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开隔热层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8636发布日期:2021-02-26 23: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旁开隔热层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旁开隔热层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梯应用于建筑物中,其包括电梯包括可沿建筑物的电梯井移动的轿厢和安装于每一层的层门装置。层门装置设有快门板组件和慢门板组件,在关门状态下,快门板组件的门边和慢门板组件的门边相互展开,在开门状态下,快门板组件向慢门板组件方向移动直至两者移动至预设位置并叠加。
[0003]
现有的旁开层门装置中隔热材料安装难度大,安装不方便。并且为了安装隔热材料所预留的操作空间较大,导致隔热效果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旁开隔热层门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旁开隔热层门装置,包括上坎组件、与所述上坎组件相对设置的下坎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上坎组件的快门板组件和慢门板组件,所述快门板组件和慢门板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坎组件,所述快门板组件包括门板主体、连接架、固连于所述门板主体的加强梁、间隔分布于所述门板主体的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加强梁收纳至少一块所述第一隔热板,所述第二隔热板与所述加强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加强梁并压接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
[0006]
可选地,所述门板主体包括面板、自所述面板相对两侧弯折而成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自由端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折弯部自由端的延伸方向相互靠拢,所述加强梁固连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二隔热板铺设于所述面板,至少部分第二隔热板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区域内;和/或,至少部分第二隔热板位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区域内。
[0007]
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还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压接梁,所述压接梁与所述面板相对设置且压接于所述第二隔热板。
[0008]
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还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隔热梁,所述隔热梁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隔热板方向延伸,所述隔热梁与所述面板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厚度。
[0009]
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还包括固连于所述门板主体的顶加强梁和底加强梁,所述顶加强梁和底加强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热板及第二隔热板限定于所述顶加强梁和底加强梁之间。
[0010]
可选地,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压接板、第二压接板和间隔分布的至少两块压接板,所述第一压接板安装于所述加强梁的一侧并压接于相邻的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二压接板安装于所述加强梁的另一侧并压接于相邻的第二隔热板,所述压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压接板和
第二压接板并压接位于加强梁内的第一隔热板。
[0011]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板包括连接部和相交至所述连接部的压接部,所述连接部固连于所述加强梁,所述压接部背离所述加强梁并压接于第二隔热板。
[0012]
可选地,所述慢门板组件与快门板组件的结构相同。
[0013]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加强梁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隔热板与所述门板主体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
[0014]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第一隔热板限定于加强梁内,安装位置准确并提高加强梁的强度。第二隔热板通过连接架进一步限定于门板主体,以提高连接牢固性,限定效果好。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通过加强梁分隔开设置,又通过连接架结合,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旁开隔热层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快门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图2中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上坎组件10;下坎组件20;快门板组件30;门板主体31;面板311;第一折弯部312;第二折弯部313;顶加强梁314;底加强梁315;第一隔热板32;第二隔热板33;连接架34;第一压接板341;压接部3411;连接部3412;第二压接板342;压接板343;压接梁35;隔热梁36;加强梁37;慢门板组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旁开隔热层门装置包括上坎组件10、与所述上坎组件10相对设置的下坎组件20、滑动连接于所述上坎组件10的快门板组件30和慢门板组件40,所述快门板组件30和慢门板组件40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坎组件20。在关门状态下,快门板组件30和慢门板组件40相对展开,以封闭层门的门洞。在开门状态下,快门板组件30相对于慢门板组件40方向移动,并且慢门板组件40同时沿上坎组件10滑动并缩入电梯井内,直至两者移动至预设位置并至少部分叠加。
[0023]
