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8697发布日期:2021-01-01 13:3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对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



背景技术:

对重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减少曳引电动机的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对重的结构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在对重的四个角上都应设置四只导靴,以保证对重在电梯运行时沿着对重导轨垂直运行。对重装置位于井道内,通过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连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重装置通过对重导靴在对重导轨上滑行,起平衡作用。对重装置由对重架和对重铁块两部分组成。一般客梯采用1:1吊索法的对重装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294582u,公告日为2016年6月8号,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在对重架本体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上导靴,在对重架本体下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下导靴,对重架本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导向角铁,导向角铁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对重架本体的两侧。在导向角铁的导向体上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的横向尺寸大于导靴导槽及对重导轨的横向尺寸,限位槽的中心与导靴导槽的中心线重合。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导靴与导轨滑动从而带动对重架沿导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有导轨与导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容易造成导轨与导靴之间摩擦损坏,使得导轨与导靴的使用寿命减短,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对重架在移动过程中减少对重架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导轨使用寿命的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包括对重架本体,所述对重架本体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导轨,所述对重架本体两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靠近所述导轨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抵接轮一,两所述抵接轮一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导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内转动连接有抵接轮二,所述抵接轮二的周向侧壁抵接于所述导轨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重架本体通过两个抵紧轮一与抵接轮抵接于导轨上,将对重架本体与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在抵接轮一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和抵接轮二转动连接于u形架上,使得对重架本体在导轨上的抵接滑动更加稳定,具有减少摩擦力,增加导轨使用寿命,使得对重架本体稳定传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轮一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穿设过所述支撑板上于所述抵接轮一的转轴端,所述抵接轮一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管内穿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穿设过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轮一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通过螺柱穿设过连接管与螺母螺纹连接,将抵接轮一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在螺柱锈死时,通过切割垫圈将螺柱取下,从而进行抵接轮一的更换,具有便捷更换抵接轮一,使得导轨与抵接轮一之间在抵接轮一损坏时进行及时更换,使得导轨与抵接轮一的滚动抵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柱与所述连接管的抵接处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抵接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螺母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柱与连接管之间套设抵接有垫圈,可以增加螺柱与连接管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母的外壁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与所述螺母的外壁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母的外壁过盈配合套设有螺套,可以将螺套保护起来,避免螺母与空气接触过多,导致螺母处生锈,从而在抵接轮一损坏时导致抵接轮一难以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垫圈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凸块的对称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圈朝向连接管的一侧通过凸块与凹槽抵接,使得垫圈在连接管处的抵接更加稳定,避免垫圈在连接管上滑动导致里连接管内部密封性不好,从而使得连接管内部锈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块朝向所述凹槽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凹槽为圆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朝向凹槽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将凹槽的槽底加工为圆弧状,可以增加凸块与凹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保证连接管内的密闭性,使得螺柱生锈不会在连接管内部生锈从而避免连接管内部锈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抵接轮一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壁,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抵接轮一的内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轮一与连接管的连接处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将抵接轮一与连接管之间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具有减少摩擦力,使得抵接轮一与导轨之间的滚动抵接更加稳定,具有减少摩擦力,提高滚动抵接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导轨的一侧的底端于所述导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两侧,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导轨的一侧设置为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轨的两侧于抵接轮一的底端抵接有导向板,使得导轨与对重架本体之间的滑动更加稳定,导向块朝向导轨的一侧设置为弧状,可以减少导向板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导向板与导轨之间摩擦力,提高了导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在对重架本体通过两个抵紧轮一与抵接轮抵接于导轨上,将对重架本体与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在抵接轮一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和抵接轮二转动连接于u形架上,使得对重架本体在导轨上的抵接滑动更加稳定,具有减少摩擦力,增加导轨使用寿命,使得对重架本体稳定传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在抵接轮一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通过螺柱穿设过连接管与螺母螺纹连接,将抵接轮一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上,在螺柱锈死时,通过切割垫圈将螺柱取下,从而进行抵接轮一的更换,具有便捷更换抵接轮一,使得导轨与抵接轮一之间在抵接轮一损坏时进行及时更换,使得导轨与抵接轮一的滚动抵接更加稳定;

