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堆码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8166发布日期:2020-11-25 14:2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可堆码栈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栈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堆码栈板。



背景技术:

栈板是码放、装卸、运输货物时的一种常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运输等领域。现有的栈板之间进行堆码时,容易发生意外滑落,存在堆码层数及高度受限、堆码储运安全性差、储运成本高等缺陷,对栈板的发展及应用造成较大制约,现有技术尚难较佳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堆码栈板,实现了栈板之间的可靠堆码,解除了对堆码层数及高度的安全限制,堆码及储运安全性有效提高、储运成本有效下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包括载货板及多个脚墩,所述载货板开设有贯穿其中的多个堆码孔,所述多个脚墩离散地设置于所述载货板的同一侧,所述脚墩的开口侧与所述载货板相连、并与所述堆码孔保持正对连通;

当多个可堆码栈板堆码时,在邻接的两个可堆码栈板中,其中一可堆码栈板的脚墩穿过另一可堆码栈板的堆码孔后堆码定位于所述另一可堆码栈板的脚墩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脚墩面向所述堆码孔的一侧表面设有嵌接凸缘、该侧表面的背面设有嵌接槽,所述嵌接凸缘与所述嵌接槽的轮廓匹配一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嵌接凸缘为沿所述脚墩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凸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嵌接槽为沿所述脚墩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槽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脚墩面向所述堆码孔的一侧表面形成支持槽,所述支持槽与所述嵌接凸缘保持相邻,所述支持槽配置为可收容支持所述脚墩面向所述堆码孔的一侧表面之背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槽为沿所述脚墩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槽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堆码孔中的至少一者与至少两个所述脚墩保持相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载货板包括条板组及用于支撑所述条板组的多个支持件,所述条板组包括沿一直线离散分布的多个条形板,相邻的条形板之间形成所述堆码孔,所述条形板跨设于多个所述支持件上;所述堆码孔具有直型缝构造;所述支持件具有直型构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脚墩的开口侧通过加强件与所述载货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支持件相互平行,所述脚墩为v型脚墩,所述支持件具有沿所述v型脚墩的v型端面之法向延伸而成的直型构造,所述加强件具有直型构造并与所述支持件保持平行,所述支持件与所述条形板的厚度之和为h1,所述加强件的厚度为h2,所述v型脚墩的开口侧与所述加强件的连接宽度为c1,所述v型脚墩的底角为ɑ,则:

(h1-h2)>c1tan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脚墩沿互不平行的第一直线及第二直线分别离散阵列,所述多个脚墩相互平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并分别平行于所述载货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脚墩的端面之法向平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堆码栈板为金属栈板;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脚墩为v型脚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当可堆码栈板进行堆码时,在邻接的两个可堆码栈板中,其中一可堆码栈板的脚墩穿过另一可堆码栈板的堆码孔后堆码于所述另一可堆码栈板的脚墩上,通过脚墩的多层堆码及相互定位而实现可堆码栈板的多层堆码,即使在多层堆码时也不会发生意外滑落,并增加了堆码紧凑度、压缩了堆码高度,解除了对堆码层数及高度的安全限制,有效提高了堆码及储运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储运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的俯视轴测图;

图2为图1中可堆码栈板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的仰视轴测图;

图5为图4中可堆码栈板的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的局部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堆码栈板的堆码示意图;

图8为传统栈板的堆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可堆码栈板,11-载货板,111-堆码孔,112-条形板,113-支持件,12-v型脚墩,121-嵌接凸缘,122-嵌接槽,123-支持槽,13-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可堆码栈板1的一种具体构造。在该构造中,可堆码栈板1包括载货板11及多个脚墩12。

载货板11开设有多个堆码孔111,堆码孔111贯穿载货板11的两侧表面。所述多个脚墩12则离散地设置于载货板11的同一侧,用于共同支撑载货板11。其中,脚墩12的开口侧与载货板11固定相连,且该开口侧与堆码孔111保持正对连通,而脚墩12的尖端侧则在码放货物时用于与地面接触、以实现支撑目的。相应地,任一堆码孔111配置为可容另一可堆码栈板1的至少一个脚墩12穿过。

根据上述构造,当多个可堆码栈板1堆码时,在邻接的两个可堆码栈板1中,其中一可堆码栈板1的脚墩12穿过另一可堆码栈板1的堆码孔111后即可堆码于该另一可堆码栈板1的脚墩12上。两个可堆码栈板1之间的多个脚墩12一一对应地堆码叠置,利用脚墩12之间的相互定位及两个可堆码栈板1之间的多处连接而保证堆码可靠性,彻底杜绝意外滑落。

请结合参阅图1~5,示范性地,脚墩12面向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设有嵌接凸缘121、该侧表面的背面设有嵌接槽122,嵌接凸缘121与嵌接槽122的轮廓匹配一致,使一可堆码栈板1的脚墩12的嵌接凸缘121可与另一可堆码栈板1的脚墩12的嵌接槽122嵌接定位。

当脚墩12之间发生多层堆码时,位处中间的脚墩12的嵌接槽122与下侧的脚墩12的嵌接凸缘121嵌接定位,而该位处中间的脚墩12的嵌接凸缘121则与上侧的脚墩12的嵌接槽122嵌接定位,改善堆码邻接的脚墩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与可靠性,更佳地保证可堆码栈板1之间的堆码稳定性,堆码效率亦能提高。

