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416发布日期:2021-02-27 12:0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加热或自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及舒适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瓶装、罐装饮食等可以直接饮用的饮食品,更需要注重这方面的改变。
[0003]
适宜温度的饮食品除了可以增加口感等消费体验外,更有利于人们对饮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款可以自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可以满足人们对适宜温度饮食品的要求。
[0004]
现有的可制热或制冷装置中,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装配药剂及部件与内装饮食品灌装环节同步,甚至在其之前,存在污染内装饮食品的安全隐患;灌装时无法正常打检,影响检测罐内真空度及密封情况;灌装后二次灭菌时的高温影响加热部件的稳定性,无法保证需要时准确启动;饮食品位于两腔体之间,卷封密封时因内外腔体间无密封胶,造成卷封泄漏的概率大,影响内装饮食品的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必要提出一种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
[0006]
一种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包括内腔体、外腔体、发热组件,内腔体包括内筒体、上端盖、上封盖,内筒体内部用于盛放饮品或食品,上端盖设置于内筒体上方,上封盖可拆卸盖合于上端盖上方;内筒体设置于外腔体内部,且内筒体的上端口、上端盖的下端口、外腔体的上端口密封连接,外腔体与内筒体之间间隔为容纳第一药剂的药剂空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内筒体下方及周边的外腔体内部的空间内,外腔体的下端封堵。
[0007]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为平面端盖或锥形端盖。
[0008]
优选的,所述上封盖为旋盖、易拉盖、皇冠盖、内塞盖、易撕盖中的一种。
[0009]
优选的,外腔体的上端口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外翻边;内筒体的上端口向外翻折,形成第二外翻边,并叠加于外腔体的第一外翻边上方;上端盖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沟槽;沟槽内设置密封胶,上端盖的沟槽将叠加后外腔体的第一外翻边及内筒体的第二外翻边包裹、卷封,形成密封。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翻边、第二外翻边及沟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卷封、焊接、铆压或粘结中的一种或二种、三种、四种组合。
[0011]
优选的,发热组件包括盛装容器、盛放于盛装容器内的第二药剂,所述盛装容器的上端面为封膜层,在盛装容器内部设置尖刺部,尖刺部朝向封膜层设置。
[0012]
优选的,还在内筒体下方或周边设置支架,支架上端与内筒体下端搭接,或支架卡合于外腔体内壁,支架下端与发热组件的盛装容器的封膜层搭接。
[0013]
优选的,还在外腔体的下端口设置下封盖,所述下封盖与外腔体之间密封连接,以
将发热组件、第一药剂及支架封堵于外腔体内部。
[0014]
优选的,还在外腔体外部设置隔热层。
[0015]
优选的,还在下封盖或外腔体表面开设泄压通孔,还在泄压通孔上粘接高压安全贴,高压安全贴包括粘接的内层和外层,内层为防水透气层,外层为防水不透气层。
[0016]
本实用新型将包装物设置为内外套装式连接结构,前期将内筒体、上端盖与外腔体密封连接,预留单独的饮品灌装口,使得饮品灌装先期完成,与第一药剂装入步骤分开进行,防止药剂或发热组件装入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卫生污染;灌装过程中可以完成正常打检,保证包装物的密封及真空度;后期药剂及发热组件常温、常压安装、使用,保证各部件的稳定性;饮品或食品盛装于内筒体内部,保证密封完好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装置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装置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9]
图3、4、5、6为两种实施方式中上封盖标记b处的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0020]
图7为两种实施方式中下封盖标记c处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0021]
图8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中:内腔体10、内筒体11、第二外翻边111、上端盖12、端盖沟槽外边121、端盖沟槽内边122、上封盖13、支架14、密封胶层15、外腔体20、药剂空腔21、下封盖22、第一外翻边23、高压安全贴24、内层241、外层242、发热组件30、盛装容器31、第二药剂32、尖刺部33、封膜层34、隔热层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封口式可制热或制冷的包装装置,包括内腔体10、外腔体20、发热组件30,内腔体10包括内筒体11、上端盖12、上封盖13,内筒体11内部用于盛放饮品或食品,上端盖12设置于内筒体11上方,上封盖13可拆卸盖合于上端盖12上方;内筒体11设置于外腔体20内部,且内筒体11的上端口、上端盖12的下端口、外腔体20的上端口密封连接,(例如通过卷封、焊接、铆压、粘结等方式将三者一次性连接),外腔体20与内筒体11之间间隔为容纳第一药剂的药剂空腔21,所述发热组件30设置于内筒体11下方或周边的外腔体20内部的空间内,外腔体20的下端封堵。
