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卷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3895发布日期:2021-02-20 21:2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翻卷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翻卷防护网的工具,该防护网覆盖在采矿机行走轨道上,可防止块状矿料进入轨道齿窝妨碍采矿机行走以及导致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严重磨损,翻卷防护网的目的是避免防护网一直处于覆盖状态妨碍采矿机的通过,属于井工采矿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采用滚筒式采矿机开采高硬度矿料时,截割坚硬矿料产生的反作用力(尤其是冲击)对采矿机的行走啮合系统影响很大,而且越大块度的矿石对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的影响越大,如图13所示,尤其是高硬度、大块度矿料进入轨道齿窝后无法破碎排出,行走轮齿来不及破碎岩块,导致采矿机导向滑靴(如导向滑靴底勾部分)磨损严重,进而导致行走啮合系统出现严重磨损与压溃,寿命明显缩短,以及故障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加长,严重影响开采的经济性。
[0003]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曾提出增加采矿机导向滑靴接触面的耐磨层厚度和长度,同时对轨道接触面采取进一步的表面硬化措施,这些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并提高了现有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仍然影响采矿机的行走速度,仍是制约产能、经济性开采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卷体,与防护网配套使用,可对采矿机将要通过段轨道上方覆盖的防护网进行自动翻卷,待采矿机顺利通过后再恢复防护网对该段轨道的覆盖防护状态,既不影响采矿机工作,又能防止大于一定尺寸的块状矿料进入轨道齿窝,从源头上避免块料矿料对行走啮合系统的快速磨损,减少了导向滑靴和轨道零件的更换次数,可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0006]
一种翻卷体,其为“铲斗”形结构件,“铲斗”的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近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其主体的工作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上方,所述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
[0007]
主体的工作面包括由远端向近端依次设置的卸料工作面和翻卷工作面,卸料工作面为前低后高的凹曲面,卸料工作面在远端一直延伸到与主体的底面边缘圆滑衔接,所述翻卷工作面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划分为底部翻卷面、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其中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均为前高后低的凹曲面,底部翻卷面从前低后高逐渐向前高后低过渡。
[0008]
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的偏后部表面的上下宽度优选为前窄后宽,其余表面是前后延伸的竖向平面。
[0009]
所述翻卷体的后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引导臂,引导臂的前侧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靠后的一部分,引导臂的顶面为远端低、近端高的圆滑凸曲面。
[0010]
所述引导臂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主体的底面。
[0011]
所述引导臂的后侧下边缘处可设置倒角。
[0012]
顶檐与引导臂之间在高度方向上保持间隔,二者之间在后侧上方形成一个开口,位于引导臂上方的主体后侧面以及该主体后侧面到引导臂顶面之间设有过渡曲面。
[0013]
