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粒状物料打包的称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297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粒状物料打包的称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粒状物料打包的称重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化学领域,一些化学药剂最终成品为颗粒状或者粉末状,需要对其进行包装,而每包具有标准质量;现有的方法是通过人工包装的方式进行称重包装;即工人将储料桶放在电子秤上,然后将物料倒入储料桶内,同时观察电子秤数字,当到达指定数值时,停止加料。通过上述方法,每桶储料桶的质量误差较大;并且打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粒状物料打包的称重设备,包括:称重机构、储料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储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称重机构一侧,将物料送入所述称重机构内进行封装和称重;

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第一电子秤、第二电子秤、第一门架、第一料盘、第二料盘、振动器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料盘和所述第二料盘通过弹性件倾斜且柔性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二料盘位于所述第一料盘下方,所述第一料盘的出料端向外延伸设置导料部,所述第二料盘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料盘的出料端的下方,所述振动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料盘和所述第二料盘的底部,所述第一电子秤设置在所述导料部的下方,所述第二电子秤设置在所述第二料盘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秤和所述第二电子秤,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秤和目标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盘的出料口向外延伸设置挡板,所述第一料盘上设置第一盖板,其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料盘形成进料口,所述导料部突出于所述挡板并且与所述挡板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片,所述导料部为管状结构,所述导料部的端部设置磁铁,所述盖片可拆卸的吸附在所述磁铁上,以关闭和打开所述导料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盘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料盘的进料口通过柔性薄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料盘上设置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料盘的后端形成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盘和所述第二料盘的底部为瓦楞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一料盘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斗、第三料盘、支架和振动器,所述储料斗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料盘设置在所述储料斗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储料斗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三料盘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料盘的进料口上方,所述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三料盘和储料斗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垫,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的方式进行送料,并且将出料口朝向两个方向,两侧独立送料,分别实现粗送料和精送料,提高了包装效率;并且通过输送机构的配合,实现储料桶的移动。配合储料机构提供物料补给,避免频繁加料以影响包装效率。导料部采用管状结构,并且在端部设置盖片以实现导料部的打开和关闭,巧妙的采用磁铁实现盖片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打包称重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打包称重设备的称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打包称重设备的称重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第一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物料打包称重设备的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称重机构,2、储料机构,3、第一输送机构,4、第二输送机构,11、第一电子秤,12、第二电子秤,13、第一门架,14、第一料盘,15、第二料盘,16、弹性件,17、导料部,18、挡板,19、第一盖板,21、储料斗,22、第三料盘,23、支架,24、缓冲垫,30、第二盖板,31、盖片,32、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粒状物料打包的称重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称重机构1、储料机构2、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输送机构4,储料机构2设置在称重机构1一侧,将物料送入称重机构内进行封装和称重;

