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4660发布日期:2020-10-09 22:1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



背景技术:

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目前液压纺织机都是通过电机驱动泵输出高压油,高压油进入液压马达,驱动马达旋转,在经过齿轮转动的方式带动缠绕装置旋转的,由于缠绕装置旋转所需力矩较大,所以回路压力需求较高,如果电机控制泵带载启动,会给电机和液压泵带来很大负担,电机发热明显,会严重缩短电机寿命,所以一般冲压回路都会使用低压启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启动时液压油直接回油箱,系统没有负载,等电机和液压泵均平稳工作后再负载,这样可以使电机在工作时更加平稳。在现有技术中一本会使用一个溢流阀和两位两通电磁阀来实现此功能的控制,占用空间较大,所用成分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实现溢流和卸荷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包括螺堵,所述螺堵内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一安装孔、下端开口的第二安装孔,所述螺堵内在第二安装孔的上端设有第三安装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三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连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下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阀套,所述阀套内沿第二安装孔的轴向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下端为a口,所述阀套的圆周侧面设有与滑孔连通的b口;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a口和b口通断的主阀芯,所述主阀芯的上端滑动连接在第三安装孔内;所述主阀芯的侧面沿径向设有滑动连接在第二安装孔内的凸肩;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在主阀芯的上端和第三安装孔的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在凸肩和第二安装孔的上端之间形成上控制腔、在凸肩和阀套的上端之间形成下控制腔;所述第一控制腔内设有用于迫使主阀芯向下运动的第一弹簧;所述主阀芯内设有用于连通a口和第一控制腔的阻尼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阀块,所述阀块内设有与连通孔同轴且连通的阀孔;所述螺堵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安装孔和b口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连通第一通孔和上控制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上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导磁管,所述导磁管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堵头,所述导磁管内滑动连接有衔铁,所述导磁管内在衔铁和堵头之间设有用于迫使衔铁向下运动的第二弹簧,所述导磁管的外侧设有线圈,线圈通电时,衔铁向上运动并压缩第二弹簧,线圈断电时,衔铁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用于控制阀孔通断的先导阀芯,以及用于迫使先导阀芯向下运动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用于连接衔铁和阀块的传动组件,衔铁向下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控制上控制腔与下控制腔连通,衔铁向上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控制第一控制腔与下控制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套接在衔铁的下端外侧,所述螺套的内孔侧壁沿衔铁轴向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套筒的上端和衔铁的下端之间固定设有销柱,且所述销柱伸入限位滑槽内用于防止套筒和衔铁在上下运动时发生转动;所述阀块的上端设有伸入套筒下端内的凸筒,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在靠近下端位置处设有螺旋槽,所述凸筒的外侧壁上设有伸入螺旋槽内凸柱,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通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下端设有穿过衔铁伸入导磁管内的调节杆,所述第三弹簧位于导磁管内,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通过弹簧垫片抵触在调节杆的下端,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抵触在先导阀芯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螺堵内设有用于连通上控制腔和第一安装孔底部的第三通孔,以及用于连通下控制腔和第一安装孔侧壁的第四通孔;所述阀块内设有第五通孔,以及与阀孔连通的第六通孔;衔铁向下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转至第五通孔将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的位置,衔铁向上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转至第四通孔与第六通孔连通的位置。

进一步的,在主阀芯将a口和b口断开时,凸肩压紧在阀套的上端,在主阀芯将a口和b口连通时,凸肩压在第一安装孔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在阀块的上方设有用于防止阀块向上运动的卡簧。

进一步的,所述堵头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所述线圈位于限位螺帽和螺套之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使用简单零件达到溢流和卸荷两个工作状态,减少了电机驱动泵启动时的负担,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2)通过使用简单零件达到溢流和卸荷两个工作状态,结构简单紧凑,节省空间;

(3)通过使用简单零件达到溢流和卸荷两个工作状态,可以通过一个元件控制来达到两个元件的工作效果,节省成本;

(4)通过使用简单零件达到溢流和卸荷两个工作状态,通过电磁铁控制就可以达到状态切换,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溢流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卸荷时的工作状态;

图3为本发明套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纺织机缠绕装置控制器,包括螺堵3,所述螺堵3内设有上端开口的第一安装孔31、下端开口的第二安装孔32,所述螺堵3内在第二安装孔32的上端设有第三安装孔33,以及用于连通第三安装孔33和第一安装孔31的连通孔3c,所述第二安装孔32的下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阀套1,所述阀套1内沿第二安装孔32的轴向设有滑孔1a,所述滑孔1a的下端为a口,所述阀套1的圆周侧面设有与滑孔1a连通的b口;所述滑孔1a内滑动连接有用于控制a口和b口通断的主阀芯2,所述主阀芯2的上端滑动连接在第三安装孔33内;所述主阀芯2的侧面沿径向设有滑动连接在第二安装孔32内的凸肩21,在主阀芯2将a口和b口断开时,凸肩21压紧在阀套1的上端,在主阀芯2将a口和b口连通时,凸肩21压在第一安装孔31的上端;所述第三安装孔33内在主阀芯2的上端和第三安装孔33的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控制腔3b,所述第二安装孔32内在凸肩21和第二安装孔32的上端之间形成上控制腔3a、在凸肩21和阀套1的上端之间形成下控制腔2b;所述第一控制腔3b内设有用于迫使主阀芯2向下运动的第一弹簧9;所述主阀芯2内设有用于连通a口和第一控制腔3b的阻尼孔2a;所述第一安装孔3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阀块4,所述第一安装孔31的内侧壁在阀块4的上方设有用于防止阀块4向上运动的卡簧15;所述阀块4内设有与连通孔3c同轴且连通的阀孔4a;所述螺堵3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安装孔31和b口的第一通孔3d,以及用于连通第一通孔3d和上控制腔3a的第二通孔3g。

