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3665发布日期:2021-04-23 14: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管具螺纹加工领域中的一种管具传输系统,尤其是一种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


背景技术:

2.钻井、采油、管道输送业中所属管柱连接螺纹的车修或加工由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完成,而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所处历史原因形成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环境要素一般都较陈旧,严重制约单位迈入高新技术领域,社会化技术提升与效益最大化间的强列比对,显现出单位发展动力不足及技术落伍的不良效应。
3.老旧设备,老旧工艺、老龄化人员生产格局制约企业发展,对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形成障碍,特别对于社会化市场需求产品的加工完成能力正逐步丧失,体现在产品加工质量不高,速度慢,产量不促,不能与社会需求关系很好对接。
4.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进程,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升作业环境配套要素,满足产量与质量间的对应关系,研究cnc管螺纹车床应用技术和装备技术是最基础的发展进程。
5.现有的s1

343b cnc管螺纹车床,其原值较高,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使用率仅占20%。经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1、缺乏先进、高效作业的基础配套设施;2、厂房内的环境限制车床加工长体工件能力,只能对长度小于2米的套管、并以单件吊装形式加工;3、不能发挥车床的应有能力,对于大型工件加工难度大,安全风险多。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其可作为cnc管螺纹车床的配套输送设置,通过高度的调整能够输送不同型号的管具。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包括多套依次分布在车床的工件输入端的a型轮系机构,所述a型轮系机构包括a型框架、滚轮、轴承座、变速箱、电机、气缸、调节轴、调节筒和调节帽;
9.所述a型框架包括连接板、a型导向管、a型导向杆、支撑板和支撑柱,其中,连接板和支撑板上下对应地水平设置,a型导向管为两个且竖向对称固接在连接板的下平面上,a型导向杆为两个且竖向对称固接在支撑板的上平面上,两个a型导向杆一一对应地插装在两个a型导向管内,支撑板还通过多个均布设置的支撑柱固接在h型机座上;
10.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座上且经变速箱与电机传动连接,变速箱和电机固接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接在连接板的上平面上;
11.所述气缸的缸体固接在支撑板的上平面上,该气缸的气缸轴竖向设置且气缸轴的上端固接在连接板上、下端同轴固接有调节轴,调节轴穿过支撑板并向下伸出,调节轴的下部形成外螺纹并配套安装有调节帽,调节筒套装在调节轴上且能够上下移动地被限制在支
撑板和调节帽之间,通过调整调节帽能够改变调节筒在调节轴上的位置。
12.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车床和a型轮系机构之间的b型轮系机构,所述b型轮系机构包括b型框架、滚轮、轴承座和气缸;
13.所述b型框架包括双连板、b型导向管、b型导向杆、承压板和承压座,其中,双连板、承压板和承压座由上到下依次对应的水平设置,b型导向杆为四个且竖向均布在双连板的下平面上,b型导向管为四个且竖向均布在承压座的上平面上,四个b型导向杆一一对应地插装在四个b型导向管内,承压板固接在四个b型导向管的中部;
14.所述滚轮为两个且轴向相平行的等高设置,两个滚轮分别通过一轴承座安装在双连板上;
15.所述气缸的缸体固接在承压板的上平面上,该气缸的气缸轴竖向设置且气缸轴的上端固接在双连板上;
16.所述b型轮系机构中滚轮的高度与a型轮系机构中滚轮的高度一致且同步上下移动。
17.进一步地,所述b型框架还包括限位销,在相配套的b型导向管和b型导向杆上均相应地开有多个竖向排列的限位孔,通过限位销穿插在相应的两个限位孔内能够实现相配套的b型导向管和b型导向杆的相对固定。
18.进一步地,所述b型框架还包括调节螺柱和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为四个且均布固接在承压座的外壁四周,调节螺柱为四个且一一对应地竖向螺纹连接在四个调节螺母内,用以实现承压座与地面之间的水平度调节。
19.进一步地,所述b型轮系机构还包括调节轴、调节筒和调节帽,调节轴的上端同轴固接在气缸轴的下端,调节轴的下端穿过承压板并向下伸出,调节轴的下部还形成外螺纹并配套安装有调节帽,调节筒套装在调节轴上且能够上下移动地被限制在承压板和调节帽之间,通过调整调节帽能够改变调节筒在调节轴上的位置。
20.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套i型轮系机构,各个i型轮系机构穿插布置在多套a型轮系机构之间,所述i型轮系机构包括i型框架、滚轮、轴承座、变速箱和电机;
21.所述i型框架包括连接板、对接板和支撑腿,其中,连接板和对接板上下对应地固接在一起且两者水平设置,支撑腿为两个且对称竖向固接在对接板的下平面上,两个支撑腿的底部固接在h型机座上;
22.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轴承座上且经变速箱与电机传动连接,变速箱和电机固接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接在连接板的上平面上;
23.所述i型轮系机构中滚轮的高度与a型轮系机构中滚轮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一致。
2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腿和h型机座的底板之间还分别设有多个斜筋板。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理念科学、先进,结构紧凑合理,通过a型轮系机构和b型轮系机构的上下移动可为不同型号的管具进行高度调整,以使得管具能够与cnc管螺纹车床相配套,并驱使管具能够对准cnc管螺纹车床的主轴进行输送加工。
附图说明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
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的主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型轮系机构的侧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型轮系机构的主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b型轮系机构的侧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型轮系机构的主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i型轮系机构的侧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i型轮系机构的主视图。
34.其中,1.a型轮系机构,2.b型轮系机构,3.i型轮系机构,4.h型机座,5.车床,a