嵌接凸缘121可以不同的凸缘形式实现,例如整体凸缘、分立凸缘等。示范性地,嵌接凸缘121为沿脚墩12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凸轨,于凸缘的延伸长度方向上与脚墩12的轮廓形状一致,使脚墩12面向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的各侧部位均可用于实现嵌接定位,约束作用更为显著。可以理解,当多段凸轨保持连续时,嵌接凸缘121为整体凸缘(亦称整体轨);当多段凸轨保持断开时,嵌接凸缘121为分立凸缘(亦称分立轨)。

嵌接槽122可以不同的槽体形式实现,例如整体槽、分体槽等。示范性地,嵌接槽122为沿脚墩12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槽体,于槽体的延伸长度方向上与脚墩12的轮廓形状一致,使脚墩12背对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的各侧部位均可用于实现嵌接定位,约束作用更为显著。可以理解,当多段槽体保持连续时,嵌接槽122为整体槽;当多段槽体保持断开时,嵌接槽122为分体槽。

示范性地,脚墩12面向该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形成支持槽123,支持槽123与嵌接凸缘121保持相邻,支持槽123配置为可收容支持脚墩12面向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之背面。当多个脚墩12堆码时,上侧的脚墩12背对自身的堆码孔111的一侧表面即落入下侧的脚墩12的支持槽123内,通过槽接关系进一步增强连接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

支持槽123可以不同的槽体形式实现,例如整体槽、分体槽等。例如,支持槽123包括多个分体槽,该多个分体槽分居嵌接凸缘121的不同侧,一方面形成多点支持,另一方面使支持结构更为均衡。

类似于嵌接槽122,示范性地,支持槽123可配置为沿脚墩12的轮廓走向延伸而成且保持连续或断开的多段槽体,于槽体的延伸长度方向上与脚墩12的轮廓形状一致,增加支持约束作用面积,从而增强支持约束作用。

顾名思义,载货板11用于承载货物,实现货物的码放装运。当可堆码栈板1堆码时,邻接的可堆码栈板1的载货板11之间可不发生接触而仅由脚墩12相互支撑,亦可相互接触支撑而增强支持稳定性。

示范性地,在同一可堆码栈板1上,前述的多个堆码孔111中的至少一者与至少两个脚墩12保持相对。换言之,即当可堆码栈板1堆码时,存在至少一个堆码孔111,该堆码孔111为另一可堆码栈板1的多个脚墩12同时穿过。

堆码孔111可钻设于载货板11上,或由拼接缝隙形成。示范性地,载货板11包括条板组及用于支撑该条板组的多个支持件113。条板组包括沿一直线离散分布的多个条形板112,相邻的条形板112之间预留隔离缝而形成堆码孔111。条形板112跨设于至少两个支持件113上,保证结构强度。

一般地,条板组具有的多个条形板112具有共面关系,使载货板11的载货表面保持平整。示范性地,堆码孔111具有直型缝构造,使多个脚墩12于同一堆码孔111处暴露。示范性地,支持件113具有直型构造;示范性地,多个支持件113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示范性地,脚墩12的开口侧通过加强件13与载货板11固定连接,增强连接结构。同时,所述多个支持件113相互平行,且支持件113具有沿脚墩12的端面之法向延伸而成的直型构造,加强件13具有直型构造并与支持件113保持平行。可以理解,此中,同一可堆码栈板1的全部脚墩12之间具有相互平行且互不接触的关系。

示范性地,脚墩12为v型脚墩,利用v型脚墩的v型连接保证栈板之间的堆码可靠性,堆码结构紧凑、定位精确可靠。请结合参阅图6,在此构造下,支持件113与条形板112的厚度之和为h1,加强件13的厚度为h2,v型脚墩的开口侧与加强件13的连接宽度为c1,v型脚墩的底角为ɑ,则:(h1-h2)>c1tanα。需要说明的是,h1、h2、c1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v型脚墩的v型端面平行。于该关系约束下,当多个可堆码栈板1堆码时,邻接的可堆码栈板1之间可紧密叠放(例如是上一可堆码栈板1的支持件113与下一可堆码栈板1的载货板11紧密贴合),相互之间得以可靠支撑,不致发生悬空及由此引起的结构损坏。

示范性地,多个脚墩12沿互不平行的第一直线及第二直线分别离散阵列,可进一步为等距离散阵列,保证规律分布及均匀承载。示范性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并分别平行于载货板11。例如,第一直线与脚墩12的端面之法向平行,第二直线与具有直型缝构造的堆码孔111的直型延伸方向平行。

补充说明,可堆码栈板1可由不同材料制成,诸如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示范性地,可堆码栈板1为金属栈板。

在此一并提供一个应用对比,以说明实际使用效果。请参阅图8,现有的传统栈板堆码时,13个栈板堆码的高度即达1020mm;请参阅图7,相对地,本实施例公开的可堆码栈板1堆码时,23个栈板堆码的高度为1025mm,极大地增加了堆码紧凑度、压缩了堆码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对比试验中的传统栈板与可堆码栈板1具有相同的载货面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