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7457发布日期:2020-09-23 01:4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吊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国际上越来越大跨度桥梁的发展,大型薄壁钢箱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现在对于钢箱梁制作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现更高的外观要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有的钢箱梁u肋板单元翻身,大多都是采用虎头卡来卡住钢板的侧面,通过吊车提升虎头卡带动钢箱梁u肋板单元实现翻身。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虎头卡的功能是靠其爪子与钢板之间的抓力来实现抓牢,钢箱梁u肋板单元越重,产生的卡痕越深,外观会越难看,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现发明的这个工装就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对钢箱梁的翻身作业,同时保证u肋板单元在翻身过程中不会变形,避免了使用虎头卡给钢箱梁翻身带来的卡痕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包括吊钩主臂;所述吊钩主臂一端向下水平弯折形成安装部,所述工装还包括u肋卡箍,所述u肋卡箍呈u型设置,所述u肋卡箍一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块,所述安装部和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吊钩主臂底部与u肋卡箍顶部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吊钩主臂底部安装有第一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前后两端延伸出吊钩主臂,所述u肋卡箍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所述第二补强板前后两端和第三补强板前后两端均延伸出u肋卡箍。

作为优选,所述吊钩主臂一端设置有吊孔。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块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补强板对应的吊钩主臂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与第一补强板的厚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对应的u肋卡箍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补强板的厚度与第二安装槽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补强板的厚度与第三安装槽的深度相等。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中安装部和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吊钩主臂和u肋卡箍组成一个整体用于套设在钢箱梁的焊接好的u肋板单元上,使用吊机吊起吊钩主臂即可实现对型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的翻身作业;设置的吊钩主臂底部安装有第一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前后两端延伸出吊钩主臂,u肋卡箍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第二补强板前后两端和第三补强板前后两端均延伸出u肋卡箍,通过第一补强板、第二不强板和第三补强板能够增大整个工装与u肋板单元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均匀,不会产生变形,同时避免了使用虎头卡给钢箱梁翻身带来的卡痕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吊钩主臂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吊钩主臂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u肋卡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的u肋卡箍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发明钢箱梁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包括吊钩主臂1;所述吊钩主臂1一端向下水平弯折形成安装部2,安装部2和吊钩主臂1采用合金q345d一体成型。所述工装还包括u肋卡箍3,所述u肋卡箍3呈u型设置,所述u肋卡箍3一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块4,安装块4和u肋卡箍采用合金q345d一体成型。所述安装部2和安装块4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保证安装牢固。所述吊钩主臂1底部与u肋卡箍3顶部之间呈间隔设置,吊钩主臂1、u肋卡箍3之间的间距要大于u肋板单元母材厚度。所述吊钩主臂1底部安装有第一补强板6,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补强板6前后两端延伸出吊钩主臂1,能够增大吊钩主臂1与u肋板单元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持受力均匀。所述u肋卡箍3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补强板7和第三补强板8,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第二补强板7前后两端和第三补强板8前后两端均延伸出u肋卡箍3,能够增大u肋卡箍3与u肋板单元的接触面积。

所述吊钩主臂1一端设置有吊孔9,用于安放吊机的钢缆。

所述安装部2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所述安装块4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0和第二安装孔呈对应设置(均被螺栓5穿过),从而保证吊钩主臂1与u肋卡箍3之间连接牢固。

所述第一补强板6对应的吊钩主臂1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2的深度与第一补强板6的厚度相等,使得第一补强板6安装在吊钩主臂1底部后表面平齐。

所述第二补强板7和第三补强板8对应的u肋卡箍3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3和第三安装槽14,所述第二补强板7的厚度与第二安装槽13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补强板8的厚度与第三安装槽14的深度相等,使得第二补强板7和第三补强板8安装在u肋卡箍3内壁后表面平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u肋卡箍套在要翻身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上,注意成对使用,即u肋板单元两端套设两个u肋卡箍;且检查补强板的位置是否合适,与u肋板单元贴合即可;将吊钩主臂与u肋卡箍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且吊机通过钢缆与吊钩主臂连接,具备起吊条件;提升吊机,通过吊钩主臂和u肋卡箍的整体组合工装,带动u肋板单元提升;当u肋板单元达到最高点时,翻身至另一侧。

以上操作满足各种u肋板单元的翻身功能。更重要的不仅实现了翻身的功能,而且避免了卡痕对母材的损伤,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有极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在后续类似的大型钢箱梁制造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包括吊钩主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主臂(1)一端向下水平弯折形成安装部(2),所述工装还包括u肋卡箍(3),所述u肋卡箍(3)呈u型设置,所述u肋卡箍(3)一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块(4),所述安装部(2)和安装块(4)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所述吊钩主臂(1)底部与u肋卡箍(3)顶部之间呈间隔设置,所述吊钩主臂(1)底部安装有第一补强板(6),所述第一补强板(6)前后两端延伸出吊钩主臂(1),所述u肋卡箍(3)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补强板(7)和第三补强板(8),所述第二补强板(7)前后两端和第三补强板(8)前后两端均延伸出u肋卡箍(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主臂(1)一端设置有吊孔(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表面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板(6)对应的吊钩主臂(1)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2)的深度与第一补强板(6)的厚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7)和第三补强板(8)对应的u肋卡箍(3)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3)和第三安装槽(14),所述第二补强板(7)的厚度与第二安装槽(13)的深度相等,所述第三补强板(8)的厚度与第三安装槽(14)的深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翻身用工装,包括吊钩主臂;吊钩主臂一端向下水平弯折形成安装部,工装还包括U肋卡箍,U肋卡箍呈U型设置,U肋卡箍一端水平延伸形成安装块,安装部和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吊钩主臂底部与U肋卡箍顶部之间呈间隔设置,吊钩主臂底部安装有第一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前后两端延伸出吊钩主臂,U肋卡箍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二补强板和第三补强板,第二补强板前后两端和第三补强板前后两端均延伸出U肋卡箍,该工装与钢箱梁的U肋板单元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对钢箱梁的翻身作业,同时保证U肋板单元在翻身过程中不会变形,避免了使用虎头卡给钢箱梁翻身带来的卡痕。

技术研发人员:孙蕾蕾;袁俊;张海涛;张泉;张梅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3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