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1866发布日期:2021-05-25 14:5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纺织业生产过程中,布料经处理后通过传送平台水平传送至收卷辊侧,操作人员将布料绕置于收卷辊上,此后收卷辊转动就可将布料收卷至收卷辊上。目前纺织辊的位置无法实现精确自动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以解决目前纺织辊的位置无法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动精确调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包括移位机架和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用于带动移位机架左右移动,所述移位机架包括爬行结构和单列组合路径单元,所述单列组合路径单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串联的多个组合路径单元,针对上下相邻的每两个组合路径单元,其中上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下端与下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爬行结构可在各个组合路径单元组成的单列十字路段中移动且该爬行结构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的单位移位长度小于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纺织辊设置在该爬行结构上;

以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爬行结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移动,并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该移位机架上左右移动,从而对该纺织辊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使爬行结构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的单位移位长度小于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将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单列十字路段上的移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整个移位机构的移动相结合,可以在实现纺织辊自动调节的同时,保证纺织辊的位置高精度调节;此外,由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动作时需要对整个移位机构进行拉动,能耗较高,因此在对纺织辊位置进行调节时,优先选择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移位机构移动,在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移位机构上的移动不能满足位置调节需求时才选择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整个移位机构动作,由此可以降低位置调节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移位机架的一个实施例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侧透视图;

图4是图2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单列组合路径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图3中单列组合路径单元的左视图;

图7是图4中单列组合路径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图3中爬行结构的左视图;

图9是图4中爬行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a-a方向透视图;

图11是爬行结构在单列组合路径单元上的一个爬行状态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图12是爬行结构在单列组合路径单元上的另一爬行状态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图13是爬行结构在单列组合路径单元上的又一爬行状态正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为本发明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的主视图。该纺织辊位置调节系统可以包括移位机架100和第一电动伸缩杆200,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00用于带动移位机架100左右移动,所述移位机架100包括爬行结构300和单列组合路径单元400,所述单列组合路径单元4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串联的多个组合路径单元,针对上下相邻的每两个组合路径单元,其中上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下端与下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爬行结构可在各个组合路径单元组成的单列十字路段中移动且该爬行结构300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的单位移位长度小于该第一电动伸缩杆200的单位伸缩长度;纺织辊500设置在该爬行结构300上;以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00和爬行结构30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爬行结构300带动该纺织辊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移动,并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200带动该移位机架上左右移动,从而对该纺织辊的位置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200的右侧与固定板600固定连接,左侧伸缩端与该移动机架100的右侧固定连接,该固定板600的左侧设置有滑槽700,该移动机架100的底侧与该滑槽700滑动连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200用于带动该移动机架100沿着该滑槽700左右移动,以滑槽700的最左端作为该二维坐标系的原点。

所述控制器在本地预先存储有该爬行结构中纺织辊的转轴在二维坐标系中的当前坐标(x0,y0),该爬行结构移动到每个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路口处时该纺织辊的转轴的坐标(x3,yi1),以及该爬行结构沿每个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左右移动时,该纺织辊的转轴在x轴上可达到的x轴坐标范围[xi1,xi2]及其在y轴上的y值yi1,其中xi1表示该爬行结构沿从下到上的第i个组合路径单元中的十字路段左移时,该纺织辊的转轴在x轴上可达到的最小的x值,xi2表示该爬行结构沿该第i个组合路径单元中的十字路段右移时,该纺织辊的转轴在x轴上可达到的最大的x值,yi1与x3、x轴坐标范围[xi1,xi2]对应,且x3在x轴坐标范围[xi1,xi2]内,i为大于0且小于n+1的整数,n表示单列组合路径单元中组合路径单元的个数;

所述控制器按照以下步骤控制所述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移动,并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该移位机架上左右移动:

s101、接收用户输入的该纺织辊的转轴在二维坐标系中的待移位坐标(x4,y4),判断y0是否等于yi1,i的取值范围为1至n并依次取值,若是,执行步骤s102,否则,表示x0=x3,执行步骤s104;

步骤s102、判断x4是否等于x3,若是,则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坐标x5=x3,在该移位机架上的y轴目标坐标y5=y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y轴坐标为(x5,y5),结束流程;否则,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判断y4是否等于yi1,若是,则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坐标x5=x3,在该移位机架上的y轴目标坐标y5=y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目标坐标为(x5,y5),此后进入水平移动控制流程,执行步骤s106,否则,进入基于精度要求的控制流程,执行步骤s107;