所述第一安装孔3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螺套7,所述螺套7的上端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导磁管81,所述导磁管8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堵头82,所述导磁管81内滑动连接有衔铁8,所述导磁管81内在衔铁8和堵头82之间设有用于迫使衔铁8向下运动的第二弹簧12,所述导磁管81的外侧设有线圈14,所述堵头82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84,所述线圈14位于限位螺帽84和螺套7之间。线圈14通电时,衔铁8向上运动并压缩第二弹簧12,线圈14断电时,衔铁8在第二弹簧1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所述第一安装孔31内设有用于控制阀孔4a通断的先导阀芯11,以及用于迫使先导阀芯11向下运动的第三弹簧10;所述第一安装孔31内设有用于连接衔铁8和阀块4的传动组件,衔铁8向下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4控制上控制腔3a与下控制腔2b连通,衔铁8向上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4控制第一控制腔3b与下控制腔2b连通。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上端套接在衔铁8的下端外侧,所述螺套7的内孔侧壁沿衔铁8轴向设有限位滑槽7a,所述套筒5的上端和衔铁8的下端之间固定设有销柱6,且所述销柱6伸入限位滑槽7a内用于防止套筒5和衔铁8在上下运动时发生转动;所述阀块4的上端设有伸入套筒5下端内的凸筒41,所述套筒5的内侧壁在靠近下端位置处设有螺旋槽5b,所述凸筒41的外侧壁上设有伸入螺旋槽5b内凸柱4d,所述套筒5的侧壁设有通流孔5a。

所述堵头82内螺纹连接有螺柱13,所述螺柱13的下端设有穿过衔铁8伸入导磁管81内的调节杆83,所述第三弹簧10位于导磁管81内,所述第三弹簧10的上端通过弹簧垫片85抵触在调节杆83的下端,所述第三弹簧10的下端抵触在先导阀芯11的上端。

所述螺堵3内设有用于连通上控制腔3a和第一安装孔31底部的第三通孔3f,以及用于连通下控制腔2b和第一安装孔31侧壁的第四通孔3e;所述阀块4内设有第五通孔4c,以及与阀孔4a连通的第六通孔4b;衔铁8向下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4转至第五通孔4c将第三通孔3f和第四通孔3e连通的位置,衔铁8向上运动时,传动组件带动阀块4转至第四通孔3e与第六通孔4b连通的位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其连入油路,a口与液压泵出口相连,b口与油箱相连,当液压油路需要启动时,需要先将线圈14通电,衔铁8克服第二弹簧12被吸合向上运动,通过销柱6带动套管向上运动,由于套管上的螺旋槽5b和凸柱4d的配合,销柱6和限位滑槽7a的配合,卡簧15对阀块4的定位作用,使得套管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阀块4转动,使第六通孔4b与第四通孔3e连通,给电机通电带动液压泵工作,液压油由液压泵出口来到a口处,此时a口处的压力油经过阻尼孔2a、第一控制腔3b、连通孔3c、阀孔4a、第六通孔4b、第四通孔3e进入下控制腔2b中,并且上控制腔3a经过第二通孔3g、第一通孔3d与b口相连,此时主阀芯2受a口压力油作用面积为s2-s3,由于s2面积大于s3所以压力油推动主阀芯2克服第一弹簧9向上运动,此时a口与b口连通,液压油经a口到达b口进入油箱,回路处于卸荷状态(如图2所示)。

当电机和液压泵运行平稳后,给线圈14断电,第二弹簧12推动衔铁8向下运动,通过销柱6带动套管向下运动,由于套管上的螺旋槽5b和凸柱4d的配合,销柱6和限位滑槽7a的配合,卡簧15对阀块4的定位作用,使得套管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阀块4转动,使第五通孔4c将第四通孔3e与第三通孔3f连通,此时下控制腔2b通过第四通孔3e、第五通孔4c、第三通孔3f与上控制腔3a相连,并且通过第二通孔3g、第一通孔3d与b口相连,所以当油路负载小于第三弹簧10设定压力时,主阀芯2上下受压力油作用面积s1和s3相等,所以主阀芯2在第一弹簧9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将a口与b口断开,压力油通过液压泵出口进入马达使马达旋转工作,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缠绕装置旋转工作,输出扭矩;当缠绕装置卡死或出现其他故障使负载变大,导致油路压力大于第三弹簧10设定压力时,a口处压力油推动先导阀芯11克服第三弹簧10向上运动打开阀孔4a,液压油经过阻尼孔2a、第一控制腔3b、连通孔3c、阀孔4a、通流孔5a、第一通孔3d流入b口,由于阻尼孔2a的阻尼效应,压力油经过阻尼孔2a时会产生压差,使压力油推动主阀芯2克服第一弹簧9向上运动将阀口打开,液压油经a口过阀口到达b口进入油箱,使系统压力不会过大,起到了过载保护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