001.滚轮,a

002.变速箱,a

003.电机,a

004.连接板,a

005.紧固栓,a

006.a型导向管,a

007.a型导向杆,a

008.支撑板,a

009.支撑柱,a

010.调节轴,a

011.调节筒,a

012.调节帽,a

013.紧固帽,a

014.调节垫,a

015.气缸轴,a

016.气缸,a

017.轴承座,b

001.双连板,b

002.b型导向杆,b

003.b型导向管,b

004.限位孔,b

005.限位销,b

006.承压板,b

007承压座,b

008.调节螺柱,b

009.调节螺母,i

001.对接板,i

002.支撑腿,i

003.斜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6.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包括7套a型轮系机构1、1套b型轮系机构2和6套i型轮系机构3。a型轮系机构1、b型轮系机构2和i型轮系机构3横向布置在车床(cnc管螺纹车床)5的工件输入端,用于将工件(管具)输送至车床5进行螺纹修复或加工,或是将螺纹修复或加工完成的工件回退,其中,a型轮系机构1和i型轮系机构3彼此穿插地固接在h型机座4上,b型轮系机构2设置在车床5和a型轮系机构1之间。
40.如图2和图3所示,a型轮系机构1的具体结构如下:
41.a型轮系机构1上部结构中设有滚轮a

