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7609发布日期:2020-06-23 21:4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涉及垃圾桶,具体为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以方便套置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袋。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在厨房、客厅、房间、办公室等场所都需配置垃圾桶,用于暂时性地储放垃圾。

常见的垃圾桶其最基本的结构,均为包括一个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桶状体容器,这种结构的垃圾桶其开口直径和桶体的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使用垃圾桶的时候,通常在垃圾桶内放置一个塑料袋,塑料袋的袋口在垃圾桶的上端开口边缘向外翻,将袋口套在垃圾桶上,装满垃圾后提起塑料袋的提手投放到外面的公用垃圾桶内,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垃圾弄脏家用垃圾桶,同时也方便取出、移动和投放垃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外出购物时常带回来很多大小不一、不同口径和高度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常被二次利用用于装垃圾。

由于垃圾桶的开口直径和高度是固定的,其口径、高度与不同大小的塑料袋较难匹配一致,较大的塑料袋由于口径较大、高度较高,放置在这样的垃圾桶内展开不充分,底部堆积,使收纳容积变小不能完全利用,造成浪费;较小的塑料袋其袋口无法完全套在垃圾桶的桶口上,造成投放垃圾时易将垃圾从袋与桶的间隙投放进去直接投放到垃圾桶内,污染垃圾桶,不便于保持垃圾桶的清洁,特别是较小的塑料袋放入后,沉入垃圾桶底,使垃圾桶的内壁上部裸露,易受垃圾污染,同时垃圾易掩盖塑料袋,取出时不方便也容易污染手。而这些不同的塑料袋通常是单个卷成团放置,每次解开一个塑料袋,发现与垃圾桶不匹配,又重新卷好,选下一个再重复解开、不合适又卷好,很难快速找到合适的塑料袋,使人心烦使用不方便,筛选下来的较小的塑料袋很难被好好利用,大部分几次用不上都被直接丢弃了,这样不但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不节约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以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较大塑料袋不能充分利用,较小塑料袋使用不便、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不节约环保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包括

桶体,所述的桶体呈两端开口的管状体形;

桶底,所述桶底呈弧面形;

所述桶底设置在桶体内部,弧面形桶底的开口端朝上与桶体通过转轴可转动式连接;

手持桶体绕转轴旋转使桶体上、下端相互翻转时,所述桶底在桶体内保持桶底的开口端朝上、桶底底部朝下的状态;

所述桶底到桶体的两个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桶底与转轴的连接处高于桶底的重心,以使桶底靠自身的重力保持弧面开口端朝上的状态。

进一步地,包括抓耳,其设置在转轴旁边的桶体上,以便于抓住抓耳可旋转桶体使桶体的上、下端口快速相互翻转。

进一步地,包括压圈,所述压圈设有与桶体端口相适配的压槽,压槽可插接在桶体的开口端上,通过压槽将套接在桶体开口端上的塑料袋袋口压紧在桶体的开口端上,防止塑料袋掉落和方便手提。

进一步地,包括脚踏机构,其包括底座、桶盖、踏板、杠杆和顶杆,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纵向设置的支柱,所述桶盖的一端与支柱的上端可转动式连接,杠杆的支点设置在底座的下端面,杠杆的一端设有踏板伸出底座外,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顶杆与桶盖可转动式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桶盖与支柱连接处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设有围边,以防止桶体滑落出底座外。

可将桶体放置在脚踏机构的底座上使用,通过脚踩踏板打开桶盖。

使用时,当拿到较小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底到桶体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小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如果并非该开口端朝上,则手持桶体使桶体绕转轴旋转180°,使桶体的上、下端口相互翻转,则原来朝下的开口端朝上、原来朝上的开口端朝下,得到桶底到桶体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小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的状态,桶内容积较小,适合于小塑料袋的高度;当拿到较大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底到桶体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大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桶内容积变大,适合于大塑料袋的高度,这样,通过旋转桶体,使桶体的上、下端相互翻转,本垃圾桶可快速改变内腔容积、改变内腔高度,使其能够快速适配大、小塑料袋,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较大塑料袋不能充分利用,较小塑料袋使用不便、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不节约环保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两端的开口大小不同,桶体呈梯形管状体形,所述梯形管状体的两端开口大小分别与大、小尺寸的塑料袋口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小开口端的距离≤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大开口端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压圈设有分别与桶体两端的不同大小的端口相适配的两条压槽。