[0025]
本实用新型中,将内腔体10设计成为内筒体11、上端盖12、上封盖13,用于单独灌装饮品或食品,上封盖13和上端盖12可拆卸连接,可以独立操作,上封盖13为预留灌装口,灌装后密封。先将内筒体11的上端口、上端盖12的下端口、外腔体20的上端口连接,制成类似普通罐体,然后将饮品或食品通过预留的上封口13灌装至内腔体10内部,密封上封口13后对内装饮食品进行杀菌。此时,内装的饮品或食品处于杀菌后的完好保护状态,然后再向药剂空腔21内装入反应所需的第一药剂,再将发热组件30也装配在外腔体20内部,再用下
封盖22封堵外腔体20,得到本装置产品。
[0026]
本装置,将内腔体10设计为分体式,且其形状可以由上端盖12和内筒体11组合而成,形状由设计者自行设计,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本方案先制作内腔体10,还在内腔体10上预留饮品灌装的独立入口,进行常规灌装、密封、杀菌,得以进行常规密封后的打检工序,保证腔内饮食品的密封完整性及真空度。完成以上工序后再向药剂空腔21内装入所需的药剂及发热组件30,以下封盖22封堵。此时,饮食品处于杀菌后的完好保护状态,避免了药剂及发热组件装配过程污染内装饮食品的安全隐患。因药剂及发热组件30的装配不需要再经过二次灭菌时的高温、高压状态,保证了加热部件的稳定性,确保本装置后续能够准确启动。
[0027]
饮食品装入最内部的内腔体10,上端盖12的沟槽边121、122与第一外翻遍23、第二外翻边111形成卷封,沟槽内的密封胶在第二外翻边111与沟槽边121之间及端部构成密封胶层15,形成有效密封,防止产生泄漏,保证饮食品的卫生安全。
[0028]
其中,内筒体11为扩口罐、锥形罐、深冲罐、薄壁拉伸罐等一端开口的罐型物,开口端为第一开口,上端盖12、上封盖13可以但不限于为子母盖,封闭第一开口。
[0029]
而专利号为022459731的专利中,只能将饮品灌装与药剂等部件装配同步进行,然后将外筒、内筒、上盖体一次性卷封操作。以上操作中很容易将杂质或细菌引入内筒内部的饮品中,造成污染。若提前灌装或卷封,先将外筒、内筒或内筒、上盖体卷封,则会造成先卷封的两层与后卷封的一层之间密封性差的问题。
[0030]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12为平面端盖或锥形端盖。
[0031]
进一步,所述上封盖13为旋盖、易拉盖、皇冠盖、内塞盖、易撕盖中的一种。
[0032]
进一步,所述外腔体20的上端口向外翻折形成第一外翻边23,内筒体11的上端口向外翻折形成第二外翻边111,并叠加于外腔体的第一外翻边上方,上端盖12的边缘向内翻折,形成端盖沟槽外边121、端盖沟槽内边122,所述端盖沟槽外边121、端盖沟槽内边122,将叠加后的第一外翻边23与第二外翻边111包裹,在专用设备作用下,勾曲、压紧,形成卷封。借助密封胶层15,形成有效密封,防止泄漏。
[0033]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翻边23、第二外翻边111及沟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卷封、焊接、铆压或粘结中的一种或二种、三种、四种组合。
[0034]
如果将饮食品装入药剂空腔21,而将药剂及发热组件30等装入内筒体11时,因外腔体20的第一外翻边23与内筒体11的第二外翻边111之间无密封胶15,空气及细菌会沿第一外翻边23与第二外翻边111之间的缝隙进入药剂空腔21,污染饮食品,造成饮食品卫生问题。
[0035]
本方案在加工时,通过上端盖12的沟槽121及122之间的密封胶15,最大限度保证了上端盖12和内筒体11之间的密封,由于饮食品灌装于内筒体11内部,最大程度保证了饮食品不泄漏,亦不被外部细菌污染。即使些许空气经外腔体20的第一外翻边23与内筒体11的第二外翻边111之间的缝隙进入药剂空腔21,最终只会对药剂产生些许影响,但这些影响也可以忽略。上端盖12的沟槽与内筒体11的第二外翻边111之间的卷封密布密封胶层15,阻止了外界空气或细菌沿着第二外翻边111和端盖沟槽外边121之间的缝隙进入内筒体11内,保证了内筒体11内饮食品的食品安全。
[0036]
进一步,发热组件30包括盛装容器31、盛放于盛装容器31内的第二药剂32,所述盛
装容器31的上端面为封膜层34,在盛装容器31内部设置尖刺部33,尖刺部33朝向封膜层34设置。
[0037]
进一步,还在内筒体11下方或周边设置支架14,支架14上端与内筒体下端搭接,或支架卡合于外腔体内壁,支架14下端与发热组件30的盛装容器31的封膜层34搭接。
[0038]
第一药剂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发热药剂;发热组件30中的第二药剂32为启动药剂,盛装在独立包装中;盛装容器31中含有刺破部33,需要启动时通过按压容器底部,刺破顶部的封膜层34,达到两种药剂混合以及发热的目的。
[0039]
进一步,还在外腔体20的下端口设置下封盖22,所述下封盖22与外腔体20之间密封连接,以将发热组件30、第一药剂及支架14封堵于外腔体20内部。
[0040]
现有设计中,有的是将发热组件30的盛装容器31的底部延伸出一部分,夹入下封盖22与外腔体20之间卷封,形成3层7卷封,或是利用盛装容器31的形变量直接套装在外腔体20的外部,容易出现泄漏问题导致内部药剂受潮,降低产品最终使用时的药效。
[0041]
而本方案中,下封盖22与外腔体20采用通用的卷封结构,卷封后无形变差异,无泄漏,保证了药效的稳定性。
[0042]
进一步,还在外腔体20外部设置隔热层40。
[0043]
进一步,还在下封盖22或外腔体20表面开设泄压通孔,还在泄压通孔上粘接高压安全贴24,高压安全贴24包括粘接的内层241和外层242,内层241为防水透气层,外层242为防水不透气层。在加热时,若内部气压较大,可以通过手动撕开外层242的防水不透气层进而泄压,同时因防水透气的内层241存在,内部的液体也不会流出,进而保证安全。
[0044]
本专利实现的功能包括制热和制冷,将制热药剂更换为制冷药剂时,即可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00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046]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