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83631发布日期:2020-12-04 14:1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药房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药房药品入库操作多由手工完成,即药剂师根据药品缺乏情况把相应药品补充到相应位置,这种方式效率很低,且药品调配差错率高。因此,通过控制机械手将所需药品批量、自动、准确地送入到药房存储药品的倾斜式储药槽中,从而降低药师劳动强度,提高上药效率,减少入库差错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逐渐出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化智能药房,逐步实现了顾客的自助购药,但大多数智能药房仍在采用整箱货批量人工操作入库的方式进行上货,对于社区药房这类单位时间内出货量较小的使用环境,散货药品入库不便,整箱药品入库的话销售周期过长,部分药品存储时间过长,可能发生过期浪费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包括药房柜体和安装在药房柜体内的入库分拣装置,所述药房柜体内分给成若干个独立的置药格,所述入库分拣装置包括上药传送带、设置在上药传送带上的扫描摄像头和连接在扫描摄像头上的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上连接有数据处理控制终端,所述上药传送带上设有配套的多向取药机械手,所述多向取药机械手电控连接在数据处理控制终端上。

这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数据处理控制终端中预先录入各个置药格中预设放入的药品目类;

s2、将需要入库的药品依次放上上药传送带,药品在上药传送带的带动下经过扫描摄像头,扫描摄像头拍摄药品包装图片,信息采集模块识别药品包装图片上的信息并采集药品包装上的药品名称和药品保质期期限;

s3、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名称录入数据处理控制终端,并通过数据处理控制终端将对应的药品预先分配到对应的置药格内;

s4、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保质期期限在分类完成的同类药物中进行排序,数据处理控制终端中排序完成后将药品入库的运送信息发送到多向取药机械手;

s5、多向取药机械手接受到运送信息后开始将上药传送带上的药品运送至置药格,首先将距离保质期期限最长的药品运送到置药格的最里面,然后置药格内的药品由内到外逐渐接近保质期期限。

作为优选的,s4中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保质期期限在分类完成的同类药物中进行排序的同时将每盒药品对应的保质期录入数据处理控制终端并保存,当记录中的药品到保质期且还没有售出时数据处理控制终端控制多向取药机械手将对应的过期药品取出并销毁。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小批量多目类药品的快速入库分拣,且可以实现自动按保质期排序,可以优先将保质期更短的药品售出,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

(2)相比于传统手动分拣录入的分类入库方式,该技术方案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整套智能药房除了设备维护外只需要上货时有一名工作人员将散装药品放到上药传送带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药传送带;2、数据处理控制终端;3、取药机械手;4、药房柜体;5、扫描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包括药房柜体4和安装在药房柜体4内的入库分拣装置,药房柜体4内分给成若干个独立的置药格,入库分拣装置包括上药传送带1、设置在上药传送带1上的扫描摄像头5和连接在扫描摄像头5上的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上连接有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上药传送带1上设有配套的多向取药机械手3,多向取药机械手3电控连接在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上。在实际应用中,采用pc机作为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可将信息采集模块直接集成在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中,扫描摄像头5可以是直接设置在上药传送带1入口端的扫描窗口。

这一种智能药房入库分拣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中预先录入各个置药格中预设放入的药品目类;

s2、将需要入库的药品依次放上上药传送带1,药品在上药传送带1的带动下经过扫描摄像头5,扫描摄像头5拍摄药品包装图片,信息采集模块识别药品包装图片上的信息并采集药品包装上的药品名称和药品保质期期限;

s3、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名称录入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并通过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将对应的药品预先分配到对应的置药格内;

s4、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保质期期限在分类完成的同类药物中进行排序,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中排序完成后将药品入库的运送信息发送到多向取药机械手3;

s5、多向取药机械手3接受到运送信息后开始将上药传送带1上的药品运送至置药格,首先将距离保质期期限最长的药品运送到置药格的最里面,然后置药格内的药品由内到外逐渐接近保质期期限。

这一装置及其采用的工作方法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小批量多目类药品的快速入库分拣,以扫描摄像头5获取药品包装上的图片信息并通过已然成熟的扫描技术抓取包装图片上的文字信息,连接在扫描摄像头5上的信息采集模块抓取图片上的文字信息,从而实现了药品品类分类的自动化分拣和入库,且可以实现自动按保质期排序,可以优先将保质期更短的药品售出,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费,相比于传统手动分拣录入的分类入库方式,该技术方案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整套智能药房除了设备维护外只需要上货时有一名工作人员将散装药品放到上药传送带1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且可以外接单列传送带,将药品全部放进单列传送带的入料机构后单列传送带可以将药品逐个送入上药传送带1,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人工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

s4中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药品保质期期限在分类完成的同类药物中进行排序的同时将每盒药品对应的保质期录入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并保存,当记录中的药品到保质期且还没有售出时数据处理控制终端2控制多向取药机械手3将对应的过期药品取出并销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