步骤s104、判断x4是否等于x3,若是,则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y轴目标值y5=y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y坐标值等于y5,结束控制流程;否则,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5、判断y4是否等于yi1,若是,则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y轴目标值y5=y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y坐标值等于y5,此后进入水平移动控制流程,执行步骤s106;否则,进入基于精度要求的控制流程,执行步骤s107;

步骤s106、判断x4是否在与y5对应的x轴坐标范围[xi1,xi2]内,若是,则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结束控制流程;否则,根据x0和x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以及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此后首先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然后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该确定的伸缩长度l,结束控制流程;

步骤s107、确定用户是要求横向高精度调节还是竖直高精度调节,在用户要求横向高精度调节时,执行步骤s108,在用户要求竖直高精度调节时,执行步骤s109;

步骤s108、将y4依次与y11~yn1进行比较,当y4大于yi1时,判断y4与yi1之间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小于y4与y(i+1)1的差值绝对值,若是,则令y5=yi1,否则,令y5=y(i+1)1,此后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y坐标值等于y5,返回执行步骤s106;

步骤s109、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3,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接着根据x3和x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并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该确定的伸缩长度l’,此后令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y轴目标值y5=y4,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y坐标值等于y5,结束控制流程。

其中,所述步骤s106中根据x0和x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以及该爬行结构在该移位机架上水平移动时其纺织辊的转轴的x轴目标值x5,此后首先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然后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该确定的伸缩长度l包括:

s201、判断x4位于x0的左侧还是右侧,若x4位于x0的右侧,则执行步骤s202,若x4位于x0的左侧,则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2、计算出x4与x0的第一差值以及y5对应的xi2与x0的第二差值,将该第一差值除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l0,得到第一倍数p1和第一余数q1,将该第二差值除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l0,得到第二倍数p2和第二余数q2,判断该第二余数q2是否等于第一余数q1,若是,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i2,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等于l0*(p1-p2),此后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3;

步骤s203、判断该第二余数q2是否大于第一余数q1,若是,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0+l0*p2+q1,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等于l0*(p1-p2),此后执行步骤s204,否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0+l0*(p2-1)+q1,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等于l0*(p1-p2+1),此后执行步骤s204;

步骤s204、首先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然后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l;

步骤s205、计算出x4与x0的第一差值以及y5对应的xi1与x0的第三差值,将该第一差值除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l0,得到第一倍数p1和第一余数q1,将该第三差值除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l0,得到第三倍数p3和第三余数q3,判断该第三余数q3是否等于第一余数q1,若是,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i1,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等于l0*(p1-p3),此后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6、判断该第三余数q3是否大于第一余数q1,若是,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0-l0*p3-q1,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等于l0*(p1-p3),此后执行步骤s207,否则,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在该移位机架上的x轴目标值x5=x0-l0*(p3-1)-q1,并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等于l0*(p1-p3+1),此后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7、首先控制该爬行结构带动该纺织辊移动,以使该纺织辊的转轴的x坐标值等于x5,然后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l。

所述步骤s109中根据x3和x4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并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该确定的伸缩长度l’包括:

步骤s301、计算出x4与x3的第四差值,将该第四差值除以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l0,得到第四倍数p4和第四余数q4,判断该第四余数q4是否大于或者等于l0/2,若是,则令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l0*(p4+1),执行步骤s302,否则,令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长度l’=l0*p4,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2、判断x4位于x0的左侧还是右侧,若x4位于x0的右侧,则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l’,若x4位于x0的左侧,则控制该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l’。此外,在结束控制流程之前,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该纺织辊的转轴当前所处的坐标,并将(x0,y0)替换为该确定的坐标。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中使爬行结构在该单列十字路段中的单位移位长度小于该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单位伸缩长度,将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单列十字路段上的移动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整个移位机构的移动相结合,可以在实现纺织辊自动调节的同时,保证纺织辊的位置高精度调节;此外,由于第一电动伸缩杆动作时需要对整个移位机构进行拉动,能耗较高,因此在对纺织辊位置进行调节时,优先选择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移位机构移动,在爬行结构带动纺织辊在移位机构上的移动不能满足位置调节需求时才选择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整个移位机构动作,由此可以降低位置调节能耗。

