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9433发布日期:2021-02-26 17: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
目前,在发电厂控制领域中,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之间通讯的实现通常采用双绞线、光纤等有线网络连接方式。
[0004]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现,目前电厂辅助车间控制中,各plc站之间的通讯方式多为有线通讯和传统的无线通信方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电厂厂区外水源地取水泵房、煤场斗轮机等地地形复杂或环境恶劣,电缆敷设不便、安装复杂、有线通讯线路易老化受损,很多工程原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控制,大多存在通讯传输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频繁故障等问题;(2)传统的无线通信方式以gprs或4g公网服务为主,当服务终止后,系统需要全面升级到下一代,并且因为按流量计费、要租用固定ip等,使得运营成本高,而且其一般涉及网络多种协议和通讯方式,系统设置与软件设计复杂,系统需要专人维护; (3)各个通信设备缺乏有效的接地措施,容易受到雷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进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斗轮机plc站间通讯的速率,且组网方便,传输距离长;通过设置接地网,使得各个无线通信设备实时接地,避免了雷击影响,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plc主站、至少一个plc从站、至少一个数传电台主站和至少一个数传电台从站;
[0008]
每个斗轮机上设有至少一台plc从站,所述plc主站与数传电台主站有线连接,每个plc从站与一个数传电台从站有线连接,所述数传电台主站与每个数传电台从站无线通信连接。
[0009]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所述plc从站及对应的数传电台从站均设置在斗轮机的驾驶室内,所述plc主站设置在输煤控制室内。
[0010]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还包括plc远程站,所述plc远程站分别与 plc主站和数传电台主站有线连接。
[0011]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斗轮机工作区域地下设有接地网,所述数传电台主站和数传电台从站均与接地网连接。
[0012]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斗轮机通过轨道运行,所述数传电台从站通过接地线与轨道连接,所述轨道与接地网连接,所述数传电台主站通过接地引线直接与接地网连接。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通过无线以太网数传电台将 plc主站和plc从站进行通信连接,其通信距离长,安全性高,且传输速率快,有效的满足了plc主站与plc从站之间的通讯需求。
[0015]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采用一点接地方式,通过建立一个接地电阻不大于四欧姆的接地网,将无线通讯控制系统设备的地都接到这个接地网上,使系统各设备都保持在等电位水平上,保证无线通讯设备免遭雷击,确保无线数据通讯正常。
[0016]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通过设置plc远程站,并分别与plc主站和数传电台主站有线连接,实现了远程数据接收和指令下达。
[0017]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所述plc从站及对应的数传电台从站均设置在斗轮机的驾驶室内,所述plc主站设置在输煤控制室内,保证了plc从站、数传电台从站和plc主站均设置在室内,减少了外界的干扰,能够确保更有效的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plc从站及对应的数传电台设置在驾驶室内时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plc从站及对应的数传电台设置在斗轮机尾部的独立控制室内时的示意图。
[0021]
1-输煤控制室;2-输煤转运站;3-第一斗轮机;4-第二斗轮机;5-第三斗轮机;6-数传电台主站;7-数传电台从站;8-plc主站;9-plc远程站;10-输煤操作员站;11-plc从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4]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实施例1:
[002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包括一个plc主站8、三个plc从站11、一个数传电台主站6和三个数传电台从站7;
[0027]
一共包括三个斗轮机,分别为第一斗轮机3,第二斗轮机4和第三斗轮机5,每个斗轮机上设有一台plc从站11,所述plc主站8与数传电台主站6有线连接,每个plc从站11与一个数传电台从站7有线连接,所述数传电台主站与每个数传电台从站无线通信连接。
[0028]
所述plc从站及对应的数传电台从站均设置在斗轮机的驾驶室内,如图2所示,所
述plc主站和输煤操作员站设置在输煤控制室1内,plc远程站和数传电台主站设置在输煤转运站2内。
[0029]
输煤操作员站10为计算机终端,通过以太网网线与plc主站、plc远程站和数传电台主站连接。
[0030]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plc从站11及对应的数传电台从站设置在斗轮机尾部的独立控制室内,如图3所示。
[0031]
所述系统还包括plc远程站9,所述plc远程站分别与plc主站和数传电台主站通过以太网网线有线连接,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远程数据接收和远程指令的下达。
[0032]
所述plc主站、plc从站和plc远程站均采用140cpu65150型号的plc控制器,其安全性和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
[0033]
所述电厂内斗轮机工作区域地下设有接地网,所述数传电台主站和数传电台从站均与接地网连接,采用一点接地方式,建立一个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的接地网,将无线通讯控制系统设备的地都接到这个接地网上,使系统各设备都保持在等电位水平上,通过抗雷击防护措施,保证无线通讯设备免遭雷击,确保无线数据通讯正常。
[0034]
所述斗轮机通过轨道运行,所述数传电台从站通过接地线与轨道连接,所述轨道与接地网连接,所述数传电台主站通过接地引线直接与接地网连接。
[0035]
本实施例中,plc主站与数传电台主站通过以太网网线连接,每个plc从站与一个数传电台从站通过以太网网线连接。
[0036]
所述数传电台采用srm6100e型号或者mds 2710型号或者nd889a型号,也可以是其他型号的数传电台,只要能够满足无线数传功能即可。
[0037]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式具体为:
[0038]
无线控制斗轮机启停的工作流程为:输煤程控系统发启停指令送到输煤plc 主站

输煤plc主站将数据打包为tcp/ip数据帧

数据经以太网通讯接口送至数传电台主站

数传电台主站通过无线链路将数据送至斗轮机plc从站侧的数传电台从站

数传电台从站接收数据

将数据写入到斗轮机plc从站指定的寄存器

将写入的数据经斗轮机plc从站输出通道送到斗轮机控制回路

斗轮机实现启动或停机。
[0039]
斗轮机就地状态信号反馈工作流程:斗轮机启动/停机状态信号送到通讯控制斗轮机plc从站的输入通道

当输煤plc主站发来的数据请求指令,通讯控制斗轮机plc从站将数据打包为tcp/ip数据帧

数据经以太网通讯接口送至斗轮机plc从站侧的数传电台从站

数传电台从站通过无线链路将数据送至数传电台主站

数传电台主站经以太网通讯接口将数据传送给输煤plc主站

输煤 plc主站接收数据到指定的寄存器

输煤plc主站从指定的寄存器读出状态,将状态信号经输煤plc主站的输出通道送到输煤程控系统

输煤程控系统对状态信号进行显示报警。
[0040]
实施例2:
[00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将实施例其中的以太网连接方式替换为rs232总线或者rs485总线或者rs422总线连接方式,其他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42]
实施例3:
[004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输煤斗轮机plc站间无线通讯系统,将实施例其中
的以太网连接方式替换为can总线连接方式,其他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