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及轿厢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5638发布日期:2020-09-01 18: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及轿厢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轿厢扶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及轿厢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轿厢用倾斜扶手支架一般都是支架为一体式,由于一体式扶手表面需要开一个垂直于安装面的水平孔;水平孔与倾斜扶手支架表面交汇处是一个比较大的内部是空心的,且四周是尖锐棱边的椭圆孔,乘梯者容易被该孔尖锐的棱边划伤;且这种扶手与轿壁外侧的螺母以及垫片安装时,需要操作者站在井道内安装,扶手一般都是整个轿厢都安装好后才安装;井道空间里面轿厢侧壁和后壁都和井道壁之间的空间非常有限,较难容纳操作者,而且井道里上下运动的对重块也会对操作者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可在轿内完成安装,提高了安装操作和乘梯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包括通过定位销相互连接的轿壁支架和扶手支架;

所述轿壁支架具有与轿壁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面以及与所述扶手支架相配合的第一对接面;所述轿壁支架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安装面与第一对接面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扶手支架具有与扶手杆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面以及与所述轿壁支架相配合的第二对接面;所述扶手支架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安装面与第二对接面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轿壁支架与所述扶手支架通过形状互补的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相互叠置,所述定位销穿设固定于所述轿壁支架与所述扶手支架的叠置部位;

所述倾斜扶手支架整体上具有一长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斜交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面。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在倾斜扶手支架的纵剖面上,所述第一对接面包括依次衔接的:

第一切面,与第一安装面相平行,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以沉头方式开设于所述第一切面;

过渡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倾斜布置,所述轿壁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定位销的销孔,且所述销孔垂直贯穿所述过渡面;

第二切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切面朝第二安装面方向偏移。

可选的,所述纵剖面平分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倾斜扶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纵剖面。

可选的,在所述倾斜扶手支架整体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夹角区,所述销孔的开口部位处在所述夹角区且采用沉头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为与所述扶手杆外周相贴合的弧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轿厢扶手装置,包括轿壁、扶手杆以及本申请所述的倾斜扶手支架支架。

可选的,在所述轿壁朝向轿厢外部的一侧贴靠有防转螺母,所述轿壁支架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螺杆连接于所述防转螺母,所述轿壁上开设与所述第一螺杆位置相应的避让孔。

可选的,所述轿壁支架的第一安装面开设有防转卡槽,所述防转螺母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防转卡槽卡合限位。

可选的,所述扶手杆上安装有拉铆螺母,扶手支架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螺杆固定于扶手杆上的拉铆螺母。

总结,本申请的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1)倾斜扶手支架为倾斜分体式,避免了一体式倾斜扶手的螺丝固定孔可能出现的划伤手指的情况。

(2)倾斜扶手支架装配时可倾斜向下,可倾斜向上,可倾斜向左,可倾斜向右,可广泛用于各种安装固定位置,包括与扶手抓靠位置需要错位的各种场合。

(3)轿壁支架的腰圆孔容纳轿壁、扶手安装孔间距装配误差,制造误差使之与比较精确的扶手支架间距匹配安装之间的误差调整,在轿内松动轿壁支架就可实现,不用进入井道。轿壁支架与每个独立的轿壁分别预先组装,等轿厢装配好后,扶手装置可以在轿内轻松安装,避免在井道的危险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轿壁支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轿壁支架的n向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轿壁支架的m向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轿壁支架的s向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轿壁支架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扶手支架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扶手支架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扶手支架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扶手支架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轿厢扶手装置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轿厢扶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轿壁支架;11、第一安装面;12、第一对接面;121、第一切面;122、过渡面;123、第二切面;124、销孔;13、第一安装孔;14、防转卡槽;2、扶手支架;21、第二安装面;22、第二对接面;23、第二安装孔;3、定位销;4、轿壁;41、避让孔;5、扶手杆;6、防转螺母;7、第一螺杆;8、第二螺杆;9、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10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轿厢用分体式的倾斜扶手支架包括通过定位销3相互连接的轿壁支架1和扶手支架2;

轿壁支架1具有与轿壁4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面11以及与扶手支架2相配合的第一对接面12;轿壁支架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安装面11与第一对接面12的第一安装孔13;

扶手支架2具有与扶手杆5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面21以及与所述轿壁支架1相配合的第二对接面22;扶手支架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安装面21与第二对接面22的第二安装孔23;

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通过形状互补的第一对接面12和第二对接面22相互叠置,定位销3穿设固定于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的叠置部位;

