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6832发布日期:2020-10-28 11:4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制瓶机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是一种用于卧式制瓶机中,对成型完毕后的瓶子进行输送,使其更好进行后续收集的辅助装置,其在卧式制瓶机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包括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上套设输送带;现有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使用时,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均由外界可转动支撑,左驱动轴由外界进行驱动,成型机构将瓶子放置在输送带进行输送;现有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使用中发现,瓶子在成型后,由于降温速率慢,导致输送带出现故障的概率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包括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上套设输送带;还包括箱体、驱动板、前滑动杆、后滑动杆、螺纹杆和支撑轴,所述箱体内部中空,箱体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箱体顶部可拆卸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中部设置有转轴,转轴顶部与所述螺纹杆底端连接,螺纹杆顶端螺装穿过所述驱动板,支撑板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所述前滑动杆和后滑动杆底端分别穿过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前滑动杆和后滑动杆下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支撑轴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过渡轴,两组所述过渡轴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二轴承过盈配合,驱动板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滑动杆和后滑动杆连接,箱体顶部左端和右端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箱体右侧壁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箱体左侧壁上半区域连通设置有溢流管,所述输送带穿过第一限位辊、支撑轴和第二限位辊。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所述螺纹杆顶端设置有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还包括两组螺母,所述两组螺母均螺装至螺纹杆上,两组螺母均与驱动板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所述箱体内部靠近出水侧设置有上风刀和下风刀,上风刀和下风刀分别处于输送带上方和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还包括四组螺栓,支撑板四个角处均设置有过渡孔,四组螺栓分别穿过四组过渡孔然后均螺装至箱体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所述箱体左侧壁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污管,并且箱体内底部呈倾斜状,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所述进水管和溢流管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所述前滑动杆和后滑动杆均呈圆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箱体、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均由外界可转动支撑,左驱动轴由外界进行驱动,成型机构将瓶子放置在输送带进行输送,在支撑板、箱体、第一轴承、转轴、螺纹杆、前滑动杆、后滑动杆和驱动板的相互配合下,螺纹杆转动使支撑轴的高度发生变化,在两组第二轴承和过渡轴的相互配合下,支撑轴可转动,进水管与外界水源连通,正常工作时,旋转螺纹杆使支撑轴下降,在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管和支撑轴的作用下,将输送带部分区域浸入到水中,对输送带进行降温,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管和支撑轴均可转动,减小对输送带的磨损,结构简单,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驱动板、前滑动杆、螺纹杆、支撑轴、支撑板、第一轴承、转轴、第二轴承、过渡轴、手轮和螺栓的连接示意右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支撑板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1、左驱动轴;2、右驱动轴;3、输送带;4、箱体;5、驱动板;6、前滑动杆;7、螺纹杆;8、支撑轴;9、支撑板;10、第一轴承;11、转轴;12、第二轴承;13、过渡轴;14、第一限位辊;15、第二限位辊;16、进水管;17、溢流管;18、手轮;19、螺母;20、上风刀;21、螺栓;22、排污管;23、第一阀门;24、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包括左驱动轴1和右驱动轴2,左驱动轴1和右驱动轴2上套设输送带3;还包括箱体4、驱动板5、前滑动杆6、后滑动杆、螺纹杆7和支撑轴8,箱体4内部中空,箱体4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箱体4顶部可拆卸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顶部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一轴承10,第一轴承10中部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顶部与螺纹杆7底端连接,螺纹杆7顶端螺装穿过驱动板5,支撑板9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前滑动杆6和后滑动杆底端分别穿过前滑动孔和后滑动孔,前滑动杆6和后滑动杆下半区域均设置有第二轴承12,支撑轴8前侧壁和后侧壁均设置有过渡轴13,两组过渡轴13分别与两组第二轴承12过盈配合,驱动板5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滑动杆6和后滑动杆连接,箱体4顶部左端和右端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限位辊14和第二限位辊15,箱体4右侧壁底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16,箱体4左侧壁上半区域连通设置有溢流管17,输送带3穿过第一限位辊14、支撑轴8和第二限位辊15;箱体、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均由外界可转动支撑,左驱动轴由外界进行驱动,成型机构将瓶子放置在输送带进行输送,在支撑板、箱体、第一轴承、转轴、螺纹杆、前滑动杆、后滑动杆和驱动板的相互配合下,螺纹杆转动使支撑轴的高度发生变化,在两组第二轴承和过渡轴的相互配合下,支撑轴可转动,进水管与外界水源连通,正常工作时,旋转螺纹杆使支撑轴下降,在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管和支撑轴的作用下,将输送带部分区域浸入到水中,对输送带进行降温,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管和支撑轴均可转动,减小对输送带的磨损,结构简单,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螺纹杆7顶端设置有手轮18;旋转手轮来转动螺纹杆,提高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还包括两组螺母19,两组螺母19均螺装至螺纹杆7上,两组螺母19均与驱动板5接触;需固定支撑轴的位置时,旋紧两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箱体4内部靠近出水侧设置有上风刀20和下风刀,上风刀20和下风刀分别处于输送带3上方和下方;上风刀和下风刀均与外界压缩空气连通,上风刀和下风刀将输送带表面水除去。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还包括四组螺栓21,支撑板9四个角处均设置有过渡孔,四组螺栓21分别穿过四组过渡孔然后均螺装至箱体4顶部;四组螺纹将支撑板固定在箱体上,从而支撑板与箱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箱体4左侧壁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污管22,并且箱体4内底部呈倾斜状,排污管2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3;需排除箱体内部水时,打开第一阀门后水沿排污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进水管16和溢流管17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24;通过调节两组第二阀门的开度可调节水箱内部的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前滑动杆6和后滑动杆均呈圆柱状;降低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其在工作时,通过调节两组第二阀门的开度可调节水箱内部的水位,需排除箱体内部水时,打开第一阀门后水沿排污管流出,旋转手轮来转动螺纹杆,箱体、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均由外界可转动支撑,左驱动轴由外界进行驱动,成型机构将瓶子放置在输送带进行输送,在支撑板、箱体、第一轴承、转轴、螺纹杆、前滑动杆、后滑动杆和驱动板的相互配合下,螺纹杆转动使支撑轴的高度发生变化,在两组第二轴承和过渡轴的相互配合下,支撑轴可转动,进水管与外界水源连通,正常工作时,旋转螺纹杆使支撑轴下降,需固定支撑轴的位置时,旋紧两组螺母,在第一限位辊、第二限位管和支撑轴的作用下,将输送带部分区域浸入到水中,对输送带进行降温,上风刀和下风刀均与外界压缩空气连通,上风刀和下风刀将输送带表面水除去。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焊接、铆接或其他常见机械方式,其中可滑动/转动固定即为滑动/转动状态下不脱落,密封连通即两连接件连通的同时进行密封,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上述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且控制模块为其常见自带模块,故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制瓶机输送机构,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