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1356发布日期:2021-11-15 20:0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纺织纺线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线棒或线筒常用于纺织纺线加工中,作为纺线缠绕的载体使用,以保证纺线整齐有序,方便出料。目前的纺线设备上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待当前的线棒或线筒出料放空后,需要人工重新装填有纺线的线棒或线筒。使得实际生产中,一台纺线设备需要配备两至三个人轮流换班定时地装填线棒或线筒,导致了一方面人工成本以及工人的劳动量增加,另一方面,纺线设备的生产效率易受本身结构以及人工因素所影响,导致产能不高,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支撑支脚的纺线座,还包括对称分布在纺线座上的两个承载存储架、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外侧边的两个纺线支撑架;
6.每个承载存储架上均设有通过连接轨道通槽交替连通的若干个存放卡点、通过出料通槽及连接轨道通槽与末端的存放卡点连通的出料卡点;
7.每个纺线支撑架上均设有用于线棒或线筒在相邻的存放卡点之间转移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与出料卡点配合的出料机构。
8.优选的,若干个存放卡点沿竖直方向交替分布,连接轨道通槽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
9.优选的,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内架壁上且与连接轨道通槽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滑装在导轨上的转移托板、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转移拨杆的另一端部与转移托板滑动连接,转移拨杆的铰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
10.优选的,转移托板呈l形结构。且转移托板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
11.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外架壁上且与转移拨杆的铰接轴同轴连接的齿轮、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外架壁上且齿轮中间位置处的驱动丝杆、与驱动丝杆连接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丝杆上且底部滑装在纺线支撑架上的连接导座、安装在连接导座水平两侧边上的齿条座,齿条座带动齿轮单方向转动。
12.优选的,连接导座的前后两侧边设有向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滑道,齿条座对应滑装在滑道内且水平距离可调。
13.优选的,承载存储架的水平两侧边对应开设有与存放卡点相通的放置开槽、与出料卡点相通的卸出开槽。
14.优选的,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内侧壁上且与存放卡点位置齐平的半开式抱卡爪、设置在纺线支撑架外侧壁上且与半开式抱卡爪同轴连接的伺服电机。
15.优选的,出料机构还包括竖直分布在纺线支撑架外侧壁上的卸出丝杆、竖直滑装在纺线支撑架内侧壁上且安装在卸出丝杆上的卸出托板、与卸出丝杆连接的卸出电机,卸出托板位于半开式抱卡爪的正下方,卸出托板的滑动轨迹与卸出开槽的分布方向重合。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带有若干个存放卡点的承载存储架,使得本工装具备存储多个线棒或线筒的功能,满足了纺线设备长时间生产加工的需求;通过与存放卡点数量匹配的转移机构、驱使转移机构依次工作的驱动机构,使得本发明能够自动化完成线棒或线筒的装填工作,不需要人工装填,省去了人工成本以及降低了工人劳动量,解决了现有的纺线设备因自身机构所限制,而导致的只能够放置一个线棒或线筒,需要人工辅助装填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1.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22.图4为图1中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1中的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纺线座;2、承载存储架;21、存放卡点;22、连接轨道通槽;23、出料卡点;24、出料通槽;25、放置开槽;26、卸出开槽;3、纺线支撑架;4、导轨;5、转移托板;51、配重块;6、转移拨杆;7、齿轮;8、驱动丝杆;9、连接导座;10、齿条座;11、驱动电机;12、半开式抱卡爪;13、伺服电机;14、卸出丝杆;15、卸出托板;16、卸出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26.如图1至图5所示,可备料并自动切换线棒或线筒进行补料的纺线出料装置,包括带有四个支撑支脚的纺线座1,所述纺线座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沿前后方向分布的两个承载存储架2、两个纺线支撑架3,两个纺线支撑架3对应分布在两个承载存储架2的外侧边上。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每个承载存储架2上均设有五个沿竖直方向且自下而上交替分布的存放卡点21,五个存放卡点21均用于存出料棒或线筒,呈交替分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存放较多的线棒或线筒;五个存放卡点21通过五个交替分布的连接轨道通槽22对应连通,其中每个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上槽部均呈向上弯折状结构,与上一个的连接轨道通槽22的下槽部偏上的位置相连通,这样使得靠近上弯折状槽部的存放卡点21形成一个卡槽,从而固定位于存放卡点21内的线棒或线筒。
