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6343发布日期:2021-02-05 19:4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行业中都存在用螺钉和内螺纹配合紧固产品的装配工艺,特别是在通信、电子和家电行业中,更是大量使用。常见的螺钉型号有m2.5、m3等,常用的螺钉长度有4mm、5mm和6mm,按钉头类型分为圆头钉和平头钉,使用过程中由操作人员单手抓取一把螺钉,利用手心挪动并配合食指拇指,靠手感分辨出螺钉的钉头和钉尾,便于将批头对准放入钉头的槽内,完成安装前的准备动作。
[0003]
在大数量、多台次的流水线密集组装中,要求操作人员快速的完成整套操作,以便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效率。在多次重复且快速完成整套操作时,会有以下问题:
[0004]
一、靠手感分辨钉头和钉尾,相对于尺寸较长的螺钉能较好的分辨,较短螺钉因为整体结构较小,很难快速分辨钉头和钉尾,且不易靠手指捻动来调整螺钉槽的位置状态,因此,对于较短螺钉很难做到快速分辨。
[0005]
二、在实际生产中,操作者手指和手心在多次操作和长时间持有物品时会出现手部神经麻痹,再加上操作者需留心观察上游产品流动到位置前的状态,便于提前做好操作应对,会有螺钉从指缝掉落且不易发觉的情形,螺钉掉落在地上因各工位都有掉落且螺钉型号不同,再收集起来也难区分;另外,螺钉掉在产品缝隙内,会因多余螺钉造成产品短路、异音等不良影响,导致返工甚至报废。
[0006]
三、操作人员在应付流水装配时,很难有时间去确认手中有多少螺钉,已使用了多少螺钉,出现漏装、多装也难以自检自查,经常因此导致漏装、多装螺钉的品质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不依赖手工对小螺钉进行逐一分形,并且便于操作人员获取是否多装或漏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9]
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有上挡板;
[0010]
所述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沉孔。
[0011]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边缘向下延伸有下挡板,下挡板用于撑起盒体,悬空进入定位孔的小螺钉,以免盒体放置在平台上时,小螺钉被顶出定位孔;当完成小螺钉的分形定数后,若小螺钉的长度大于底板厚度则会出现反面凸出的现象,放置在平台上时,钉尾会将小螺钉本体顶出定位孔,因此,增加下挡板以避免钉尾将小螺钉本体顶出的情况出现,同时也无需增加整个底板的厚度,具有节约材料的优点。
[0012]
可选的,所述上挡板的高度为20-25mm,该高度的上挡板既有利于小螺钉的分形定
数,同时也不会影响作业过程中对小螺钉的取用。
[0013]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的高度为4-6mm,该高度使得小螺钉的钉尾不会反面凸出,同时也不会增大该装置的占用空间。
[0014]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的中部设有台阶,便于将两个分形定数装置进行叠放,稳固叠放状态以及增加空间利用率。
[0015]
可选的,所述底板为矩形状,所述多个定位孔呈矩形阵列排布在底板上,矩形状的底板更有利于操作人员获取底板上小螺钉的数量。
[0016]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分隔条,便于对底板上的定位孔进行区域划分,更适合分模块作业。
[0017]
可选的,所述分隔条的数量为4个,所述4个分隔条呈井字状分布在底板上,使得底板上各区域的小螺钉数量一目了然。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在盒体内放入若干小螺钉后,通过晃动,并利用沉孔,使得盒体内的小螺钉完成分形定数,实现不依赖手工对小螺钉进行逐一分形,并且便于备料人员提前准备生产作业物料,以及获取是否多装或漏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叠放状态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分隔条的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0023]
其中,1为盒体;11为底板;12为上挡板;13为定位孔;14为下挡板;15为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
例如,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有上挡板;所述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沉孔。
