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483发布日期:2020-12-22 10:4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提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于1m的简单起重设备,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一般分为液压千斤顶和机械千斤顶等几种,由于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和操作简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多,千斤顶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也成为了车辆的标配,其主要用于车胎以及底盘维修时的顶起。

但是现有的千斤顶结构较为单一,升程短,在起升过程中也只能将千斤顶的起重点放置在重物的边缘处位置,起重效果差且存在潜在危险,此外,在挪动千斤顶的过程中也因为千斤顶的自重问题显得尤为不便,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挪动方便的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油缸及驱动油缸上下运动的升降系统,所述底座包括在中间位置铰接的支撑臂和起重臂,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起重臂固定连接并可带动起重臂上下运动,起重臂的前端部设置有承载重物的托架,起重臂的后端部设置有一组后轮,所述支撑臂的前端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板,支撑臂的后端部铰接在油缸的缸筒上并可以随着缸筒的运动而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系统为设置在缸筒上并可以驱动油缸运动的杠杆手柄,所述油缸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缸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向缸筒前后两侧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铰接有可沿铰接点转动的提拉手柄;所述杠杆手柄包括设置在缸筒上的揿手和压杆,揿手的外端铰接在支撑板的后侧位置上,揿手的底部通过压杆与油缸的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活塞杆运动,揿手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手柄插接孔,该手柄插接孔的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销的固定销插接孔,手柄可拆卸式安装在手柄插接孔内,手柄远离手柄插接孔的一侧设置有软胶材质的手柄套。

进一步地,所述揿手上通过绳链设置有可卡接在驱动杆上防止或搬运过程中压杆下压的u形卡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通过滑槽铰接在所述起重臂上并可相对于铰接点转动,托架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防滑纹,所述起重臂的两侧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叉式连接的支撑臂和起重臂来达到起重和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支撑臂的前端设置有弧形支撑板,在举升后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起重臂的后轮在举升时自动前移,两者的搭配之下使得产品就有更高的稳定性,起重臂的前端设置有可转动的托架,托架上设置有防滑纹,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重物选择性使用托架,在不需要托架时也可以选择将重物的外凸部分(例如轴类重物)与起重臂的弧形凹槽卡接,以防止滑落;此外,千斤顶的揿手上设置有可以防止压杆下压的u形卡接板,通过将该u形卡接板卡接在压杆上,在下压手柄可以轻松的使千斤顶的前部翘起,然后对千斤顶进行搬运和挪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主要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油缸2及驱动油缸2上下运动的升降系统3,所述底座1包括在中间位置铰接的支撑臂11和起重臂12,油缸2的活塞杆与所述起重臂12固定连接并可带动起重臂12上下运动,起重臂12的前端部设置有承载重物的托架13,起重臂12的后端部设置有一组后轮14,所述支撑臂11的前端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板15,弧形支撑板15的宽度大于支撑臂11的宽度,支撑臂11的后端部铰接在油缸2的缸筒21上并可以随着缸筒21的运动而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系统3为设置在缸筒21上并可以驱动油缸2运动的杠杆手柄,所述油缸2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22。

参照图1所示,所述缸筒2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向缸筒前后两侧延伸的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的前侧铰接有可沿铰接点转动的提拉手柄24;所述杠杆手柄包括设置在缸筒21上的揿手25和压杆26,揿手25的外端铰接在支撑板23的后侧位置上,揿手25的底部通过压杆26与油缸2的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活塞杆运动,揿手25远离支撑板23的一侧设置有手柄插接孔,该手柄插接孔的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销的固定销插接孔,手柄27可拆卸式安装在手柄插接孔内,手柄远离手柄插接孔的一侧设置有软胶材质的手柄套。

参照图1所示,所述揿手25上通过绳链28设置有可卡接在驱动杆上防止或搬运过程中压杆下压的u形卡接板29;所述托架13通过滑槽铰接在所述起重臂12上并可相对于铰接点转动,托架13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防滑纹,所述起重臂12的两侧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16。本实用新型通过叉式连接的支撑臂和起重臂来达到起重和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支撑臂的前端设置有弧形支撑板,在举升后能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起重臂的后轮在举升时自动前移,两者的搭配之下使得产品就有更高的稳定性,起重臂的前端设置有可转动的托架,托架上设置有防滑纹,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重物选择性使用托架,在不需要托架时也可以选择将重物的外凸部分(例如轴类重物)与起重臂的弧形凹槽卡接,以防止滑落;此外,千斤顶的揿手上设置有可以防止压杆下压的u形卡接板,通过将该u形卡接板卡接在压杆上,在下压手柄可以轻松的使千斤顶的前部翘起,然后对千斤顶进行搬运和挪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油缸及驱动油缸上下运动的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在中间位置铰接的支撑臂和起重臂,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起重臂固定连接并可带动起重臂上下运动,起重臂的前端部设置有承载重物的托架,起重臂的后端部设置有一组后轮,所述支撑臂的前端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板,支撑臂的后端部铰接在油缸的缸筒上并可以随着缸筒的运动而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系统为设置在缸筒上并可以驱动油缸运动的杠杆手柄,所述油缸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向缸筒前后两侧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铰接有可沿铰接点转动的提拉手柄;所述杠杆手柄包括设置在缸筒上的揿手和压杆,揿手的外端铰接在支撑板的后侧位置上,揿手的底部通过压杆与油缸的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活塞杆运动,揿手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手柄插接孔,该手柄插接孔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销的固定销插接孔,手柄可拆卸式安装在手柄插接孔内,手柄远离手柄插接孔的一侧设置有软胶材质的手柄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手上通过绳链设置有可卡接在驱动杆上防止或搬运过程中压杆下压的u形卡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通过滑槽铰接在所述起重臂上并可相对于铰接点转动,托架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防滑纹,所述起重臂的两侧横向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便携式叉式千斤顶,主要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油缸及驱动油缸上下运动的升降系统,所述底座包括在中间位置铰接的支撑臂和起重臂,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起重臂固定连接并可带动起重臂上下运动,起重臂的前端部设置有承载重物的托架,起重臂的后端部设置有一组后轮,所述支撑臂的前端部设置有弧形支撑板,支撑臂的后端部铰接在油缸的缸筒上并可以随着缸筒的运动而上下运动;所述升降系统为设置在缸筒上并可以驱动油缸运动的杠杆手柄,所述油缸的顶部设置有泄压阀;缸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别向缸筒前后两侧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铰接有可沿铰接点转动的提拉手柄它具有结构简单、举升效果好且举升稳定,搬运挪动方便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余赟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清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4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