28.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上侧设有出料卡点23,所述出料卡点23与最上端的存放卡点21之间通过连接轨道通槽22及出料通槽24相连通。
29.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后侧设有向后突出的延伸端,延伸端上设有与承载存储架2上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相通的放置开槽25,所述放置开槽25呈向下弯折状结构,所述放置开槽25的开口位于延伸端顶部、下槽部向前下方倾斜以与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相通。所述承载存储架2的前侧设有与出料卡点23相通的卸出开槽26,所述卸出开槽26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下槽部向前侧弯折倾斜并延伸至前侧壁上。
30.如图3所示,每个纺线支撑架3的内架壁上均设有与存放卡点21数量对应(即五组)的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起到将线棒或线筒从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转移到相邻上方的存放卡点21处。具体的,每个转移机构均包括与对应的连接轨道通槽22同一倾斜角度的导轨4、滑装在导轨4上的转移托板5、上端部铰接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的转移拨杆6。其中,所述导轨4距离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面的距离大于所述转移拨杆6距离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面的距离。所述转移托板5呈l形结构,以保证能够托起线棒或线筒,且所述转移托板5的外底板面上设有配重块51,所述配重块51起到使转移拨杆6带动转移托板5完成线棒或线筒转移工作后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的作用。所述转移拨杆6的下端部上设有连接滑槽,所述转移托板5通过内侧板面设置的连接滑销,滑装在连接滑槽内,从而实现了转移托板5与转移拨杆6之间的滑动连接。
31.如图1所示,每个纺线支撑架3的外架壁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五组转移机构依次转动的驱动机构。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五个转移拨杆6同轴连接且位于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的五个齿轮7,五个齿轮7沿竖直方向前后交替分布呈两列,两列齿轮7的竖直轴线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且位于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驱动丝杆8,所述驱动丝杆8的下端部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丝杆8上安装有底部滑装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的连接导座9,所述连接导座9的前后两侧边设有向两侧方向延伸的两个滑道,两个滑道内对应滑装有两个齿条座10,每个滑道内均内置有能够控制齿条座10在滑道内滑动距离的控制舵机,从而实现了齿条座10的水平距离可调。每个齿条座10上的齿条均位于外侧且沿竖直方向分布。
32.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每个纺线支撑架3上均设有一个与出料卡点23配合的出料机构。具体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的半开式抱卡爪12、竖直滑装在纺线支撑架3内架壁上且位于半开式抱卡爪12正下方的卸出托板15、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且与半开式抱卡爪12同轴连接的伺服电机1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纺线支撑架3外架壁上且位于伺服电机13正下方的卸出丝杆14、与卸出丝杆14同轴连接的卸出电机16。其中,所述半开式抱卡爪12与出料卡点23处于同一水平中心轴线上,所述卸出托板15安装在卸出丝杆14上且卸出托板15的竖直滑动轨迹与卸出开槽26竖直方向上的槽段左右方向上重合。所述卸出托板15的初始状态是位于出料卡点23的正下方,当线棒或线筒转移至出料卡点23处后,由卸出托板15进行托起,为线棒或线筒提供支撑,以确保线棒或线筒出料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线棒或线筒出料放空后,通过卸出丝杆14带动卸出托板15竖直向下移动,使空线棒或线筒沿卸出开槽26向下移动,并出卸出开槽26的开槽口掉落。
33.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34.本发明使用时分为上料存储和出料卸出。
35.其中,上料存储的具体过程为:
36.从工装的后侧处,将线棒或线筒从放置开槽25的开槽口处放入,放入过程中要求使线棒或线筒两端部处的支撑辊端露出承载存储架2外,放入后的线棒或线筒在重力作用下滑落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