[002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在盒体内放入若干小螺钉后,通过晃动,并利用沉孔,使得盒体内的小螺钉完成分形定数,实现不依赖手工对小螺钉进行逐一分形,并且便于备料人员提前准备生产作业物料,以及获取是否多装或漏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一种小螺钉分形定数装置,包括盒体,该盒体可以是圆柱状或矩形状等,其大小与人手相适应,宽度约100mm左右,以便于备料人员通过晃动筛选备料,也便于操作人员取用时的拿取。当然,本申请并不对盒体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盒体的形状已经尺寸大小。
[0029]
该盒体包括底板,底板的边缘向上延伸有上挡板。
[0030]
在该示例中,底板为矩形状,即矩形底板,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均向上延伸有上挡板,形成具有一开口的盒体。
[0031]
该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孔,由于底板为矩形状,因此,多个定位孔呈矩形阵列排布在底板上。该分形定位装置在使用时,向盒体内放入若干小螺钉,并通过晃动后,使小螺钉一一落入到定位孔中。
[0032]
该定位孔的孔径要小于小螺钉的钉头直径,但大于小螺钉的钉尾直径,以实现钉尾落入到定位孔中,而钉头突出于定位孔上,完成对小螺钉的分形定数。
[0033]
为了更好的实现小螺钉的分形定数,本申请中的定位孔为沉孔,由于沉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更有利于小螺钉的钉尾落入到沉孔中。
[0034]
当然,本申请也可用于对不同型号的小螺钉进行筛选,不同型号的小螺钉的钉头直径不相同,因此,只有对应定位孔大小的小螺钉才能够顺利落入到定位孔中。
[0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的边缘向下延伸有下挡板,当完成小螺钉的分形定数后,若小螺钉的长度大于底板厚度则会出现反面凸出的现象,放置在平台上时,钉尾会将小螺钉本体顶出定位孔,因此,增加下挡板以避免钉尾将小螺钉本体顶出的情况出现,同时也无需增加整个底板的厚度,具有节约材料、便于加工的优点。
[0036]
在该示例中,底板为矩形状,即矩形底板,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在向下延伸出下挡板时,可以选用两个长边向下延伸或两个短边向下延伸,只要实现相互对称平衡即可,该设计更有利于节约分形定位装置的成本。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挡板的高度为20-25mm,该高度的上挡板既有利于小螺钉的分形定数,同时也不会影响作业过程中对小螺钉的取用。
[0038]
由于该分形定数装置主要是针对小螺钉,即长度为4-7毫米的螺钉,因此,通过晃动使小螺钉落入定位孔的幅度不大,无需设置过高的上挡板,若上挡板太高,反而会造成取用小螺钉时的行为路径太长,造成时间浪费,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该示例中,上挡板的高度为20mm。
[003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下挡板的高度为4-6mm,该高度使得小螺钉的钉尾不会反面凸出,同时也不会增大该装置的占用空间。
[0040]
具体的,下挡板的中部设有台阶,便于将两个分形定数装置进行叠放,稳固叠放状态以及增加空间利用率。
[0041]
如图4所示,在将两个分形定数装置进行叠放时,位于上端的分形定数装置的下挡板会处于下端的分形定数装置的上挡板的外侧,且上端的分形定数装置的下挡板的台阶会
与下端的分形定数装置的上挡板的顶端接触,形成稳固叠放状态。
[00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板上还设置有分隔条,分隔条可以是封箱胶纸或美纹纸,便于对底板上的定位孔进行区域划分,更适合分模块作业。
[0043]
在该示例中,分隔条采用美纹纸,将美纹纸贴在对应定位孔的沉孔面,对底板上的其他定位孔进行区域划分,达到小区域阵列排布,同时又不影响分形定数装置的使用功能。
[0044]
在该示例中,分隔条的数量为4个,4个分隔条呈井字状分布在底板上,使得底板上各区域的小螺钉数量一目了然。
[0045]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不同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组合实施,实施例仅仅只是为了说明特定结构的可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方案实施的限定。
[0046]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