参见图2,为本发明移位机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至图4所示,该移位机架可以括爬行结构和单列组合路径单元,所述单列组合路径单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串联的多个组合路径单元(如图2中不同阴影部分对应表示一个组合路径单元),针对上下相邻的每两个组合路径单元,其中上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下侧左竖直路段的下端对应与下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径的上侧左竖直路段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下侧右竖直路段的下端对应与下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上侧右竖直路段的上端固定连接,针对每个组合路径单元,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左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通过左侧连接段连接,该十字路段的右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通过右侧连接段连接,以使所述爬行结构可沿着所述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径的竖直路段上下移动,当所述爬行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到所述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路口处后,若所述爬行结构向前移动,可使所述爬行结构中第二电动机外的齿轮与右移路段上的齿条啮合,该第二电动机转动带动爬行结构向右移,若所述爬行结构向后移,可使爬行结构中第三电动机外的齿轮与左移路段上的齿条啮合,该第三电动机转动带动爬行结构向左移。

本实施例中,该组合路径单元在其十字路段(该十字路段由两个左侧横向路段61、两个右侧横向路段62、两个上侧竖直路段66和两个下侧竖直路段67组成,其中左侧上横向路段61的右端与上侧左竖直路段66的下端固定连接,左侧下横向路段61的右端与下侧左竖直路段67的上端固定连接,右侧上横向路段62的左端与上侧右竖直路段66的下端固定连接,右侧下横向路段62的右端与下侧右竖直路段66的上端固定连接,左侧上横向路段61和右侧上横向路段6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左侧下横向路段61和右侧下横向路段6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上侧左竖直路段66和下侧左竖直路段67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上侧右竖直路段66和下侧右竖直路段67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路口处设置有竖直的连接段,其中左侧连接段63设于该十字路段的前方且该左侧连接段63的右侧以及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的右侧形成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连贯的左侧竖移路线,右侧连接段64设于该十字路段的后方且该右侧连接段64的左侧以及该十字路段中右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的左侧形成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连贯的右侧竖移路线,该十字路段的前方还设有位于该左侧连接段63之后的左移路段65和右移路段60,该左移路段65位于右移路段60的前方。该十字路段中左右侧竖直路段的相对侧上以及左右两个连接段(63和64)的相对侧上设置有齿条,该左移路段65和右移路段60的上侧设置有齿条,该左侧下横向路段61和右侧下横向路段62的上侧也可以设置有齿条,该爬行结构包括三个电动机,每个电动机的转轴外都固定套装有齿轮(图中未示出),其中纺织辊51外的齿轮可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左侧连接段63上的齿条啮合,当该纺织辊51转动时,该纺织辊51可沿着该左侧竖移路线上下移动,第二电动机52外的齿轮可与该十字路段中右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右侧连接段64上的齿条啮合,当该第二电动机52转动时,该第二电动机52沿着该右侧竖移路线上下移动,纺织辊51和第二电动机52位于该左侧竖移线与该右侧竖移线之间,该纺织辊51和第二电动机52分别沿着该左侧竖移线、该右侧竖移线同步上下移动时,带动该爬行结构整体同步上下移动。

当该纺织辊51外的齿轮移动到该十字路段中的上下两个横向路段之间时,所述爬行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到所述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路口处,若此时该爬行机构带动三个电动机同步向前移动,使得该第二电动机52位于右移路段60之上,则该第二电动机52外的齿轮与该右移路段60上的齿条啮合,该第二电动机52旋转带动该爬行结构在该十字路段的右侧水平移动。当该纺织辊51移动到该十字路段中的上下两个横向路段之间时,所述爬行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到所述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路口处,若此时该爬行结构带动三个电动机同步向后移动,使得第三电动机53位于左移路段65之上,则该第三电动机53外的齿轮与该左移路段65上的齿条啮合,此时该第三电机53旋转带动该爬行结构在该十字路段的左侧水平移动。