所述翻卷体优选为一体式结构件。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所述翻卷体与防护网配合使用,翻卷体可将覆盖于轨道顶部的防护网上的矿料推入输送机槽中,同时还能将防护网翻卷后推向行走箱后侧,待行走箱过后再自动翻回轨道的顶部进行防护,既可有效防止大块与中小矿料进入轨道齿窝,避免了齿窝处矿料无法排出引起的采矿机行走啮合系统异常受力出现的磨损、压溃等问题,尤其是轨道座处的齿窝上述情况改善更为明显,同时又不影响采矿机的行走。
[0016]
防护网与翻卷体相配合,自动完成了清理网顶矿料、翻卷防护网和恢复防护网的全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0017]
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加装到现有的行走啮合系统上,即可解决现有设备的防护问题,具有良好的总体互换性,可对大量恶劣工况的现有结构进行升级改造。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
图2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所述翻卷体的主体的工作面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所述翻卷体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2]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3]
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0025]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0026]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0027]
图10为图7-9中的行走箱的防护装置连接接口结构侧视图;
[0028]
图11为图7-9中的行走箱的防护装置连接接口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9]
图12为所述防护网的多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0]
图13为现有结构的行走啮合系统遇到轨道处块状积料无法有效排出影响啮合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
[0032]
1.翻卷体;11.主体;1111.主体近端外侧竖向大平面;1112.销孔;1113.螺钉孔;1114.主体后侧面;1115.主体后侧引导曲面;112.引导臂;1121.引导臂的顶面;113.卸料工作面;1131.远端曲面;114.底部翻卷工作面;115.中部翻卷工作面;116.上部翻卷工作面;
117.顶部翻卷面;
[0033]
2.防护网;2'.翻卷后的防护网;2".翻卷前的防护网;
[0034]
31.行走箱壳体;311.销孔;312.螺钉孔;32.导向滑靴;33.行走轮;
[0035]
4.输送机;42.轨道;
[0036]
51.连接销;52.螺钉;
[0037]
91.被推挤卸载的防护网顶部的块状矿料;92.现有行走啮合系统中堆积在轨道附近难以排出的矿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卷体1,如图1-12所示,其为“铲斗”形结构件,为了方便表达,本文将“铲斗”的铲口和铲背所在端分别称为远端和近端,近端设置有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用于翻卷体与采矿机行走箱固定连接。其主体11的工作面(即“铲斗”内侧表面)为中部内凹的圆滑空间曲面,主体的工作面的高度自远端向着近端逐渐升高,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远端的部分为前低后高的圆滑凹曲面,主体的工作面靠近近端的部分为前高后低的圆滑凹曲面,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4的轨道42的上方,所述翻卷体的上部设置有自近端向远端悬伸的顶檐,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由后到前从零逐渐加长,且都小于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左右总长度,顶檐的下表面是所述主体的工作面的一部分,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为竖向表面。
[0039]
所述翻卷体与防护网2配合使用,使用方式是:所述防护网前低后高倾斜覆盖在输送机4的轨道42的上方,所述防护网的后边缘相对输送机固定连接,防护网的前边缘为自由边缘,当没有采矿机通过时自然搭在轨道的前部顶面上(状态参见图12中的防护网2")。通过设置合适的防护网网孔大小,可避免一定块度以上的矿料落进轨道处,进而彻底避免因进入轨道齿窝的矿料(例如图13所示的矿料92)无法有效排出而导致轨道和采矿机行走系统异常磨损。
[0040]