使用时,当拿到较小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体的较小开口端朝上,如果并非该开口端朝上,则手持桶体使桶体绕转轴旋转180°,使桶体的上、下端口相互翻转,则原来朝下的开口端朝上、原来朝上的开口端朝下,得到桶体的较小开口端朝上的状态,由于桶底到桶体朝上的较小开口端的距离≤桶底到桶体朝下的较大开口端的距离,因此桶体朝上的较小开口端到桶底的距离较短,桶内容积较小,加上桶体上开口端较小,同时适合于小塑料袋的高度和袋口尺寸;当拿到较大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体较大开口端朝上,由于朝上的较大开口端到桶底的距离较远,桶内容积较大,加上桶体上开口端较大,同时适合于大塑料袋的高度和袋口尺寸,这样,通过旋转桶体,使桶体的上、下端相互翻转,本垃圾桶可快速改变内腔容积和开口大小、改变内腔高度和开口尺寸,使其能够快速适配大、小塑料袋,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较大塑料袋不能充分利用,较小塑料袋使用不便、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不节约环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桶体,使桶体的上、下端口相互翻转,实现快速选择桶体的开口端,迅速改变桶内容积,进而改变桶内高度、开口大小,快速适配不同的塑料袋;桶底始终保持开口朝上的状态,在绕轴旋转桶体改变容积时,即使桶底存在有水等液体、残渣,也不会在桶体的旋转过程中掉出来,不会污染到室内环境。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桶体高度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桶体,实现快速上、下端开口的相互翻转,迅速改变桶内容积、开口大小,达到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充分利用大、小塑料袋,使用方便,节约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的桶内容积大于图1b的桶内容积;

图2为图1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桶体旋转到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压圈与桶体、塑料袋配合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脚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桶体设置在脚踏机构上的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2中桶体的较大开口端朝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b为实施例2中桶体的较小开口端朝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实施例2中桶体的较大开口端朝上、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大开口端的距离=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小开口端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实施例2中桶体的较小开口端朝上、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小开口端的距离=桶底底部到桶体较大开口端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1-1.大口端1-2.小口端2.桶底2-1.开口端2-2.桶底底部3.转轴4.抓耳5.压圈5-1.压槽6.底座7.桶盖8.踏板9.杠杆9-1.支点10.顶杆11.支柱12.围边13.第一转动销钉14.第二转动销钉15.塑料袋。

图中a1、a2、b1、b2、c1、c2均表示桶底底部到桶体朝上开口端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a-图7所示,一种两端开口共用活动底部的垃圾桶,包括

桶体1,所述的桶体1呈两端开口的管状体形;

桶底2,所述桶底2呈弧面形;

所述桶底2设置在桶体1内部,弧面形桶底2的开口端2-1朝上与桶体1通过转轴3可转动式连接;转轴3为两个,两个转轴在一条直线上,相对应地设置在桶底2和桶体1的桶壁上。

手持桶体1绕转轴3旋转使桶体1上、下端相互翻转时,所述桶底2在桶体1内保持桶底2的开口端2-1朝上、桶底底部2-2朝下的状态,如图3所示,是桶体1旋转到水平状态时的示意图;

所述桶底2到桶体1的两个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不相等,以保证桶体1内的容积适合于不同的塑料袋。