3.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在导轨的两侧于抵接轮一的底端抵接有导向板,使得导轨与对重架本体之间的滑动更加稳定,导向块朝向导轨的一侧设置为弧状,可以减少导向板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导向板与导轨之间摩擦力,提高了导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抵接轮一处的轴线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对重架本体;2、导轨;3、支撑架;4、支撑板;5、导向块;6、抵接轮一;7、u形架;8、抵接轮二;9、连接管;10、轴承;11、螺柱;12、垫圈;13、凸块;14、凹槽;15、螺母;16、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使用的词语“前后两端”、“左右两侧”、“上方”、“下方”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此外,“安装在……上”、“设置在……上”等描述方式是指两个部件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并不是指一个部件在另一个部件的上表面。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固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斜面,可以理解为类似倒角的弧形斜面,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平面倾斜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对重架的滚轮式引导机构,包括对重架本体1,对重架本体1(参照图1)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导轨2(参照图1)。导轨2的形状优选为方形,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对重架两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呈u形设置,支撑架3的开口端焊接于对重架本体1的两侧的上端。支撑架3上靠近导轨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形状优选为t形板,支撑板4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板4朝向导轨2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抵接轮一6,两抵接轮抵接于导轨2的侧壁上。抵接轮一6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架3上远离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架7,u形架7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u形架7上转动连接有抵接轮二8,抵接轮二8的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轮二8的周向侧壁抵接于导轨2朝向支撑架3的一侧。对重架本体1通过两个抵紧轮一与抵接轮抵接于导轨2上,将对重架本体1与导轨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在抵接轮一6转动连接于支撑板4上和抵接轮二8转动连接于u形架7上,使得对重架本体1在导轨2上的抵接滑动更加稳定,具有减少摩擦力,增加导轨2使用寿命,使得对重架本体1稳定传动的效果。

抵接轮一6与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管9,连接管9穿设过抵接轮一6的转轴端,连接管9的形状优选为圆环管,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抵接轮一6转动连接于连接管9的外壁上,连接管9内穿设有螺柱11,螺柱11穿设过连接管9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5。螺柱11的形状优选为六角螺柱11,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螺母15的形状优选为六角螺母15,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

参照图2、图3,连接管9的外壁上套设有轴承10,轴承10的内圈与连接管9的外壁过盈配合。轴承10的外壁固定连接于抵接轮一6的转轴端。轴承10优选为滚动轴承10,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支撑板4朝向导轨2(参照图1)的一端于抵接轮一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导向板5朝向导轨2(参照图1)的一端设置为弧状,导向抵接于导轨2(参照图1)的外壁。导向板5的形状优选为一端为弧状的方形板,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

参照图3、图4,螺柱11与连接管9管的抵接处套设有垫圈12,垫圈12抵接于连接管9远离螺母15的一端,垫圈12的形状优选为圆环块,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螺母15的外壁套设有螺套16,螺套16的形状优选为轴向一端为开口的六角柱形,其材料优选为橡胶材料。垫圈12朝向连接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3,连接管9的开口端开设有凹槽14,凸块13抵接于凹槽14内。凸块13的形状为一侧为圆弧状的圆环块,其材料优选为金属材料。凹槽14为圆环状,其截面为圆弧状。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对重架本体1通过两个抵紧轮一与抵接轮抵接于导轨2上,将对重架本体1与导轨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在抵接轮一6转动连接于支撑板4上和抵接轮二8转动连接于u形架7上,使得对重架本体1在导轨2上的抵接滑动更加稳定,具有减少摩擦力,增加导轨2使用寿命,使得对重架本体1稳定传动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