倾斜扶手支架整体上具有一长度方向,长度方向斜交于第一安装面11,第一安装孔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1。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扶手支架整体上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x方向,轿壁支架1的第一安装孔13为通孔,用以与轿壁4进行连接固定。第一安装孔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1,可以使得轿壁支架1与轿壁4的连接螺丝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1,连接螺丝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1的工艺制造比较方便。扶手支架的第二安装孔23为沉孔,用以与扶手杆5进行连接固定,扶手支架2与扶手杆5之间的连接螺丝可以内藏于扶手支架之中。

将倾斜的扶手支架设计为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的分体式,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之间通过定位销3进行连接,可以避免现有的扶手支架采用的一体式设计带来的螺丝固定孔可能划伤手指的问题。整个扶手支架与轿壁4的安装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向上倾斜、向下倾斜、向左倾斜或者向右倾斜。

在安装时,可以将轿壁4背向轿厢的一侧的螺母塞入第一安装孔13内,轿壁支架1与轿壁4预先装配好,后续操作步骤在轿厢内进行,可以避免等到轿厢装配好之后到轿壁4和井道壁之间狭小的空间安装操作,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可在轿厢内安装或拆除整个支架,维护较为方便。

另一实施例中,在倾斜扶手支架的纵剖面上,第一对接面12包括依次衔接的:

第一切面121,与第一安装面11相平行,且第一安装孔13以沉头方式开设于第一切面121;

过渡面122,与第一安装面11倾斜布置,轿壁支架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定位销3的销孔124,且销孔124垂直贯穿过渡面122;

第二切面123,与第一安装面11相平行,且相对于第一切面121朝第二安装面21方向偏移。

以倾斜扶手支架整体向下的状态为表述对象(如图1所示),轿壁支架1的上表面倾斜且短,下表面倾斜且长。由于螺丝沉孔垂直于配合切面工艺制造比较方便,且第一安装孔13同时穿设第一切面121与第一安装面11,故将第一切面121和第二切面123开设为与第一安装面11相平行。

轿壁支架1的第一切面12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3带有沉头结构,轿壁4轿壁4支架1与轿壁4之间的连接螺丝可以内藏于轿壁4轿壁4支架1之中。

定位销3穿设在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的叠置部位,将销孔124开设在过渡面122,保证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连接的更为牢固及稳定。

另一实施例中,纵剖面平分第一对接面12,过渡面122与倾斜扶手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垂直于纵剖面。

由于螺丝沉孔垂直于配合切面工艺制造比较方便,且销孔124同时穿设轿壁支架1的下表面与过渡面122,故将过渡面122开设为平行于x方向且垂直于纵剖面,使得定位销3的销孔124垂直于过渡面122。

另一实施例中,在倾斜扶手支架整体上与第一安装面11形成夹角区,销孔124的开口部位处在夹角区且采用沉头结构。

以第一安装面11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1组装成的整个扶手支架会与之形成一个夹角为锐角的夹角区,将销孔124的开口部位开设在该夹角区内,且销孔124带有沉头结构,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之间的连接螺丝的头部略高于轿壁支架1的外表面,能保证整个扶手支架表面没有外漏的空心的尖锐存在,不仅能避免安装者或者乘客被划伤,还能使整个扶手支架在外观上具有美感。

在安装时,扶手杆5的轴心与轿壁4的安装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固定值,测量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通过定位销3连接的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定位销3的轴心与轿壁支架1的外表面的交点沿着定位销3的轴心到达轿壁4的安装面的距离为l2(如图1所示),保证l2大于l1,在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之间的连接螺丝拆装方便的情况下,定出整个扶手支架与轿壁4的安装面之间的倾斜角度,然后再在各个部件上开设相应的安装孔。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安装面21。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面21为与扶手杆5外周相贴合的弧面。

如图11~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轿厢扶手装置,包括轿壁4、扶手杆5以及本申请提供的支架。

另一实施例中,在轿壁4朝向轿厢外部的一侧贴靠有防转螺母6,轿壁支架1通过贯穿第一安装孔13的第一螺杆7连接于防转螺母6,轿壁4上开设与第一螺杆7位置相应的避让孔41。

避让孔41开设为腰圆孔,可以容纳轿壁支架1与扶手支架2之间的间距,以及整个扶手支架与轿壁4之间的间距的误差,第一螺杆7依次穿过轿壁支架1以及轿壁4上的避让孔41,与防转螺母6连接,确保安装顺利进行。

另一实施例中,轿壁支架1的第一安装面11开设有防转卡槽14,防转螺母6的一部分穿过避让孔41与防转卡槽14卡合限位。可以使得轿壁4与整个扶手支架连接牢固,且防止整个扶手支架在轿壁4朝向轿壁支架1的一侧发生旋转。

另一实施例中,扶手杆5上安装有拉铆螺母9,扶手支架2通过贯穿第二安装孔23的第二螺杆8固定于扶手杆5上的拉铆螺母9,保证扶手杆5与整个扶手支架连接牢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