进一步地,所述桶底2与转轴3的连接处高于桶底2的重心,以使桶底2靠自身的重力保持弧面开口端2-1朝上的状态。

进一步地,包括抓耳4,其设置在转轴3旁边的桶体1上,以便于抓住抓耳4来旋转桶体1使桶体1的上、下端口快速相互翻转。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包括压圈5,所述压圈5设有与桶体1端口相适配的压槽5-1,压槽5-1可插接在桶体1的开口端上,通过压槽5-1将套接在桶体1开口端上的塑料袋15袋口压紧在桶体1的开口端上,防止塑料袋15掉落和方便手提。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包括脚踏机构,其包括底座6、桶盖7、踏板8、杠杆9和顶杆10,所述底座6的一侧设有纵向设置的支柱11,所述桶盖7的一端与支柱11的上端可转动式连接,例如通过第一转动销钉13连接,杠杆9的支点9-1设置在底座6的下端面,杠杆9的一端设有踏板8伸出底座6外,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顶杆10与桶盖7可转动式连接,例如通过第二转动销钉14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桶盖7与支柱11连接处的内侧。

可将桶体1放置在脚踏机构的底座6上使用,脚踩踏板8,通过杠杆顶9使顶杆10上升将桶盖7顶起,桶盖7绕桶盖7的一端与支柱11的连接处转动,桶盖7的另一端打开,从而打开桶体1的上端口;放开踏板8,打开的桶盖7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关闭桶体1的上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6设有围边12,以防止桶体1滑落出底座6外。

使用时,当拿到较小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底2到桶体1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小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如果并非该开口端朝上,则手持桶体1使桶体1绕转轴3旋转180°,使桶体1的上、下端口相互翻转,则原来朝下的开口端朝上、原来朝上的开口端朝下,得到桶底2到桶体1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小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的状态,桶内容积较小,适合于小塑料袋的高度;当拿到较大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底2到桶体1开口端所形成的容积较大的那一个开口端朝上,桶内容积变大,适合于大塑料袋的高度,如图1a中a1的距离大于图1b中a2的距离,这样,通过旋转桶体1,使桶体1的上、下端相互翻转,本垃圾桶可快速改变内腔容积、改变内腔高度,使其能够快速适配大、小塑料袋,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较大塑料袋不能充分利用,较小塑料袋使用不便、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不节约环保的问题。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有以下不同:

如图8a-图9b所示,桶体1两端的开口大小不同,桶体1呈梯形管状体形,所述梯形管状体的两端开口大小分别与大、小尺寸的塑料袋口相适配,即桶体1的大口端1-1的尺寸>小口端1-2的尺寸。

所述桶底底部2-2到桶体1较小开口端的距离≤桶底底部2-2到桶体1较大开口端的距离,以使桶底底部2-2到桶体1朝上开口端的距离(桶内高度)与大、小尺寸的塑料袋高度相适配,图8b中b2的距离小于图8a中b1距离,图9b中c2的距离等于图9a中c1的距离时,由于图9a中的桶体1的大口端1-1朝上,其内部的容积仍然是比图9b中的桶体1的小口端1-2朝上时的容积要大。

如图4所示,压圈5设有分别与桶体1两端的不同大小的端口相适配的两条压槽5-1,两条压槽分别适配不同大小的桶体开口。

使用时,当拿到较小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体1的较小开口端朝上,如果并非该开口端朝上,则手持桶体1使桶体1绕转轴3旋转180°,使桶体1的上、下端口相互翻转,使原来朝下的开口端朝上、原来朝上的开口端朝下,得到桶体1小口端1-2朝上的状态,由于桶底底部2-2到桶体1朝上的小口端1-2的距离≤桶底底部2-2到桶体1朝下的大口端1-1的距离,因此桶体1朝上的小口端1-2到桶底2的距离较短,桶内容积较小,加上桶体1小口端1-2较小,同时适合于小塑料袋的高度和袋口尺寸;当拿到较大的塑料袋时,则选择桶体1较大开口端朝上,由于朝上的大口端1-1到桶底2的距离较远,桶内容积较大,加上桶体1大口端1-1较大,同时适合于大塑料袋的高度和袋口尺寸,这样,通过旋转桶体1,使桶体1的上、下端相互翻转,本垃圾桶可快速改变内腔容积和开口大小、改变内腔高度和开口尺寸,使其能够快速适配大、小塑料袋,充分二次利用塑料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较大塑料袋不能充分利用,较小塑料袋使用不便、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不节约环保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