37.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先控制前后两侧的齿条座10向外伸出以能够与齿轮7进行啮合连接,启动驱动电机11,通过驱动丝杆8及连接导座9,带动齿条座10竖直向上滑动,移动过程中,后侧的齿条座10先与后侧下方的存放卡点21所对应的齿轮7啮合连接,相应的转移机构中的转移拨杆6以逆时针方向拨动转移托板5,以将后侧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的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前侧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接着前侧的齿条座10与前侧下方的存放卡点21所对应的齿轮7啮合连接,相应的转移机构中的转移拨杆6以顺时针方向拨动转移托板5,将当前位置的线棒或线筒转移至后侧中部的存放卡点21处;再接着,后侧的齿条座10与后侧中部的存放卡点21所对应的齿轮7啮合连接,相应的转移机构中的转移拨杆6以逆时针方向拨动转移托板5,以将当前位置的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前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处;接着,前侧的齿条座10与前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所对应的齿轮7啮合连接,相应的转移机构中的转移拨杆6以顺时针方向拨动转移托板5,将当前位置的线棒或线筒转移至后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处;接着,后侧的齿条座10与后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所对应的齿轮7啮合连接,相应的转移机构中的转移拨杆6以逆时针方向拨动转移托板5,以将后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处的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出料卡点23处。
38.待齿条座10与后侧上方的齿轮7啮合连接完毕后,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控制齿条座10水平缩回,然后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使齿条座10复位。
39.然后再一轮的将线棒或线筒从放置开槽25的开槽口处放入,并重复上述过程,但与上述过程不同的地方在于,当前侧的齿条座10与前侧上方的齿轮7啮合连接后,前侧上方齿轮7所对应的转移机构将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后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后,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控制齿条座10水平缩回,然后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使齿条座10复位。
40.然后再一轮重复上述过程,与第二轮过程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当后侧的齿条座10与后侧中部的齿轮7啮合连接后,后侧中部齿轮7所对应的转移机构将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前侧上方的存放卡点21后,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控制齿条座10水平缩回,然后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使齿条座10复位。
41.然后再一轮重复上述过程,与第三轮过程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当前侧的齿条座10与前侧下方的齿轮7啮合连接后,前侧下方齿轮7所对应的转移机构将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后侧中部的存放卡点21后,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控制齿条座10水平缩回,然后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使齿条座10复位。
42.然后再一轮重复上述过程,与第第四轮过程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当后侧的齿条座10与后侧下方的齿轮7啮合连接后,后侧下方齿轮7所对应的转移机构将线棒或线筒转移到前侧下方的存放卡点21后,连接导座9内的控制舵机控制齿条座10水平缩回,然后驱动电机11反向转动,使齿条座10复位。
43.最后,再次将线棒或线筒从放置开槽25的开槽口处放入,放入后的线棒或线筒在重力作用下滑落最下方的存放卡点21处。
44.到此,上述五个存放卡点21及出料卡点23上均存放一个线棒或线筒。
45.出料卸出的具体过程为:最上方的转移机构将当前存放卡点21内的线棒或线筒转移至出料通槽24并滑动到出料卡点23处,然后半开式抱卡爪12从左右方向将线棒或线筒轴端部夹紧,然后伺服电机13带动被夹紧的线棒或线筒匀速旋转进行出料,待线棒或线筒上丝线放空后,半开式抱卡爪12松开夹持,启动卸出电机16,通过卸出丝杆14带动卸出托板15匀速下降,卸出托板15托着空线棒或孔线筒沿着卸出开槽26竖直向下移动,待空线棒或孔线筒移动到卸出开槽26上竖直槽部与倾斜的下槽部交汇处后,在卸出开槽26倾斜的下槽部的导向下,空线棒或孔线筒从卸出开槽26的开槽口处滑出。
46.然后,通过驱动机构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驱使转移机构,将位于存放卡点21内的线棒或线筒转移出料卡点23处进行出料,待五个存放卡点21内线棒或线筒全部出料放空后,就需要再次装填。
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