如图1-5所示,称重机构1包括第一电子秤11、第二电子秤12、第一门架13、第一料盘14、第二料盘15、振动器(未示出)和弹性件16,第一料盘14和第二料盘15通过弹性件16倾斜且柔性设置在第一门架13上,第一料盘14和第二料盘15的出料端均低于进料端;第二料盘15位于第一料盘14下方,第一料盘14的出料口向外延伸设置导料部17,第二料盘15的进料口位于第一料盘14的出料端的下方,振动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料盘14和第二料盘15的底部,第一电子秤11设置在导料部17的下方,第二电子秤12设置在第二料盘15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一输送机构3连接第一电子秤11和第二电子秤12,第二输送机构4连接第一电子秤11和目标位置。工作人员将空的储料桶放置在第二电子秤12上置零,而后启动第一料盘14上的振动器,当第二电子秤12数值达到设定值后,振动器停止工作;工作人员将储料桶搬至第一输送机构3上,传送至靠近第一电子秤12端,工作人员将储料桶搬上第一电子秤12上,工作人员启动第一料盘14的振动器进行送料,第一料盘14送出的大部物料落入第二料盘15内,小部分通过导料部17落入第一电子秤11上的储料桶内,进行精送料,到达指定数值后,振动器自动停止工作。其中,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输送机构4均可以采用皮带式传送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料盘14的出料口向外延伸设置挡板18,第一料盘14上设置第一盖板19,其一端延伸至挡板18,另一端与第一料盘14形成进料口,导料部17突出于挡板18并且与挡板18固定。挡板18、第一盖板19与第一料盘14形成向下开口的出料口,起到对物料的引导作用。优选的,还可以在出料口处安装柔性薄膜,与第二料盘15的进料口连接,将第一料盘14送出的物料因导致第二料盘15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还包括盖片31,导料部17为管状结构。导料部17的端部设置磁铁32,利用磁铁32的将盖片31吸附在导料部17的端部,进而将导料部17关闭,当需要时,取下盖片31即可。其中,盖片31可以与导料部17端部配合,也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只需要能够完全遮蔽导料部17的端口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料盘15上设置第二盖板30,第二盖板30与第二料盘15的后端形成进料口,用于接收从第一料盘14的出料口送出的物料。第二盖板30的另一端与第二料盘15之间形成出料口。优选的,出料口上还可以设置导料袋,在送料时,导料袋放入储料桶内,引导物料进入储料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料盘14和第二料盘15的底部均为瓦楞结构;即三角形槽型结构,这样避免物料积聚,以至于一下子过渡送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弹性件16为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未示出),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门架13上,第一料盘14通过弹性件16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通过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一料盘14的质量,以控制储料机构2送料速度。优选的,称重传感器设置两个,第二料盘15通过弹性件16设置在另一个称重传感器上,以监测第二料盘15的质量,进而提醒工作人员需要加快第一料盘14的抖动,以增加对第二料盘15的送料。另外,当监测第二料盘15质量过小时,通过警示灯提醒工人需要补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储料机构2包括储料斗21、第三料盘22、支架23和振动器,储料斗21设置在支架23上,第三料盘22设置在储料斗21的底部,并且与储料斗21的出料口连接,第三料盘22的出料口位于第一料盘14的进料口上方,振动器设置在第三料盘22和储料斗21上。通过振动器带动第三料盘22和储料斗21抖动,使得物料向出料口移动。优选的,还包括缓冲垫24,支架23设置在缓冲垫24上,以减少振动器的震动传导至地面的强度。

上述各部件,例如第一输送机构3、第二输送机构4、振动器等均可以通过plc配合控制开关实现,由于plc控制为现有技术,通过程序控制,因此,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一种用于固体物料的称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第一电子秤11、第二电子秤12、称重传感器的目标值,并且对第一电子秤11、第二电子秤12、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例如,储料桶的质量为1kg,需要称取物料质量为11kg,则设定第一电子秤目标值为11kg,第二电子秤为10.5kg;假设第一料盘的质量为2kg,则设定称重传感器的目标重量上限为7kg,下限为4kg。

步骤2,两名工人分别在第一电子秤11和第二电子秤12侧工作,一位工人将空的储料桶放在第二电子秤上,启动第二料盘15上的振动器,直至第二电子秤的数值到达10.5kg;另一名工人将装至10.5kg的储料桶放在第一电子秤11上,启动第一料盘14的振动器,直至第一电子秤11的数值达到11kg;当第一料盘14的称重传感器数值大于7kg时,储料机构2停止工作;当小于4kg时,储料机构2启动;当第二料盘15小于4kg时,警示灯亮起;将盖片31吸附在磁铁32上,而后启动第一料盘14的振动器,对第二料盘15进行补料。

步骤3,工人分别将称重至目标数值的出料桶移至第一输送机构3和第二输送机构4上,其中,第一输送机构3为寸动控制,即工人按下开关第一输送机构3才启动,而放开开关,则停止;第二输送机构4为常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