001,沿同轴方向上还设有对滚轮产生动力的电机a

003、变速箱a

002,滚轮a

001、电机a

003和变速箱a

002均安装在轴承座a

017
上,之后通过紧固栓a

005将轴承座a

017连接在连接板a

004的上平面上,在连接板a

004的下平面两端通过紧固栓a

005与两个a型导向管a

006形成连接,组成a型轮系机构1的上部浮动传输机构,其中滚轮a

001产生圆周旋转运动,滚轮a

001中间低两端高且其轴向与工件的轴向垂直设置,依靠工件与滚轮夹角间产生的摩擦力将工件沿水平轴(x轴)方向传输。
42.a型轮系机构1中部结构中设有气缸a

016,气缸轴a

015端头穿过连接板a

004上的中心孔,并通过调节垫a

014和紧固帽a

013形成连接,气缸a

016可驱动气缸轴a

015上下移动,最终可带动滚轮a

001同步上下移动。气缸a

016上所连带的调节轴a

010、调节筒a

011、调节帽a

012自上而下贯穿支撑板a

008和h型机座4底板上的中心孔,调节轴a

010同轴固接在气缸轴a

015的下端,调节轴a

010穿过支撑板a

008并向下伸出,调节轴a

010的下部形成由一段外螺纹并配套安装有调节帽a

012,即调节帽a

012内孔中形成有内螺纹并能够匹配地连接在调节轴a

010下部的外螺纹上,调节筒a

011匹配地同轴套装在调节轴a

010上并能够沿着调节轴a

010上下移动;安装时,调节筒a

011先装配到调节轴a

010上后,再连接调节帽a

012,调节筒a

01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其底端顶在调节帽a

012上,即调节筒a

011被限制在支撑板a

008和调节帽a

012之间;使用时,调节轴a

010、调节筒a

011、调节帽a

012共同随气缸轴a

015一起上移,当调节筒a

011的顶端顶在支撑板a

008处时,可对气缸a

016举升起到限位作用,即表明上移到位;另外不同型号的工件,在传输时位置高度的需求不一样,可通过调整调节帽a

012来改变调节筒a

011在调节轴a

010上的位置,以实现不同高度位置的限制。
43.a型轮系机构1下部结构中设有支撑板a

008,在支撑板a

008上平面正中位置通过紧固栓a

005与气缸a

016下端盖连接,在支撑板a

008上平面的两端位置通过紧固栓a

005与两个a型导向杆a

007连接,两个a型导向杆a

007和两个a型导向管a

006一一对应地装配,在滚轮a

001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在支撑板a

008下平面四个靠近角点的位置与四个支撑杆a

009上端一一对应地形成连接,四个支撑杆a

009的下端与h型机座4形成连接。
44.上部浮动传输机构实现对工件沿x轴方向的传输,中部的气缸a

016依靠压缩空气产生动力,实现对工件沿y轴方向的浮动举升,并针对工件直径变化可通过调整调节筒a

011来实现对气缸a

016举升高度的控制,下部的结构实现对工件重量的承载和对本机构的稳定安装连接。
45.如图4和图5所示,b型轮系机构2的具体结构如下:
46.b型轮系机构2上部结构中设有两只滚轮a

001,并通过轴承座a

017、紧固栓a

005与双连板b

001上平面形成两端连接,在双连板b

001下平面靠近四角点位置通过紧固栓a

005连接四根b型导向杆b

002,再分别插入下部结构的四根b型导向管b

003内形成扶正型滑动导向机构。
47.b型轮系机构2中部结构中设有气缸a

016,气缸a

016下端盖通过紧固栓a

005与下部承压板b

006形成平面对接,气缸轴a

015端头穿过双连板b

001上的中心孔,并通过调节垫a

014和紧固帽a

013形成连接。气缸a

016上所连带的调节轴a

010、调节筒a

011、调节帽a

012贯穿承压板b

006的中心孔。其中,气缸a

016、调节轴a

010、调节筒a

011、调节帽a

012在此的作用与在a型轮系机构1中所起到的作用一致。
48.b型轮系机构2下部结构中设有框架结构形式的承压座b

007,承压座b

007的四个角点处均设有可调节高度差值的调节螺母b

009和调节螺柱b

008,用以实现与地面间的水平度调节;承压座b

007沿其四个角点处向上方向(y轴)还设有四根b型导向管b

003,b型导向管b

003和b型导向杆b

002上均开设有多个能贯穿限位销b

005的限位孔b

004,通过限位销b

005穿插变换不同孔位来实现对上部滚轮机构支撑高度的控制,四根b型导向管b

003中部与承压板b

006四个角点连接,再通过气缸a

016形成对上部滚轮联合体的举升机构。
49.b型轮系机构2与地基不形成固定,方便变化性移动和减少占比空间,其下部通过调节螺柱b

008与地面找出轮系的水平度,中部通过气缸a

016的举升和限位销b

005的穿插变位,形成针对不同工件所需高度的支撑限位;上部结构的四根b型导向杆b

002插入四根b型导向管b

003内形成扶正型导向滑动机构,再通过插入所述的限位销b

005对下降位置的限控,可形成具有固定支撑高度的传输工件辊道自动线机构,另外两只滚轮a

001不安装电机,属被动型轮系。
50.如图6和图7所示,i型轮系机构3的具体结构如下:
51.i型轮系机构3上部结构中设有滚轮a

001,沿同轴方向上还设有对滚轮产生动力的电机a

003、变速箱a

002,滚轮a

001、电机a

003和变速箱a

002均安装在轴承座a

017上,之后通过紧固栓a

005将轴承座a

017连接在连接板a

004的上平面上,连接板a

004下平面的四个角点处通过紧固栓a

005与对接板i

001形成连接,组成i型轮系机构3的上部传输工件辊道自动线机构。其中滚轮a

001产生圆周旋转运动,依靠工件与滚轮夹角间产生的摩擦力将工件沿水平轴(x轴)方向传输。
52.i型轮系机构3下部结构中设有两根支撑腿i

002,其上端与对接板i

001连接,下端与h型机座4连接,为加强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在支撑腿i

002下端部与h型机座4连接处焊制斜筋板i

003。
53.i型轮系机构3不具有举升功能,仅对工件在传输线上最低支撑位处起作用,因为工件直径越大,重量越大,为了保证工件与车床保持同轴度,传输系统上的滚轮位置就要越低,在最低支撑位时,i型轮系机构3会和a型轮系机构1共同起到支撑工件的作用,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这样便可化解工件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所需托举条件不同的矛盾;i型轮系机构3不能形成工件与车床保持同轴度关系的传输格局,只适于远离车床的辊道自动线,属辅助支撑机构,但不能缺少。
54.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升降调节传输滚轮系统通用性强,可针对不同型号的工件进行上下浮动调整,以保证工件与车床保持同轴度,而且通过不同的轮系机构的组合形成超越单独轮系的功能,生成更强大的传输能力,即满足对长短变化、直径变化、形体变化等工件的传输支撑。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