具体地,结合图5至图7所示,所述单列组合路径单元可以包括前方为开口的方形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后侧板11的内侧形成有十字凹槽,所述箱体内形成有从上到下串联的多个组合路径单元,针对每个组合路径单元,该组合路径单元可以包括十字路段,该十字路段由两个左侧横向路段61、两个右侧横向路段62、两个上侧竖直路段66和两个下侧竖直路段67组成,其中两个左侧横向路段61的左端分别与该箱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右侧横向路段62的右端分别与该箱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若该组合路径单元存在下方组合路径单元,则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两个下侧竖直路段67的下端与下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对应上侧竖直路段66的上端固定连接,若该组合路径单元不存在下方组合路径单元,则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两个下侧竖直路段67的下端与该箱体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若该组合路径单元存在上方组合路径单元,则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两个上侧竖直路段66的上端与上方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对应下侧竖直路段67的下端固定连接,若该组合路径单元不存在上方组合路径单元,则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两个上侧竖直路段66的上端与该箱体1的上侧面14间隔设置。该两个左侧横向路段61、两个右侧横向路段62、两个上侧竖直路段66和两个下侧竖直路段67的宽度相同且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该组合路径单元中左侧连接段6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631对应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上横向路段61、下横向路段61固定连接且该左侧连接段63的右侧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的右侧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右侧连接段6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641对应与该十字路段中右侧上横向路段62、右侧下横向路段62固定连接且该右侧连接段64的左侧与该十字路段中右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的左侧位于同一竖直面上,该第一连接杆631和第二连接杆641均垂直于该十字路段中的横向路段且水平设置。该左移路段65和右移路段60均为水平的横向路段,其中该左移路段65的左端与该箱体1的左侧面12固定连接且该左移路段65的右端延伸至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横向路段61的右端对齐,该右移路段60的右端与该箱体1的右侧面13固定连接且该右移路段60的左端延伸至该十字路段中右侧横向路段62的左侧。

结合图8至图10所示,所述爬行结构可以包括可前后伸缩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底座3、纺织辊51、第二电动机52和第三电动机53,其中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的固定座卡装在该单列组合路径单元中的十字凹槽内,使得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可垂直于该箱体1的后侧板11,在该十字凹槽内滑动,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的伸缩端与底座3的后侧固定连接,该底座3的前侧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和第三支撑杆43,对应与纺织辊51、第二电动机52和第三电动机53固定连接,该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52和第三电机53的旋转中心轴均垂直于该箱体1的后侧面11。其中该第一支撑杆41可以为第一l型支撑杆,该第一l型支撑杆的水平段的自由端与该底座3固定连接,竖直段的自由端与该后侧板11平行,并且该纺织辊51固定在该竖直段的自由端的前侧,初始状态下,如图11中第三图所示,该纺织辊51的前端与左侧连接段63的前端对齐或位于该左侧连接段63之前,该纺织辊51的后端与该十字路段的后端对齐或位于该十字路段之后,由此可以保证纺织辊51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该纺织辊51外的齿轮可对应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以及左侧连接段63上的齿条啮合,此外,在该纺织辊51位于其能到达的最低位置处时,第三电动机53外的齿轮与该箱体1的下侧面15抵接,如图11中第一图所示,该第一l型支撑杆41中水平段位于最上面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上侧横向路段61和62之上;第二支撑杆42可以为第二l型支撑杆,该第二l型支撑杆的水平段的自由端与该底座3固定连接,竖直段的自由端与该后侧板11平行,并且该第二电动机52固定在该竖直段的自由端的前侧,初始状态下,该第二电动机52的前端与该十字路段的前端对齐或位于该十字路段之前,该第二电动机52的后端与该右侧连接段64的后端对齐或位于该右侧连接段64之后,由此可以保证第二电动机52在上下移动过程中,该第二电动机52外的齿轮可对应与该十字路段中右侧上下两个竖直路段66和67以及右侧连接段64上的齿条啮合。该第三支撑杆43可以为第三l型支撑杆,该第三l型支撑杆的水平段的自由端与该底座3固定连接,该第三l型支撑杆的竖直段的自由端与该后侧板11平行,并且该第三电机53固定在该竖直段的自由端的前侧,初始状态下,该第三电动机53位于该左移路段65与左侧连接段63之间,该第三l型支撑杆的竖直段位于该左移路段65与左侧连接段63之间。该第二电机52位于该第一电机51的右上方,该第三电动机53位于该纺织辊51的左下方,该第二电动机52、第三电动机53均位于该纺织辊51的前后端之间,且该第二电动机52位于第三电动机53之后。该第一l型支撑杆、第二l型支撑杆和第三l型支撑杆的水平段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方便爬行结构在各个组合路径单元的左右移过程进行清楚描述,图11至图13中第三图均绘制出了一个组合路径单元。如图11所示,爬行结构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时,第二电动伸缩杆2处于第一状态,若爬行结构位于最低位置处,则第三电动机53外的齿轮与箱体1的下侧面15的上表面抵接,此时该第一l型支撑杆41、第二l型支撑杆42和第三l型支撑杆43的水平段均位于最上面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上侧横向路段61和62之上,在前后方位上,该第一l型支撑杆41的竖直段以及第二l型支撑杆42的竖直段均位于右侧连接段64之后,且第一l型支撑杆41的竖直段位于第二l型支撑杆42的竖直段之后,该第三l型支撑杆43的竖直段位于左移路段65与左侧连接段63之间。在上移过程中,首先纺织辊51上的齿轮与该十字路段中左侧下竖直路段67上的齿条啮合,第二电动机52上的齿轮与右侧下竖直路段67上的齿条啮合,纺织辊51逆时针旋转,第二电动机52顺时针旋转,分别借助于左侧下竖直路段67和右侧下竖直路段67带动爬行结构上移;当第二电动机52上移到右侧下竖直路段67的顶端时,第二电动机52上的齿轮与右侧连接段64上的齿条啮合,纺织辊51上的齿轮依然与左侧下竖直路段67上的齿条啮合,纺织辊51逆时针旋转,第二电动机52顺时针旋转,分别借助于左侧下竖直路段67和右侧连接段64带动爬行结构上移;当纺织辊51上移到左侧下竖直路段67的顶端时,纺织辊51上的齿轮与左侧连接段63上的齿条啮合,第二电动机52上的齿轮可与右侧连接段64上的齿轮啮合(或者也可以与右侧上竖直路段66上的齿条啮合),纺织辊51逆时针旋转,第二电动机52顺时针旋转,分别借助于左侧连接段63和右侧连接段64(或者右侧上竖直路段66)带动爬行结构上移。当纺织辊51沿着左侧连接段63爬升到该纺织辊51上的齿轮位于该十字路段中下横向路段61之上时,第二电动机52上的齿轮上移到右侧上横向路段62之上,纺织辊51的转轴直径可以大于第二电动机52和第三电动机53的转轴直径。

