,密封部22的边缘可拆卸设置于连接部23,且密封部22密封盖通孔2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嵌套槽211的内径尺寸略大于罐体1的内径尺寸,罐体1的内侧壁能够与嵌套槽2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盖体2通过嵌套槽211的内侧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抵顶安装在罐体1上。

罐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环形的扣接槽15,套接部21的外侧壁至嵌套槽211的内侧壁处延伸至扣接槽15,且套接部21的外侧壁对应扣接槽15处向内延伸至扣接槽15内,形成有扣接边25。

扣接边25伸至扣接槽15内,在盖体2移动时扣接边25会受到扣接槽15槽壁的阻挡,使得盖体2与罐体1更紧密连接。

套接部21嵌套在罐体1上,由于扣接边25和扣接槽15的配合,从外侧不易将套接部21从罐体1上拆开。套接部21的内侧仅是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抵顶,开启密封部22后,通过盖通孔24从套接部21的内侧能较为容易的将套接部21向上撬离罐体1。

套接部21为金属制成的套接部21,连接部23均为金属制成的连接部23,密封部22为金属制成的密封部22,密封部22通过压合粘结在连接部23上。

优选的:密封部22为铝箔制成的密封部22,密封部22的壁厚比套接部21的壁厚薄。铝箔制成的密封部22具有较佳的延展性,通过压合密封部22粘合在连接部23上,从而封闭盖通孔24。

密封部22采用较薄的壁厚,保证罐体1内的密封性的前提下能够减少茶罐的制作成本,且方便密封部22的开启。套接部21采用较厚的壁厚,使套接部21不易变形,保证套接部21的稳定性,使套接部21不易松动或者从罐体上脱落。

密封部22的主体呈圆形,密封部22的圆形边缘向上延伸有一个便于开启密封部22的拉起部221,拉起部221能够相对所述密封部翻折。

从密封部22的圆形边缘延伸出拉起部221。拉起部221能够作为打开茶罐一个集中受力点,而且相比于常规的易拉环,本实用新型的拉起部221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还方便开启。

取茶时,拉动拉起部221将密封部22从连接部23上撕开,将茶叶通过盖通孔24取出。撕开后的密封部22无法再密封盖通孔24,所以本实施例适用于小罐装的茶叶,一个茶罐贮藏使用一泡茶的茶叶量。其罐体1尤为适用作为茶杯使用。

用完茶叶后,采用撬杆伸入嵌套槽211内,撬动套接部21,将套接部21和罐体1分离后,罐体1可直接作为杯具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实施例二如图5和6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罐体1为陶瓷制成的罐体1,盖体2为铝箔制成的盖体2,盖体2为铝箔制成的薄片状,盖体2的直径大于罐体1外径,则盖体2能够遮盖罐体1的开口,盖体2通过压合粘结在罐体1的顶端,形成有粘结部26,盖体2通过粘结部26安装在罐体1上。

盖体2为铝箔制成的薄片状,直接通过压合粘结在罐体1上,整个过程简单快捷,且制作成本底。所以本实施例适用于小罐装的茶叶,一个茶罐贮藏使用一泡茶的茶叶量。其罐体1尤为适用作为茶杯使用。

用完茶叶后,直接将盖体2撕掉后罐体1可直接作为杯具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其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茶罐包括罐体1和封闭罐体1的盖体2,罐体1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盖体2可拆卸安装在罐体1的上端。

盖体2包括嵌套在罐体1上端的套接部21和连接套接部21的密封部22,套接部21对应罐体1的上端,套接部21为环形结构,套接部21的底端向上开设有供罐体1上端伸入的环形的嵌套槽211,嵌套槽211的内侧壁抵顶罐体1侧壁(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的上端,套接部21向内延伸有环形的连接部23,连接部23内侧形成有连通罐体1的盖通孔24,密封部22的边缘可拆卸设置于连接部23,且密封部22密封盖通孔2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嵌套槽211的内径尺寸略大于罐体1的内径尺寸,罐体1的内侧壁能够与嵌套槽211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盖体2通过嵌套槽211的内侧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抵顶安装在罐体1上。

罐体1的外侧壁上端开设有环形的扣接槽15,套接部21的外侧壁至嵌套槽211的内侧壁处延伸至扣接槽15,且套接部21的外侧壁对应扣接槽15处向内延伸至扣接槽15内,形成有扣接边25。

扣接边25伸至扣接槽15内,在盖体2移动时扣接边25会受到扣接槽15槽壁的阻挡,使得盖体2与罐体1更紧密连接。

套接部21嵌套在罐体1上,由于扣接边25和扣接槽15的配合,从外侧不易将套接部21从罐体1上拆开。套接部21的内侧仅是与罐体1的内侧壁相抵顶,开启密封部22后,通过盖通孔24从套接部21的内侧能较为容易的将套接部21向上撬离罐体1。

套接部21为金属制成的套接部21,连接部23均为金属制成的连接部23,密封部22为金属制成的密封部22,密封部22通过压合粘结在连接部23上。

优选的:密封部22为铝箔制成的密封部22,密封部22的壁厚比套接部21的壁厚薄。铝箔制成的密封部22具有较佳的延展性,通过压合密封部22粘合在连接部23上,从而封闭盖通孔24。

密封部22采用较薄的壁厚,保证罐体1内的密封性的前提下能够减少茶罐的制作成本,且方便密封部22的开启。套接部21采用较厚的壁厚,使套接部21不易变形,保证套接部21的稳定性,使套接部21不易松动或者从罐体上脱落。

密封部22的主体呈圆形,密封部22的圆形边缘向上延伸有一个便于开启密封部22的拉起部221,拉起部221能够相对所述密封部翻折。

从密封部22的圆形边缘延伸出拉起部221。拉起部221能够作为打开茶罐一个集中受力点,而且相比于常规的易拉环,本实用新型的拉起部221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还方便开启。

取茶时,拉动拉起部221将密封部22从连接部23上撕开,将茶叶通过盖通孔24取出。撕开后的密封部22无法再密封盖通孔24,所以本实施例适用于小罐装的茶叶,一个茶罐贮藏使用一泡茶的茶叶量。其罐体1尤为适用作为茶杯使用。

用完茶叶后,采用撬杆伸入嵌套槽211内,撬动套接部21,将套接部21和罐体1分离后,罐体1可直接作为杯具使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