所述快门板组件30包括门板主体31、连接架34、固连于所述门板主体31的加强梁37、间隔分布于所述门板主体31的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所述加强梁37收纳至少一块所述第一隔热板32,所述第二隔热板33与所述加强梁37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架34安装于所述加强梁37并压接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采用导热率低的隔热材料制成,用于阻隔层门装置内外两侧空间的热量流通。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板32与所述加强梁37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板33与所述门板主体31通过胶接剂胶接连接。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均采用板状的材料,一侧平面通过胶接剂与门板主体31连接,装配方便且接触面积大。
[0024]
第一隔热板32限定于加强梁37内,安装位置准确并提高加强梁37的强度。第二隔热板33通过连接架34进一步限定于门板主体31,以提高连接牢固性,限定效果好。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通过加强梁37分隔开设置,又通过连接架34结合,安装方便。
[0025]
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门板主体31包括面板311、自所述面板311相对两侧弯折而成的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二折弯部313,所述第一折弯部312自由端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折弯部313自由端的延伸方向相互靠拢。所述加强梁37固连于所述面板311,所述第二隔热板33铺设于所述面板311。第一折弯部312、面板311和第二折弯部313构成近似于“u”或“c”字形结构,整体强度高。加强梁37固连于面板311且位于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二折弯部313之间,以将门板主体31分隔成不同区域,进一步提高门板主体31的强度。第一隔热板32位于加强梁37内,在加强梁37的两侧分别分布有第二隔热板33。
[0026]
当加强梁37的数量设为一根时,加强梁37的一侧的第二隔热板33延伸至第一折弯部312,至少部分第二隔热板33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12在所述面板311上的投影区域内,以提高第二隔热板33在第一折弯部312所对应的弯折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30还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一折弯部312的压接梁35,所述压接梁35与所述面板311相对设置且压接于所述第二隔热板33。压接梁35压接于第二隔热板33,以限定第二隔热板33的位置及提高第一折弯部312的强度。同时压接梁35也将第一折弯部312、第二隔热板33及面板311之间的弯折空间封闭,以形成空气隔断,提高隔热效果。
[0027]
加强梁37的另一侧的第二隔热板33延伸至第二折弯部313,至少部分第二隔热板33位于所述第二折弯部313在所述面板311上的投影区域内,以提高第二隔热板33在第二折弯部313所对应的弯折区域内的分布范围。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30还包括固连于所述第二折弯部313的隔热梁36,所述隔热梁36与所述第一折弯部312相对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二隔热板33方向延伸,所述隔热梁36与所述面板311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隔热板33的厚度。隔热梁36安装于第二折弯部313,提高第二折弯部313的强度。隔热梁36向所述第二隔热板33方向延伸,以形成空气隔断,提高隔热效果。其中,所述慢门板组件40与快门板组件30的结构相同,慢门板组件40的第二折弯部313和快门板组件30的第一折弯部312在展开状态时重叠,以提高空气隔断的隔热效果。并且,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所对应的区域用于封闭建筑物层门的门洞位置,以提高隔热效果。
[0028]
可选地,所述快门板组件30还包括固连于所述门板主体31的顶加强梁314和底加强梁315,所述顶加强梁314和底加强梁3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热板32及第二隔热板33限定于所述顶加强梁314和底加强梁315之间。顶加强梁314和底加强梁315间隔设置于门板主体31,以加强门板主体31的强度。并且,顶加强梁314、底加强梁315、第一折弯部312和第二折弯部313合围形成矩形空间,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位于该矩形空间内。可选地,顶加强梁314及底加强梁315由钣金工艺加工而成,均弯折形成有开口远离门板主体31的凹槽空间,以形成空气隔断,并减少散热面积,提高隔热效果。
[0029]
第一隔热板32和第二隔热板33通过连接架34进一步锁定连接于门板主体31,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连接架34包括第一压接板341、第二压接板342和间隔分布的至少两块压接板343。所述第一压接板341安装于所述加强梁37的一侧并压接于相邻的第二隔热板33,所述第二压接板342安装于所述加强梁37的另一侧并压接于相邻的第二隔热板33,所述压接板343连接所述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并压接位于加强梁37内的第一隔
热板32。
[0030]
见图3和图4所示: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至少部分弯折,以压接位于第一隔热板32两侧的第二隔热板33。其中,第二隔热板33的第一高度大于加强梁37的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为第二隔热板33自门板主体31凸出的高度,即第二隔热板33的厚度。第二高度为加强梁37自门板主体31凸出的高度,即加强梁37的折弯高度。第二隔热板33的表面超出加强梁37,以使安装于加强梁37的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能够对应压接位于加强梁37两侧的第二隔热板33,压接连接方便。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将压接预紧力传递至加强梁37,以使门板主体31与第二隔热板33紧密贴合。其中,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呈对称结构固定于加强梁37。
[0031]
以第一压接板34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所述第一压接板341包括连接部3412和相交至所述连接部3412的压接部3411,所述连接部3412固连于所述加强梁37,所述压接部3411背离所述加强梁37并压接于第二隔热板33。连接部3412和压接部3411构成近似于“l”字形压接结构,连接部3412垂直于压接部3411,或者,连接部3412和压接部3411形成锐角结构。连接部3412通过焊接连接、螺栓连接、铆接连接等连接方式固定于加强梁37,连接方便。压接部3411自加强梁37外翻并压接于第二隔热板33,以形成压接结构,压接方便。可选地,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与加强梁37一体成型,以提高结构的强度。
[0032]
压接板343连接第一压接板341和第二压接板342,第一压接板341、第二压接板342及加强梁37的结构及尺寸参数稳定,整体强度高。压接板343压接位于加强梁37内的第一隔热板32,进一步限定第一隔热板32的活动范围。
[0033]
层门装置的结构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