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1568发布日期:2021-02-03 21:1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池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锌锰电池、碱锰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均有圆柱形外壳结构,统称为圆柱电池。在圆柱电池生产流水线中,最后要对成品电池进行包装,而后再由转向传送机构将包装后的电池送入装盘工位进行装盘作业。
[0003]
目前生产线上的锌锰电池包装完毕后均横卧出料,而装盘工序中电池为直立状态排列于电池托盘内,因此电池传送过程中需进行转向。中国专利号201520896296.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自动转向输送装置,包括对电池进行卧式输送的输送带、电池转向机构及电池立式摆放平台,电池转向机构位于输送带的末端,电池立式摆放平台位于输送带的下方,电池转向机构包括与输送带接壤的输入平台、变换通道以及与电池立式摆放平台接壤的直立平台,输入平台位于直立平台的上方。工作时,电池由输送带送入电池转向机构内,经过导向机构后,电池由卧式变立式,再由气缸推出,由此实现了电池的自动转向。但该结构较为复杂,还需额外增设气缸,转向效率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
[0005]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其安装于沿电池传送方向顺序设置的第一电池传送装置和第二电池传送装置之间,第一电池传送装置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所述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包括自第一电池传送装置的出料端向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进料端延伸的两块平行的侧板,两块侧板围合成由上下平行扭转至前后平行的转向通道,转向通道的侧面安装有用于防止电池滑出转向通道的挡板,转向通道位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端部沿电池传送方向向前延伸固定有一平坦的过渡板,过渡板的宽度大于单颗电池的外径,所述过渡板的长度、过渡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以及过渡板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以转向通道输出的电池可以平稳地被挤入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且不倾倒为限。
[0006]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和挡板均由线材组成,组成侧板的线材为两根以上,组成侧板的相邻线材的间距小于单颗电池的长度,组成挡板的线材为一根以上。电池与线材为线接触,阻力小,钢壳输送更为顺畅。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通道中位于第一电池传送装置一侧的侧板为板状结构,其余转向通道由线材组成。
[0008]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电池传送装置之间设置转向通道,利用转向通道的曲面设计实现电池自动由卧式转为立式,转向通道的末端的过渡板略高地悬浮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上,当电池经转向通道传送到过渡板上时,由于过渡板比较宽且很平坦,电池就会被缓慢平稳地挤到第二电池传送装置上,防止第一电池传送装置和第二电池电池传送装置的传送
速度不同步时导致电池倾倒的现象。其结构简单、紧凑,转向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电池传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1]
如图1所示,一种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其安装于沿电池传送方向顺序设置的第一电池传送装置10和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之间,第一电池传送装置10的水平位置高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所述圆柱电池转向传送机构包括自第一电池传送装置10的出料端101向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的进料端201延伸的两块平行的侧板1,两块侧板1围合成由上下平行扭转至前后平行的转向通道30,转向通道30的侧面安装有用于防止电池滑出转向通道的挡板2,转向通道30位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的端部沿电池传送方向向前延伸固定有一平坦的过渡板3,过渡板3的宽度大于单颗电池100的外径,所述过渡板3的长度、过渡板3与水平面的角度以及过渡板3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的上表面202之间的间距以转向通道30先输出的电池可以平稳地被后输出的电池挤入第二电池传送装置20的上表面202且不倾倒为限。
[0012]
其中,所述挡板2由一根线材组成,转向通道30中位于第一电池传送装置一侧的侧板1为板状结构,其余转向通道30由线材101组成,组成侧板1的线材11为有两根,组成侧板的相邻线材11的间距小于单颗电池100的长度。
[0013]
工作时,平躺于第一电池传送装置上的电池逐个滚落入转向通道内,在转向通道内配合通道形状逐渐扭正为基本与水平面平行的立式状态,而先到达第二电池传送装置上方的电池受其后电池的推挤进入过渡板,在平坦的过渡板上,最后被缓慢平稳地挤到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上。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侧板和挡板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由线材和板材组合拼接而成,或仅由线材组成;所述过渡板可以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或者相对于水平面略向下设置;以1号碳性电池为例,过渡板的长度大约为12cm,宽度大约为7cm,同时过渡板需略高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不与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传送带)接触以避免二者产生摩擦,并且还可保证转向通道输出的电池可以平稳地被挤入第二电池传送装置的上表面且不倾倒;组成侧板的相邻线材的间距小于单颗电池的长度以对电池进行有效夹持;所述第一电池传送装置和第二电池电池传送装置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