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1674发布日期:2020-07-29 0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包括升降台(15),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15)包括上面板(7)、下面板(12)与双层交错支杆支架(16),上面板(7)、双层交错支杆支架(16)以及下面板(12)依次从上至下分布,同时下面板(12)上左右依次固定安装有压簧(14),双层交错支杆支架(16)分为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同时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之间以及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1)转动连接,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与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转动连接,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之间通过第三转轴(5)连接,下面板(12)的顶端面以及上面板(7)的底端面均设有导槽(11)且导槽(11)的内壁面均向外扩张至下面板(12)、上面板(7)的内部,上层右支杆支架(4)的顶端、下层左支杆支架(10)的底端面均通过第四转轴(6)与导槽(11)一侧端处转动连接,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分别通过滑块与导槽(11)滑动连接,导槽(11)的内部在靠近两侧内壁均设有复位弹簧(13),同时复位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7)、下面板(12)、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均采用挤压立柱形铝材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7)的顶端面、下面板(12)的底端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3)、压簧(14)均在弹性限度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7)、下面板(1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左支杆支架(9)、上层右支杆支架(4)、下层左支杆支架(10)、下层右支杆支架(2)的长度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7)、下面板(12)上的导槽(11)大小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7)、下面板(12)导槽(11)内部的复位弹簧(13)的长度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12)上的两个压簧(14)的形状、高度均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弹性升降台,包括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与双层交错支杆支架,所述上面板、双层交错支杆支架以及下面板依次从上至下分布,同时下面板上左右依次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双层交错支杆支架分为上层左支杆支架、上层右支杆支架、下层左支杆支架、下层右支杆支架,同时上层左支杆支架、上层右支杆支架之间以及下层左支杆支架、下层右支杆支架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上层左支杆支架、上层右支杆支架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下层左支杆支架、下层右支杆支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明主要结构件比较少,利用型材成型,位置尺寸和形状尺寸精度高,产品合格率高、降低了不良率,节省了材料,简化了工艺、减少了生产工序,并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嵘;邓奕峰;郭钧;张华;成新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智慧人生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