在纺织辊51沿着左侧连接段63爬升至该纺织辊51上的齿轮位于该十字路段中下横向路段61之上,且第二电动机52上的齿轮上移到右侧上横向路段62之上后,爬行结构可进行左右方向的水平移动,此时该第一l型支撑杆41、第二l型支撑杆42和第三l型支撑杆43的水平段均位于最上面组合路径单元中十字路段的上侧竖直路段66之上(如图12和图13中第一图所示),由此可以避免对爬行结构的左右水平移动造成影响。若爬行结构需要向右水平移动,则如图12所示,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伸长,爬行结构从图3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图12中第三图所示的状态,此时在前后方位上,第一l型支撑杆41的竖直段和第二l型支撑杆42的竖直段均位于该十字路段中上侧竖直路段66与右移路段60之间,并且该第三l型支撑杆43的竖直段和第三电动机53均位于左侧连接段63与左移路段65之间;该第二电动机52位于右移路段60之上,且第二电动机52外的齿轮与该右移路段60上的齿条啮合,纺织辊51外的齿轮保持与左侧连接段63上的齿条啮合,由此保证爬行结构前后移动的顺利进行。爬行结构需要右移时,第二电动机52顺时针转动,借助于右移路段60,带动爬行结构右移。

若爬行结构需要向左水平移动,则如图13所示,该第二电动伸缩杆2收缩,爬行结构从图3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图13中第三图所示的状态,此时在前后方位上,第一l型支撑杆41的竖直段和第二l型支撑杆42的竖直段均位于右侧连接段64之后,第三l型支撑杆43的竖直段和第三电动机53均位于左侧连接段63与右移路段60之间,该纺织辊51的前端位于左侧连接段63之后;该第三电动机53位于左移路段65之上,且第三电动机53外的齿轮与该左移路段65上的齿条啮合,第二电动机52外的齿轮与右侧连接段64上的齿条啮合,由此保证爬行结构前后移动的顺利进行。爬行结构需要左移时,第三电动机53逆时针转动,借助于左移路段65,带动爬行结构左移。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二电动机52位于纺织辊51的右上方,第三电动机53位于纺织辊51的右下方,且每个电动机都与一个支撑杆连接,爬行结构在上下移过程中分别受到支撑杆、第三电动机53的限制,爬行结构在左右移过程中分别受到第三电动机53、第二电动机52的限制,因此对于纺织辊51来说,其移动范围小于该箱体1的竖直截面范围。纺织辊可以设置在该纺织辊53的前端。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发明通过对路径组合结构和爬行结构进行设计,爬行结构可以不间断地在单列十字路径上任意连续滑动,并且本发明移位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移位操作简单,可以实现纺织辊位置自动精确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管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