所述翻卷体1成对左右对称安装在采矿机的行走箱的壳体的左右两侧,具体方向是翻卷体的近端固定在行走箱上,远端分别朝向左右外侧。无论采矿机沿轨道向左还是向右滑行,相应地,行走箱左侧或右侧的翻卷体都可以将该侧的防护网向上向后翻起直至将防护网翻至行走箱的后方(状态参见图12中的防护网2'),当采矿机行走箱通过被翻起的防护网所在区域对应的轨道后,被翻起的防护网自动复原,恢复对相应区域导轨的覆盖,既避免了一定尺寸以上的矿料进入轨道齿窝,避免了采矿机轨道和行走系统的异常受力磨损和压溃,又不影响采矿机的正常行走,提高了行走轮33、导向滑靴32、轨道的啮合效率。
[0041]
该表面用于引导防护网先接触到翻卷体的一端在被翻卷接近尾声时逐渐向上方展开并由此处向后上方翻起。由于顶檐的左右方向长度越靠近后方越短,即顶檐的悬伸端侧面越靠近后方越向近端靠近,因此被翻起的防护网逐渐被卷出到行走箱的后方。
[0042]
安装状态下所述主体的底面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上方,因此翻卷体可随行走箱同步左右移动而没有卡阻。
[0043]
主体的工作面可进一步包括由远端向近端依次设置的卸料工作面113和翻卷工作面,卸料工作面为前低后高的凹曲面,卸料工作面在远端一直延伸到与主体的底面边缘圆滑衔接,衔接处可参见远端曲面1131,该曲面可用于对防护网进行初始阶段的引导,尤其是
防护网长时间使用以后前部容易大面积向下方变形,此时远端曲面1131的初始引导作用逐渐突显。所述翻卷工作面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划分为底部翻卷面114、中部翻卷面115和上部翻卷面116,其中中部翻卷面和上部翻卷面均为前高后低的凹曲面,底部翻卷面从前低后高逐渐向前高后低过渡。当采矿机沿轨道向左或右滑行时,防护网首先被引导臂以及卸料工作面托起,防护网随卸料工作面呈前低后高的面型,可实现防护网上面的矿料从前方向输送机的输送槽内倾倒(参见图12的矿料91)。随着采矿机的继续行进,防护网被翻卷工作面持续向上托举和同步翻卷,倾倒余下全部矿料后被整体向后上方翻起,最终被卷出至行走箱的后方,由行走箱壳体31的后端面限制防护网的翻回,待行走箱通过后,被卷出的防护网再逐渐复原最终重新倾斜覆盖在轨道上,实现了一定尺寸以上块度的所有矿料被送入输送槽,避免这些矿料进入轨道齿窝。
[0044]
所述翻卷体的近端外侧优选设置成竖向大平面,称为主体近端外侧竖向大平面1111,以方便与行走箱壳体的连接,该竖向大平面上还设有若干个销孔1112,例如本实施例中为两个销孔,用于穿连接销51定位,每个销孔周围分布有多个螺钉孔1113,以便用螺钉52紧固安装在行走箱的侧壁上。所述翻卷体主体近端外侧竖向大平面1111、销孔1112和螺钉孔1113构成所述可拆卸安装接口结构的一种,相应地,行走箱左右侧壁上对应设置销孔311和螺钉孔312(参见图10)。
[0045]
所述翻卷体的后部设有左右延伸的引导臂112,引导臂的前侧面构成所述主体的工作面靠后的一部分,引导臂的顶面1121为远端低、近端高的圆滑凸曲面,本实施例中引导臂的顶面为自远端向近端从零逐渐升高的圆滑凸曲面。安装状态下,引导臂的顶面的最高点低于防护网的最高点。防护网自然覆盖在轨道上的状态下,引导臂的远端先插入防护网后部的下方,在后侧引导防护网进入翻卷体,随着采矿机继续行进,防护网后部逐渐被引导臂顶面上抬,形成后部高起状态将矿料向前方卸载。引导臂一方面引导防护网进入翻卷体,另一方面也能促使防护网上的块料向前方倾倒。
[0046]
所述引导臂可以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主体的底面(本实施例中底面为水平平面),超出部分位于输送机的轨道的后方,以便可以从低于轨道顶面的位置开始引导防护网,同时又不影响翻卷体随行走箱的移动。同时引导臂的远端也可以超出主体的远端,既可以从低于轨道顶面的位置开始引导防护网,又能获得较为平缓的引导臂顶面,以保证引导的平顺性。
[0047]
引导臂的后侧下边缘处可以设置倒角,避免与输送槽上的电缆槽刮擦。
[0048]
顶檐与引导臂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应保持间隔,二者之间在后侧上方形成一个开口,防护网由此处向后上方卷出。位于引导臂上方的主体后侧面1114以及主体后侧面到引导臂顶面之间的过渡曲面即主体后侧引导曲面1115对防护网最后卷出到行走箱后方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0049]
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的偏后部表面的上下宽度前窄后宽,可用作防护网向后上方卷出时的引导面。所述顶檐的悬伸端侧面的其余表面可以是前后延伸的竖向平面,是引导防护网向后上方翻起的主要作用表面,可称为顶部翻卷面117。
[0050]
所述翻卷体为一体式异形结构件。
[0051]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结构的输送机轨道和采矿机上安装使用,具有良好的总体互换性,可适应大量恶劣工况的现有结构的升级改造。
[0052]
本文中采矿机工作时靠近待开采矿壁的方向为前,远离待开采矿壁的方向为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